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忠道:“先生之言,頗有道理。先生請先往別帳歇息,我當與眾將官商議受降之事,待議定之後告之先生。”
李詳言道:“既是如此,下官暫且告退,恭候將軍佳音。”言罷去出了大帳。朱全忠即招軍師謝瞳帳中言道:“今李詳以禹殺父鯀的典故使我信黃鄴等人歸降獻城,我恐其中有詐,特請軍師思量一下。”
謝瞳言道:“此乃是黃鄴的詐降之計。”
朱全忠聞道:“何以見得?”
謝瞳言道:“黃鄴兄弟昔日曹州造反朝廷,乃是不忠,今又要華州反叛其兄此乃不孝。此等不忠不孝,無君無父之人將軍怎敢招至帳下?以下官之見並非二人真要大義滅親,倒戈投降,而是借詐降誑騙將軍入城,設奸計加害主公。”
朱全忠道:“我立刻命人將李詳這廝斬首。”
謝瞳勸道:“將軍且慢,我有一計可使黃鄴城中自亂。”言罷謝瞳於案上取筆下詩一首:
李唐滅隋因何功?詳覽史書自可通。
謀取天下非黃巢,反把華州送全忠。
謝瞳寫罷此詩,裝入一囊中交與朱全忠,全忠問道:“此詩何意?”
謝瞳言道:“將軍讓李詳把此囊交予黃鄴便是,待李詳入城之後主公便可點兵攻城,李詳與黃鄴兄弟定能不攻自亂。”朱全忠微微點頭。
次日,朱全忠將此囊交予李詳,言道:“受降之事,我已寫下書信約定,請先生交與黃鄴兄弟。”李詳大喜:“如此甚好,下官即刻交與黃鄴。”李詳拜別朱全忠返回華州城。李詳雖偷看囊中之詩,但也未解其意,便此囊交予黃鄴、黃揆觀看。黃鄴看後卻不解其意,對黃揆言道:“那朱三寫詩一首,既不言受降,也不言拒降,隻說我等‘反把華州送全忠’這是何意?”
黃揆接過端詳一番驚呼:“李詳謀反!”黃鄴聞言不解,黃揆指道:“詩中每句第一個字連讀便是‘李詳謀反’四字。以我之見必是,李詳已與朱全忠有所勾結。”
黃鄴言道:“既然李詳與朱全忠勾結,朱全忠又怎能故意把李詳告發?”
黃揆言道:“那朱全忠潑痞出身,不曾讀書識字,焉能寫此詩句。李詳說這是朱全忠所寫,其言有詐。況且李詳獨身前往。路遇何人我等皆不曉得,大敵當前恐其有變。”
黃鄴悟道:“兄弟所言有理,速命人捉拿李詳。”言罷兒人立刻調集城中兵馬。那李詳此時正在城垛巡城。等黃鄴、黃揆兄弟二人上城之時,隻見朱全忠突然率兵攻城,這令守城齊軍防備不及。黃鄴、黃揆帶兵衝上城池黃鄴對李詳叫道:“汝豈敢暗通朱全忠,出賣華州,我當憲殺汝祭旗!”
