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到了魏國,向魏襄王說:“我本魏人,如今年老了,願意葉落歸根,為魏國盡力。”魏襄王雖鄙視其為人,但愛惜其才華,拜其為相國。此時公孫衍已亡。
且說齊宣王接見張儀時,聽張儀說魏、韓、趙三國都已經向秦國求和,所以不敢持有異議。等到聽說張儀遊說齊國之後,才去趙國,不由勃然大怒,認為張儀欺騙自己。又聽到秦惠文王去逝、張儀到了魏國做相國,便派兵討伐,捉拿張儀。魏襄王十分害怕,向張儀問計。
張儀便讓他的門客馮喜假扮成秦人,去見齊宣王,說道:“聽說大王特別恨張儀,是真的嗎?”齊宣王答道:“是這樣。”馮喜說:“大王如果真的憎恨張儀,就不要征伐魏國。我剛從鹹陽來,聽說張儀離開秦國前去魏國是為了臥底搞連橫,讓魏國倒向秦國懷抱。如果齊國前去伐魏,那麽魏國肯定倒向秦國,這樣就正中張儀下懷了。”齊宣王覺得有理,果然不再伐魏。
魏襄王更加厚待張儀,但是不久,張儀在魏國病死,得以善終。張儀死後,秦武王想起張儀勸他去打韓國宜陽、然後稱霸天下的計謀來。
這秦武王身高體壯,勇力超人,重武好戰,常以鬥力為樂,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置於身邊。烏獲和任鄙以勇猛力大聞名,秦武王就給予厚祿。齊國人孟賁,力大無窮,陸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龍,一人可同時製服兩頭野牛。聽說秦武王重用天下勇士,孟賁西赴鹹陽麵見秦武王,被破格任用,與烏獲、任鄙享受同樣待遇。秦惠文王嬪妾羋八子同母異父弟魏冉臂力過人、豪爽勇猛,也被秦武王重用。
不如曾參母親對曾參的信任
秦國因為其它國家設有相國,不屑與它們同名,便專門設置了左右丞相。秦武王拜樗裏疾為右丞相、甘茂為左丞相。魏章功高,因為自己沒有得到丞相之位而忿忿不平,患病而亡。此時秦國後方鞏固,國力正盛,秦武王對右丞相樗裏疾、左丞相甘茂說:“寡人生在西方,沒有到過周都洛陽,不知道中原如何繁華。寡人渴望有一天,駕車進入周王畿遊歷,親眼一睹天子重器九鼎。若能如願,死也心甘。不知二位,誰能為寡人伐宜陽、進中原?”樗裏疾答道:“韓國宜陽城堅兵精、路遠道險,倘若魏、趙二國出兵救宜陽,秦軍孤軍深入險境,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秦武王聽了,很不高興。這時,甘茂說:“伐韓國宜陽,必先與魏聯盟。隻要魏國助秦,趙國就不可能越魏救韓。韓國被孤立,宜陽城就可能被秦軍攻破。昔日張儀前去魏國連橫,但不幸病亡,未有結果。今臣可以前去,勸魏附楚。”秦武王大喜,即派甘茂出使魏國。
甘茂到了魏國,以共享伐韓之利引誘,與魏襄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聯盟。秦武王非常高興,即命甘茂在息壤整軍,準備伐韓。甘茂擔心秦武王在自己伐宜陽期間,聽信樗裏疾之言而變卦,特派人報告秦武王:“雖然得到魏國支持,但還是不伐宜陽為好。”秦武王聽了,很不理解,親自趕到息壤召見甘茂。
甘茂向秦武王奏道:“宜陽城池堅固,兵精糧足。秦軍冒險攻打宜陽,決非短時能夠奏效。從前,孔子弟子曾參住在費邑的時候,魯國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別人跑去告訴曾參母親:‘曾參殺人了!’他母親正在織布,答道:‘我兒子不會殺人。’繼續織布。一會,又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他母親停了機,站起來想了一會說:‘我兒子一定不會做出這種事。’又繼續織布。時間不長,又一個人跑來說:‘殺人的果然是曾參!’”他母親一聽,放下織機,跳牆逃走,躲藏起來。曾參的母親本來相信曾參之賢,但當三人說他殺人時,連慈母也產生了懷疑。臣不敢和曾參相比,大王信任臣的程度也遠遠不如曾參母親對曾參的信任。如果攻打宜陽時間較長,必然有人在大王麵前誹謗,恐怕誹謗臣‘殺人’的人,還不止三人,臣隻怕大王也會像曾母那樣。”秦武王明白了甘茂的擔憂,堅定地向他說道:“寡人不聽小人之言,願與你定息壤之誓,為你解除後顧之憂。”於是君臣盟誓。
