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雁回看到興宗信以為真, 還違心地誇獎甜瓜精,心裏又好笑又無語。李行簡還真是蔫壞,也就是這時候通訊不發達。
品過人參果之後,興宗又命人上酒、奏樂。
李珣他爹出使過遼國,所以這時候還給雲雁回和趙允初科普, “在遼國, 酒與樂都是相結合的, 一般奏樂必有酒,喝酒時最愛以樂助興。”
這個就屬於契丹的民族特色了,上的酒,也是遼國流行的乳酒。遼國人最常喝的酒, 也就是果酒和乳酒了,尤其是乳酒,因為畜牧業發達,所以各種乳酒也特別多。
有遼臣抓住時機吹噓:“貴使帶來了醇香的葡萄酒, 但是我們的乳酒也不差分毫, 今日可以不醉不歸。”
大宋送給遼國的葡萄酒非常受歡迎, 在遼國是沒有這樣的酒的,遼人好酒,所以每次宋使送來的葡萄酒,都是被遼帝作為獎賞賜給臣子。
當然了,在麵對宋使時,當然不能示弱。
但是以漢臣的心思,自然是不會在這樣的宴會上飲醉的,所以李行簡隻略微喝了幾口。
雲雁回倒是無所謂,這乳酒的度數還不如葡萄酒高,他一連喝了一整碗才嚐出味來。遼臣見了,都覺得人不可貌相,這幾個宋使中,看上去最弱不禁風的這位副使,居然喝酒最為豪氣。
而隨著宴會開始,大家開始飲酒,樂者也上殿表演了。穿著都是遼國特色的窄袖,男子大多留著胡須,女子也有著健康的膚色。
耶律嫋履作為一個合格的館伴使,在旁兢兢業業地為他們介紹,這時候表演的是散樂,樂器包括洞簫、琵琶、拍板、腰鼓等,又有歌者用契丹語做歌。
歌曲相對大宋的來說,更為粗放,帶著豪邁之意,而且似乎有比較濃的宗教色彩。
耶律嫋履把歌詞翻譯成漢語,告訴他們:“這首歌是在講述我們契丹人的來源。最開始,有一位神人騎著白馬,自馬盂山沿著土河向下,一位神女駕著青牛車,從平地鬆林沿橫河向下,他們在兩河交匯之處相遇,在這裏結為夫妻。
“神人和神女在木葉山繁衍生息,後來有了羽陵、目連、悉萬丹等八個部落,並漸漸形成了契丹。”
很多民族都有把民俗、傳說融入歌舞表演的特色,從一個國家的藝術作品裏,就能看到它們的曆史,它們的靈魂。
吃了兩輪酒後,又有舞者也上來,男女都有,跳起傳統的契丹舞蹈。
遼人特別喜歡歌舞,君臣都隨著歌舞表演而微笑,身體也在晃動,感覺要是可以的話,他們隨時隨地都能站起來一起舞蹈。
根據耶律嫋履介紹,這個舞蹈的內容,反應的也是契丹民族文化,指的是他們的四時行國製度。
遼國有五京,上京是皇都,另有東南西中四京。隨著季節變化,國家的君臣會遷移,冬春之際,就在上京,其他季節則在其他各京。
這種獨特的製度,大概與他們的遊牧民族特性分不開。
宋使們無論欣不欣賞得了,反正都微笑著觀看。
雲雁回倒是覺得挺不錯的,契丹這個民族在現代已經“消失”,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了。現在,能看到原始風味的契丹歌舞,還是很幸運的。
這些歌舞除了有契丹語的表演,還有大宋、渤海國等風格的舞樂,整個結構比較隨性,這要是擱在大宋,每個環節演什麽樣的,那都是固定了的。
有不少遼臣還跟著一起唱,就連耶律嫋履也幹脆用手拍桌子,一起打拍子。
到了興起的時候,興宗竟然又從禦座上下來了,眾臣毫無反應,唯獨漢使們覺得奇怪。
這時候,隻見興宗走到殿中,一把搶過樂者的琵琶,然後自己開始撥彈!
