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見識非凡,被魏文侯任命為魏國上地郡守。上地郡為魏文侯設置,西與秦國為鄰,是魏國的邊防要地,常與秦國發生軍事衝突。為使上地郡軍民提高射箭技術,他下令以射箭來決斷那些久拖不決的訴訟案曲直,凡射中者勝,射不中者負。李悝下達此條郡守令後,上地人們爭相練習射技,日夜不停。後與秦軍作戰,由於魏人射技精良,大敗秦軍。
李悝治理上地有功,魏成去世後,便被魏文侯任命為相國。李悝在魏國選賢任能,賞罰嚴明,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號召“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將無功而食祿者稱為淫民,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安四方之土”。李悝統一分配全國耕地,督促農夫勤於耕作。為防饑荒,李悝還推行平糴法,在豐收時平價收購糧食儲存,發生饑荒時平價賣給百姓,取有餘以補不足,防穀物甚貴而擾民、甚賤而傷農。這些措施的實行,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
魏文侯曾跟孔子得意弟子卜商學習儒教,李悝向魏文侯辯解說:“治國當重視法律,而不要推行儒家的禮。法律有兩個作用,一是‘定分止爭’。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麽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因此要明確土地和財物的所有權。如果有人搶奪土地和財物,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製裁。二是‘興功懼暴’。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公平的、正確的。如果平民有戰功,就可以因此躋身政界;如果奴隸有戰功,就可以燒其奴籍丹書。從這點看,維護貴族特權的儒家禮製是落後的、不公平的。另外,設立了法律,就會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魏文侯非常相信李悝,便放下儒學,讓其製訂法律並推行。李悝匯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分《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律》和《具律》六篇。自此,李悝被稱為法家。
被廢齊康公的意願,成了千古的缺憾
魏國將相各展其才,國家安定,“三晉”中數魏國最強。齊國相國田和見魏國強大,魏文侯又深得天下人心,便主動派人與魏國結好,並請魏文侯出麵向周王室請求,想效仿“三晉”,“潑大雨”,自立為君。這時周威烈王己逝,周安王繼位,周王室勢力更加衰微。周安王同意了魏文侯的請求,下詔封田和為諸侯,仍為齊國。此時齊平公早已去逝,齊康公在位。田和就將齊康公放逐到一個海島上去。田和為齊君後,即齊太公。田氏從陳國公子陳完逃奔齊國,傳到十世到田和時,取代薑姓齊國而自立。薑姓齊國傳了三十二任,自此薑氏齊國宗祀斷絕,齊國歸田氏。昔周公姬旦受封魯,薑太公受封齊。二人受封後,薑太公問周公姬旦:“何以治魯?”周公姬旦說:“尊尊親親。”意思是推重世家,尊崇宗族。薑太公說:“魯從此弱矣。”周公姬旦問薑太公:“何以治齊?”薑太公說:“舉賢而尚功。”意思是有功必賞,唯才是舉。周公姬旦說:“後世必有劫殺之君。”如今薑氏齊國果然被周公姬旦料中。
被廢的齊康公在海島上孤苦生活,不由嘆道:“魯國果然沒有出現異姓篡位,但魯國確實越來越弱小。齊國任人唯賢,國力不斷強盛,至先君齊桓公小白,成為天下諸侯盟主,但薑姓齊國卻遭受宗室易主的災禍。”被廢齊康公不去想薑太公、周公姬旦的聰慧,而去一味相信風水。
被廢的齊康公燃起了薑齊子孫東山再起之夢,他選擇了太平嶺一處寶地作為自己死後陵地。這太平嶺獸走禽飛,鳥語花香,蝶飛蟬鳴,一派詩情畫意,讓被廢齊康公看中。這被廢齊康公隻有一個兒子,行為怪僻,生性倔強。齊康公有生之年,他叫兒子往西走,兒子必定往東去。父子之間,總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拗擰兒子絞著勁兒與齊康公對著幹。為了實現自己死後能夠安葬在自己選擇的理想陵地的願望,齊康公挖空心思,想方設法把拗擰兒子帶到自己所選陵地前,煞有其事地指著太平嶺巔峰,對兒子說:“我死後,你就把我葬在那頂上吧,讓我與這永世共存!”齊康公指頂為葬的本意,是企盼兒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葬在所站的山坡之下。然而世事難料,被廢康公去世之後,齊康公那位拗擰兒子心想,自己一輩子沒有聽父親的話,現在父親不在了,就聽他一次話吧,一反常態地遵從被廢齊康公的臨終遺囑,真的把齊康公葬在了嶺頂上。被廢齊康公的意願,成了千古的缺憾。
遍遊列國,尋訪勇士刺殺俠累
一個諸侯國,民眾百萬,君臣不過數百數千,普通百姓占絕大多數,但歷史記載君臣的多,表述普通百姓的少。此時的齊國與韓國民間,發生了一件可歌可泣的事。
滾滾黃河水,奔流不復回,轉眼之間,周平王東遷三百五十餘年過去了。再說韓國,韓景侯韓虔成為諸侯後,將韓國都城自宜陽遷至陽翟。韓景侯去逝後,其子韓取繼位,即韓烈侯。韓烈侯拜俠累為相國。
俠累未得誌時曾與嚴遂為兄弟,俠累家貧而嚴遂家富,嚴遂供他日常費用,又出錢助他遊仕。俠累為韓國相國後,嚴遂希望他能將自己舉薦給韓烈侯,結果一等數月,連俠累的麵都見不上。嚴遂用自己的家財賄賂韓烈侯左右,終於得到韓烈侯召見。韓烈侯看重嚴遂,想加以任用,俠累卻在韓烈侯麵前數說嚴遂短處,阻止韓烈侯起用嚴遂。嚴遂聞聽此事,憤恨到極點,離開韓國,遍遊列國,尋訪勇士刺殺俠累。
