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三年一月,日軍占領山海關後,分兵三路進攻熱河。十七軍二十五師,就是此刻杜聿明麾下的五十二軍二十五師,從蚌埠趕到古北口阻擊日軍。穿著草鞋的南方籍官兵,在臘月的冰天雪地中與日軍的飛機大炮對壘。師長負傷了,副師長杜聿明代理指揮。激戰三晝夜,二十五師傷亡四千餘人,日軍傷亡二千多。
這不是一次勝仗,就象後來遠征緬甸退走野人山一樣。他是負者,也是英雄,悲壯的英雄,歷盡萬難而萬難不屈的錚錚男子漢。
不過,使他建立功名的,畢竟還是一九三九年底的桂南崑崙關大捷。
當時,杜聿明是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五軍軍長,對手是曾經參加過南口、忻口、太原、台兒莊、廣州戰役的阪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激戰十餘天,崑崙關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日軍炮彈紛紛落在指揮所附近,幾次在杜聿明身邊爆炸。他抖落地圖上的泥土,拭去望遠鏡上的煙塵,眉頭不皺。
誰都知道,這個阪垣師團也吃過林彪的苦頭。
不用仔細觀察,就會挺有趣地發現,做為統兵幾十萬的將軍和東北內戰的一對對手,杜聿明和林彪有許多相似之處。
都是黃埔畢業。都被稱為儒將。都是各自領袖的愛將。都是抗戰名將。連抗戰中建立功名的地方也那麽相象,一個叫崑崙關,一個叫平型關。
平型關和崑崙關都是進攻戰。林彪是占據有利地勢打埋伏,一個衝鋒壓下去,是戰略和戰術上的出其不意,打的是巧仗。杜聿明是仰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崑崙關,是實打實,硬碰硬的攻堅。對手同樣是號稱“鋼軍”的阪垣師團,林彪攻的是21旅團輜重隊和後衛部隊,杜聿明攻擊的是12旅團主力。戰果也不相同。平型關殲敵1千多人,崑崙關殲敵4千多人,旅團長也被擊斃。但是,平型關戰鬥中的土八路,裝備根本無法和杜聿明的機械化相比。而且,平型關戰鬥是在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時爆響的一曲凱歌,其敢打必勝的男子漢氣概,堅定全中國人民的抗意誌和信心,都是非同一般的。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是武林中的話,論的是武功,而不是將才。如果真要比較這兩位抗戰名將的優劣高下,或許還真的需要他們比試一下。
果真有這一天,那就不僅是他們的不幸,更是全民族的悲哀了。
這一天果真有了。
“我有一個根本意見”
--4a電報6之一
歷史已經證明,這一段是至關緊要的。
林彪用並不需要多少天才,卻是少不得的意誌、膽略和果斷,寫下了黑土地內戰序幕揭開後的第一筆。
“一戰解決問題”11月19日上午,兩輛灰綠色,長鼻子像生了癩瘡似的剝落許多漆皮,如今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都難見到的日本老式汽車,“吭吭哧哧”地從設在三經街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門前啟動了,“吭吭哧哧”駛出了瀋陽的“洋灰馬路”,拐上通往遼西的“電道”(日本人在東北修了許多公路,老百姓稱之為“電道”,形容其平坦、快。柏油路則稱之為“洋灰馬路”……今天一些老人還這麽叫)。
前麵一輛敞篷的,坐的是警衛人員。後麵一輛帶篷的,車廂裏是以李作鵬為首的參謀人員,還有林彪的秘書季中權。
林彪坐在駕駛室司機旁邊。
他戴頂釘著兩個扣子的灰布軍帽,裹件日本黃呢大衣,倚在靠背上。
對窗外本來就沒有什麽看頭的結了層白霜的大地,他似乎全無興趣,對車身的顛簸好像也無動於衷,兩道給人印象深刻的濃眉下,一雙不大的眼睛似睜不睜,這是一張瘦削、清秀、白淨,看上去要比39歲的實際年齡小幾歲的臉。這是一張看上去城府很深,使人難以捉摸的臉。這是一張若不是他的名字,人們也會認為是平淡無奇的臉。這是一張如今35歲以上的人都是非常熟悉,也非常討厭、,可以使孩子想到大灰狼,使大人想起中國歷史上所有醜角的臉--簡直就是麵目猙獰!
那時候,人們可不覺得討厭,更談不上猙獰。
談到這張臉,在黑土地上與這個人打過交道的老人,有的說“親切”,有的說“嚴肅”,有的說“令人肅然起敬”,有的說“也看不出什麽”。
談到這個人,有的說他“不像個將軍”,有的說他“更像個學生”,有的說他“就像個大姑娘似的”。
一位老人說他第一次見到林彪,是在第一次反“圍剿”前。他是紅3軍的,林彪是紅4軍的一個師長,都駐在吉安東部一個鎮子裏。一天有人說林師長做報告,他跑去一看,站在講台上的怎麽是個孩子呀?!一口湖北話,挺尖、挺細,一字一句的,把“日本”叫“二本”。他也聽不明白,腦子裏轉來轉去就是一句話:這麽個清清瘦瘦的孩子,怎麽能當師長呢?
