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巨額的彩頭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果然如此!
王剪其實在聽到要表演《秦王破陣樂》這個節目時,心裏已經想到這幫大臣要慫恿他來作詩。
這基本成了宴席的必備節目,而且每年都不曾間斷。
好在王剪心裏已經想出了一首詩,因為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意外之色。
喜好詩詞歌賦的李世民臉色一動,他轉頭朝王剪微笑著說道。
“王愛卿詩情無雙,而且這段時間都沒有佳作出來,是時候給文武大臣開開眼界!”
“既然讓王愛卿作詩,沒有彩頭可不行!”
提到彩頭,李世民並沒有馬上宣布,而是捏著下巴思索起來。
顏師古和一眾起哄的大臣,他們沒想到陛下竟然主動提出要給王剪彩頭,他們臉上頓時露出羨慕的表情。
在他們心裏,從不認為王剪做不出傳世的詩詞。
畢竟王剪已經不止一次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當眾作出好詩,而且用時從不超過一炷香的時間。
所以陛下給王剪設的獎勵,王剪稍後肯定拿得到。
坐在靠後位置的一眾官吏,他們看到陛下還在思考中,他們已經忍不住低聲討論起來。
“也不知道陛下會設多大的獎賞!”
“陛下給王中書令的賞賜就沒有低於100貫,這次最少也有個100貫吧!”
“王中書令可不缺少銀子,說不定陛下獎賞其他的珍稀物品。”
這幫官吏猜測了一陣以後,他們接著低聲感慨說道。
“哎,這些巨額獎賞也不是輕易可以拿到的。”
“想要作出能入陛下法眼的好詩,何其難啊!”
“這些獎賞的機會就算給到我們,也沒辦法拿到啊!”
他們這幫文官大多都是知識淵博之人,他們平時閑下來的時候,也會想一些詩詞歌賦。
而且像顏師古、褚亮和虞世南等人,他們每人都作了不少出名的詩篇。
隻是王剪的風頭正盛,他們這些人的作品被掩蓋了風頭而已。
這幫文臣羨慕了一陣後,後來也慢慢地想通了。
就在這時,思索許久的李世民也緩緩地抬起了頭,並目光灼灼地看著王剪說道。
“王愛卿,如果你能作出一首傳世的名詩,朕便拿出百貫作為彩頭!”
“如果你能連作四首傳世名詩,朕便拿芙蓉園作為彩頭獎賞於你!”
嘩啦~
滿朝的文武百官聽到李世民竟然拿出芙蓉園作為彩頭時,頓時響起了一片巨大喧嘩聲。
芙蓉園可是占地三十頃,周回十七裏的一所超級大莊園啊!
而且芙蓉園還靠近曲江池,園內風景優美,是賞花拾葉的好去處。
“天呐!”
“陛下竟然拿出芙蓉園作為賞賜!”
“這份賞賜應該是我們大唐在建國以後,價值最高的賞賜了吧!”
所有文武百官議論紛紛,他們的臉上露出驚愕的表情。
就在他們認為陛下設的獎賞太高時,虞世南忽然大聲說道。
“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作出四首傳世名詩,這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難啊!”
這幫心裏充滿嫉妒的官吏,他們忽然想到陛下說出的一個前提,他們著急的臉色頓時一愣。
很快他們回過神來,神色輕鬆的說道。
“對啊!”
“要連作四首傳世名詩,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雖然王中書令可以出口成章,但是要連作四首好詩,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此一來,本官也放心了。”
不少和王剪關係一般的官吏,他們都擔心王剪能夠完成這一壯舉,而拿到芙蓉園這個巨大的獎賞。
頗有一種既怕同僚過的苦,又怕同僚高升發財。
王剪和李麗質去過一次芙蓉園,對那裏的景色非常喜歡,於是他當即站起來說道。
“既然陛下設下如此巨大的彩頭,那臣便全力一試!”
