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賓特洛甫大聲叫了起來:“你們不得與芬蘭再次作戰。”
莫洛托夫回答說:“你這是違背去年簽訂的條約。”
這時雙方陷入了僵局之中。在場的裏賓特洛甫的高級外交助手理察。舒爾茲見此連忙上前為雙方找台階下,他說“實際上根本沒有理由使芬蘭問題成為一個爭端,或許這隻是一個誤解。” 裏賓特洛甫立即藉此順勢轉圈,開始試圖把話題重新扯回大談德蘇兩國瓜分大英帝國的前景上,而莫洛托夫卻死死揪住芬蘭問題不放,堅決要討論與蘇聯國家安全有關的問題。他說:“對於德國駐紮在芬蘭的問題,蘇聯仍在等待回答。蘇聯還想知道德國對土耳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最終打算,昨天你們的回答是非常空洞的。我們的華西列夫斯基回來後和我說了這些東西。我們對你們的態度很不滿意。還有德國對羅馬尼亞新邊界的一些保障措施絕對是針對蘇聯的,應予以撤銷。”
裏賓特洛甫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他立即跳了起來,有些粗暴的拒絕了莫洛托夫的要求:“這是無法滿足的。要是蘇聯也像德國一樣,向保加利亞提供保證,德國會說些什麽?”
他接著說道:“難道保加利亞的鮑利斯國王要求莫斯科給予保證了嗎?”言下之意是:即使蘇聯想效法德國,也不可能啊!他接著說:“如果德國要找藉口,與蘇聯摩擦,他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這種藉口。”
雙方最後的會談以在表麵上發表了一個看起來還象那麽回事的共同談話新聞結束。
莫洛托夫回到了住所,在裏麵焦急等待他的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詢問了他和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的會談具體情況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通過這次會談,雙方都摸清了對方的底細。華西列夫斯基知道,蘇德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不過由於在此之前,由於多方麵的原因,史達林一直相信德國在拿下英國之前是不會對蘇聯動手的,這裏麵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他史達林本人看過希特勒所寫的書,希特勒在書中對俾斯麥避免兩線作戰的教誨極為推崇,他認為,德國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陷於兩線作戰境地。希特勒在書中對德國領導人的失誤長籲短嘆,這在史達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它無疑會避免重蹈覆轍。對此,史達林深信不疑。
另外在1939年8月,當希特勒拋棄他一貫的反共立場,急不可耐地與蘇聯接觸時,史達林試探性的提出了一個漫天性質的要價,他認為德國一定會和他討價還價。沒料到希特勒很爽快的在 1939年8月23日滿足了他的要求。蘇聯與德國瓜分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個小國也成了蘇聯的努力範圍。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史達林的判斷:希特勒不會兩線作戰,在徹底拿下英國之前,莫斯科將高枕無憂。他頑固的認為:如果沒有征服英國,希特勒是不會進攻蘇聯從而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境地的。並在此後的一次講話中指出,德軍之所以在西線獲勝,首先在於它避免了兩線作戰。如果西線戰事沒有結束就匆忙進攻蘇聯,那無異於自殺。他認為對英戰事將在1940年底開始,約需半年時間,然後才能折向東進。這樣,蘇聯起碼在1942年前不會捲入戰爭。這種觀念在他心目中是如此堅定,以至於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再也無法改變。
史達林不僅對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時間判斷失誤,對希特勒發起進攻的方式,也陷入一廂情願的假設。他認為,如果德國要侵略蘇聯,那麽,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將首先從邊境挑釁開始,然後才會大規模地入侵。隻要不給德軍以發動進攻的口實,戰爭或許就打不起來,起碼還可以再拖一段時間。於是,他竭力滿足德國的要求。德國所需要的原材料,蘇聯竭力滿足;報紙上連篇累續地歌頌德軍戰績,大唱德蘇友誼。在西歐戰役和希臘戰役結束後,為了撫慰希特勒,莫斯科甚至驅逐了比利時、挪威和南斯拉夫三國的外交使團,理由也很簡單,這些國家現在都處於德國的控製之下,它們的合法政府已經不復存在,再讓這些國家的使節留在蘇聯,那不是有意與德國為難嘛!因此,斯大體幹脆將他們驅逐了事。至於說蘇聯與南斯拉夫政府之間的友好條約,那就顧不得了。
雖然在此前德國的一係列軍事活動也引起了史達林的一些懷疑,但是這些懷疑被他的情報人員根據他的口味進行修飾的情報給消滅的差不多了。所以雖然命令總參謀部製定了那個計劃,但也隻是將它作為一個備用計劃來看待。
由於以上原因,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雖然在德國嗅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氛,但是他們也不敢去捋史達林的鬍子。他們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上違心的說史達林對希特勒不會在近期進攻蘇聯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周天雷開始製定德國海軍的下一個大的作戰計劃和方針策略的時候,德國空降兵司令施圖登特將軍也在製定一個他準備讓空降兵大出異彩的計劃。
在西歐戰役裏,德國的空降部隊除了在挪威地區外有一次比較大規模的空降外,在荷蘭和比利時的空降的規模都比較小,而且挪威的空降與其說是空降,還不如說是機降。在希臘戰役中空降兵的任務也不是很多。
施圖登特將軍敏銳的認識到在占領了克裏特島後,德國很快就會對還滯留在埃及的英軍部隊來一次最後的攻擊。由於在希臘方向的陸軍部隊正在逐步撤離該地區,隻留下少量的部隊做為占領軍的麵目出現。
莫洛托夫回答說:“你這是違背去年簽訂的條約。”
這時雙方陷入了僵局之中。在場的裏賓特洛甫的高級外交助手理察。舒爾茲見此連忙上前為雙方找台階下,他說“實際上根本沒有理由使芬蘭問題成為一個爭端,或許這隻是一個誤解。” 裏賓特洛甫立即藉此順勢轉圈,開始試圖把話題重新扯回大談德蘇兩國瓜分大英帝國的前景上,而莫洛托夫卻死死揪住芬蘭問題不放,堅決要討論與蘇聯國家安全有關的問題。他說:“對於德國駐紮在芬蘭的問題,蘇聯仍在等待回答。蘇聯還想知道德國對土耳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最終打算,昨天你們的回答是非常空洞的。我們的華西列夫斯基回來後和我說了這些東西。我們對你們的態度很不滿意。還有德國對羅馬尼亞新邊界的一些保障措施絕對是針對蘇聯的,應予以撤銷。”
裏賓特洛甫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他立即跳了起來,有些粗暴的拒絕了莫洛托夫的要求:“這是無法滿足的。要是蘇聯也像德國一樣,向保加利亞提供保證,德國會說些什麽?”
