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趙國皮牢守軍被王齕率軍阻擊,沒有完成趙括的控製沁水沿岸、東渡夾擊秦軍的指令。趙國晉陽守軍被秦將司馬梗阻擊,無法南下完成對皮牢趙軍的支援。一時間,趙括被孤立了起來。
大軍作戰,糧草是關鍵。白起所率秦軍有沁河上秦國船隊補充給養,而趙軍卻隻能吃隨身攜帶的為數不多的糧草。趙括不得已,命一支趙軍斷後,掩護大軍東撤。就在趙國大軍快到長平之時,前方又出現了一片營寨,一支龐大秦軍堵住了歸路。原來白起命野王城發來援軍,截斷趙括的退路和糧道。
白起欺我缺少實戰經驗呀
趙括更加慌張,身後的白起秦軍已經消滅了執行掩護的趙軍,全部攻了上來,與阻斷趙括的野王援軍形成了合圍,從兩麵夾擊趙括大軍。此時,擺在趙括麵前的路隻有越過楊穀河東撤陵川。趙括不敢怠慢,急忙率軍撤到楊穀河邊,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本來不深的楊穀河突然間變得像沁水一樣寬、一樣深。沒有渡河船隻的趙軍被突然間變寬的楊穀河阻斷了最後一條路。原來,楊穀河裏的水是白起命人從黃河中引來。楊穀河中,駛來不少秦軍戰船。在楊穀河東岸,是從野王城發來的秦國援軍,意在阻擊陵川趙軍的援救。趙括長嘆一聲:“白起欺我缺少實戰經驗呀!”他此時想起了母親轉告的父親趙奢的話:“用兵打仗,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戰戰兢兢,博採眾長,還怕遺忘什麽。”趙括不覺掉淚,心想趙國大軍要毀在自己手中。
趙括所率大軍被秦軍死死地圍住了。長平、晉陽、皮牢的趙軍拚命向趙括靠攏,但白起派出的野王軍、司馬梗軍、王齕軍拚命地阻擊。整個河東戰場的形勢就是沖與堵,隻要秦軍有一路被突破,趙軍就會救活整盤棋。趙人明白,秦人也明白。卻說趙括為人高傲、缺少威望,趙國援軍並不十分用力。但秦昭襄王得到白起戰報後,急忙親率王翦、蒙驁二將,來到河東,徵召壯丁,凡年齡在十五歲以上男子,都得從軍。秦昭襄王命王翦、蒙驁二將率領新征秦軍分數路切斷趙國糧道,阻擋趙國救兵。
拚殺都沒問題,因為趙人尚武,但趙括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糧草。隨身攜帶的少量糧草早已吃光,如今糧道又被切斷,戰馬也基本殺光了,可以吃的東西都吃了。最後,趙括不得不下令以軍中殘、病、弱、老者為食。趙括還派趙軍中的英勇之士乘著夜色行刺白起,白起右臂受傷。
被困四十六日後,幾近絕望的趙括便把趙軍分為四隊,一起鳴鼓,奪路殺出重圍。誰知白起早已埋伏了射箭手,環繞著趙軍營壘,一見趙人出來,立即舉箭便射。四隊軍馬,突圍了四次,全都被射回。
突然白起心有所思
又過了一個月,趙括實在壓不住心頭憤怒,挑選了精銳軍士五千人,穿戴重鎧厚甲,趙括握戟當先,拚死突圍。王陵、張唐等人一起上來阻擊,趙括率軍大戰,還是沖不出去,轉身想回營壘,不料戰馬摔倒,趙括倒在地上。此時秦兵一擁而上,刺死趙括。趙軍大亂,馮亭嘆道:“我幾次勸告趙括,請他像廉頗老將那樣慎重對付秦軍,可他不聽,以致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真是天意啊!我何必要逃走呢?”拔劍自刎而亡。
白起讓人割下趙括、馮亭等趙軍將領首級,前往趙軍營地招降。餓得兩眼冒星、意誌幾近崩潰的趙兵全都棄兵解甲,跪在地上投降。此時,趙軍營中還有軍士二十多萬,胄甲兵器,堆積如山。營中一切,都歸秦軍所有。
白起臂傷未愈,他走到趙軍降營前,看到這些餓得皮包骨頭的趙兵,不由感嘆道:“趙兵腹中無食,以人充飢而鬥誌不懈,令人敬佩和懼畏呀!”一陣涼風吹來,突然白起心有所思,急與王齕商議道:“先前秦軍攻克野王城,上黨已在掌握之中,但那些軍士百姓卻不願依附秦國,而願意去歸附趙國。現今趙軍投降之人,合起來有二十多萬。這些人個個崇尚武力,並非真心歸降。如果他們吃飽肚子,難免發生兵變。一旦發生兵變,靠什麽來製止呢?”二人計議一番,決定全殺趙國降兵。