當天,甘茂便領兵五萬攻伐韓國宜陽。
甘茂攻宜陽,長達五個月,沒有見效。這時,右丞相樗裏疾和群臣對秦武王奏道:“秦軍攻打宜陽城已經五個月,精疲力盡,銳氣大喪,再挺下去,恐怕形勢要發生變化,不如班師為好。”秦武王聽了,未加思索,就派人召甘茂班師回朝。
隻有“息壤”二字
卻說甘茂接到秦武王命令,並沒急著回師,而是用布帛寫信一封,讓來人帶給秦武王。秦武王打開一看,隻有“息壤”二字,頓然大悟。於是派出五萬援兵,令烏獲帶領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軍,力量大增,遂以烏獲為先鋒,擊退韓國援兵,攻陷了宜陽孤城,斬殺韓軍七萬人。韓國元氣大傷,急忙向秦國求和。
世間事複雜,喜中常有憂。在秦軍大獲全勝的情況下,秦武王眼下突長一瘤,秦國太醫李醯開了一方藥,秦武王服下後也不見好轉,並且瘤愈來愈大。有人將神醫扁鵲在秦國的消息報告給了秦武王,秦武王傳令扁鵲入宮。年已近百、白髮蒼蒼的扁鵲察看了秦武王病情後說:“如果大王及早醫治,就可止住病情。”等扁鵲退下後,聰明的右丞相樗裏疾提出了異議:“大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麵,眼睛的下麵,這未必能治好。如果治不好,反而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秦武王想想有道理,再次召見扁鵲,把這話告訴了他。扁鵲很生氣,把治病的砭刺一丟,說道:“大王找懂醫術的人看病,又同不懂醫道的人商議治病、幹擾治病,就憑這,便可以知曉大王的前途。”見秦武王不配合,扁鵲生氣離開。
且說齊宣王接見張儀時,聽張儀說魏、韓、趙三國都已經向秦國求和,所以不敢持有異議。等到聽說張儀遊說齊國之後,才去趙國,不由勃然大怒,認為張儀欺騙自己。又聽到秦惠文王去逝、張儀到了魏國做相國,便派兵討伐,捉拿張儀。魏襄王十分害怕,向張儀問計。
張儀便讓他的門客馮喜假扮成秦人,去見齊宣王,說道:“聽說大王特別恨張儀,是真的嗎?”齊宣王答道:“是這樣。”馮喜說:“大王如果真的憎恨張儀,就不要征伐魏國。我剛從鹹陽來,聽說張儀離開秦國前去魏國是為了臥底搞連橫,讓魏國倒向秦國懷抱。如果齊國前去伐魏,那麽魏國肯定倒向秦國,這樣就正中張儀下懷了。”齊宣王覺得有理,果然不再伐魏。
魏襄王更加厚待張儀,但是不久,張儀在魏國病死,得以善終。張儀死後,秦武王想起張儀勸他去打韓國宜陽、然後稱霸天下的計謀來。
這秦武王身高體壯,勇力超人,重武好戰,常以鬥力為樂,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置於身邊。烏獲和任鄙以勇猛力大聞名,秦武王就給予厚祿。齊國人孟賁,力大無窮,陸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龍,一人可同時製服兩頭野牛。聽說秦武王重用天下勇士,孟賁西赴鹹陽麵見秦武王,被破格任用,與烏獲、任鄙享受同樣待遇。秦惠文王嬪妾羋八子同母異父弟魏冉臂力過人、豪爽勇猛,也被秦武王重用。
不如曾參母親對曾參的信任
