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可求點了點頭言道:“今早在相國府上,將軍離去之後,李承嗣、朱瑾二為將軍也是忿忿不平,何不會邀二位將軍共議大事?將軍在揚州尚握兵馬,且時不我待,何不趁此天時、地利、人和之良機,早做決斷。”
徐溫言道:“先生句句肺腑,老夫感激至極,今夜天色已晚,明日邀李承嗣、朱瑾二位將軍,共同商議掃除奸黨之大計。”
嚴可求起身言道:“如此甚好,下官也不便久留,就此告退。”徐溫也與嚴可求告辭送其離府。
次日傍晚,徐溫邀嚴可求、朱瑾、李承嗣同往府中商議。四人對坐後堂,嚴可求先言道:“諸位將軍,相國張顥有獨霸朝綱之心,官大壓主之欲,三位將軍皆是先王楊行密之舊臣,豈可坐看賊子逞凶,今在下與徐將軍皆有除張顥之意,不知朱、李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朱瑾言道:“排資論輩,張顥算個什麽東西?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願與諸位共除奸黨。”
李承嗣也言道:“我等昔日追隨先王南北征戰之時,張顥不過一幕僚,如今作威作福,在下匡扶朝綱之心久已。”
“好!”徐溫言道:“既然諸位願同心除賊,當在此立誓。”隻聽徐溫大聲言道:“取酒來!”隻見從內室出來一少年,長得眉宇軒昂,身長七尺,鷹眼狼腰,二十幾歲的年紀,此人正是徐溫養子徐知誥,字正倫。徐知誥將酒端上,眾人飲下此酒,立誓除賊。嚴可求對眾人言道:“事出緊急,不敢延誤,今晚就當除賊。”
徐溫遂命李承嗣、朱瑾二將連夜點兵,約定三更之時,相國府外回合。
三更將到,隻見城南大路馳來一路步兵,輕聲疾步,口銜枚草,當前一校尉正是徐知誥,後麵跟隨的正是徐溫。徐溫剛至府外,隻見有人點起火把,這些兵卒正是朱瑾和李承嗣所帶牙兵。
三路兵卒會合,徐溫下令入府。徐知誥上前敲擊門環,隻聽相國府一個家人口中罵罵咧咧的言道:“誰他媽半夜三更來相府啊?”徐知誥答道:“小的有十萬火急軍情。”隻見這家人剛開一門縫,徐知誥一把將這家人揪出來抹了脖子,左右牙兵揮刀沖入。
張顥尚在床上酣睡,隻問“哐!”的一聲,才被驚醒。兩排牙兵分列兩廂,徐溫在前,朱瑾、李承嗣跟隨其後,張顥驚嘆道:“諸位將軍深夜入府,不知有何急事?”
徐溫言道:“奉史太夫人密詔,誅殺篡權奸黨。”徐知誥從眾人身後衝出,一刀結果了張顥。
次日天明,徐溫、朱瑾、李承嗣共扶吳王楊渭上王位,嚴可求當庭對文武眾人宣讀吳王詔諭,命大將軍徐溫為吳國相國、兵馬都督,朱瑾、李承嗣為副都督,嚴可求加封中書令,徐知誥為吳王督尉總領行宮衛兵,自此吳國朝政皆有徐溫父子把持。正是:
從來官場險惡多,爭權奪利忘死活。
慨嘆徐溫多朋黨,反將張顥葬吳國。
自李存勖潞州大捷,三晉之地競相歸附。晉王李存勖已成南下之勢,梁將張歸厚率八萬大軍屯兵柏鄉,以野河之水阻晉軍南下。朱晃又致信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鎔,以借冀州之兵合圍晉兵。
成德節度使王鎔得朱晃之信,心中是忐忑不安,便親往定州,急見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二人相見,王鎔言道:“如今朱晃致信,借路伐晉,實乃假道伐虢之計,此番前來便是為保這河北之地。”
王處直:“我等雖向梁帝稱臣,但割據河北不曾歸附,也正為此事為難。”
王鎔言道:“朱晃為人荒淫凶暴,小弟之見不如歸附晉王李存勖,共伐梁兵。”
王處直一聽此言麵帶為難嘆道:“當初梁兵伐燕,我出賣晉軍歸降梁王,惹怒李克用,如今怎好再向李存勖求援,恐其不能容納。”
王鎔言道:“兄台此言差矣,世人皆傳李亞子有真龍附身,安民心,納豪傑,非常人可比。且大戰在即晉王急需相助,怎會記舊日恩仇而壞天下大義?。”
王處存言道:“賢弟所言有理,時間緊迫我等應速速起岸前往晉軍大營。”二人商量議定,便往屯駐高邑的晉軍大營而去。
話說晉王李存勖正與周德威、張承業等人共議破敵之策,忽有李存璋來報:“啟稟千歲,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鎔來至營外求見千歲。”
眾人一陣納悶,監軍張承業言道:“此番二人前來,必是有歸附晉王之心。”
小將周光輔言道:“王處直當年背信棄義,賣晉降梁豈能饒他。”
李存勖言道:“若能得此二人相助,此番何愁梁兵不敗。眾人隨我前往營外一見。”
李存勖率領眾將官來至晉軍大營轅門,遠遠望見王鎔與王處直二人已下馬等候多時,監軍張承業在一旁叮囑道:“此二人昔日皆是討伐黃巢的二十四鎮諸侯,千歲需用大禮來降服二將。”存勖微微點頭,向前走出數步,將大紅緞子戰袍一撩,單膝跪地言道:“小侄亞子見過二位叔父。”
