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蘋看著徐紹翁寫來的信, 非常傷感,“沒想到,剛剛重逢,就要分別,唉……”
這信上寫著, 徐紹翁因公務匆忙離開, 未及親自告別, 寫信告知。因去的地方乃是窮山惡水,也不知日後是否還能通信,請鄭蘋一家多保重。
“竟沒來得及當麵告別。”鄭蘋遺憾之至。
“阿娘,日後有緣, 自然會再見的呀。”雲雁回裝得挺像那麽回事,仿佛徐紹翁真的是因為公務遠走一般,“雖說阿紹哥哥走了,倒是提醒了我, 您若是有意, 咱們可以尋一尋慈幼莊失聯的老朋友啊。”
鄭蘋失笑道:“這麽多年過去了, 當年被抱養的孩子又不會留住址,哪裏還找得到。”
“當年不少孩子已經能記事了,到現在,也都長大成人,不會再被養父母限製不去找以前的夥伴,”雲雁回說道,“還有以前和您一起共事的那些人,我可以在《東京日報》上登個尋人啟事啊。”
鄭蘋遲疑地道:“這……能行嗎?”
報紙在這個時候還是新興事物,很多人還未意識到它與邸報的不同,也沒開發出眾多新鮮功能。
雲雁回不同,他成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自己還從事媒體行業,對種種應用方式不能更熟悉了。
“怎麽不行,我們花錢,《東京日報》還管我們登什麽?隻要不犯法就行了。”雲雁回立刻將筆墨紙硯拿了出來,提筆就寫,邊寫邊念,“尋找,七裏鄉胡善人所辦慈幼莊中的親人們……”
徐紹翁還指望鄭蘋會受影響呢?死去吧,鄭蘋當年撫養過的孩子多了去了,走了一個徐紹翁,雲雁回能找補回十個。就算徐紹翁和鄭蘋感情再深,也不見得以一當百。
鄭蘋有些激動,《東京日報》的廣告費現在越來越貴,不過她對於雲雁回這麽花錢一點意見也沒有。
這些年鄭蘋早就被雲雁回洗腦了,花錢就是賺錢的動力。而且這些年,他們家也的確是越往外花錢,賺得越多,甚至朋友、合作夥伴們也賺得越來越多。
在慈幼莊的生活雖然清苦,但是那時候,鄭蘋每日都在思念杳無音訊的丈夫中度過,是慈幼莊的同事與孩子令她不那麽痛苦。
那時候遣散得匆忙,許多人後來都逐漸失聯,鄭蘋那時候還是隱瞞自己的宗族,還住到大相國寺多年,就更加沒有重逢了。
現在雲雁回說有機會找回來,鄭蘋自然是欣喜萬分。
雲雁回刷刷點點寫完了,把墨跡吹幹,“回頭送到《東京日報》去,請他們再潤色一下,然後發出來。”
最近,因為刊登了公益廣告,所以朝廷出錢,《東京日報》發抄的範圍更廣了,在外地再傳播,現在能夠輻射很多地方了。
這時候,傅雲灃回來了。
他看到雲雁回在寫什麽,順口問了一句:“雁哥兒寫什麽呢?”
“尋人啟事。”鄭蘋喜不自勝,給傅雲灃解釋了一下這個東西。
傅雲灃一聽,十分感興趣地坐到了雲雁回旁邊來,“我當年習武的時候,有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後來他舉家搬遷,我們漸漸便失去聯絡了。照你這麽說,我若是在《東京日報》上刊登一則消息,也有希望被他看到?”
“照理來說,是有一定希望的,把此人形象與信息寫明,便是他自己看不到,他認識人也有可能看到。”雲雁回解釋道,“咱們《東京日報》現在影響力挺大的,你想想,國外都有人看……”
傅雲灃哪聽得下他後麵那番理論,坐過來一點,興致勃勃地道:“那幫我也寫一個尋人啟事吧,對了,既然能尋人,是不是還能尋物?”
傅雲灃還挺能舉一反三。
雲雁回點頭,“是啊。”《東京日報》廣告費貴啊,估計也就他們家這麽樣玩了。
傅雲灃:“啊,我幼時曾經在家附近吃到一種米糕,甚是美味,可是後來那小販就不來了,我不記得招牌了,似乎也沒有招牌,隻記得小販姓範,幾十年了,再也沒找到過……”
雲雁回:“……”
鄭蘋:“……”
看在傅雲灃的確對範氏米糕念念不忘的份上,雲雁回還是幫他寫了一個尋物啟事。
看到鄭蘋的注意力都被轉移了,雲雁回得意洋洋,當天下午,就溜達著去《東京日報》,給他們遞了個廣告,還拜托往前排點,盡早發出來。
《東京日報》的編輯想看到的那個找米糕的啟事,差點噴出來,“先生,有錢您就這麽花啊?”
