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不敢讓孩子去私塾?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年縣。
貼告示的地方。
裏三層外三層圍著滿滿的百姓。
一個長袍衫洗的發白的青年書生,他站在告示前朗聲念道。
“鄉親們都安靜一些,小生要開始念告示了!”
聽到書生的話,其餘百姓紛紛低聲提醒還在議論紛紛的人,讓他們安靜下來。
自從告示張貼以來,至今已經過了三天,這個書生因為念告示的內容,被一些商賈賞賜了不少銀子。
所以這幾天他從早到晚都守在萬年縣的告示下,一遍又一遍地給百姓念告示內容。
雖然普通的百姓舍不得給他賞錢,但是每次總能等來一兩個出手闊綽的善賈。
等百姓都安靜下來以後,書生開始朗聲誦讀。
“大唐皇帝令,經太子殿下倡議,朝廷將在大唐的1600餘個州縣開設私塾,孩子滿8歲即可免費進入私塾學習。”
聽到第一段內容,這幫百姓的臉上全都露出興奮的表情。
而且人群內也轟地一下,傳來一陣議論聲。
“太子殿下仁慈啊!”
“沒想到我們家的幾個孩子,現在也有機會讀書識字!”
“太子真是太好了,說不定我們這等普通的百姓,也能出幾個狀元郎!”
“朝廷又是給銀子,又是分永業田,又分貞觀犁,現在更是讓孩子也能識字,而且還不需要給任何一分錢。”
“有這樣賢明的陛下和太子,真是我等的福報啊!”
“...”
百姓們越說越激動,恨不得現在就回家,把李世民和李承乾當祖宗一樣供奉起來。
不少家中添新丁的百姓,不僅有錢有地有工具,現在孩子上私塾也不用錢,日子過的那叫一個美。
放在數月之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書生高聲喊道:“鄉親們都安靜一下,聽我接著往下說。”
盡管他一直在大聲提醒,可在成百上千名百姓的議論聲下,他的聲音顯得異常渺小。
就這樣足足過了小半刻鍾,議論聲才逐漸小了起來。
書生連忙趁著空擋的時間,高聲說道:“鄉親們都安靜,下麵還有告示內容,你們先聽我說完。”
周圍的百姓這才聽到書生的話,他們經過一番感慨後,現在也安靜地停了下來。、
“呼!”
書生長呼一口氣。
他搓了搓凍的有些僵硬的雙手,接著朗聲念道。
“朝廷成了專門管理私塾的部門育才司,禦史大夫王剪兼任育才司郎中,全權負責私塾的籌建和運行。”
“育才司郎中王剪下的第一道招募令,麵向大唐招募名私塾老師,凡是讀書識字之人,均可前去各衙門進行麵試。”
“育才司郎中王剪特別招募,大唐內青樓的清倌可去衙門報名,成為私塾的主力先生。”
“凡縣衙官吏均不得以任何的理由拒絕,一旦查出斬立決!”
“...”
後麵還有很長的一段細則,可四周的百姓仿佛失聰一般,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他們現在的腦海中,全都是清倌成為私塾先生的字眼。
對於男子來說,當清倌從良,這也意味著他們以後去青樓聽曲,再也不能欣賞這些清倌彈曲了。
而對於一眾女子來說,她們現在心裏滿滿的擔憂。
讓一幫狐狸精去當私塾老師,他們的孩子會不會被教壞?
而且這些青樓女子除了會勾引男人,她們還會什麽?
沉寂了數十息後。
人群中瞬間爆發出一陣陣譴責聲音。
“王禦史大夫如此有才,又一次滅了兩個國家,怎麽會下這樣的決定?”
“讓風塵女子當先生,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王禦史大夫糊塗啊!”
“讓一群風塵女子教導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走上歪路啊?”
“朝廷這樣搞,誰還敢把孩子放到私塾裏啊!”
“...”
每一幫百姓在聽完告示的內容後,他們的反應全都是一樣,都是對孩子的未來充滿著擔憂。
看到這幫百姓的情緒如此激動,書生的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的詫異。
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一次百姓們議論的更久,她們討論了半個時辰都沒有停下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聲音才逐漸小了一些。
人群中一道中年婦女的大嗓門,傳到了書生的耳中。
“告示上有說明讓青樓女子當先生的原因嗎?”
