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又問道:“甚有道理,那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快請賜教?”
謝瞳言道:“黃巢草莽興兵,乘唐衰亂之時伺隙入關,非有功德興王之業,定是易興易亡,斷不足與成大事。今唐天子在蜀詔檄天下,諸道兵馬聞命勤王,協謀復唐,可見唐德雖衰,人心尚存。且將軍力戰於外,庸臣讒言於內,試問將來大業能成否?鄣邯背秦歸楚,不失為智,此時降唐,方為上策,願將軍三思!”
朱溫道:“先生之言,正合溫之所想,明日邀監軍嚴實商議歸唐之事,倘若他願隨我降唐便罷,不然必誅於帳內。”謝瞳也讚許此計。
次日,朱溫命副將胡真領刀斧手一百人埋伏於中軍大帳之外。未及,監軍嚴實入帳見朱溫各坐兩旁,朱溫道:“今日請監軍大人來有一事相議,今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與義武節度使王存處合兵於渭河以北,我同州之兵實難抵擋。我已連發十道急書求陛下發兵,而陛下聽信讒言,反以嚴加訓責,溫欲仿鄣邯棄秦而歸楚。。”
嚴實問道:“將軍究竟何意,莫非要受唐帝招安嗎?”
朱溫答曰:“監軍所言不差,正是此意。監軍何不與我共往歸唐。”
嚴實起身言道:“朱三,你好大膽子竟敢背主做竊,暗通唐賊。”話音未落隻見有數十刀斧手沖入帳中,
嚴實剛欲拔劍,已有胡真帶兵將嚴實拿下,五花大綁。朱溫遂讓丁會召集兵馬,於校軍台易幟,朱溫言道:“諸位將士,我等隨黃巢起兵,捨命廝殺,而巢不能施仁德於天下,到是百姓皆有懷唐之心。河中兵短糧缺,而京師不發一卒,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另尋明主。望諸位將士與溫共舉大事,歸赴唐王。”眾人皆願隨朱溫降唐。
朱溫命軍師謝瞳擬寫降表,持監軍嚴實人頭往王重榮處請求招安。王重榮得朱溫獻降同州遂草章通稟僖宗李儼,請賞朱溫;時僖宗正遣宰相王鐸,為諸道行營都統。王鐸聞得朱溫歸降,定能使義軍受到重挫,也代為保奏。僖宗兩處覽閱奏章,深感平賊有望,向眾臣言道:“此乃天賜朕之良臣!”遂下詔授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同州節度使,賜名全忠。正是:
謀士預言反相出,歸齊歸唐皆心毒。
叛齊能封節度使,滅唐麵南敢稱孤。
一日,朱全忠在軍中尋營,忽聞傳來陣陣歌聲,曲辭悠揚,頗有韻味。朱全忠尋士卒歌聲而來,唱詞也越發清晰。詞曰:
“壯士從役兮,故土萬裏愁。百戰驚瀾兮,將貴勇而謀。
華裝裹身兮,莫笑掛吳鉤。今世幾何兮,枉負少年頭。”
“妙哉!”朱全忠喜道,唱歌的士卒見朱全忠從身後走來,紛紛躬身行禮。朱全忠問道:“方才爾等所吟唱之詞,出自何人所作?”
有一士卒言道:“啟稟將軍,此詞乃是糧科筆吏敬翔所作。”
“不想我軍中卻又如此文采之人,可為朝廷棟樑之才。”即命左右去招敬翔往中軍大帳來見。
朱全忠回到中軍帳等候片刻,有侍衛來報:“稟告將軍,糧科筆吏敬翔已到。”
“快快有請。”朱全忠言道。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人,自幼飽讀詩書,且文筆流暢優美,通俗易懂。敬翔來至帳中,隻見此人身長七尺,眉宇俊秀,短髯略垂。敬翔一見朱全忠端坐上位,便躬身拜道:“糧科筆吏敬翔拜見大將軍。”
朱全忠言道:“為敬翔先生看座。”
“謝將軍賜坐。”敬翔做到一旁,向朱全忠問道:“將軍召下官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朱全忠言道:“今日在軍中,聞士卒吟唱詞曲,本官頗為賞識。眾人皆言乃是先生所作,令本官十分佩服先生之才。”
敬翔言道:“將軍過獎,下官不過是略通《春秋》政史的落榜的舉子。”
朱全忠問道:“先生所言《春秋》一書,不知是所記何等事?”