接著王剪開始閉目思索,在腦海裏尋找合適的詩詞。
文武百官看到王剪的這副自信的樣子,他們的臉上原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可這時候心裏也不由得一驚。
“糟糕!”
“難不成王剪能作出四首傳世名詩出來?”
“為什麽我們會有這種不好的預感?”
就在這幫官吏低聲議論中,思索了盞茶功夫之久的王剪,他忽然睜開了雙眼。
來了!
文武百官看到王剪的這副樣子,他們便知道王剪已經做好了四首詩。
李世民滿臉驚訝問道:“王愛卿,你已經作出了四首詩嗎?”
這未免有些太快了吧!
如果短短的盞茶功夫王剪作出一首詩,這是他正常的實力。
可現在竟然作出了四首詩,唯一的可能就是王剪私下已經作好了詩,隻是現在將其念出來而已。
如果是這樣李世民也不會反悔,畢竟能作出四首傳世名詩,那也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王剪微笑著說道:“陛下,臣心中已想好。”
李世民當即激動地揮手說道:“王愛卿,你到大殿中央把你的詩詞念出來吧,朕和一眾大臣一起點評你的詩。”
現在他坐擁無比廣袤的疆域,對區區一座芙蓉園沒有絲毫的心疼。
而且隻要能讓王剪這樣的能臣開心,以後還能打下千萬倍芙蓉園大小的疆域。
別說送一座芙蓉園,就是讓他送一州之地給王剪,他也是毫不眨眼。
“諾!”
王剪恭敬地應了一聲,隨後慢步走到太極殿的中間處。
他朝李世民抱拳說道:“陛下,臣作的四首詩的題材,分別是春夏秋冬各一首詩。”
接著王剪雙手背負身後,開始朗聲念起來。
“第一首詩名為《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首念罷,就在文武大臣細細地品鑒時,王剪接著念第二首。
“第二首詩名為《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文武百官聽到這兩首詩時,他們的眼睛猛地大瞪。
這兩首詩雖然沒有王剪以前作的詩那麽磅礴大氣意境深遠,但是絕對是傳世的名篇。
王剪其實在聽到要表演《秦王破陣樂》這個節目時,心裏已經想到這幫大臣要慫恿他來作詩。
這基本成了宴席的必備節目,而且每年都不曾間斷。
好在王剪心裏已經想出了一首詩,因為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意外之色。
喜好詩詞歌賦的李世民臉色一動,他轉頭朝王剪微笑著說道。
“王愛卿詩情無雙,而且這段時間都沒有佳作出來,是時候給文武大臣開開眼界!”
“既然讓王愛卿作詩,沒有彩頭可不行!”
提到彩頭,李世民並沒有馬上宣布,而是捏著下巴思索起來。
顏師古和一眾起哄的大臣,他們沒想到陛下竟然主動提出要給王剪彩頭,他們臉上頓時露出羨慕的表情。
在他們心裏,從不認為王剪做不出傳世的詩詞。
畢竟王剪已經不止一次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當眾作出好詩,而且用時從不超過一炷香的時間。
所以陛下給王剪設的獎勵,王剪稍後肯定拿得到。
坐在靠後位置的一眾官吏,他們看到陛下還在思考中,他們已經忍不住低聲討論起來。
“也不知道陛下會設多大的獎賞!”
“陛下給王中書令的賞賜就沒有低於100貫,這次最少也有個100貫吧!”
“王中書令可不缺少銀子,說不定陛下獎賞其他的珍稀物品。”
這幫官吏猜測了一陣以後,他們接著低聲感慨說道。
“哎,這些巨額獎賞也不是輕易可以拿到的。”
“想要作出能入陛下法眼的好詩,何其難啊!”
“這些獎賞的機會就算給到我們,也沒辦法拿到啊!”