雲雁回:“…………”
其他樂者也不停,隻是稍微小聲一點,好突出興宗。興宗一邊彈琵琶,一邊還唱歌,遼臣們露出了陶醉的神情……
雲雁回都風中淩亂了,覺得特別魔幻,轉頭去看李珣和趙允初也是一臉懵逼,李行簡也稍微愣了一下,隱約露出不讚同的神情。
一國之君居然親自上去表演,還是在外國使臣麵前,這也太不符合禮製了。這遼國雖然推行儒家文化,但還是改不了習性啊。
但是這是人家的皇帝,李行簡還能說什麽呢,很快調整了表情,微笑以對,並拋給其他幾人一個眼色。
雲雁回等人接了眼色,也都整理了一下表情,微笑,努力微笑。
興宗徹底嗨起來了,一腳踩在鼓上,身體晃來晃去,彈著琵琶唱著歌,目光還是四處巡睃,尋找大家的認同……
遼臣們都習慣了一般,每每和興宗的目光對上,就會更加陶醉,仿佛沉浸在他的歌聲之中。有的馬屁精,還隨著歌詞的內容,作出種種手勢,就差沒站起來伴舞了。
興宗唱著唱著,仿佛想起來這是迎接宋使的宴會,還走到了他們麵前來,一麵彈琵琶,腳下還踩著舞步,唱歌時麵部表情也很豐富地同宋使們交流著,還抽空伸出一隻手,邀請李行簡一起。
李行簡:“……”
老頭表情有點發綠,但作為一個老司機,他還是很鎮定的,假作不懂,端起酒來敬了興宗一杯。
興宗於是又扭到副使們桌前,三個副使忙不迭端酒……
雲雁回沒有像李行簡那樣覺得皇帝在宴會上演奏跳舞有什麽不合禮數,畢竟這是人家的民族特性,但是,一言不合就尬舞那就過了吧……!
幸好興宗也沒有逼他們來尬,見他們喝酒,便轉回去了。
大家對視兩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慶幸之意。這要不是李行簡在這兒做了個良好的示範,他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優雅地拒絕一個皇帝的邀舞。
興宗又彈了會兒琵琶,這才盡興,若無其事地回了禦座。
宴罷,宋使們回了使館,又聚在一起討論了一下之前的遭遇。
李珣一言難盡地道:“家父曾說,遼國禮樂有些隨性,君臣百姓都熱愛舞樂,但是,像這樣一國之君在宴上奏樂舞蹈的事,似乎隻在他們私下的宴會上發生過,並未出現在有使臣的宴會上。”
雲雁回無語地道:“那他們國君是怎麽,喝假酒了嗎?”
李行簡白著臉道:“實在是……”
他說不下去了,內心是極為不讚同的。
雲雁回和他們覺得不讚同的原因不太一樣,所以也最沒放在心上,吃了點消夜就輕輕鬆鬆去睡覺了。
趙允初晚上偷偷跑到雲雁回的房間來睡,還在意猶未盡地想和雲雁回討論,“雁哥兒,你說遼國國君喝了假酒是什麽意思?是不是那酒裏有什麽藥?”
雲雁回差點笑出聲來,“你怎麽還惦記這個呢。”
這種事對於一個正宗古代人的衝擊當然更大一點,趙允初癟了癟嘴,“你能想象,官家在宴會上彈琵琶嗎?”