敬翔答道:“乃是東周末年諸侯爭戰之事耳。”
朱全忠言道:“先生既是精通《春秋》大義,我欲以《春秋》為鑑,藉此一鎮兵馬以圖大業,不知道先生以為如何?”
敬翔答道:“既是用兵,應隨時勢之變出奇以取勝,倘若遵循《春秋》古法,墨守成規,即使百戰而不得百勝,故不可用於今。”
朱全忠點頭讚許,對敬翔言道:“聽先生之言,令全忠受益匪淺,我欲請先生為司馬參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隻見敬翔伏地言道:“翔乃一介落榜生員,自嘆生不逢時。今得遇明主,敬翔即使粉身碎骨,亦不能保主公知遇之恩!”全忠大喜,趕忙撫起敬翔,封官為司馬參軍。正是
科舉亂世難出頭,棄筆從戎伴諸侯。
稱雄非止賴凶暴,也納賢才出奇謀。
朱全忠歸附朝廷,但黃巢之勢尚大。鄭畋的檄文發出之後,已有數路諸侯接詔響應。而吏部尚書程敬思則日夜兼程,往漠北詔李克用發兵。時已到陰山,見前麵林中有一隊人馬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沙陀部旗號。為首一員少將,見此人英武冷俊,身長八尺。頭戴天王盔、身披天王甲,手中鋼骨亮銀槍,跨下一匹萬裏煙雲罩,此人正是李克用大太保李嗣源。李嗣源問道:“前麵來者何人?”
謝瞳言道:“黃巢草莽興兵,乘唐衰亂之時伺隙入關,非有功德興王之業,定是易興易亡,斷不足與成大事。今唐天子在蜀詔檄天下,諸道兵馬聞命勤王,協謀復唐,可見唐德雖衰,人心尚存。且將軍力戰於外,庸臣讒言於內,試問將來大業能成否?鄣邯背秦歸楚,不失為智,此時降唐,方為上策,願將軍三思!”
朱溫道:“先生之言,正合溫之所想,明日邀監軍嚴實商議歸唐之事,倘若他願隨我降唐便罷,不然必誅於帳內。”謝瞳也讚許此計。
次日,朱溫命副將胡真領刀斧手一百人埋伏於中軍大帳之外。未及,監軍嚴實入帳見朱溫各坐兩旁,朱溫道:“今日請監軍大人來有一事相議,今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與義武節度使王存處合兵於渭河以北,我同州之兵實難抵擋。我已連發十道急書求陛下發兵,而陛下聽信讒言,反以嚴加訓責,溫欲仿鄣邯棄秦而歸楚。。”
嚴實問道:“將軍究竟何意,莫非要受唐帝招安嗎?”