李悝治理上地有功,魏成去世後,便被魏文侯任命為相國。李悝在魏國選賢任能,賞罰嚴明,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號召“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將無功而食祿者稱為淫民,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安四方之土”。李悝統一分配全國耕地,督促農夫勤於耕作。為防饑荒,李悝還推行平糴法,在豐收時平價收購糧食儲存,發生饑荒時平價賣給百姓,取有餘以補不足,防穀物甚貴而擾民、甚賤而傷農。這些措施的實行,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
魏文侯曾跟孔子得意弟子卜商學習儒教,李悝向魏文侯辯解說:“治國當重視法律,而不要推行儒家的禮。法律有兩個作用,一是‘定分止爭’。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麽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因此要明確土地和財物的所有權。如果有人搶奪土地和財物,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製裁。二是‘興功懼暴’。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公平的、正確的。如果平民有戰功,就可以因此躋身政界;如果奴隸有戰功,就可以燒其奴籍丹書。從這點看,維護貴族特權的儒家禮製是落後的、不公平的。另外,設立了法律,就會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魏文侯非常相信李悝,便放下儒學,讓其製訂法律並推行。李悝匯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分《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律》和《具律》六篇。自此,李悝被稱為法家。
被廢齊康公的意願,成了千古的缺憾
魏國將相各展其才,國家安定,“三晉”中數魏國最強。齊國相國田和見魏國強大,魏文侯又深得天下人心,便主動派人與魏國結好,並請魏文侯出麵向周王室請求,想效仿“三晉”,“潑大雨”,自立為君。這時周威烈王己逝,周安王繼位,周王室勢力更加衰微。周安王同意了魏文侯的請求,下詔封田和為諸侯,仍為齊國。此時齊平公早已去逝,齊康公在位。田和就將齊康公放逐到一個海島上去。田和為齊君後,即齊太公。田氏從陳國公子陳完逃奔齊國,傳到十世到田和時,取代薑姓齊國而自立。薑姓齊國傳了三十二任,自此薑氏齊國宗祀斷絕,齊國歸田氏。昔周公姬旦受封魯,薑太公受封齊。二人受封後,薑太公問周公姬旦:“何以治魯?”周公姬旦說:“尊尊親親。”意思是推重世家,尊崇宗族。薑太公說:“魯從此弱矣。”周公姬旦問薑太公:“何以治齊?”薑太公說:“舉賢而尚功。”意思是有功必賞,唯才是舉。周公姬旦說:“後世必有劫殺之君。”如今薑氏齊國果然被周公姬旦料中。
被廢的齊康公在海島上孤苦生活,不由嘆道:“魯國果然沒有出現異姓篡位,但魯國確實越來越弱小。齊國任人唯賢,國力不斷強盛,至先君齊桓公小白,成為天下諸侯盟主,但薑姓齊國卻遭受宗室易主的災禍。”被廢齊康公不去想薑太公、周公姬旦的聰慧,而去一味相信風水。
被廢的齊康公燃起了薑齊子孫東山再起之夢,他選擇了太平嶺一處寶地作為自己死後陵地。這太平嶺獸走禽飛,鳥語花香,蝶飛蟬鳴,一派詩情畫意,讓被廢齊康公看中。這被廢齊康公隻有一個兒子,行為怪僻,生性倔強。齊康公有生之年,他叫兒子往西走,兒子必定往東去。父子之間,總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拗擰兒子絞著勁兒與齊康公對著幹。為了實現自己死後能夠安葬在自己選擇的理想陵地的願望,齊康公挖空心思,想方設法把拗擰兒子帶到自己所選陵地前,煞有其事地指著太平嶺巔峰,對兒子說:“我死後,你就把我葬在那頂上吧,讓我與這永世共存!”齊康公指頂為葬的本意,是企盼兒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葬在所站的山坡之下。然而世事難料,被廢康公去世之後,齊康公那位拗擰兒子心想,自己一輩子沒有聽父親的話,現在父親不在了,就聽他一次話吧,一反常態地遵從被廢齊康公的臨終遺囑,真的把齊康公葬在了嶺頂上。被廢齊康公的意願,成了千古的缺憾。
遍遊列國,尋訪勇士刺殺俠累
一個諸侯國,民眾百萬,君臣不過數百數千,普通百姓占絕大多數,但歷史記載君臣的多,表述普通百姓的少。此時的齊國與韓國民間,發生了一件可歌可泣的事。
滾滾黃河水,奔流不復回,轉眼之間,周平王東遷三百五十餘年過去了。再說韓國,韓景侯韓虔成為諸侯後,將韓國都城自宜陽遷至陽翟。韓景侯去逝後,其子韓取繼位,即韓烈侯。韓烈侯拜俠累為相國。
俠累未得誌時曾與嚴遂為兄弟,俠累家貧而嚴遂家富,嚴遂供他日常費用,又出錢助他遊仕。俠累為韓國相國後,嚴遂希望他能將自己舉薦給韓烈侯,結果一等數月,連俠累的麵都見不上。嚴遂用自己的家財賄賂韓烈侯左右,終於得到韓烈侯召見。韓烈侯看重嚴遂,想加以任用,俠累卻在韓烈侯麵前數說嚴遂短處,阻止韓烈侯起用嚴遂。嚴遂聞聽此事,憤恨到極點,離開韓國,遍遊列國,尋訪勇士刺殺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