王處直與王鎔見李存勖行此大禮,尊其長輩心中大驚。王處直對王鎔言道:“真乃明主也!”二人趕忙幾步上前伏地言道:“拜見晉王千歲!”李存勖與眾人將二將扶起邀入中軍大帳。
徐溫言道:“先生句句肺腑,老夫感激至極,今夜天色已晚,明日邀李承嗣、朱瑾二位將軍,共同商議掃除奸黨之大計。”
嚴可求起身言道:“如此甚好,下官也不便久留,就此告退。”徐溫也與嚴可求告辭送其離府。
次日傍晚,徐溫邀嚴可求、朱瑾、李承嗣同往府中商議。四人對坐後堂,嚴可求先言道:“諸位將軍,相國張顥有獨霸朝綱之心,官大壓主之欲,三位將軍皆是先王楊行密之舊臣,豈可坐看賊子逞凶,今在下與徐將軍皆有除張顥之意,不知朱、李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朱瑾言道:“排資論輩,張顥算個什麽東西?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願與諸位共除奸黨。”
李承嗣也言道:“我等昔日追隨先王南北征戰之時,張顥不過一幕僚,如今作威作福,在下匡扶朝綱之心久已。”
“好!”徐溫言道:“既然諸位願同心除賊,當在此立誓。”隻聽徐溫大聲言道:“取酒來!”隻見從內室出來一少年,長得眉宇軒昂,身長七尺,鷹眼狼腰,二十幾歲的年紀,此人正是徐溫養子徐知誥,字正倫。徐知誥將酒端上,眾人飲下此酒,立誓除賊。嚴可求對眾人言道:“事出緊急,不敢延誤,今晚就當除賊。”
徐溫遂命李承嗣、朱瑾二將連夜點兵,約定三更之時,相國府外回合。
三更將到,隻見城南大路馳來一路步兵,輕聲疾步,口銜枚草,當前一校尉正是徐知誥,後麵跟隨的正是徐溫。徐溫剛至府外,隻見有人點起火把,這些兵卒正是朱瑾和李承嗣所帶牙兵。
三路兵卒會合,徐溫下令入府。徐知誥上前敲擊門環,隻聽相國府一個家人口中罵罵咧咧的言道:“誰他媽半夜三更來相府啊?”徐知誥答道:“小的有十萬火急軍情。”隻見這家人剛開一門縫,徐知誥一把將這家人揪出來抹了脖子,左右牙兵揮刀沖入。
張顥尚在床上酣睡,隻問“哐!”的一聲,才被驚醒。兩排牙兵分列兩廂,徐溫在前,朱瑾、李承嗣跟隨其後,張顥驚嘆道:“諸位將軍深夜入府,不知有何急事?”
徐溫言道:“奉史太夫人密詔,誅殺篡權奸黨。”徐知誥從眾人身後衝出,一刀結果了張顥。
次日天明,徐溫、朱瑾、李承嗣共扶吳王楊渭上王位,嚴可求當庭對文武眾人宣讀吳王詔諭,命大將軍徐溫為吳國相國、兵馬都督,朱瑾、李承嗣為副都督,嚴可求加封中書令,徐知誥為吳王督尉總領行宮衛兵,自此吳國朝政皆有徐溫父子把持。正是:
從來官場險惡多,爭權奪利忘死活。
慨嘆徐溫多朋黨,反將張顥葬吳國。
自李存勖潞州大捷,三晉之地競相歸附。晉王李存勖已成南下之勢,梁將張歸厚率八萬大軍屯兵柏鄉,以野河之水阻晉軍南下。朱晃又致信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鎔,以借冀州之兵合圍晉兵。
成德節度使王鎔得朱晃之信,心中是忐忑不安,便親往定州,急見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二人相見,王鎔言道:“如今朱晃致信,借路伐晉,實乃假道伐虢之計,此番前來便是為保這河北之地。”
王處直:“我等雖向梁帝稱臣,但割據河北不曾歸附,也正為此事為難。”
王鎔言道:“朱晃為人荒淫凶暴,小弟之見不如歸附晉王李存勖,共伐梁兵。”
王處直一聽此言麵帶為難嘆道:“當初梁兵伐燕,我出賣晉軍歸降梁王,惹怒李克用,如今怎好再向李存勖求援,恐其不能容納。”
王鎔言道:“兄台此言差矣,世人皆傳李亞子有真龍附身,安民心,納豪傑,非常人可比。且大戰在即晉王急需相助,怎會記舊日恩仇而壞天下大義?。”
王處存言道:“賢弟所言有理,時間緊迫我等應速速起岸前往晉軍大營。”二人商量議定,便往屯駐高邑的晉軍大營而去。
話說晉王李存勖正與周德威、張承業等人共議破敵之策,忽有李存璋來報:“啟稟千歲,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鎔來至營外求見千歲。”
眾人一陣納悶,監軍張承業言道:“此番二人前來,必是有歸附晉王之心。”
小將周光輔言道:“王處直當年背信棄義,賣晉降梁豈能饒他。”
李存勖言道:“若能得此二人相助,此番何愁梁兵不敗。眾人隨我前往營外一見。”
李存勖率領眾將官來至晉軍大營轅門,遠遠望見王鎔與王處直二人已下馬等候多時,監軍張承業在一旁叮囑道:“此二人昔日皆是討伐黃巢的二十四鎮諸侯,千歲需用大禮來降服二將。”存勖微微點頭,向前走出數步,將大紅緞子戰袍一撩,單膝跪地言道:“小侄亞子見過二位叔父。”
王處直與王鎔見李存勖行此大禮,尊其長輩心中大驚。王處直對王鎔言道:“真乃明主也!”二人趕忙幾步上前伏地言道:“拜見晉王千歲!”李存勖與眾人將二將扶起邀入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