朱溫答曰:“監軍所言不差,正是此意。監軍何不與我共往歸唐。”
嚴實起身言道:“朱三,你好大膽子竟敢背主做竊,暗通唐賊。”話音未落隻見有數十刀斧手沖入帳中,
嚴實剛欲拔劍,已有胡真帶兵將嚴實拿下,五花大綁。朱溫遂讓丁會召集兵馬,於校軍台易幟,朱溫言道:“諸位將士,我等隨黃巢起兵,捨命廝殺,而巢不能施仁德於天下,到是百姓皆有懷唐之心。河中兵短糧缺,而京師不發一卒,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另尋明主。望諸位將士與溫共舉大事,歸赴唐王。”眾人皆願隨朱溫降唐。
朱溫命軍師謝瞳擬寫降表,持監軍嚴實人頭往王重榮處請求招安。王重榮得朱溫獻降同州遂草章通稟僖宗李儼,請賞朱溫;時僖宗正遣宰相王鐸,為諸道行營都統。王鐸聞得朱溫歸降,定能使義軍受到重挫,也代為保奏。僖宗兩處覽閱奏章,深感平賊有望,向眾臣言道:“此乃天賜朕之良臣!”遂下詔授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同州節度使,賜名全忠。正是:
謀士預言反相出,歸齊歸唐皆心毒。
叛齊能封節度使,滅唐麵南敢稱孤。
一日,朱全忠在軍中尋營,忽聞傳來陣陣歌聲,曲辭悠揚,頗有韻味。朱全忠尋士卒歌聲而來,唱詞也越發清晰。詞曰:
“壯士從役兮,故土萬裏愁。百戰驚瀾兮,將貴勇而謀。
華裝裹身兮,莫笑掛吳鉤。今世幾何兮,枉負少年頭。”
“妙哉!”朱全忠喜道,唱歌的士卒見朱全忠從身後走來,紛紛躬身行禮。朱全忠問道:“方才爾等所吟唱之詞,出自何人所作?”
有一士卒言道:“啟稟將軍,此詞乃是糧科筆吏敬翔所作。”
“不想我軍中卻又如此文采之人,可為朝廷棟樑之才。”即命左右去招敬翔往中軍大帳來見。
朱全忠回到中軍帳等候片刻,有侍衛來報:“稟告將軍,糧科筆吏敬翔已到。”
“快快有請。”朱全忠言道。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人,自幼飽讀詩書,且文筆流暢優美,通俗易懂。敬翔來至帳中,隻見此人身長七尺,眉宇俊秀,短髯略垂。敬翔一見朱全忠端坐上位,便躬身拜道:“糧科筆吏敬翔拜見大將軍。”
朱全忠言道:“為敬翔先生看座。”
“謝將軍賜坐。”敬翔做到一旁,向朱全忠問道:“將軍召下官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朱全忠言道:“今日在軍中,聞士卒吟唱詞曲,本官頗為賞識。眾人皆言乃是先生所作,令本官十分佩服先生之才。”
敬翔言道:“將軍過獎,下官不過是略通《春秋》政史的落榜的舉子。”
朱全忠問道:“先生所言《春秋》一書,不知是所記何等事?”
敬翔答道:“乃是東周末年諸侯爭戰之事耳。”
朱全忠言道:“先生既是精通《春秋》大義,我欲以《春秋》為鑑,藉此一鎮兵馬以圖大業,不知道先生以為如何?”
敬翔答道:“既是用兵,應隨時勢之變出奇以取勝,倘若遵循《春秋》古法,墨守成規,即使百戰而不得百勝,故不可用於今。”
朱全忠點頭讚許,對敬翔言道:“聽先生之言,令全忠受益匪淺,我欲請先生為司馬參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隻見敬翔伏地言道:“翔乃一介落榜生員,自嘆生不逢時。今得遇明主,敬翔即使粉身碎骨,亦不能保主公知遇之恩!”全忠大喜,趕忙撫起敬翔,封官為司馬參軍。正是
科舉亂世難出頭,棄筆從戎伴諸侯。
稱雄非止賴凶暴,也納賢才出奇謀。
朱全忠歸附朝廷,但黃巢之勢尚大。鄭畋的檄文發出之後,已有數路諸侯接詔響應。而吏部尚書程敬思則日夜兼程,往漠北詔李克用發兵。時已到陰山,見前麵林中有一隊人馬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沙陀部旗號。為首一員少將,見此人英武冷俊,身長八尺。頭戴天王盔、身披天王甲,手中鋼骨亮銀槍,跨下一匹萬裏煙雲罩,此人正是李克用大太保李嗣源。李嗣源問道:“前麵來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