他接著說道:“難道保加利亞的鮑利斯國王要求莫斯科給予保證了嗎?”言下之意是:即使蘇聯想效法德國,也不可能啊!他接著說:“如果德國要找藉口,與蘇聯摩擦,他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這種藉口。”
雙方最後的會談以在表麵上發表了一個看起來還象那麽回事的共同談話新聞結束。
莫洛托夫回到了住所,在裏麵焦急等待他的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詢問了他和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的會談具體情況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通過這次會談,雙方都摸清了對方的底細。華西列夫斯基知道,蘇德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不過由於在此之前,由於多方麵的原因,史達林一直相信德國在拿下英國之前是不會對蘇聯動手的,這裏麵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他史達林本人看過希特勒所寫的書,希特勒在書中對俾斯麥避免兩線作戰的教誨極為推崇,他認為,德國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陷於兩線作戰境地。希特勒在書中對德國領導人的失誤長籲短嘆,這在史達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德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它無疑會避免重蹈覆轍。對此,史達林深信不疑。
另外在1939年8月,當希特勒拋棄他一貫的反共立場,急不可耐地與蘇聯接觸時,史達林試探性的提出了一個漫天性質的要價,他認為德國一定會和他討價還價。沒料到希特勒很爽快的在 1939年8月23日滿足了他的要求。蘇聯與德國瓜分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個小國也成了蘇聯的努力範圍。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史達林的判斷:希特勒不會兩線作戰,在徹底拿下英國之前,莫斯科將高枕無憂。他頑固的認為:如果沒有征服英國,希特勒是不會進攻蘇聯從而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境地的。並在此後的一次講話中指出,德軍之所以在西線獲勝,首先在於它避免了兩線作戰。如果西線戰事沒有結束就匆忙進攻蘇聯,那無異於自殺。他認為對英戰事將在1940年底開始,約需半年時間,然後才能折向東進。這樣,蘇聯起碼在1942年前不會捲入戰爭。這種觀念在他心目中是如此堅定,以至於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再也無法改變。
史達林不僅對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時間判斷失誤,對希特勒發起進攻的方式,也陷入一廂情願的假設。他認為,如果德國要侵略蘇聯,那麽,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將首先從邊境挑釁開始,然後才會大規模地入侵。隻要不給德軍以發動進攻的口實,戰爭或許就打不起來,起碼還可以再拖一段時間。於是,他竭力滿足德國的要求。德國所需要的原材料,蘇聯竭力滿足;報紙上連篇累續地歌頌德軍戰績,大唱德蘇友誼。在西歐戰役和希臘戰役結束後,為了撫慰希特勒,莫斯科甚至驅逐了比利時、挪威和南斯拉夫三國的外交使團,理由也很簡單,這些國家現在都處於德國的控製之下,它們的合法政府已經不復存在,再讓這些國家的使節留在蘇聯,那不是有意與德國為難嘛!因此,斯大體幹脆將他們驅逐了事。至於說蘇聯與南斯拉夫政府之間的友好條約,那就顧不得了。
雖然在此前德國的一係列軍事活動也引起了史達林的一些懷疑,但是這些懷疑被他的情報人員根據他的口味進行修飾的情報給消滅的差不多了。所以雖然命令總參謀部製定了那個計劃,但也隻是將它作為一個備用計劃來看待。
由於以上原因,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雖然在德國嗅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氛,但是他們也不敢去捋史達林的鬍子。他們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上違心的說史達林對希特勒不會在近期進攻蘇聯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周天雷開始製定德國海軍的下一個大的作戰計劃和方針策略的時候,德國空降兵司令施圖登特將軍也在製定一個他準備讓空降兵大出異彩的計劃。
在西歐戰役裏,德國的空降部隊除了在挪威地區外有一次比較大規模的空降外,在荷蘭和比利時的空降的規模都比較小,而且挪威的空降與其說是空降,還不如說是機降。在希臘戰役中空降兵的任務也不是很多。
施圖登特將軍敏銳的認識到在占領了克裏特島後,德國很快就會對還滯留在埃及的英軍部隊來一次最後的攻擊。由於在希臘方向的陸軍部隊正在逐步撤離該地區,隻留下少量的部隊做為占領軍的麵目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