聽到女子的話,人群中瞬間變得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豎著耳朵在聽,看看書生怎麽說。
百姓都知道朝廷之所以敢下這個重大決定,肯定是有周全的計劃,不然不會下這樣的命令,損害朝廷的形象。
書生又重新把方才念過的內容,又認真地給大家念一次。
招募清倌當私塾的說明,就是王剪和李承乾、馬周、戴胄和閻立德的一番解釋。
書生念完以後,一些考慮沒那麽多的百姓,也從一開始的擔憂到支持的態度。
一個穿著長袍衫的中年男子說道:“王禦史大夫說的沒錯,不能把清倌和那些風塵女子混為一談,這幫清倌作為大家閨秀之後,也確實多才多藝。”
旁邊的人也紛紛附和道。
“說的沒錯,孩子除了能學習文字,還能學習琴棋書畫,何樂不為呢?”
“有朝廷來把關,我相信不會有任何問題!”
“清倌的女子可都是良家婦女,人家隻是賣藝不賣身,而且還多才多藝,確實是老師的最佳人選。”
“畢竟朝廷需要招募名私塾,如果全都招募天下士子,恐怕不那麽容易招募到。”
當然支持讓清倌去當先生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特別是為人母的女子,她們都持懷疑和反對的態度。
“哎,我這心老感覺不踏實啊!”
“我也是,孩子可是我們的命根子,可不能走歪路啊!”
“...”
除了縣衙的告示外,此刻的青樓、酒館和茶館更是吵翻了天。
加上楊師道、韋挺好盧承慶等世家之人,暗中派遣大量的人去散播謠言,把言論帶歪。
長安城內開始出現一些討伐王剪的聲音。
春樓閣。
二樓桃花源包間。
王剪和春樓閣的四大花魁,再次相聚在一起。
他們幾人都沒有說話,而是豎著耳朵聽一樓大堂的議論聲。
良久。
楊玉媚捂嘴輕笑道:“王大人,你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
“士子和百姓,好像都不讚成讓我們這等風塵女子,去私塾擔任先生噢!”
聽到楊玉媚幸災樂禍的話,其餘三人紛紛嬌嗔地看著她。
王剪則不在意地說道:“現在的議論沒什麽,你們信不信等私塾一開,百姓會爭先恐後把孩子送去私塾?”
貼告示的地方。
裏三層外三層圍著滿滿的百姓。
一個長袍衫洗的發白的青年書生,他站在告示前朗聲念道。
“鄉親們都安靜一些,小生要開始念告示了!”
聽到書生的話,其餘百姓紛紛低聲提醒還在議論紛紛的人,讓他們安靜下來。
自從告示張貼以來,至今已經過了三天,這個書生因為念告示的內容,被一些商賈賞賜了不少銀子。
所以這幾天他從早到晚都守在萬年縣的告示下,一遍又一遍地給百姓念告示內容。
雖然普通的百姓舍不得給他賞錢,但是每次總能等來一兩個出手闊綽的善賈。
等百姓都安靜下來以後,書生開始朗聲誦讀。
“大唐皇帝令,經太子殿下倡議,朝廷將在大唐的1600餘個州縣開設私塾,孩子滿8歲即可免費進入私塾學習。”
聽到第一段內容,這幫百姓的臉上全都露出興奮的表情。
而且人群內也轟地一下,傳來一陣議論聲。
“太子殿下仁慈啊!”
“沒想到我們家的幾個孩子,現在也有機會讀書識字!”
“太子真是太好了,說不定我們這等普通的百姓,也能出幾個狀元郎!”
“朝廷又是給銀子,又是分永業田,又分貞觀犁,現在更是讓孩子也能識字,而且還不需要給任何一分錢。”
“有這樣賢明的陛下和太子,真是我等的福報啊!”
“...”
百姓們越說越激動,恨不得現在就回家,把李世民和李承乾當祖宗一樣供奉起來。
不少家中添新丁的百姓,不僅有錢有地有工具,現在孩子上私塾也不用錢,日子過的那叫一個美。
放在數月之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書生高聲喊道:“鄉親們都安靜一下,聽我接著往下說。”
盡管他一直在大聲提醒,可在成百上千名百姓的議論聲下,他的聲音顯得異常渺小。
就這樣足足過了小半刻鍾,議論聲才逐漸小了起來。
書生連忙趁著空擋的時間,高聲說道:“鄉親們都安靜,下麵還有告示內容,你們先聽我說完。”
周圍的百姓這才聽到書生的話,他們經過一番感慨後,現在也安靜地停了下來。、
“呼!”