李詳驚道:“將軍何出此言?唐兵突然攻城我確實不知何故。”
黃鄴道:“你既然定好三日後詐降獻城,因何現在唐兵突然攻城,分明是汝暗做奸細。”隻見黃氏兄弟揮劍殺來,李詳隻得出劍相擋。各自親兵也殺做一團。
華州主將自相殘殺,城內兵馬大亂。不過一個多時辰,華州已被朱全忠率兵攻破。黃鄴兄弟殺死李詳及其部眾,見城內已經大亂,隻得由西門而逃。朱全忠奪取華州,二度與李克用等各路諸侯會合。
華州大勝,各路諸侯均往華州會盟,朱全忠以地主之宜大宴群候。諸路兵馬都招討王鐸雖官居眾人之首但卻無有兵權,但眾人皆奉其為上賓。王鐸言道:“今各路都督在此,能收復京師者惟西路李克用和東路朱全忠也。”眾人也皆符合此言,李克用擁兵六萬。朱全忠擁兵三萬,居各路兵馬之首。正是:
詐降算盡不厭詐,作詩反間自亂家。
若非朱溫不識字,華州豈能自殘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22、會諸候二戰長安城 王彥章單騎闖連營
更新時間2009-9-23 18:44:29 字數:4492
第二十二回:會諸候二戰長安城王彥章單騎闖連營
天下各路兵馬會於華州,擁步兵十五萬,騎兵五萬,戰將五百員,戰車兩千乘。朱全忠建在華州雅觀台一座,請眾諸候台上閱兵。華州為朱全忠所占之地,眾人皆推舉全忠為天下兵馬盟主。朱全忠將右手中指割破,滴血立誓,眾人也分別刺破手指歃血為盟。可是朱全忠不識文字,讀不了皇帝討伐長安的檄文,便由皇帝欽命監軍吏部尚書程敬思宣讀檄文。程敬思立於台前宣詔,文曰:
“高祖明賢,開基號唐。德配四海,恩澤萬邦。蠻起西南,賊出鹽商。
亂兵蜂至,律失民殃。泣之以淚,咽之以糠。屍露郊野,戳戮無常。
人倫慘變,難挽國殤。擄吾東都,犯吾皇綱。為臣盡節,為軍赴疆。
貪生者唾,保駕者昌。今詔九州,京師勤王。檄發日起,破指為章。”
宣詔之後,二十萬將士振臂高呼,刀槍輝爍。大軍浩浩蕩蕩直逼長安城。黃巢屢遭敗績聞二十萬朝廷大軍來去長安,親自率領兵馬十二萬於渭橋應敵。
公元八八三年四月初七,長安城外兩軍列陣,刀戟寒光映爍,戰鼓號角齊鳴,漫天旌旗蔽日,雄兵縱橫百裏列隊。黃巢頭戴束髮金冠,身披柳葉綿竹鎧,手執篡龍寶棒,跨下一匹雪蹄青驄馬在陣中問道:“今日決戰,陣中戰將誰願挑戰?”
李詳言道:“既是如此,下官暫且告退,恭候將軍佳音。”言罷去出了大帳。朱全忠即招軍師謝瞳帳中言道:“今李詳以禹殺父鯀的典故使我信黃鄴等人歸降獻城,我恐其中有詐,特請軍師思量一下。”
謝瞳言道:“此乃是黃鄴的詐降之計。”
朱全忠聞道:“何以見得?”
謝瞳言道:“黃鄴兄弟昔日曹州造反朝廷,乃是不忠,今又要華州反叛其兄此乃不孝。此等不忠不孝,無君無父之人將軍怎敢招至帳下?以下官之見並非二人真要大義滅親,倒戈投降,而是借詐降誑騙將軍入城,設奸計加害主公。”
朱全忠道:“我立刻命人將李詳這廝斬首。”
謝瞳勸道:“將軍且慢,我有一計可使黃鄴城中自亂。”言罷謝瞳於案上取筆下詩一首:
李唐滅隋因何功?詳覽史書自可通。
謀取天下非黃巢,反把華州送全忠。
謝瞳寫罷此詩,裝入一囊中交與朱全忠,全忠問道:“此詩何意?”
謝瞳言道:“將軍讓李詳把此囊交予黃鄴便是,待李詳入城之後主公便可點兵攻城,李詳與黃鄴兄弟定能不攻自亂。”朱全忠微微點頭。
次日,朱全忠將此囊交予李詳,言道:“受降之事,我已寫下書信約定,請先生交與黃鄴兄弟。”李詳大喜:“如此甚好,下官即刻交與黃鄴。”李詳拜別朱全忠返回華州城。李詳雖偷看囊中之詩,但也未解其意,便此囊交予黃鄴、黃揆觀看。黃鄴看後卻不解其意,對黃揆言道:“那朱三寫詩一首,既不言受降,也不言拒降,隻說我等‘反把華州送全忠’這是何意?”