雲雁回腦補了一下,頓時惡寒,“這就不是一個意思,人家遼帝在宴會上彈琵琶,就和咱們官家在宴會上賦詩一首差不多。”
就是後來的尬舞過了一點兒……不然雲雁回還挺欣賞的。
雲雁回這麽一說,趙允初就能接受一些了,想想也是,畢竟不能用他們宋人的想法來要求遼人,這遼人還老亂倫呢。
——遼國婚姻製度比較特殊,隻許耶律氏與蕭氏通婚,且不論輩分,所以會有舅舅娶外甥女、外祖父娶外孫女的情況發生。這麽多年來,契丹皇族耶律氏的皇後幾乎都是蕭氏。
兩人在一起悄悄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早,趙允初才溜回自己的房間。
……
又過了幾日,便是正月初一了,今日遼帝又要宴請宋使,而且樂棚已經搭好,孔家班要在遼國首次上演風靡汴京的經典汴戲《望情魚》。
不知道有多少遼國貴族期盼著這一刻的到來,他們全都仰慕汴戲很久了,包括興宗的後宮妃子們,大家知道今日有汴戲上演後,全都數著日子等待呢。
雲雁回提前陪孔寄進宮,去檢查了一下舞台,道具大部分都是從汴京帶過來的,舞台不如蒲關澤的大舞台,周遭環境也一般,但是也夠了。
孔家班的人抓緊時間彩排了一下,確定沒有問題,然後便開始上妝。
這一次的宴會在文化殿,儀程倒是與前次差不多,隻是在宴會過半之時,興宗命大家遷到殿外,準備觀看大宋特殊的禮物——汴戲表演。
遼國臣子、後妃們早就亟不可待了,興宗一下令,大家就呼啦啦站了起來,往外移動。
幕布緩緩拉開,輕紗繡飛花,青衫書生站在舞台一側一動不動,就像一副畫一般,單是這個景兒,就令遼國貴族們拍掌稱好了。
這是意料之中的,別說他們了,就是大宋人民此前也沒見過這樣的舞台布置啊,何況是在方麵比較豪邁的遼國人民。
琵琶聲流淌如水,台上的書生隨著樂聲,身形一動,極有韻律地走了幾步,立在舞台中央,一甩袖子,這幅畫便就此活過來了。
這種審美是極漢家古典的,但是遼國貴族深受熏陶,故此很能體會。
此前,汴戲傳到遼國來的隻是唱詞與經過口口相傳並不正宗的唱法,現在由專業的藝人表演出來,加上極富新意的舞台設計,當真令眾人驚豔。
因時間有限,所以並未演全場,隻演了兩折。按理說接下來還有其他舞樂表演,可是遼國貴族們強烈要求繼續演下去,雖然都知道劇情了,可是通過前麵兩折,大家都一致認為,完整的表演才是最令人驚歎的。
興宗更是讚歎,難怪孔寄堅持要在舞台上表演,這汴戲可不止是唱腔的藝術,更包含了舞美、妝化等等方麵啊。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興宗也打破流程,請孔家班繼續演下去。
待到夜裏,整出戲才結束,掌聲久久不能停息,遼人仍然沉浸在方才的演出中,隻覺餘音繞梁,難以忘懷。
趙允初小聲對雲雁回說:“雁哥兒,是不是要‘開始’了?”
雲雁回看著如癡如醉的遼人們,小聲答道:“急什麽,還不是開宰的時候。”
品過人參果之後,興宗又命人上酒、奏樂。
李珣他爹出使過遼國,所以這時候還給雲雁回和趙允初科普, “在遼國, 酒與樂都是相結合的, 一般奏樂必有酒,喝酒時最愛以樂助興。”
這個就屬於契丹的民族特色了,上的酒,也是遼國流行的乳酒。遼國人最常喝的酒, 也就是果酒和乳酒了,尤其是乳酒,因為畜牧業發達,所以各種乳酒也特別多。
有遼臣抓住時機吹噓:“貴使帶來了醇香的葡萄酒, 但是我們的乳酒也不差分毫, 今日可以不醉不歸。”
大宋送給遼國的葡萄酒非常受歡迎, 在遼國是沒有這樣的酒的,遼人好酒,所以每次宋使送來的葡萄酒,都是被遼帝作為獎賞賜給臣子。
當然了,在麵對宋使時,當然不能示弱。
但是以漢臣的心思,自然是不會在這樣的宴會上飲醉的,所以李行簡隻略微喝了幾口。
雲雁回倒是無所謂,這乳酒的度數還不如葡萄酒高,他一連喝了一整碗才嚐出味來。遼臣見了,都覺得人不可貌相,這幾個宋使中,看上去最弱不禁風的這位副使,居然喝酒最為豪氣。
而隨著宴會開始,大家開始飲酒,樂者也上殿表演了。穿著都是遼國特色的窄袖,男子大多留著胡須,女子也有著健康的膚色。
耶律嫋履作為一個合格的館伴使,在旁兢兢業業地為他們介紹,這時候表演的是散樂,樂器包括洞簫、琵琶、拍板、腰鼓等,又有歌者用契丹語做歌。