旁邊的人一聽,想知道雲雁回又搞什麽幺蛾子了,紛紛探頭來看,結果也都差點噴了。
“什麽?尋找童年美食?”
“範氏米糕……這是什麽珍饈美味啊。”
“不就是街邊小吃嗎?這也要登報?”
對於眾位編輯來說,他們報紙還是比較高大上的,登這種無聊的公告,感覺很奇怪。
有人搖著頭道:“雲先生這是在支持咱們呢,您看,先前給人祝壽也登報……”
“就是,說不定這個日後也是大有作用的呢?”
這時候,最開始那位編輯翻到了後麵的尋人啟事,雲雁回在裏麵加了些鄭蘋的描述,十分情真意切,叫編輯看了之後,瞬間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他們還不太能理解尋找一種童年美食的情懷,但是,在這個通訊困難、交通不便的時代,誰沒有幾個失聯的親友啊。一開始還有點朦朧的想法,一下子就明晰了。
丟了東西,還能滿城貼告示,丟了聯係,你能全國貼告示嗎?
可是貼在報紙上可以啊,這也是幾乎每個州府都有人能看到的。這個思路,可比較新奇。一轉眼間,就印證了先前那位編輯的話。
相對於廣告,這種告示是一種比較私人的作用,但是其影響力,要是發揮出來,在這個時代,絕對不亞於商業廣告。
雲雁回現在很少參與《東京日報》的運營了,希望他們自己發展,但是現在他運用《東京日報》的行為,能夠被大家極快發現作用和潛力,也說明他們越來越嫻熟了。
把稿子和錢一交,雲雁回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留下一句討論。
……
過了幾日,《東京日報》果然登出三則啟事,引起眾多熱議。
倒不是內容有多感人,而是很多人都想到自己的親朋好友。若是花上一筆錢,能夠重新聯係上,很多人還是願意的。
所以,一時之間,本來是雲雁回安慰他娘的行為,很多人開始盯著結果,還寫信給《東京日報》,請他們跟蹤報道,確認登報尋人這種方式是否有效。
《東京日報》的編輯們哭笑不得,那啟事是按廣告登的,又不是新聞,他們還要追蹤結果啊?
不過隨著反響越來越多,他們又察覺到了其作用,自然是會派記者跟這條新聞的。
雲雁回家呢,這一日,迎來了一位陌生的客人。
雲雁回在啟事上留了聯係地址,眼見一個中年男子找上來,他在心中想,這是誰,難道是阿娘的同僚?但是他好像對這個人沒有記憶啊。
雲雁回:“你是……?”
此人看到雲雁回,擦擦汗,訥訥道:“請問這是傅雲灃家裏嗎?”
“沒錯,”雲雁回一喜,“您是傅叔的老友?”
對方搖頭,“不是啊。”
雲雁回愣了一下,差點吐血。
感情,最先找來的居然是……米糕啊?
“那您是範氏米糕的……傳人嗎?”按照年紀來說,這人應該不是範氏米糕的老板本人,雲雁回客氣問了一句。
男子點頭,“算是吧,家祖三代賣米糕,從未起過名號,但是他的確姓範,叫範氏米糕也說得過去——我是看到《東京日報》上的啟事而來的。”
“請進來說吧!”雲雁回一喜,將男子請了進來。
因為要跟蹤報道這條新聞,所以《東京日報》派出與雲雁回比較相熟的李澤雲,最近幾天都住在他家,以備第一時間見證現場。
李澤雲聽到有人找來了,開心地出來,結果聽說是米糕傳人來了,撓了撓頭,有點失望。
他為的是尋人結果,這雖然有一半也屬於尋人,但是總覺得這樣的新聞寫出來不夠動人,為了吃什麽的……於是,李澤雲隻是坐在一旁隨便聽聽。
傅雲灃尚在武館,聽人捎話後,立刻趕了回來,激動不已。
那男子自稱範銘,他祖父範二郎,就是當年在傅雲灃家附近賣米糕的攤販。
“抱歉,來晚了兩日,其實我們早兩日便看到那條尋物啟事了。”範銘從包袱裏拿出一個布包,掀開來,露出了裏麵淡黃色、平淡無奇的米糕。
“阿翁當年擺攤賣米糕,供養一家四口,不過,家父與叔父都未繼承家中的‘生意’,而是在外做夥計。阿翁因為常年勞累,五十多歲時,也就不再擺攤了。”
範銘看了傅雲灃一眼,“阿翁已年過九十,至今時常說起自幼隨家人賣米糕,阿翁的阿翁就是賣米糕的,他老人家時常惋惜自己不過擺攤到五十而已,遠不如其祖,我們這些子孫也無人會做米糕了。”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有一瞬間失神。