黃揆接過端詳一番驚呼:“李詳謀反!”黃鄴聞言不解,黃揆指道:“詩中每句第一個字連讀便是‘李詳謀反’四字。以我之見必是,李詳已與朱全忠有所勾結。”
黃鄴言道:“既然李詳與朱全忠勾結,朱全忠又怎能故意把李詳告發?”
黃揆言道:“那朱全忠潑痞出身,不曾讀書識字,焉能寫此詩句。李詳說這是朱全忠所寫,其言有詐。況且李詳獨身前往。路遇何人我等皆不曉得,大敵當前恐其有變。”
黃鄴悟道:“兄弟所言有理,速命人捉拿李詳。”言罷兒人立刻調集城中兵馬。那李詳此時正在城垛巡城。等黃鄴、黃揆兄弟二人上城之時,隻見朱全忠突然率兵攻城,這令守城齊軍防備不及。黃鄴、黃揆帶兵衝上城池黃鄴對李詳叫道:“汝豈敢暗通朱全忠,出賣華州,我當憲殺汝祭旗!”
李詳驚道:“將軍何出此言?唐兵突然攻城我確實不知何故。”
黃鄴道:“你既然定好三日後詐降獻城,因何現在唐兵突然攻城,分明是汝暗做奸細。”隻見黃氏兄弟揮劍殺來,李詳隻得出劍相擋。各自親兵也殺做一團。
華州主將自相殘殺,城內兵馬大亂。不過一個多時辰,華州已被朱全忠率兵攻破。黃鄴兄弟殺死李詳及其部眾,見城內已經大亂,隻得由西門而逃。朱全忠奪取華州,二度與李克用等各路諸侯會合。
華州大勝,各路諸侯均往華州會盟,朱全忠以地主之宜大宴群候。諸路兵馬都招討王鐸雖官居眾人之首但卻無有兵權,但眾人皆奉其為上賓。王鐸言道:“今各路都督在此,能收復京師者惟西路李克用和東路朱全忠也。”眾人也皆符合此言,李克用擁兵六萬。朱全忠擁兵三萬,居各路兵馬之首。正是:
詐降算盡不厭詐,作詩反間自亂家。
若非朱溫不識字,華州豈能自殘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22、會諸候二戰長安城 王彥章單騎闖連營
更新時間2009-9-23 18:44:29 字數:4492
第二十二回:會諸候二戰長安城王彥章單騎闖連營
天下各路兵馬會於華州,擁步兵十五萬,騎兵五萬,戰將五百員,戰車兩千乘。朱全忠建在華州雅觀台一座,請眾諸候台上閱兵。華州為朱全忠所占之地,眾人皆推舉全忠為天下兵馬盟主。朱全忠將右手中指割破,滴血立誓,眾人也分別刺破手指歃血為盟。可是朱全忠不識文字,讀不了皇帝討伐長安的檄文,便由皇帝欽命監軍吏部尚書程敬思宣讀檄文。程敬思立於台前宣詔,文曰:
“高祖明賢,開基號唐。德配四海,恩澤萬邦。蠻起西南,賊出鹽商。
亂兵蜂至,律失民殃。泣之以淚,咽之以糠。屍露郊野,戳戮無常。
人倫慘變,難挽國殤。擄吾東都,犯吾皇綱。為臣盡節,為軍赴疆。
貪生者唾,保駕者昌。今詔九州,京師勤王。檄發日起,破指為章。”
宣詔之後,二十萬將士振臂高呼,刀槍輝爍。大軍浩浩蕩蕩直逼長安城。黃巢屢遭敗績聞二十萬朝廷大軍來去長安,親自率領兵馬十二萬於渭橋應敵。
公元八八三年四月初七,長安城外兩軍列陣,刀戟寒光映爍,戰鼓號角齊鳴,漫天旌旗蔽日,雄兵縱橫百裏列隊。黃巢頭戴束髮金冠,身披柳葉綿竹鎧,手執篡龍寶棒,跨下一匹雪蹄青驄馬在陣中問道:“今日決戰,陣中戰將誰願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