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李曄言道:“黃巢占據長安之時,朱全忠會諸侯於華州收復長安,殺秦宗權於蔡州。雖有負於同僚,但無過於君王。”
程敬思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陛下此舉,乃是要毀我大唐三百年之基業呀!”言罷,連磕響頭,直至流血。
昭宗李曄怒道:“一派胡言,若不是看卿乃老臣,早當斬首。左右侍衛將程敬思哄出午門,不準其入朝。”左右的侍衛上前將程敬思拖出午門外,程敬思嚎啕而哭,悲憤喊道:“朱三入京,必亡我大唐,昏君!昏君!程敬思保你何用?”兩眼淚已哭幹,程敬思對天言道:“程敬思為保唐王基業,不辭粉身碎骨,兩肋插刀,今日隻有一死以謝先帝。”話音剛落,程敬思怒撞午門而亡。左右守門侍衛無不為這位忠正老臣慨嘆。正是:
文臣從來忠先當,萬裏搬兵為勤王。奈何午門孤臣淚,慨嘆昏君招虎狼。
三百年間唐室傳,八千裏路諸侯強。歲歲忠貞存青史,功垂千古自流芳。
朱全忠進駐京師,自稱大都督,傲視百官,大臣們皆是敢怒不敢言。宮裏有兩個太監一個名叫劉季述,另一個叫韓全誨,兩人是內宮的大太監。古代宮中的太監沒有後代便喜歡將一些年幼的小太監收做自己的養子。劉季述便是前文書所表過的太監劉行深的養子,韓全誨是韓文約的養子。他們兩個人接替了自己養父的位置,掌管著內宮事務,因為是皇帝身邊的人,所以大臣們對他們到也尊重,但是朱全忠是從來不把太監放在眼裏。劉季述與韓全誨知道朱全忠是奸臣,又無力與朱全忠在京師爭權,便召集內宮禁軍劫持皇帝李曄逃往西歧。西歧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河北博野人,原姓宋,名文通,後來被唐昭宗賜姓名為李茂貞。李茂貞得知昭宗李曄被劉季述與韓全誨挾持到鳳翔,便率眾將官迎接,昭宗李曄隻得住在鳳翔行宮之中。
朱全忠本以為可挾天子以令諸侯,未曾料到皇帝被一群太監劫走。朱全忠便以誅殺閹黨之名,令大將張歸霸為先鋒興兵五萬進逼鳳翔。劉季述與韓全誨軟禁昭宗李曄,逼迫昭宗擬旨,加封江淮楊行密為吳王,兩川節度使王建為蜀王,企盼二候出兵,以抵抗朱全忠。敕命傳至揚行密與王建,二人見好就收,陽奉陰違,散發檄文聲討朱全忠,其實卻按兵不動。
話說朱全忠五萬兵馬已兵臨鳳鳴關,這鳳鳴關中守將名曰符道昭,蔡州人氏。有士卒報知,符道昭於城垛之上觀望,見朱全忠排兵列陣,不禁怒道:“中原賊子犯我西歧,傳令點兵出戰。”鳳鳴關上號炮三聲,門欄大開。隻見關中馬步兵軍分列左右兩陣,中間一員上將,身著亮銀白虎盔素銀甲,手中虎頭槊跨下一匹金雞閃電白龍駒,此將便是符道昭。符道昭揮槊嗬道:“吾乃鳳鳴關都將符道昭,爾等犯我西歧,還不早早退去。”
梁王麾下有大將胡真言道:“無名之士,休要狂言!”胡真策馬直取符道昭,二將交陣二十回合未分勝負。立馬陣前的朱全忠心中暗暗欽佩,賞識符道昭之驍勇。二人難決高下,朱全忠便令鳴金收兵。
朱全忠與眾將回至中軍大帳,胡真問道:“今日大戰,千歲因何收兵?”
