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朝, 宋遼兩國在多次交戰之後,締結了澶淵之盟,大宋每年都會送給遼國歲幣,從此開啟了和平模式,並啟動經濟貿易往來。在劉後垂簾聽政期間, 也忠實地履行著盟約。


    正是在此之後, 兩國往來增加, 於是有了比較完整、規範的外交禮儀。相互之間比較常設的使節是正旦使和生辰使,前者賀元旦,後者賀皇帝生辰。


    因為兩國相鄰,遼國又戰鬥力爆表, 所以他們在大宋的待遇比較高,來了後有禦筵吃,其他國家則由樞密院安排。


    而各個國家在長途跋涉之後,進入大宋領域時, 朝廷會派接伴使, 一路上陪同他們來到汴京, 保證路上不會出現各種事故。入京之後,又有館伴使,陪同在汴京內的行程。


    這些陪伴的人都是樞密院禮房或者鴻臚寺的官員,他們全程陪著從元旦前幾日到京起至初五左右辭行,那時還會有送伴使接班,把他們送出國界,總之要保證整個過程的嚴謹,不能出差錯。


    既然要搞接待,外語肯定不能差,這兩個部門都要求官員學習外語的,據說最牛叉的能掌握五六門語言。


    當初鄭淩就是被逼著學契丹語,差點瘋掉。


    現在鴻臚寺缺人,忙得很,但是他們也知道鄭淩基本上是圖畫院的人了,怕使喚多了他直接裝死,於是把他派去和開封府對接宴會菜品事宜。


    這接待使節的宴席,菜品都是要各部門都確認的。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了,十二月底各國使節就會陸續抵達,時間其實並不多了,而大家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前段時間檢查出了一些驛館有些地方需要修繕,現在正在安排工匠,專人督工修繕。


    這驛館其實每年都會集體檢查兩次,但是架不住意外嘛。


    鄭淩那邊,他在開封府有個熟人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和鄭家關係比較近一點的,還知道那其實是他親戚。反正每次開封府有什麽新菜,這家夥絕對能第一時間吃到。


    所以,與其看他每天在鴻臚寺鬼哭狼嚎,不如派他去對接開封府好了。


    鄭淩覺得自己一下子從煉獄解脫了,笑逐顏開地就去找雲雁回。


    雲雁回也挺高興的,樞密院派了個吃貨過來,這還好說,現在就怕鴻臚寺來的人是個事兒逼,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既然來的是鄭淩,那就好辦了!


    鄭淩基本上是雁哥兒說什麽他都“好好好”,而樞密院的吃貨十分實誠,此人年約三十多,也是進士出身,姓高名銘誠,為人很是隨和,剛來的時候,雲雁回還沒定菜譜,跟他非常抱歉地說了,大概要多等幾天。


    高銘誠就笑嗬嗬地說:“沒事,你忙你的,我來主要是蹭你們食堂的飯。”


    雲雁回:“……”


    高銘誠還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告訴雲雁回:“你不知道,禮房為了爭這個名額,差點打起來了!”


    “……”雲雁回直擦汗,“好說,我叫廚房把叉燒端上來……這個倒是已經做出來了。”


    高銘誠居然還知道叉燒,大概聽他那位同僚說的,但是並不解背後的嘲諷之意,快快活活地試吃了叉燒。


    雲雁回叫廚房做了兩道叉燒出來,一道是蜜汁叉燒,一道是脆皮叉燒。


    二者雖然都是叉燒,但是口感很不相同。


    蜜汁叉燒的“肉感”比較重,肥瘦相間,滑嫩甜蜜,風味極佳。而脆皮叉燒則咬下去脆脆的,且頗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鹹味相較重一點點,是更明顯的甜鹹口。


    這叉燒選用的豬肉,更是從大相國寺的燒朱院買來的,他們常年養豬吃肉,肉質極好。但是,若非雲雁回是自己人,還買不到豬肉呢,他們是小規模養殖。


    這時候豬肉的吃法種類不多,或者說“士”這個階層本來就很少吃豬肉,然而做成叉燒之後,實在令人耳目一新,非但極為美味,合乎東京人的口味,而且色澤金黃,香膩欲滴,賣相極佳。


    高銘誠是汴京土著,吃得兩眼笑眯眯。


    鄭淩也是第一次吃到,感覺很不錯。


    雲雁回介紹道:“一個是蜜汁叉燒,一個是脆皮叉燒。我不知道是該從其中選一道,還是兩道菜都放進菜單?都放進去的話,會不會過於重複了?”


    高銘誠點點頭,“不錯,如若兩道彘肉都加進去,不太好。我看這脆皮叉燒風味更為獨特,極有特色,還是選用這一道為好。”


    “嗯,好的。”雲雁回記了下來。


    高銘誠吃了一口解膩的酸辣蕨菜,端著碗說:“雲小郎啊,我現在很是擔憂呢。”


    雲雁回:“……擔憂什麽?”