範銘續道:“我們將報紙念給阿翁聽後,阿翁非常開心,把老家夥什翻了出來,親自準備,做了一份米糕。他本想親自前來,隻因不便奔波,故此米糕出鍋後,由我趕路送來,並替他為老顧客捎一句話:多謝您一直記得我家的米糕。”
範銘說完這句話,傅雲灃竟不禁淚如雨下。
在場眾人,也無不動容。初聽隻覺無甚稀奇,範銘不善言辭,說出來的話也十分平淡,甚至連一句描述他阿翁是如何情緒,怎樣以年邁之軀艱難做出這一份米糕的話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的平鋪直敘,平平淡淡,卻讓大家莫名感動,雖未聽到,也覺得範翁一言便在耳邊,還有那顆令人於平凡中見不凡的赤子之心。
傅雲灃沒有想到範氏米糕已經沒有傳人了,而且又不是特別出名,難怪他再也沒找到。
但是傅雲灃更沒有想到,記憶裏那個已經麵容模糊的大叔也誠摯感激有人在喜歡他家的食物。
傅雲灃撚起一塊已經冷了的米糕,入口帶著天然的清香甜糯,雖然冷了,但的確仍然是童年中香甜的味道。
到此時,傅雲灃忍不住哽咽道:“多謝……令祖,麻煩他老人家了。”
“沒事,家翁很高興,您吃著,味道還是如同從前一般吧?家祖一直擔心,自己年老,味道做出來會不一樣了。”範銘問道。
傅雲灃用力點頭,“還是那個味道,又香又甜!”
看著範銘如釋重負的樣子,雲雁回也頗為感慨,一轉頭看到李澤雲竟然也淚汪汪的,嚇了一跳。
李澤雲轉頭看了雲雁回一眼:“嗚……先生,為什麽我居然被感動了。”
“傻孩子,”雲雁回摸了一下李澤雲的腦袋,慈祥地胡說八道,“因為美食才是世界上最動人的事物啊。”
這信上寫著, 徐紹翁因公務匆忙離開, 未及親自告別, 寫信告知。因去的地方乃是窮山惡水,也不知日後是否還能通信,請鄭蘋一家多保重。
“竟沒來得及當麵告別。”鄭蘋遺憾之至。
“阿娘,日後有緣, 自然會再見的呀。”雲雁回裝得挺像那麽回事,仿佛徐紹翁真的是因為公務遠走一般,“雖說阿紹哥哥走了,倒是提醒了我, 您若是有意, 咱們可以尋一尋慈幼莊失聯的老朋友啊。”
鄭蘋失笑道:“這麽多年過去了, 當年被抱養的孩子又不會留住址,哪裏還找得到。”
“當年不少孩子已經能記事了,到現在,也都長大成人,不會再被養父母限製不去找以前的夥伴,”雲雁回說道,“還有以前和您一起共事的那些人,我可以在《東京日報》上登個尋人啟事啊。”
鄭蘋遲疑地道:“這……能行嗎?”
報紙在這個時候還是新興事物,很多人還未意識到它與邸報的不同,也沒開發出眾多新鮮功能。
雲雁回不同,他成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自己還從事媒體行業,對種種應用方式不能更熟悉了。
“怎麽不行,我們花錢,《東京日報》還管我們登什麽?隻要不犯法就行了。”雲雁回立刻將筆墨紙硯拿了出來,提筆就寫,邊寫邊念,“尋找,七裏鄉胡善人所辦慈幼莊中的親人們……”
徐紹翁還指望鄭蘋會受影響呢?死去吧,鄭蘋當年撫養過的孩子多了去了,走了一個徐紹翁,雲雁回能找補回十個。就算徐紹翁和鄭蘋感情再深,也不見得以一當百。
鄭蘋有些激動,《東京日報》的廣告費現在越來越貴,不過她對於雲雁回這麽花錢一點意見也沒有。
這些年鄭蘋早就被雲雁回洗腦了,花錢就是賺錢的動力。而且這些年,他們家也的確是越往外花錢,賺得越多,甚至朋友、合作夥伴們也賺得越來越多。
在慈幼莊的生活雖然清苦,但是那時候,鄭蘋每日都在思念杳無音訊的丈夫中度過,是慈幼莊的同事與孩子令她不那麽痛苦。
那時候遣散得匆忙,許多人後來都逐漸失聯,鄭蘋那時候還是隱瞞自己的宗族,還住到大相國寺多年,就更加沒有重逢了。
現在雲雁回說有機會找回來,鄭蘋自然是欣喜萬分。
雲雁回刷刷點點寫完了,把墨跡吹幹,“回頭送到《東京日報》去,請他們再潤色一下,然後發出來。”
最近,因為刊登了公益廣告,所以朝廷出錢,《東京日報》發抄的範圍更廣了,在外地再傳播,現在能夠輻射很多地方了。
這時候,傅雲灃回來了。
他看到雲雁回在寫什麽,順口問了一句:“雁哥兒寫什麽呢?”
