12月14日,林彪在給“中央東北局、李、呂”9的一封電報中說:在東北新成立之十多個旅,成分皆極壞,皆缺乏政治認識,流氓,土匪,憲兵,偽軍甚多,真正的工農成份,亦被帶壞。這些部隊所見之李運昌部(三個旅),亦無戰鬥力,對群眾紀律極壞,不但不能發動群眾,反而成為群眾對我不滿;不但不能消滅敵人,反助長敵人士氣;不但不能打土匪,且受土匪勾引。
據《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統計,1945年12月底至1946年1月初,僅10天左右,“先後叛變者有:吉林一萬二千人,合江五千人,龍江約三千餘人,牡丹江三千人,鬆江一萬人,遼北三千餘人,嫩江三千餘人,李運昌部亦叛變不少,先後叛變共約四萬餘人”10可現在,這些部隊都列在東北人民自治軍實力的花名冊上。
而且,其中大多數部隊的裝備,不僅在東北,就是在全國的共產黨軍隊中,也堪稱一流。一式三八大蓋,歪把子,各種火炮,有的還有坦克。
那服裝也夠整齊的,從頭到腳都是日本貨,除了不戴軍銜,不說日本話,活脫脫就是“日本鬼子——一些老百姓鄙夷地稱之為“中國鬼子”。
先到的闊氣成了“鬼子”,後來的寒酸得像群叫花子。
11月26日,黃克誠在給毛澤東的一封電報中說∶部隊五十多天行軍,極疲勞。因自華中沿途動員均說坐火車、汽車及到東北裝備等樂觀心理出發,現在遇到極為困難之情況,無黨,無群眾,無政府,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等,部隊士氣受到極大影響。
不止“七無”。
還缺少武器。
12月17日,黃克誠在給軍委的電報中說:部隊武器僅補充步槍一千二百支,輕重機槍四十四挺,山炮十門,野炮四門,尚不能補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為新部隊丟下不用者。楊師、梁師稍好一點,幹部戰士對新部隊裝備完善,老部隊破破爛爛,極不滿意。
闖過關東的老人,都記得當時的一句話:“新兵新槍,老兵老槍,有的沒槍。”
軍隊沒槍就像老虎沒牙齒,別說打仗,連張牙舞爪嚇唬人的資格都沒有。
最頭疼,也是最可怕的是“無群眾”。
12月11日,林彪在給“呂、李、東北局、並報中央”的電報中說:老百姓說:八路軍和中央軍都是為老百姓的,彼此不打好了,並認為國民黨是中央,舊政權,舊武裝人員,皆盼望找國民黨接頭。
人心所向,是“不打好了”。加上“到一處吃一處,吃空燒盡,有如蝗蟲”,人們就愈發“想中央,盼中央”。
從1945年11月16日退出山海關,到1946年5月19日退出四平,每仗下來,傷員基本都是部隊抬著。抬下戰場,抬著行軍,抬著打仗。1師出關後打的幾仗,都是1團和2團打的,3團成了“擔架隊”有的部隊有時也能“動員”到老鄉,有的抬到沒人處就扔了,有的還把傷員砸死了。
無人抬傷員,無醫院,無情報,無根據地……一一羅列起來,能有“17無”,“27無”。
多的是土匪。
關東向為多匪地區。“八·一五”後,土匪蜂起,蘇軍未進駐地區,基本都由土匪填補了真空。在匪患不算嚴重的錦西,林彪也被騷擾得不得安寧。白天看地形,土匪就在周圍山上打槍,晚上則進村搶劫。李作鵬幾次帶人搜剿,連影兒也抓不著。有天晚上,家裏就留幾個人。當時若有土匪或特務報信,不用多,來個把排,可能就不會有“九·一三”事件了。
背後有土匪搗亂,正麵“頑軍”又如何?
1946年5月31日,黃克誠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談到“頑美式部隊比之過去一般頑軍有下列進步”:1軍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較優良,軍官剋扣軍餉貪汙已減。
2官兵關係有進步,高級軍官宣布不準打罵,下級軍官打罵亦減少。
3官兵關係有進步,駐軍民時(此處顯然有誤,但聯繫下文,意思是明白的——筆者)對居民紀律頗好,政治部到達地方召集居民開會宣傳麻醉民眾,一切給養由後方運送,故擾民較少,雇民夫一般給錢,但強拉打罵者仍有。
4戰術上比過去靈活,迂迴用的多,戰術改變很快,開始與我作戰時,駐村落經我一度夜襲,即改露營,開始營連衝鋒,經一度打擊改用疏散隊形,第一梯隊被擊潰後,後列梯隊即連續衝鋒,因我守備部隊受炮火殺傷,人員減少,連續衝鋒即抵不住。
5指揮統一,協同動作,比過去好。
6守備沉著圍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達即做工事,故占領之突破很困難,對我作戰信心頗高不像過去有很大畏懼心理。
7火器比日本軍隊強盛炮兵技術很好。
8督戰嚴厲,後退者常被督戰隊槍決。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寫到:進入東北之敵軍為蔣係統精銳,大部美械裝備,經過美國訓練,參加印緬作戰,炮火和自動火器多!戰鬥力強,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的軍齡,其中甚至有個別排長仍當戰鬥兵者,較頑強,不容易繳槍,甚至一個(此處有誤,似應為“一連”——筆者)打到七八個人還不繳槍,帶著運征軍,常勝軍的驕傲狀度,尤其是新一軍新六軍特別驕傲,戰鬥確實也頑強。11實實在在,這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評價國民黨軍隊的文字,也是第一次聽說“老八路”竟然“有如蝗蟲”。就像前麵已經寫了幾筆,下麵將繼續寫下去的林彪一樣,若不是那麽多老人都那樣講,不但難以相信,簡直就不能容忍!