朱全忠言道:“今觀這白甲之將,本王甚是心愛,欲收羅帳下,所以不忍傷其性命,而意欲生擒。”
軍師謝瞳言道:“千歲莫慮,若想得那符道昭何需生擒,可施反間計。”
胡真問道:“這鳳鳴關堵塞道路,如何能使反間。”
謝瞳言道:“我觀此地有一山澗,名曰折虎澗,可令張歸霸將軍伏兵山澗之內。明日胡將軍可再戰符道昭。隻可詐敗,誘其追擊。我自由計策。”
朱全忠喜道:“子明既已成竹在胸,就依此計。”眾人遂安謝瞳之策,各自準備。
次日天明,梁將胡真帶一千人馬來至關前叫戰,符道昭率三千兵馬出城應戰。胡真策馬來戰,符道昭持槊相迎。二人隻戰四五回合,胡真便詐敗而逃。符道昭見梁兵列陣不過千人,便令左右三軍一齊追殺。胡真率一千餘人逃入折虎澗中,符道昭率兵追來。忽見山澗兩側山坡之上,梁軍大旗滿山而展,四麵伏兵殺出,梁將張歸霸山坡之上大喊:“符道昭,汝今中伏兵何不早降?”符道昭自知中計,便令所部兵馬撤退。張歸霸令弓弩手放箭。謝瞳則令五百士卒在山坡之上,齊聲高呼:“隻射西歧人!勿傷符將軍!隻射西歧人!勿傷符將軍!”鳳鳴關將士多是西歧人氏,聞聽此言,是軍心渙散,且箭弩如雨,卻不見一支射向符道昭左右。歧軍損兵千人,才逃鳳鳴關。
歧軍將士回至鳳鳴關中,對梁軍隻射西歧兵,不傷符道昭之事,心存疑慮,流言四起。鳳鳴關中有一西歧校尉,名曰侯瑾,以為符道昭暗通梁軍,便逃往鳳翔報信。侯瑾聲稱符道昭已降,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聞知,心中大怒,令大將王行瑜點將排兵,下戰書準備討伐符道昭。
朱全忠用謝瞳之計反間得手,隻是在軍中等待鳳鳴關自亂。大將胡真來報:“符道昭來我營前,獻關歸降。”朱全忠聞聽大喜,便令眾人一同往轅門外迎接。隻見符道昭率領左右五千餘人前來歸降。朱全忠將符道昭請入中軍大帳,奉為上賓,以盛宴款待。符道昭懊悔言道:“隻恨李茂貞聽信讒言,起兵伐我,才投至千歲麾下,萬望容留。”
程敬思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陛下此舉,乃是要毀我大唐三百年之基業呀!”言罷,連磕響頭,直至流血。
昭宗李曄怒道:“一派胡言,若不是看卿乃老臣,早當斬首。左右侍衛將程敬思哄出午門,不準其入朝。”左右的侍衛上前將程敬思拖出午門外,程敬思嚎啕而哭,悲憤喊道:“朱三入京,必亡我大唐,昏君!昏君!程敬思保你何用?”兩眼淚已哭幹,程敬思對天言道:“程敬思為保唐王基業,不辭粉身碎骨,兩肋插刀,今日隻有一死以謝先帝。”話音剛落,程敬思怒撞午門而亡。左右守門侍衛無不為這位忠正老臣慨嘆。正是:
文臣從來忠先當,萬裏搬兵為勤王。奈何午門孤臣淚,慨嘆昏君招虎狼。
三百年間唐室傳,八千裏路諸侯強。歲歲忠貞存青史,功垂千古自流芳。
朱全忠進駐京師,自稱大都督,傲視百官,大臣們皆是敢怒不敢言。宮裏有兩個太監一個名叫劉季述,另一個叫韓全誨,兩人是內宮的大太監。古代宮中的太監沒有後代便喜歡將一些年幼的小太監收做自己的養子。劉季述便是前文書所表過的太監劉行深的養子,韓全誨是韓文約的養子。他們兩個人接替了自己養父的位置,掌管著內宮事務,因為是皇帝身邊的人,所以大臣們對他們到也尊重,但是朱全忠是從來不把太監放在眼裏。劉季述與韓全誨知道朱全忠是奸臣,又無力與朱全忠在京師爭權,便召集內宮禁軍劫持皇帝李曄逃往西歧。西歧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河北博野人,原姓宋,名文通,後來被唐昭宗賜姓名為李茂貞。李茂貞得知昭宗李曄被劉季述與韓全誨挾持到鳳翔,便率眾將官迎接,昭宗李曄隻得住在鳳翔行宮之中。
