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這倒與蘇聯衛國戰爭初期,一些布爾什維克曾堅信德國工人階級會築起街壘,開闢國內戰場反對希特勒,有點相像。
據說,16軍分區被阻瀋陽車站,手執轉盤槍的蘇軍士兵搶他們的鋼筆、櫓子時,一些幹部戰士就要和“老大哥”幹。後來那個著名的“塔山守備英雄團”,曾有個營長,無論什麽人和他談話,做工作,也轉變不了他對“老大哥”的看法:什麽雞巴“老大哥”,土匪!
在筆者家鄉,有人就因為說了類似的話,1957年被打成“右派”。
注釋
1伍修權著:《我的歷程》,168頁。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
2山東大學編寫組:《中國革命史論文輯要》,1062頁,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
3“辰兄”及前麵和後麵電文中的“友方”,“友人”,都是指的蘇軍。
4“甲乙”即蘇軍和東北民主聯軍。
5同2,925頁。
6摘自《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換文》。見《八·一五前後的中國政局》,476頁。
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遼瀋戰役親歷記》編審組編:《遼瀋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502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
8廖蓋隆著:《全國解放戰爭簡史》,175頁。
9《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初稿)(以下簡稱《4野戰史),)第1冊、24頁。廣州軍區司令部印(1960年3月)。
10《中國革命史論文輯要》,926頁。
11《瀋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163頁。
12(日〕千裏夏光著:《隨軍慰安婦》,代序,1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13中東鐵路原為沙俄所建,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裏,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1898年動工,1903年全線通車。日俄戰爭後,長春以南段為日本占據。十月革命後,長春以北段由中蘇合辦,“九。一八”後為日本所占。
1415(美)江南著:《蔣經國傳》,139、140頁。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
16(美)埃德溫·哈特裏奇著:《第四帝國的崛起》,90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2年)。
四、且戰且退
這是最初的內戰,是決定關東命運的舉足輕重的搏戰。
複雜多變的局勢,像局勢那樣多變而又經常互相矛盾的政策,使這段已經刀鏤斧刻寫在了黑土地上的歷史,某些章節至今還放在抽屜裏蒙受灰埃。
最初的結果,是杜聿明的兩個軍6萬多人,把林彪的10多萬人,一路趕出山海關、興城、錦西、錦州、義縣、阜新。後來又增加五個軍,就把林彪趕出四平、長春,一直趕到鬆花江北。
有些部隊,闖進關東就開始退關東。有時也停下來放一陣槍回頭再跑,直跑到人家不追了,才算站住土八路的鐵腳板。
幾乎所有的關東大中城市名字前麵,都曾被冠以“保”字。有的還提出要“像保衛馬德裏”那樣的“保”。結果是保什麽丟什麽,丟得喪氣又泄氣。
局勢之嚴峻,有人曾以“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比喻之。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勝利,就孕育在這難堪的“丟”與“跑”之中。
第8章:“獨霸東北”
10月19日,中央在給東北局的電報中說:“國民黨已知我黨在東北建立武裝,因此,他急於派軍隊及黨、政人員到東北和我鬥爭。我黨方針是集中主力於錦州、營口、瀋陽之線,次要力量是在莊河、安東之線,然後掌握全東北。1”10月23日,又指示東北局:“竭盡全力,霸占全東北。”2王振奎老人聽過高崗作報告:“勾子”(即屁股)靠著蘇聯,隻要把臉麵前海上陸上幾個口子一堵,東北就是我們的了!
就是這樣簡單。
截止11月20日,在蘇聯政府決定執行中蘇條約規定,將長春路及沿線大城市交由國民黨接管前,中央和東北局的政策,一直是“獨霸東北”。
一個鼓舞人心的響亮的口號。
一個一廂情願的口號。
“拒敵於國門之外”第一槍打響在天下第一關。
交手前,13軍派代表乘吉普車下通牒,要冀東部隊撤出山海關,讓他們出關接收東北。土八路沒客氣,送上門來的槍下了,車留下,人訓一頓,開著“11”路回去了。
11月初,國民黨軍隊大規模進攻前,山東7師趕到了。不同建製的六個團萬餘人,麵對全美械裝備的13軍和半美械裝備的52軍,雙方兵力為1:6。
7師到玉田後,接到中央和東北局電報,命令火速到山海關增援。本已人困馬乏的部隊,立即加快步子,每天120裏急行軍。
疲憊之師也不含糊,上場就演拿手好戲。
7師幹部戰士不少是礦工出身,擺弄炸藥就像女人擺弄鍋碗瓢盆。炸碉堡,毀鐵路,在渤海地區用這種“土大炮”搞得鬼子心驚肉跳。如今又如法炮製,對付除了人全是美國貨的13軍。一連兩天晚上,山海關西沙河國軍陣地上,“炮聲”動地,火光沖天,炸死炸傷和俘虜100多人。
據說,16軍分區被阻瀋陽車站,手執轉盤槍的蘇軍士兵搶他們的鋼筆、櫓子時,一些幹部戰士就要和“老大哥”幹。後來那個著名的“塔山守備英雄團”,曾有個營長,無論什麽人和他談話,做工作,也轉變不了他對“老大哥”的看法:什麽雞巴“老大哥”,土匪!