歌曲相對大宋的來說,更為粗放,帶著豪邁之意,而且似乎有比較濃的宗教色彩。
耶律嫋履把歌詞翻譯成漢語,告訴他們:“這首歌是在講述我們契丹人的來源。最開始,有一位神人騎著白馬,自馬盂山沿著土河向下,一位神女駕著青牛車,從平地鬆林沿橫河向下,他們在兩河交匯之處相遇,在這裏結為夫妻。
“神人和神女在木葉山繁衍生息,後來有了羽陵、目連、悉萬丹等八個部落,並漸漸形成了契丹。”
很多民族都有把民俗、傳說融入歌舞表演的特色,從一個國家的藝術作品裏,就能看到它們的曆史,它們的靈魂。
吃了兩輪酒後,又有舞者也上來,男女都有,跳起傳統的契丹舞蹈。
遼人特別喜歡歌舞,君臣都隨著歌舞表演而微笑,身體也在晃動,感覺要是可以的話,他們隨時隨地都能站起來一起舞蹈。
根據耶律嫋履介紹,這個舞蹈的內容,反應的也是契丹民族文化,指的是他們的四時行國製度。
遼國有五京,上京是皇都,另有東南西中四京。隨著季節變化,國家的君臣會遷移,冬春之際,就在上京,其他季節則在其他各京。
這種獨特的製度,大概與他們的遊牧民族特性分不開。
宋使們無論欣不欣賞得了,反正都微笑著觀看。
雲雁回倒是覺得挺不錯的,契丹這個民族在現代已經“消失”,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了。現在,能看到原始風味的契丹歌舞,還是很幸運的。
這些歌舞除了有契丹語的表演,還有大宋、渤海國等風格的舞樂,整個結構比較隨性,這要是擱在大宋,每個環節演什麽樣的,那都是固定了的。
有不少遼臣還跟著一起唱,就連耶律嫋履也幹脆用手拍桌子,一起打拍子。
到了興起的時候,興宗竟然又從禦座上下來了,眾臣毫無反應,唯獨漢使們覺得奇怪。
這時候,隻見興宗走到殿中,一把搶過樂者的琵琶,然後自己開始撥彈!
雲雁回:“…………”
其他樂者也不停,隻是稍微小聲一點,好突出興宗。興宗一邊彈琵琶,一邊還唱歌,遼臣們露出了陶醉的神情……
雲雁回都風中淩亂了,覺得特別魔幻,轉頭去看李珣和趙允初也是一臉懵逼,李行簡也稍微愣了一下,隱約露出不讚同的神情。
一國之君居然親自上去表演,還是在外國使臣麵前,這也太不符合禮製了。這遼國雖然推行儒家文化,但還是改不了習性啊。
但是這是人家的皇帝,李行簡還能說什麽呢,很快調整了表情,微笑以對,並拋給其他幾人一個眼色。
雲雁回等人接了眼色,也都整理了一下表情,微笑,努力微笑。
興宗徹底嗨起來了,一腳踩在鼓上,身體晃來晃去,彈著琵琶唱著歌,目光還是四處巡睃,尋找大家的認同……
遼臣們都習慣了一般,每每和興宗的目光對上,就會更加陶醉,仿佛沉浸在他的歌聲之中。有的馬屁精,還隨著歌詞的內容,作出種種手勢,就差沒站起來伴舞了。
興宗唱著唱著,仿佛想起來這是迎接宋使的宴會,還走到了他們麵前來,一麵彈琵琶,腳下還踩著舞步,唱歌時麵部表情也很豐富地同宋使們交流著,還抽空伸出一隻手,邀請李行簡一起。
李行簡:“……”
老頭表情有點發綠,但作為一個老司機,他還是很鎮定的,假作不懂,端起酒來敬了興宗一杯。
興宗於是又扭到副使們桌前,三個副使忙不迭端酒……
雲雁回沒有像李行簡那樣覺得皇帝在宴會上演奏跳舞有什麽不合禮數,畢竟這是人家的民族特性,但是,一言不合就尬舞那就過了吧……!
幸好興宗也沒有逼他們來尬,見他們喝酒,便轉回去了。
大家對視兩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慶幸之意。這要不是李行簡在這兒做了個良好的示範,他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優雅地拒絕一個皇帝的邀舞。
興宗又彈了會兒琵琶,這才盡興,若無其事地回了禦座。
宴罷,宋使們回了使館,又聚在一起討論了一下之前的遭遇。
李珣一言難盡地道:“家父曾說,遼國禮樂有些隨性,君臣百姓都熱愛舞樂,但是,像這樣一國之君在宴上奏樂舞蹈的事,似乎隻在他們私下的宴會上發生過,並未出現在有使臣的宴會上。”
雲雁回無語地道:“那他們國君是怎麽,喝假酒了嗎?”