朱全忠本以為可挾天子以令諸侯,未曾料到皇帝被一群太監劫走。朱全忠便以誅殺閹黨之名,令大將張歸霸為先鋒興兵五萬進逼鳳翔。劉季述與韓全誨軟禁昭宗李曄,逼迫昭宗擬旨,加封江淮楊行密為吳王,兩川節度使王建為蜀王,企盼二候出兵,以抵抗朱全忠。敕命傳至揚行密與王建,二人見好就收,陽奉陰違,散發檄文聲討朱全忠,其實卻按兵不動。
話說朱全忠五萬兵馬已兵臨鳳鳴關,這鳳鳴關中守將名曰符道昭,蔡州人氏。有士卒報知,符道昭於城垛之上觀望,見朱全忠排兵列陣,不禁怒道:“中原賊子犯我西歧,傳令點兵出戰。”鳳鳴關上號炮三聲,門欄大開。隻見關中馬步兵軍分列左右兩陣,中間一員上將,身著亮銀白虎盔素銀甲,手中虎頭槊跨下一匹金雞閃電白龍駒,此將便是符道昭。符道昭揮槊嗬道:“吾乃鳳鳴關都將符道昭,爾等犯我西歧,還不早早退去。”
梁王麾下有大將胡真言道:“無名之士,休要狂言!”胡真策馬直取符道昭,二將交陣二十回合未分勝負。立馬陣前的朱全忠心中暗暗欽佩,賞識符道昭之驍勇。二人難決高下,朱全忠便令鳴金收兵。
朱全忠與眾將回至中軍大帳,胡真問道:“今日大戰,千歲因何收兵?”
朱全忠言道:“今觀這白甲之將,本王甚是心愛,欲收羅帳下,所以不忍傷其性命,而意欲生擒。”
軍師謝瞳言道:“千歲莫慮,若想得那符道昭何需生擒,可施反間計。”
胡真問道:“這鳳鳴關堵塞道路,如何能使反間。”
謝瞳言道:“我觀此地有一山澗,名曰折虎澗,可令張歸霸將軍伏兵山澗之內。明日胡將軍可再戰符道昭。隻可詐敗,誘其追擊。我自由計策。”
朱全忠喜道:“子明既已成竹在胸,就依此計。”眾人遂安謝瞳之策,各自準備。
次日天明,梁將胡真帶一千人馬來至關前叫戰,符道昭率三千兵馬出城應戰。胡真策馬來戰,符道昭持槊相迎。二人隻戰四五回合,胡真便詐敗而逃。符道昭見梁兵列陣不過千人,便令左右三軍一齊追殺。胡真率一千餘人逃入折虎澗中,符道昭率兵追來。忽見山澗兩側山坡之上,梁軍大旗滿山而展,四麵伏兵殺出,梁將張歸霸山坡之上大喊:“符道昭,汝今中伏兵何不早降?”符道昭自知中計,便令所部兵馬撤退。張歸霸令弓弩手放箭。謝瞳則令五百士卒在山坡之上,齊聲高呼:“隻射西歧人!勿傷符將軍!隻射西歧人!勿傷符將軍!”鳳鳴關將士多是西歧人氏,聞聽此言,是軍心渙散,且箭弩如雨,卻不見一支射向符道昭左右。歧軍損兵千人,才逃鳳鳴關。
歧軍將士回至鳳鳴關中,對梁軍隻射西歧兵,不傷符道昭之事,心存疑慮,流言四起。鳳鳴關中有一西歧校尉,名曰侯瑾,以為符道昭暗通梁軍,便逃往鳳翔報信。侯瑾聲稱符道昭已降,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聞知,心中大怒,令大將王行瑜點將排兵,下戰書準備討伐符道昭。
朱全忠用謝瞳之計反間得手,隻是在軍中等待鳳鳴關自亂。大將胡真來報:“符道昭來我營前,獻關歸降。”朱全忠聞聽大喜,便令眾人一同往轅門外迎接。隻見符道昭率領左右五千餘人前來歸降。朱全忠將符道昭請入中軍大帳,奉為上賓,以盛宴款待。符道昭懊悔言道:“隻恨李茂貞聽信讒言,起兵伐我,才投至千歲麾下,萬望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