    高銘誠:“到時遼國使臣吃的是禦筵,其他使臣都吃開封府的菜,若是遼國使臣覺得其他人吃得比較好怎麽辦……這可是會影響到兩國邦交的!”


    雲雁回:“……”


    雲雁回頓時有些汗顏,這不都是你們樞密院出的主意嗎?


    高銘誠又咬了一口叉燒,含含糊糊地道:“不行,我要去警告一下禦廚,菜做好點兒。”


    鄭淩在一旁幽幽地道:“沒有用的,每年的禦筵都是差不多的規格路數,便是再做好點兒,也翻不出花來。其實大家的手藝相差不大,甚至禦廚要好一些,重點是開封府可以在規格裏創新,禦廚那邊限製多一些啊。”


    “說的有道理啊……”高銘誠惋惜地看了雲雁回一眼,“我回去要向上官稟告一下,須得控製新菜數量了。”


    雲雁回沒想到給他吃個叉燒就吃出減少工作量來,摸了摸腦袋,“你開心就好吧。”


    他還從來沒見過,上趕著給別人減少工作量的呢。


    不過想想,現在給他減少工作量,就是為了之後少點麻煩。雖說遼國的人喜不喜歡開封府食堂的口味還是兩說,但是一定要杜絕這種可能性。


    ……


    開封府事務繁雜,開封府事務繁雜,開封府事務繁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所以,隨著冬天漸漸來臨,需要準備的不止是使團來京的接待工作,社會救濟工作也要開啟了。


    大宋可以說是多災多難了,幾乎年年有災情。而且據雲雁回的曆史知識,這時候的宋朝正在進入曆史上第三次寒冷期,此前就有消息,偏北一點的國境內,已經沒有梅樹生長了,更遑論莊稼。


    幾乎每年,都有凍死的人,甚至不止是窮人,連能夠溫飽的家庭也存在凍死凍傷的危險。


    但是不得不說大宋的社會福利還是很好的,除了有各種官辦、民辦的救濟院——例如鄭蘋曾經待過的慈幼,每年冬天朝廷還會發放物資,製度十分完備。


    而京畿地區的安排,自然是毫無疑問的由開封府負責。


    今年開封府因為雲雁回的開源節流之策,可說是大豐收,鑒於改製之初的立誌,將部分收益同樣捐出來救濟窮苦百姓,自然是毫無異議的。


    這種救濟活動,很多時候要與地方上的土豪聯合起來。


    ——注意,地方上的土豪,通常時候,指的就是當地的和尚道士們。


    和尚們群眾基礎廣,道士們被朝廷強推中,各個都富有得很。


    當然了,表麵上官府一般堅稱他們是誌願者……


    因為雲雁回掛在天慶觀,又與京中各寺院熟稔,做過大相國寺方丈的徒弟,因此不得不身兼二職,一個是使節團接待筵的菜品策劃,還有一個就是加入到串聯土豪們展開救濟的活動中。


    這個活,以前雲雁回在大相國寺也接觸過,所以還算輕車熟路,對接的也都是熟人,即便不是,對方也肯定認識他。


    不誇張地說,雲雁回現在在汴京宗教界基本是傳奇人物了,雖未出家,也都被認可是自己人。


    開封府收獲的蔬果也被分了一批出來,送往各處救濟機構,其中更貼心地準備了一些宰相油條,雖說如今宰相油條已飛入尋常百姓,但大家都默認,開封府出品才是最正宗的。


    雲雁回習慣了上一線,於是在場一起發放物資,朝廷的發完,又發開封府私掏腰包的,而且旁邊就是大相國寺的工作人員,不時還能聊聊天。


    來領物資的窮民十分感激,沒想到還能領到開封府的宰相油條,這對他們來說是意外之喜,就算秘方散播出來的,但以他們的窮困程度還是無法購買原料製作的。


    有位老婆婆甚至趴下來對著開封府的方向行禮,雲雁回連忙去扶她,聽到她在念念有詞,“感謝包相公,包相公春秋不老,多子多孫……”


    雲雁回:“??”


    雲雁回:“婆婆!包府尊還沒有成親呢!”


    老婆婆睜著渾濁的雙眼,一臉驚訝,轉而傷心地道:“啊?包相公是個好人啊,居然未成親,一定是被政事耽擱了啊!”她關心地問道,“那有沒有宗族過繼子嗣給包大人啊?”


    旁邊的人聽到包拯的名字,也都關切地過來問。


    “包相公愛民如子,居然沒有子孫嗎?”


    “小哥,包相公身體還好嗎?”


    “……等等,”雲雁回突然覺得有點暈眩,不禁叫停,“你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麽,我們府尊現在才二十多歲啊!”


    老婆婆:“胡說八道!”


    雲雁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五]大宋小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拉棉花糖的兔子並收藏[七五]大宋小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