“尋人啟事。”鄭蘋喜不自勝,給傅雲灃解釋了一下這個東西。
傅雲灃一聽,十分感興趣地坐到了雲雁回旁邊來,“我當年習武的時候,有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後來他舉家搬遷,我們漸漸便失去聯絡了。照你這麽說,我若是在《東京日報》上刊登一則消息,也有希望被他看到?”
“照理來說,是有一定希望的,把此人形象與信息寫明,便是他自己看不到,他認識人也有可能看到。”雲雁回解釋道,“咱們《東京日報》現在影響力挺大的,你想想,國外都有人看……”
傅雲灃哪聽得下他後麵那番理論,坐過來一點,興致勃勃地道:“那幫我也寫一個尋人啟事吧,對了,既然能尋人,是不是還能尋物?”
傅雲灃還挺能舉一反三。
雲雁回點頭,“是啊。”《東京日報》廣告費貴啊,估計也就他們家這麽樣玩了。
傅雲灃:“啊,我幼時曾經在家附近吃到一種米糕,甚是美味,可是後來那小販就不來了,我不記得招牌了,似乎也沒有招牌,隻記得小販姓範,幾十年了,再也沒找到過……”
雲雁回:“……”
鄭蘋:“……”
看在傅雲灃的確對範氏米糕念念不忘的份上,雲雁回還是幫他寫了一個尋物啟事。
看到鄭蘋的注意力都被轉移了,雲雁回得意洋洋,當天下午,就溜達著去《東京日報》,給他們遞了個廣告,還拜托往前排點,盡早發出來。
《東京日報》的編輯想看到的那個找米糕的啟事,差點噴出來,“先生,有錢您就這麽花啊?”
旁邊的人一聽,想知道雲雁回又搞什麽幺蛾子了,紛紛探頭來看,結果也都差點噴了。
“什麽?尋找童年美食?”
“範氏米糕……這是什麽珍饈美味啊。”
“不就是街邊小吃嗎?這也要登報?”
對於眾位編輯來說,他們報紙還是比較高大上的,登這種無聊的公告,感覺很奇怪。
有人搖著頭道:“雲先生這是在支持咱們呢,您看,先前給人祝壽也登報……”
“就是,說不定這個日後也是大有作用的呢?”
這時候,最開始那位編輯翻到了後麵的尋人啟事,雲雁回在裏麵加了些鄭蘋的描述,十分情真意切,叫編輯看了之後,瞬間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他們還不太能理解尋找一種童年美食的情懷,但是,在這個通訊困難、交通不便的時代,誰沒有幾個失聯的親友啊。一開始還有點朦朧的想法,一下子就明晰了。
丟了東西,還能滿城貼告示,丟了聯係,你能全國貼告示嗎?
可是貼在報紙上可以啊,這也是幾乎每個州府都有人能看到的。這個思路,可比較新奇。一轉眼間,就印證了先前那位編輯的話。
相對於廣告,這種告示是一種比較私人的作用,但是其影響力,要是發揮出來,在這個時代,絕對不亞於商業廣告。
雲雁回現在很少參與《東京日報》的運營了,希望他們自己發展,但是現在他運用《東京日報》的行為,能夠被大家極快發現作用和潛力,也說明他們越來越嫻熟了。
把稿子和錢一交,雲雁回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留下一句討論。
……
過了幾日,《東京日報》果然登出三則啟事,引起眾多熱議。
倒不是內容有多感人,而是很多人都想到自己的親朋好友。若是花上一筆錢,能夠重新聯係上,很多人還是願意的。
所以,一時之間,本來是雲雁回安慰他娘的行為,很多人開始盯著結果,還寫信給《東京日報》,請他們跟蹤報道,確認登報尋人這種方式是否有效。
《東京日報》的編輯們哭笑不得,那啟事是按廣告登的,又不是新聞,他們還要追蹤結果啊?