書生長呼一口氣。
他搓了搓凍的有些僵硬的雙手,接著朗聲念道。
“朝廷成了專門管理私塾的部門育才司,禦史大夫王剪兼任育才司郎中,全權負責私塾的籌建和運行。”
“育才司郎中王剪下的第一道招募令,麵向大唐招募名私塾老師,凡是讀書識字之人,均可前去各衙門進行麵試。”
“育才司郎中王剪特別招募,大唐內青樓的清倌可去衙門報名,成為私塾的主力先生。”
“凡縣衙官吏均不得以任何的理由拒絕,一旦查出斬立決!”
“...”
後麵還有很長的一段細則,可四周的百姓仿佛失聰一般,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他們現在的腦海中,全都是清倌成為私塾先生的字眼。
對於男子來說,當清倌從良,這也意味著他們以後去青樓聽曲,再也不能欣賞這些清倌彈曲了。
而對於一眾女子來說,她們現在心裏滿滿的擔憂。
讓一幫狐狸精去當私塾老師,他們的孩子會不會被教壞?
而且這些青樓女子除了會勾引男人,她們還會什麽?
沉寂了數十息後。
人群中瞬間爆發出一陣陣譴責聲音。
“王禦史大夫如此有才,又一次滅了兩個國家,怎麽會下這樣的決定?”
“讓風塵女子當先生,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王禦史大夫糊塗啊!”
“讓一群風塵女子教導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走上歪路啊?”
“朝廷這樣搞,誰還敢把孩子放到私塾裏啊!”
“...”
每一幫百姓在聽完告示的內容後,他們的反應全都是一樣,都是對孩子的未來充滿著擔憂。
看到這幫百姓的情緒如此激動,書生的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的詫異。
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一次百姓們議論的更久,她們討論了半個時辰都沒有停下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聲音才逐漸小了一些。
人群中一道中年婦女的大嗓門,傳到了書生的耳中。
“告示上有說明讓青樓女子當先生的原因嗎?”
聽到女子的話,人群中瞬間變得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豎著耳朵在聽,看看書生怎麽說。
百姓都知道朝廷之所以敢下這個重大決定,肯定是有周全的計劃,不然不會下這樣的命令,損害朝廷的形象。
書生又重新把方才念過的內容,又認真地給大家念一次。
招募清倌當私塾的說明,就是王剪和李承乾、馬周、戴胄和閻立德的一番解釋。
書生念完以後,一些考慮沒那麽多的百姓,也從一開始的擔憂到支持的態度。
一個穿著長袍衫的中年男子說道:“王禦史大夫說的沒錯,不能把清倌和那些風塵女子混為一談,這幫清倌作為大家閨秀之後,也確實多才多藝。”
旁邊的人也紛紛附和道。
“說的沒錯,孩子除了能學習文字,還能學習琴棋書畫,何樂不為呢?”
“有朝廷來把關,我相信不會有任何問題!”
“清倌的女子可都是良家婦女,人家隻是賣藝不賣身,而且還多才多藝,確實是老師的最佳人選。”
“畢竟朝廷需要招募名私塾,如果全都招募天下士子,恐怕不那麽容易招募到。”
當然支持讓清倌去當先生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特別是為人母的女子,她們都持懷疑和反對的態度。
“哎,我這心老感覺不踏實啊!”
“我也是,孩子可是我們的命根子,可不能走歪路啊!”
“...”
除了縣衙的告示外,此刻的青樓、酒館和茶館更是吵翻了天。
加上楊師道、韋挺好盧承慶等世家之人,暗中派遣大量的人去散播謠言,把言論帶歪。
長安城內開始出現一些討伐王剪的聲音。
春樓閣。
二樓桃花源包間。
王剪和春樓閣的四大花魁,再次相聚在一起。
他們幾人都沒有說話,而是豎著耳朵聽一樓大堂的議論聲。
良久。
楊玉媚捂嘴輕笑道:“王大人,你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
“士子和百姓,好像都不讚成讓我們這等風塵女子,去私塾擔任先生噢!”
聽到楊玉媚幸災樂禍的話,其餘三人紛紛嬌嗔地看著她。
王剪則不在意地說道:“現在的議論沒什麽,你們信不信等私塾一開,百姓會爭先恐後把孩子送去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