李行簡白著臉道:“實在是……”
他說不下去了,內心是極為不讚同的。
雲雁回和他們覺得不讚同的原因不太一樣,所以也最沒放在心上,吃了點消夜就輕輕鬆鬆去睡覺了。
趙允初晚上偷偷跑到雲雁回的房間來睡,還在意猶未盡地想和雲雁回討論,“雁哥兒,你說遼國國君喝了假酒是什麽意思?是不是那酒裏有什麽藥?”
雲雁回差點笑出聲來,“你怎麽還惦記這個呢。”
這種事對於一個正宗古代人的衝擊當然更大一點,趙允初癟了癟嘴,“你能想象,官家在宴會上彈琵琶嗎?”
雲雁回腦補了一下,頓時惡寒,“這就不是一個意思,人家遼帝在宴會上彈琵琶,就和咱們官家在宴會上賦詩一首差不多。”
就是後來的尬舞過了一點兒……不然雲雁回還挺欣賞的。
雲雁回這麽一說,趙允初就能接受一些了,想想也是,畢竟不能用他們宋人的想法來要求遼人,這遼人還老亂倫呢。
——遼國婚姻製度比較特殊,隻許耶律氏與蕭氏通婚,且不論輩分,所以會有舅舅娶外甥女、外祖父娶外孫女的情況發生。這麽多年來,契丹皇族耶律氏的皇後幾乎都是蕭氏。
兩人在一起悄悄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早,趙允初才溜回自己的房間。
……
又過了幾日,便是正月初一了,今日遼帝又要宴請宋使,而且樂棚已經搭好,孔家班要在遼國首次上演風靡汴京的經典汴戲《望情魚》。
不知道有多少遼國貴族期盼著這一刻的到來,他們全都仰慕汴戲很久了,包括興宗的後宮妃子們,大家知道今日有汴戲上演後,全都數著日子等待呢。
雲雁回提前陪孔寄進宮,去檢查了一下舞台,道具大部分都是從汴京帶過來的,舞台不如蒲關澤的大舞台,周遭環境也一般,但是也夠了。
孔家班的人抓緊時間彩排了一下,確定沒有問題,然後便開始上妝。
這一次的宴會在文化殿,儀程倒是與前次差不多,隻是在宴會過半之時,興宗命大家遷到殿外,準備觀看大宋特殊的禮物——汴戲表演。
遼國臣子、後妃們早就亟不可待了,興宗一下令,大家就呼啦啦站了起來,往外移動。
幕布緩緩拉開,輕紗繡飛花,青衫書生站在舞台一側一動不動,就像一副畫一般,單是這個景兒,就令遼國貴族們拍掌稱好了。
這是意料之中的,別說他們了,就是大宋人民此前也沒見過這樣的舞台布置啊,何況是在方麵比較豪邁的遼國人民。
琵琶聲流淌如水,台上的書生隨著樂聲,身形一動,極有韻律地走了幾步,立在舞台中央,一甩袖子,這幅畫便就此活過來了。
這種審美是極漢家古典的,但是遼國貴族深受熏陶,故此很能體會。
此前,汴戲傳到遼國來的隻是唱詞與經過口口相傳並不正宗的唱法,現在由專業的藝人表演出來,加上極富新意的舞台設計,當真令眾人驚豔。
因時間有限,所以並未演全場,隻演了兩折。按理說接下來還有其他舞樂表演,可是遼國貴族們強烈要求繼續演下去,雖然都知道劇情了,可是通過前麵兩折,大家都一致認為,完整的表演才是最令人驚歎的。
興宗更是讚歎,難怪孔寄堅持要在舞台上表演,這汴戲可不止是唱腔的藝術,更包含了舞美、妝化等等方麵啊。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興宗也打破流程,請孔家班繼續演下去。
待到夜裏,整出戲才結束,掌聲久久不能停息,遼人仍然沉浸在方才的演出中,隻覺餘音繞梁,難以忘懷。
趙允初小聲對雲雁回說:“雁哥兒,是不是要‘開始’了?”
雲雁回看著如癡如醉的遼人們,小聲答道:“急什麽,還不是開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