不過隨著反響越來越多,他們又察覺到了其作用,自然是會派記者跟這條新聞的。
雲雁回家呢,這一日,迎來了一位陌生的客人。
雲雁回在啟事上留了聯係地址,眼見一個中年男子找上來,他在心中想,這是誰,難道是阿娘的同僚?但是他好像對這個人沒有記憶啊。
雲雁回:“你是……?”
此人看到雲雁回,擦擦汗,訥訥道:“請問這是傅雲灃家裏嗎?”
“沒錯,”雲雁回一喜,“您是傅叔的老友?”
對方搖頭,“不是啊。”
雲雁回愣了一下,差點吐血。
感情,最先找來的居然是……米糕啊?
“那您是範氏米糕的……傳人嗎?”按照年紀來說,這人應該不是範氏米糕的老板本人,雲雁回客氣問了一句。
男子點頭,“算是吧,家祖三代賣米糕,從未起過名號,但是他的確姓範,叫範氏米糕也說得過去——我是看到《東京日報》上的啟事而來的。”
“請進來說吧!”雲雁回一喜,將男子請了進來。
因為要跟蹤報道這條新聞,所以《東京日報》派出與雲雁回比較相熟的李澤雲,最近幾天都住在他家,以備第一時間見證現場。
李澤雲聽到有人找來了,開心地出來,結果聽說是米糕傳人來了,撓了撓頭,有點失望。
他為的是尋人結果,這雖然有一半也屬於尋人,但是總覺得這樣的新聞寫出來不夠動人,為了吃什麽的……於是,李澤雲隻是坐在一旁隨便聽聽。
傅雲灃尚在武館,聽人捎話後,立刻趕了回來,激動不已。
那男子自稱範銘,他祖父範二郎,就是當年在傅雲灃家附近賣米糕的攤販。
“抱歉,來晚了兩日,其實我們早兩日便看到那條尋物啟事了。”範銘從包袱裏拿出一個布包,掀開來,露出了裏麵淡黃色、平淡無奇的米糕。
“阿翁當年擺攤賣米糕,供養一家四口,不過,家父與叔父都未繼承家中的‘生意’,而是在外做夥計。阿翁因為常年勞累,五十多歲時,也就不再擺攤了。”
範銘看了傅雲灃一眼,“阿翁已年過九十,至今時常說起自幼隨家人賣米糕,阿翁的阿翁就是賣米糕的,他老人家時常惋惜自己不過擺攤到五十而已,遠不如其祖,我們這些子孫也無人會做米糕了。”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有一瞬間失神。
範銘續道:“我們將報紙念給阿翁聽後,阿翁非常開心,把老家夥什翻了出來,親自準備,做了一份米糕。他本想親自前來,隻因不便奔波,故此米糕出鍋後,由我趕路送來,並替他為老顧客捎一句話:多謝您一直記得我家的米糕。”
範銘說完這句話,傅雲灃竟不禁淚如雨下。
在場眾人,也無不動容。初聽隻覺無甚稀奇,範銘不善言辭,說出來的話也十分平淡,甚至連一句描述他阿翁是如何情緒,怎樣以年邁之軀艱難做出這一份米糕的話也沒有。
但是,就是這樣的平鋪直敘,平平淡淡,卻讓大家莫名感動,雖未聽到,也覺得範翁一言便在耳邊,還有那顆令人於平凡中見不凡的赤子之心。
傅雲灃沒有想到範氏米糕已經沒有傳人了,而且又不是特別出名,難怪他再也沒找到。
但是傅雲灃更沒有想到,記憶裏那個已經麵容模糊的大叔也誠摯感激有人在喜歡他家的食物。
傅雲灃撚起一塊已經冷了的米糕,入口帶著天然的清香甜糯,雖然冷了,但的確仍然是童年中香甜的味道。
到此時,傅雲灃忍不住哽咽道:“多謝……令祖,麻煩他老人家了。”
“沒事,家翁很高興,您吃著,味道還是如同從前一般吧?家祖一直擔心,自己年老,味道做出來會不一樣了。”範銘問道。
傅雲灃用力點頭,“還是那個味道,又香又甜!”
看著範銘如釋重負的樣子,雲雁回也頗為感慨,一轉頭看到李澤雲竟然也淚汪汪的,嚇了一跳。
李澤雲轉頭看了雲雁回一眼:“嗚……先生,為什麽我居然被感動了。”
“傻孩子,”雲雁回摸了一下李澤雲的腦袋,慈祥地胡說八道,“因為美食才是世界上最動人的事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