白起揚言說:“明天挑選趙軍將士,凡是精銳能戰的,願意參加秦軍的,帶回秦國。凡是老弱病殘的、不願參加秦軍的,都回趙國。”趙兵大喜。
夜裏,白起密傳一道命令給秦軍全體將士:“三更的時候,凡是秦人,頭上都要係一片白布。頭上沒有白布的,就是趙人,全部殺光。”秦軍奉令,三更時一起行動。投降趙兵已經昏昏睡去,身旁也沒武器,隻能坐以待斃。二十多萬趙國降兵,一夜之間全被殺盡。血流淙淙有聲,楊穀河水,變成了紅色,從此百姓稱楊穀河為丹河。白起命人收集被殺降兵頭顱,堆積在秦軍營壘間,稱為頭顱山。在上麵蓋起一座台,稱為白起台。白起“人屠”稱號,更為響亮。
總計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兵四十餘萬。白起隻留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放他們回邯鄲,用以宣揚秦國威勢。
誰能製止秦軍
卻說趙孝成王起初接到趙括得勝捷報,心中大喜,後又聽說趙軍被困長平,便竭力集結各地守軍,以圖打破包圍。無奈秦昭襄王親自率軍打援,零零碎碎的趙國援軍始終不能突破秦之防線,眼睜睜地看著趙軍主力歸於塵土。趙孝成王大哭道:“趙括紙上談兵,害了趙國;寡人用人不當,愧對祖先呀!”一時間,趙國中,子哭父、父哭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孫、妻哭夫,沿街滿市,號啕痛哭之聲不斷。隻有趙括母親沒哭,因為她在趙括出征前就哭過了。她說:“自從趙括當上了將軍,我就已經不把他看作是一個活人了。”趙孝成王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沒有按律處罰,反而賜給粟米絲帛以示安慰。亡羊補牢,趙孝成王親自去向廉頗陪罪。
大軍作戰,糧草是關鍵。白起所率秦軍有沁河上秦國船隊補充給養,而趙軍卻隻能吃隨身攜帶的為數不多的糧草。趙括不得已,命一支趙軍斷後,掩護大軍東撤。就在趙國大軍快到長平之時,前方又出現了一片營寨,一支龐大秦軍堵住了歸路。原來白起命野王城發來援軍,截斷趙括的退路和糧道。
白起欺我缺少實戰經驗呀
趙括更加慌張,身後的白起秦軍已經消滅了執行掩護的趙軍,全部攻了上來,與阻斷趙括的野王援軍形成了合圍,從兩麵夾擊趙括大軍。此時,擺在趙括麵前的路隻有越過楊穀河東撤陵川。趙括不敢怠慢,急忙率軍撤到楊穀河邊,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本來不深的楊穀河突然間變得像沁水一樣寬、一樣深。沒有渡河船隻的趙軍被突然間變寬的楊穀河阻斷了最後一條路。原來,楊穀河裏的水是白起命人從黃河中引來。楊穀河中,駛來不少秦軍戰船。在楊穀河東岸,是從野王城發來的秦國援軍,意在阻擊陵川趙軍的援救。趙括長嘆一聲:“白起欺我缺少實戰經驗呀!”他此時想起了母親轉告的父親趙奢的話:“用兵打仗,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戰戰兢兢,博採眾長,還怕遺忘什麽。”趙括不覺掉淚,心想趙國大軍要毀在自己手中。
趙括所率大軍被秦軍死死地圍住了。長平、晉陽、皮牢的趙軍拚命向趙括靠攏,但白起派出的野王軍、司馬梗軍、王齕軍拚命地阻擊。整個河東戰場的形勢就是沖與堵,隻要秦軍有一路被突破,趙軍就會救活整盤棋。趙人明白,秦人也明白。卻說趙括為人高傲、缺少威望,趙國援軍並不十分用力。但秦昭襄王得到白起戰報後,急忙親率王翦、蒙驁二將,來到河東,徵召壯丁,凡年齡在十五歲以上男子,都得從軍。秦昭襄王命王翦、蒙驁二將率領新征秦軍分數路切斷趙國糧道,阻擋趙國救兵。