在筆者家鄉,有人就因為說了類似的話,1957年被打成“右派”。
注釋
1伍修權著:《我的歷程》,168頁。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
2山東大學編寫組:《中國革命史論文輯要》,1062頁,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
3“辰兄”及前麵和後麵電文中的“友方”,“友人”,都是指的蘇軍。
4“甲乙”即蘇軍和東北民主聯軍。
5同2,925頁。
6摘自《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換文》。見《八·一五前後的中國政局》,476頁。
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遼瀋戰役親歷記》編審組編:《遼瀋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502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
8廖蓋隆著:《全國解放戰爭簡史》,175頁。
9《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初稿)(以下簡稱《4野戰史),)第1冊、24頁。廣州軍區司令部印(1960年3月)。
10《中國革命史論文輯要》,926頁。
11《瀋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163頁。
12(日〕千裏夏光著:《隨軍慰安婦》,代序,1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13中東鐵路原為沙俄所建,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裏,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1898年動工,1903年全線通車。日俄戰爭後,長春以南段為日本占據。十月革命後,長春以北段由中蘇合辦,“九。一八”後為日本所占。
1415(美)江南著:《蔣經國傳》,139、140頁。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
16(美)埃德溫·哈特裏奇著:《第四帝國的崛起》,90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2年)。
四、且戰且退
這是最初的內戰,是決定關東命運的舉足輕重的搏戰。
複雜多變的局勢,像局勢那樣多變而又經常互相矛盾的政策,使這段已經刀鏤斧刻寫在了黑土地上的歷史,某些章節至今還放在抽屜裏蒙受灰埃。
最初的結果,是杜聿明的兩個軍6萬多人,把林彪的10多萬人,一路趕出山海關、興城、錦西、錦州、義縣、阜新。後來又增加五個軍,就把林彪趕出四平、長春,一直趕到鬆花江北。
有些部隊,闖進關東就開始退關東。有時也停下來放一陣槍回頭再跑,直跑到人家不追了,才算站住土八路的鐵腳板。
幾乎所有的關東大中城市名字前麵,都曾被冠以“保”字。有的還提出要“像保衛馬德裏”那樣的“保”。結果是保什麽丟什麽,丟得喪氣又泄氣。
局勢之嚴峻,有人曾以“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比喻之。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勝利,就孕育在這難堪的“丟”與“跑”之中。
第8章:“獨霸東北”
10月19日,中央在給東北局的電報中說:“國民黨已知我黨在東北建立武裝,因此,他急於派軍隊及黨、政人員到東北和我鬥爭。我黨方針是集中主力於錦州、營口、瀋陽之線,次要力量是在莊河、安東之線,然後掌握全東北。1”10月23日,又指示東北局:“竭盡全力,霸占全東北。”2王振奎老人聽過高崗作報告:“勾子”(即屁股)靠著蘇聯,隻要把臉麵前海上陸上幾個口子一堵,東北就是我們的了!
就是這樣簡單。
截止11月20日,在蘇聯政府決定執行中蘇條約規定,將長春路及沿線大城市交由國民黨接管前,中央和東北局的政策,一直是“獨霸東北”。
一個鼓舞人心的響亮的口號。
一個一廂情願的口號。
“拒敵於國門之外”第一槍打響在天下第一關。
交手前,13軍派代表乘吉普車下通牒,要冀東部隊撤出山海關,讓他們出關接收東北。土八路沒客氣,送上門來的槍下了,車留下,人訓一頓,開著“11”路回去了。
11月初,國民黨軍隊大規模進攻前,山東7師趕到了。不同建製的六個團萬餘人,麵對全美械裝備的13軍和半美械裝備的52軍,雙方兵力為1:6。
7師到玉田後,接到中央和東北局電報,命令火速到山海關增援。本已人困馬乏的部隊,立即加快步子,每天120裏急行軍。
疲憊之師也不含糊,上場就演拿手好戲。
7師幹部戰士不少是礦工出身,擺弄炸藥就像女人擺弄鍋碗瓢盆。炸碉堡,毀鐵路,在渤海地區用這種“土大炮”搞得鬼子心驚肉跳。如今又如法炮製,對付除了人全是美國貨的13軍。一連兩天晚上,山海關西沙河國軍陣地上,“炮聲”動地,火光沖天,炸死炸傷和俘虜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