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賣國未可知,後朝報應尚有時。


    千刀萬剮泄國恨,由此千載話淩遲。


    又有詩雲:


    三十萬兵降遼賊,卻教中原慟地悲。


    五代漢奸皆曾有,楊光遠後杜重威。


    前文曾表杜重威降契丹之時,副將李守貞也一同降敵。護國節度使李守貞聞聽杜重威滅門九族,自身千刀萬剮,心中大驚。李守貞有兩個好友,一個是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另一個是永興節度使趙思綰。


    李守貞將兩位節度使請來,是痛哭流涕,哭訴道:“如今萬歲年少暴脾,以賣國之罪滅杜重威滿門,當年我亦隨杜重威降遼,隻恐日後也有千刀萬剮之日。”


    趙思綰怒道:“當今皇上生性歹毒,嗜血成性,乃千古罕有的暴君。常言‘兔死狐悲’杜重威今日慘劇便是明日我等下場,何不共舉大義造反。”王景崇也贊成造反,三位節度使一番商議,推舉李守貞為秦王,割據三鎮,向東爭鋒。


    三鎮造反,探馬百裏急報京師。後漢隱帝劉承祐即刻降旨命白文珂為大將軍統領五萬大軍出兵同州,兩軍僵持數月之後,敗報傳來,白文珂大敗而歸。劉承祐見三鎮造反聲勢浩大,有下詔書封郭威為征西諸軍都詔討、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十萬討伐三鎮。


    郭威麾下有戰將四員,一個是郭從義,此人乃是後唐大將郭紹古之子,沙陀族人;第二個是郭威自己的外甥名叫李重進;第三個名叫石守信,開封人氏,第四個名叫趙暉,字重光,澶州人氏。還有一位軍師姓王名樸,字文伯,東平人氏。郭威召集眾人,商議出兵之策。


    軍師王樸言道:“三鎮反賊李守貞為主,且河中位居水陸要衝,若攻陷河中,則永興、鳳翔兩鎮則無力自保。”


    郭威道:“軍師之言正合我意,先集重兵攻取河中,再分兵攻取鳳翔、永興。”遂令趙暉出鹹陽攻鳳翔;郭從義攻永興;郭威自率軍出陝州,以三路兵馬會攻河中。


    三個月後,三路大軍圍困河中西關城,郭從義、李重進皆請命發起攻城,郭威道:“河中西臨黃河,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應長久斷其糧道,待河中人困糧盡,再行攻城。”郭威即命士卒高築土坯,挖掘長壕,設欄嚴守,久困而不攻,並遣水軍列大小戰船百餘艘河岸,斷絕水上通路。


    李守貞在城內嚴密設防等待一個多月,卻不見官軍攻城。李守貞空糧草不濟,便定突圍之策。李守貞率兵殺出南城,隻見漢軍大營土坯築起,土堡之上埋伏弓弩,待叛軍來之近前,便用箭射殺,李守貞無奈之下隻得退回。


    李守貞再到其餘各城門觀望,郭威也布下營壘。李守貞焦急萬分,副將王繼勛勸道:“如今敵兵三麵用土坯土壘圍困,恐無法突圍。但水路僅有戰船列陣,主公何不派遣水鬼,潛水渡河,向外求援。”李守貞聞聽大喜,即刻寫好書信向蜀主求救兵,命水鬼從水路而出,將信藏於蠟丸之中。


    書中曾表李嗣源封孟知祥為蜀王,史稱後蜀。孟知祥在蜀中為王隻一年便病故,太子孟昶即位,改元廣正,史稱後主。孟昶得李守貞求救書信,以為可藉此時殺進中原,遂命安思謙為都督,韓保貞、申貴為大將領兵五萬出兵漢中。


    漢軍的流星探馬,得知蜀兵來援,飛馬報知郭威。大帥郭威命大將趙暉領兵兩萬攻打鳳翔,以拒蜀兵。大將趙暉點齊兵馬將往鳳翔,軍師王樸言道:“我有錦囊三個,交與將軍,倘若萬難之時可一次拆開。”


    趙暉答道:“末將曉得。”領得兵馬便往鳳翔進兵。


    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見趙暉率兵前來,便緊閉城門,拒不交戰。趙暉一連數日,不見王景崇出城,情急之下,便打開第一個錦囊觀看,上書:


    “速做蜀兵旗幟,既可瞞天過海,又可詐獲敵兵。”


    趙暉大喜,即刻命將之縫製幾十麵蜀軍大旗,侵領一支人馬繞過後山,向鳳翔方向,揮搖旗幟,反覆數次。鳳翔城上守卒,遠遠望去見有蜀軍旗幟,以為蜀國援兵已到。即刻報知王景崇。


    王景崇大喜,立刻點了兵馬去山上會合。王景崇帥兵來至山坡,命人向山上高呼,喊話官喊道:“山上的士卒告知蜀軍都督,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親自來迎。”


    趙暉正臥在山上一塊大青石上睡覺,聞聽喊話,知道王景崇中計,即刻點兵向山下殺去。漢軍戰鼓大震,王景崇尚不知怎麽回事,隻見蜀軍旗幟紛紛撂倒,卻有漢軍將士一齊殺出,


    趙暉率兵沿山坡衝下,一痛好殺,打得王景崇潰不成軍,大敗而逃。叛軍幾乎全軍覆沒,王景崇隻得一人逃回鳳翔,再不敢出戰。


    三日後,蜀軍先鋒官申貴率兵至鳳翔,王景崇吸取前番教訓,這次有見蜀兵精閉門不迎。申貴在城下喊道:“我乃蜀主駕下先鋒官申貴,王將軍為何久不開城門。”


    王景崇言道:“如今真偽難辨,請將軍出兵先勝漢軍一陣,方可開城迎接。”


    申貴氣得火冒三丈,隻得率兵先向漢軍討戰。趙暉聞知蜀軍果真到來,便打開第二個錦囊,這凱觀看,但見上寫:


    “連敗三鼓而逃,調頭一鼓作氣。”


    趙暉便依照錦囊之策,列陣迎戰蜀軍。蜀將申貴傳令擊鼓進兵,趙暉隻派老弱傷卒出戰,兩下交兵,蜀軍大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長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長孝並收藏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