拚殺都沒問題,因為趙人尚武,但趙括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糧草。隨身攜帶的少量糧草早已吃光,如今糧道又被切斷,戰馬也基本殺光了,可以吃的東西都吃了。最後,趙括不得不下令以軍中殘、病、弱、老者為食。趙括還派趙軍中的英勇之士乘著夜色行刺白起,白起右臂受傷。
被困四十六日後,幾近絕望的趙括便把趙軍分為四隊,一起鳴鼓,奪路殺出重圍。誰知白起早已埋伏了射箭手,環繞著趙軍營壘,一見趙人出來,立即舉箭便射。四隊軍馬,突圍了四次,全都被射回。
突然白起心有所思
又過了一個月,趙括實在壓不住心頭憤怒,挑選了精銳軍士五千人,穿戴重鎧厚甲,趙括握戟當先,拚死突圍。王陵、張唐等人一起上來阻擊,趙括率軍大戰,還是沖不出去,轉身想回營壘,不料戰馬摔倒,趙括倒在地上。此時秦兵一擁而上,刺死趙括。趙軍大亂,馮亭嘆道:“我幾次勸告趙括,請他像廉頗老將那樣慎重對付秦軍,可他不聽,以致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真是天意啊!我何必要逃走呢?”拔劍自刎而亡。
白起讓人割下趙括、馮亭等趙軍將領首級,前往趙軍營地招降。餓得兩眼冒星、意誌幾近崩潰的趙兵全都棄兵解甲,跪在地上投降。此時,趙軍營中還有軍士二十多萬,胄甲兵器,堆積如山。營中一切,都歸秦軍所有。
白起臂傷未愈,他走到趙軍降營前,看到這些餓得皮包骨頭的趙兵,不由感嘆道:“趙兵腹中無食,以人充飢而鬥誌不懈,令人敬佩和懼畏呀!”一陣涼風吹來,突然白起心有所思,急與王齕商議道:“先前秦軍攻克野王城,上黨已在掌握之中,但那些軍士百姓卻不願依附秦國,而願意去歸附趙國。現今趙軍投降之人,合起來有二十多萬。這些人個個崇尚武力,並非真心歸降。如果他們吃飽肚子,難免發生兵變。一旦發生兵變,靠什麽來製止呢?”二人計議一番,決定全殺趙國降兵。
白起揚言說:“明天挑選趙軍將士,凡是精銳能戰的,願意參加秦軍的,帶回秦國。凡是老弱病殘的、不願參加秦軍的,都回趙國。”趙兵大喜。
夜裏,白起密傳一道命令給秦軍全體將士:“三更的時候,凡是秦人,頭上都要係一片白布。頭上沒有白布的,就是趙人,全部殺光。”秦軍奉令,三更時一起行動。投降趙兵已經昏昏睡去,身旁也沒武器,隻能坐以待斃。二十多萬趙國降兵,一夜之間全被殺盡。血流淙淙有聲,楊穀河水,變成了紅色,從此百姓稱楊穀河為丹河。白起命人收集被殺降兵頭顱,堆積在秦軍營壘間,稱為頭顱山。在上麵蓋起一座台,稱為白起台。白起“人屠”稱號,更為響亮。
總計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兵四十餘萬。白起隻留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放他們回邯鄲,用以宣揚秦國威勢。
誰能製止秦軍
卻說趙孝成王起初接到趙括得勝捷報,心中大喜,後又聽說趙軍被困長平,便竭力集結各地守軍,以圖打破包圍。無奈秦昭襄王親自率軍打援,零零碎碎的趙國援軍始終不能突破秦之防線,眼睜睜地看著趙軍主力歸於塵土。趙孝成王大哭道:“趙括紙上談兵,害了趙國;寡人用人不當,愧對祖先呀!”一時間,趙國中,子哭父、父哭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孫、妻哭夫,沿街滿市,號啕痛哭之聲不斷。隻有趙括母親沒哭,因為她在趙括出征前就哭過了。她說:“自從趙括當上了將軍,我就已經不把他看作是一個活人了。”趙孝成王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沒有按律處罰,反而賜給粟米絲帛以示安慰。亡羊補牢,趙孝成王親自去向廉頗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