據《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統計,1945年12月底至1946年1月初,僅10天左右,“先後叛變者有:吉林一萬二千人,合江五千人,龍江約三千餘人,牡丹江三千人,鬆江一萬人,遼北三千餘人,嫩江三千餘人,李運昌部亦叛變不少,先後叛變共約四萬餘人”10可現在,這些部隊都列在東北人民自治軍實力的花名冊上。
而且,其中大多數部隊的裝備,不僅在東北,就是在全國的共產黨軍隊中,也堪稱一流。一式三八大蓋,歪把子,各種火炮,有的還有坦克。
那服裝也夠整齊的,從頭到腳都是日本貨,除了不戴軍銜,不說日本話,活脫脫就是“日本鬼子——一些老百姓鄙夷地稱之為“中國鬼子”。
先到的闊氣成了“鬼子”,後來的寒酸得像群叫花子。
11月26日,黃克誠在給毛澤東的一封電報中說∶部隊五十多天行軍,極疲勞。因自華中沿途動員均說坐火車、汽車及到東北裝備等樂觀心理出發,現在遇到極為困難之情況,無黨,無群眾,無政府,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等,部隊士氣受到極大影響。
不止“七無”。
還缺少武器。
12月17日,黃克誠在給軍委的電報中說:部隊武器僅補充步槍一千二百支,輕重機槍四十四挺,山炮十門,野炮四門,尚不能補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為新部隊丟下不用者。楊師、梁師稍好一點,幹部戰士對新部隊裝備完善,老部隊破破爛爛,極不滿意。
闖過關東的老人,都記得當時的一句話:“新兵新槍,老兵老槍,有的沒槍。”
軍隊沒槍就像老虎沒牙齒,別說打仗,連張牙舞爪嚇唬人的資格都沒有。
最頭疼,也是最可怕的是“無群眾”。
12月11日,林彪在給“呂、李、東北局、並報中央”的電報中說:老百姓說:八路軍和中央軍都是為老百姓的,彼此不打好了,並認為國民黨是中央,舊政權,舊武裝人員,皆盼望找國民黨接頭。
人心所向,是“不打好了”。加上“到一處吃一處,吃空燒盡,有如蝗蟲”,人們就愈發“想中央,盼中央”。
從1945年11月16日退出山海關,到1946年5月19日退出四平,每仗下來,傷員基本都是部隊抬著。抬下戰場,抬著行軍,抬著打仗。1師出關後打的幾仗,都是1團和2團打的,3團成了“擔架隊”有的部隊有時也能“動員”到老鄉,有的抬到沒人處就扔了,有的還把傷員砸死了。
無人抬傷員,無醫院,無情報,無根據地……一一羅列起來,能有“17無”,“27無”。
多的是土匪。
關東向為多匪地區。“八·一五”後,土匪蜂起,蘇軍未進駐地區,基本都由土匪填補了真空。在匪患不算嚴重的錦西,林彪也被騷擾得不得安寧。白天看地形,土匪就在周圍山上打槍,晚上則進村搶劫。李作鵬幾次帶人搜剿,連影兒也抓不著。有天晚上,家裏就留幾個人。當時若有土匪或特務報信,不用多,來個把排,可能就不會有“九·一三”事件了。
背後有土匪搗亂,正麵“頑軍”又如何?
1946年5月31日,黃克誠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談到“頑美式部隊比之過去一般頑軍有下列進步”:1軍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較優良,軍官剋扣軍餉貪汙已減。
2官兵關係有進步,高級軍官宣布不準打罵,下級軍官打罵亦減少。
3官兵關係有進步,駐軍民時(此處顯然有誤,但聯繫下文,意思是明白的——筆者)對居民紀律頗好,政治部到達地方召集居民開會宣傳麻醉民眾,一切給養由後方運送,故擾民較少,雇民夫一般給錢,但強拉打罵者仍有。
4戰術上比過去靈活,迂迴用的多,戰術改變很快,開始與我作戰時,駐村落經我一度夜襲,即改露營,開始營連衝鋒,經一度打擊改用疏散隊形,第一梯隊被擊潰後,後列梯隊即連續衝鋒,因我守備部隊受炮火殺傷,人員減少,連續衝鋒即抵不住。
5指揮統一,協同動作,比過去好。
6守備沉著圍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達即做工事,故占領之突破很困難,對我作戰信心頗高不像過去有很大畏懼心理。
7火器比日本軍隊強盛炮兵技術很好。
8督戰嚴厲,後退者常被督戰隊槍決。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寫到:進入東北之敵軍為蔣係統精銳,大部美械裝備,經過美國訓練,參加印緬作戰,炮火和自動火器多!戰鬥力強,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的軍齡,其中甚至有個別排長仍當戰鬥兵者,較頑強,不容易繳槍,甚至一個(此處有誤,似應為“一連”——筆者)打到七八個人還不繳槍,帶著運征軍,常勝軍的驕傲狀度,尤其是新一軍新六軍特別驕傲,戰鬥確實也頑強。11實實在在,這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評價國民黨軍隊的文字,也是第一次聽說“老八路”竟然“有如蝗蟲”。就像前麵已經寫了幾筆,下麵將繼續寫下去的林彪一樣,若不是那麽多老人都那樣講,不但難以相信,簡直就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