曾擔任過國務院衛生部副部長,現在是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副主席的季中權老人說,林彪一天24小時除了睡著了,腦子很少有閑著的時候,總是在思考問題。
此刻,車輪在轉,林彪腦子裏那個車軲轆也在轉,直到兩輛長鼻子汽車的車輪不轉了,他腦子裏的車軲轆還在轉。
這不是一次勝仗,就象後來遠征緬甸退走野人山一樣。他是負者,也是英雄,悲壯的英雄,歷盡萬難而萬難不屈的錚錚男子漢。
不過,使他建立功名的,畢竟還是一九三九年底的桂南崑崙關大捷。
當時,杜聿明是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五軍軍長,對手是曾經參加過南口、忻口、太原、台兒莊、廣州戰役的阪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激戰十餘天,崑崙關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日軍炮彈紛紛落在指揮所附近,幾次在杜聿明身邊爆炸。他抖落地圖上的泥土,拭去望遠鏡上的煙塵,眉頭不皺。
誰都知道,這個阪垣師團也吃過林彪的苦頭。
不用仔細觀察,就會挺有趣地發現,做為統兵幾十萬的將軍和東北內戰的一對對手,杜聿明和林彪有許多相似之處。
都是黃埔畢業。都被稱為儒將。都是各自領袖的愛將。都是抗戰名將。連抗戰中建立功名的地方也那麽相象,一個叫崑崙關,一個叫平型關。
平型關和崑崙關都是進攻戰。林彪是占據有利地勢打埋伏,一個衝鋒壓下去,是戰略和戰術上的出其不意,打的是巧仗。杜聿明是仰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崑崙關,是實打實,硬碰硬的攻堅。對手同樣是號稱“鋼軍”的阪垣師團,林彪攻的是21旅團輜重隊和後衛部隊,杜聿明攻擊的是12旅團主力。戰果也不相同。平型關殲敵1千多人,崑崙關殲敵4千多人,旅團長也被擊斃。但是,平型關戰鬥中的土八路,裝備根本無法和杜聿明的機械化相比。而且,平型關戰鬥是在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時爆響的一曲凱歌,其敢打必勝的男子漢氣概,堅定全中國人民的抗意誌和信心,都是非同一般的。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是武林中的話,論的是武功,而不是將才。如果真要比較這兩位抗戰名將的優劣高下,或許還真的需要他們比試一下。
果真有這一天,那就不僅是他們的不幸,更是全民族的悲哀了。
這一天果真有了。
“我有一個根本意見”
--4a電報6之一
歷史已經證明,這一段是至關緊要的。
林彪用並不需要多少天才,卻是少不得的意誌、膽略和果斷,寫下了黑土地內戰序幕揭開後的第一筆。
“一戰解決問題”11月19日上午,兩輛灰綠色,長鼻子像生了癩瘡似的剝落許多漆皮,如今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都難見到的日本老式汽車,“吭吭哧哧”地從設在三經街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門前啟動了,“吭吭哧哧”駛出了瀋陽的“洋灰馬路”,拐上通往遼西的“電道”(日本人在東北修了許多公路,老百姓稱之為“電道”,形容其平坦、快。柏油路則稱之為“洋灰馬路”……今天一些老人還這麽叫)。
前麵一輛敞篷的,坐的是警衛人員。後麵一輛帶篷的,車廂裏是以李作鵬為首的參謀人員,還有林彪的秘書季中權。
林彪坐在駕駛室司機旁邊。
他戴頂釘著兩個扣子的灰布軍帽,裹件日本黃呢大衣,倚在靠背上。
對窗外本來就沒有什麽看頭的結了層白霜的大地,他似乎全無興趣,對車身的顛簸好像也無動於衷,兩道給人印象深刻的濃眉下,一雙不大的眼睛似睜不睜,這是一張瘦削、清秀、白淨,看上去要比39歲的實際年齡小幾歲的臉。這是一張看上去城府很深,使人難以捉摸的臉。這是一張若不是他的名字,人們也會認為是平淡無奇的臉。這是一張如今35歲以上的人都是非常熟悉,也非常討厭、,可以使孩子想到大灰狼,使大人想起中國歷史上所有醜角的臉--簡直就是麵目猙獰!
那時候,人們可不覺得討厭,更談不上猙獰。
談到這張臉,在黑土地上與這個人打過交道的老人,有的說“親切”,有的說“嚴肅”,有的說“令人肅然起敬”,有的說“也看不出什麽”。
談到這個人,有的說他“不像個將軍”,有的說他“更像個學生”,有的說他“就像個大姑娘似的”。
一位老人說他第一次見到林彪,是在第一次反“圍剿”前。他是紅3軍的,林彪是紅4軍的一個師長,都駐在吉安東部一個鎮子裏。一天有人說林師長做報告,他跑去一看,站在講台上的怎麽是個孩子呀?!一口湖北話,挺尖、挺細,一字一句的,把“日本”叫“二本”。他也聽不明白,腦子裏轉來轉去就是一句話:這麽個清清瘦瘦的孩子,怎麽能當師長呢?
曾擔任過國務院衛生部副部長,現在是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副主席的季中權老人說,林彪一天24小時除了睡著了,腦子很少有閑著的時候,總是在思考問題。
此刻,車輪在轉,林彪腦子裏那個車軲轆也在轉,直到兩輛長鼻子汽車的車輪不轉了,他腦子裏的車軲轆還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