他們這幫文官大多都是知識淵博之人,他們平時閑下來的時候,也會想一些詩詞歌賦。
而且像顏師古、褚亮和虞世南等人,他們每人都作了不少出名的詩篇。
隻是王剪的風頭正盛,他們這些人的作品被掩蓋了風頭而已。
這幫文臣羨慕了一陣後,後來也慢慢地想通了。
就在這時,思索許久的李世民也緩緩地抬起了頭,並目光灼灼地看著王剪說道。
“王愛卿,如果你能作出一首傳世的名詩,朕便拿出百貫作為彩頭!”
“如果你能連作四首傳世名詩,朕便拿芙蓉園作為彩頭獎賞於你!”
嘩啦~
滿朝的文武百官聽到李世民竟然拿出芙蓉園作為彩頭時,頓時響起了一片巨大喧嘩聲。
芙蓉園可是占地三十頃,周回十七裏的一所超級大莊園啊!
而且芙蓉園還靠近曲江池,園內風景優美,是賞花拾葉的好去處。
“天呐!”
“陛下竟然拿出芙蓉園作為賞賜!”
“這份賞賜應該是我們大唐在建國以後,價值最高的賞賜了吧!”
所有文武百官議論紛紛,他們的臉上露出驚愕的表情。
就在他們認為陛下設的獎賞太高時,虞世南忽然大聲說道。
“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作出四首傳世名詩,這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難啊!”
這幫心裏充滿嫉妒的官吏,他們忽然想到陛下說出的一個前提,他們著急的臉色頓時一愣。
很快他們回過神來,神色輕鬆的說道。
“對啊!”
“要連作四首傳世名詩,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雖然王中書令可以出口成章,但是要連作四首好詩,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此一來,本官也放心了。”
不少和王剪關係一般的官吏,他們都擔心王剪能夠完成這一壯舉,而拿到芙蓉園這個巨大的獎賞。
頗有一種既怕同僚過的苦,又怕同僚高升發財。
王剪和李麗質去過一次芙蓉園,對那裏的景色非常喜歡,於是他當即站起來說道。
“既然陛下設下如此巨大的彩頭,那臣便全力一試!”
接著王剪開始閉目思索,在腦海裏尋找合適的詩詞。
文武百官看到王剪的這副自信的樣子,他們的臉上原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可這時候心裏也不由得一驚。
“糟糕!”
“難不成王剪能作出四首傳世名詩出來?”
“為什麽我們會有這種不好的預感?”
就在這幫官吏低聲議論中,思索了盞茶功夫之久的王剪,他忽然睜開了雙眼。
來了!
文武百官看到王剪的這副樣子,他們便知道王剪已經做好了四首詩。
李世民滿臉驚訝問道:“王愛卿,你已經作出了四首詩嗎?”
這未免有些太快了吧!
如果短短的盞茶功夫王剪作出一首詩,這是他正常的實力。
可現在竟然作出了四首詩,唯一的可能就是王剪私下已經作好了詩,隻是現在將其念出來而已。
如果是這樣李世民也不會反悔,畢竟能作出四首傳世名詩,那也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王剪微笑著說道:“陛下,臣心中已想好。”
李世民當即激動地揮手說道:“王愛卿,你到大殿中央把你的詩詞念出來吧,朕和一眾大臣一起點評你的詩。”
現在他坐擁無比廣袤的疆域,對區區一座芙蓉園沒有絲毫的心疼。
而且隻要能讓王剪這樣的能臣開心,以後還能打下千萬倍芙蓉園大小的疆域。
別說送一座芙蓉園,就是讓他送一州之地給王剪,他也是毫不眨眼。
“諾!”
王剪恭敬地應了一聲,隨後慢步走到太極殿的中間處。
他朝李世民抱拳說道:“陛下,臣作的四首詩的題材,分別是春夏秋冬各一首詩。”
接著王剪雙手背負身後,開始朗聲念起來。
“第一首詩名為《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首念罷,就在文武大臣細細地品鑒時,王剪接著念第二首。
“第二首詩名為《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文武百官聽到這兩首詩時,他們的眼睛猛地大瞪。
這兩首詩雖然沒有王剪以前作的詩那麽磅礴大氣意境深遠,但是絕對是傳世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