秦國因為其它國家設有相國,不屑與它們同名,便專門設置了左右丞相。秦武王拜樗裏疾為右丞相、甘茂為左丞相。魏章功高,因為自己沒有得到丞相之位而忿忿不平,患病而亡。此時秦國後方鞏固,國力正盛,秦武王對右丞相樗裏疾、左丞相甘茂說:“寡人生在西方,沒有到過周都洛陽,不知道中原如何繁華。寡人渴望有一天,駕車進入周王畿遊歷,親眼一睹天子重器九鼎。若能如願,死也心甘。不知二位,誰能為寡人伐宜陽、進中原?”樗裏疾答道:“韓國宜陽城堅兵精、路遠道險,倘若魏、趙二國出兵救宜陽,秦軍孤軍深入險境,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秦武王聽了,很不高興。這時,甘茂說:“伐韓國宜陽,必先與魏聯盟。隻要魏國助秦,趙國就不可能越魏救韓。韓國被孤立,宜陽城就可能被秦軍攻破。昔日張儀前去魏國連橫,但不幸病亡,未有結果。今臣可以前去,勸魏附楚。”秦武王大喜,即派甘茂出使魏國。
甘茂到了魏國,以共享伐韓之利引誘,與魏襄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聯盟。秦武王非常高興,即命甘茂在息壤整軍,準備伐韓。甘茂擔心秦武王在自己伐宜陽期間,聽信樗裏疾之言而變卦,特派人報告秦武王:“雖然得到魏國支持,但還是不伐宜陽為好。”秦武王聽了,很不理解,親自趕到息壤召見甘茂。
甘茂向秦武王奏道:“宜陽城池堅固,兵精糧足。秦軍冒險攻打宜陽,決非短時能夠奏效。從前,孔子弟子曾參住在費邑的時候,魯國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別人跑去告訴曾參母親:‘曾參殺人了!’他母親正在織布,答道:‘我兒子不會殺人。’繼續織布。一會,又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他母親停了機,站起來想了一會說:‘我兒子一定不會做出這種事。’又繼續織布。時間不長,又一個人跑來說:‘殺人的果然是曾參!’”他母親一聽,放下織機,跳牆逃走,躲藏起來。曾參的母親本來相信曾參之賢,但當三人說他殺人時,連慈母也產生了懷疑。臣不敢和曾參相比,大王信任臣的程度也遠遠不如曾參母親對曾參的信任。如果攻打宜陽時間較長,必然有人在大王麵前誹謗,恐怕誹謗臣‘殺人’的人,還不止三人,臣隻怕大王也會像曾母那樣。”秦武王明白了甘茂的擔憂,堅定地向他說道:“寡人不聽小人之言,願與你定息壤之誓,為你解除後顧之憂。”於是君臣盟誓。
當天,甘茂便領兵五萬攻伐韓國宜陽。
甘茂攻宜陽,長達五個月,沒有見效。這時,右丞相樗裏疾和群臣對秦武王奏道:“秦軍攻打宜陽城已經五個月,精疲力盡,銳氣大喪,再挺下去,恐怕形勢要發生變化,不如班師為好。”秦武王聽了,未加思索,就派人召甘茂班師回朝。
隻有“息壤”二字
卻說甘茂接到秦武王命令,並沒急著回師,而是用布帛寫信一封,讓來人帶給秦武王。秦武王打開一看,隻有“息壤”二字,頓然大悟。於是派出五萬援兵,令烏獲帶領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軍,力量大增,遂以烏獲為先鋒,擊退韓國援兵,攻陷了宜陽孤城,斬殺韓軍七萬人。韓國元氣大傷,急忙向秦國求和。
世間事複雜,喜中常有憂。在秦軍大獲全勝的情況下,秦武王眼下突長一瘤,秦國太醫李醯開了一方藥,秦武王服下後也不見好轉,並且瘤愈來愈大。有人將神醫扁鵲在秦國的消息報告給了秦武王,秦武王傳令扁鵲入宮。年已近百、白髮蒼蒼的扁鵲察看了秦武王病情後說:“如果大王及早醫治,就可止住病情。”等扁鵲退下後,聰明的右丞相樗裏疾提出了異議:“大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麵,眼睛的下麵,這未必能治好。如果治不好,反而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秦武王想想有道理,再次召見扁鵲,把這話告訴了他。扁鵲很生氣,把治病的砭刺一丟,說道:“大王找懂醫術的人看病,又同不懂醫道的人商議治病、幹擾治病,就憑這,便可以知曉大王的前途。”見秦武王不配合,扁鵲生氣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