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還不到二十五年
晉文公先前做公子時,娶過兩位妻子,生下一子一女。晉文公逃亡時,兒女都小,丟在蒲城,頭須將他們寄養在當地一個遂氏人家,每年都給米、布等供養。一天,頭須向晉文公說起這件事,晉文公驚喜說道:“寡人以為他們早就死在劍矛之下了,你為什麽不早說?”頭須答道:“在下聽說:‘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君上周遊列國,所到之國沒有不送女子的,君上您已經生了許多子女。下臣不知君上的意思如何,所以不敢馬上向君上您說。”晉文公說:“你如果不說,寡人幾乎背上不慈不愛的惡名。”晉文公立即令頭須去蒲城接回自己的兒女,並重賞遂氏一家。晉文公的這個長子,名晉歡,晉文公立他為世子。晉文公還把這個女兒嫁給趙衰作妻子,稱為趙姬。
狄國首領參盧克聽到晉文公即位的消息,派使節來祝賀,並把季隗送到晉國。晉文公對季隗說:“我們分別八年了,幸虧還不到二十五年。”季隗笑著說:“妾已經說過了,過了二十五年,也不會再嫁了。”齊孝公也派使節送晉薑到晉國,晉文公向晉薑感謝她當年玉成的美德,晉薑說:“妾並不是不貪求夫婦之樂,之所以極力讓夫君您遠行,正是為了有今天。”晉文公把二位妻子從前的賢德,都對懷嬴說了,懷嬴也稱讚不已,一定要把夫人的位子讓給她們兩人。看到妻妾和睦,晉文公很高興。
趙姬聽到季隗被送回的消息,也勸趙衰迎回叔隗母子,趙衰推辭說:“我接受君上恩賜,擁有你,不敢再懷念叔隗了!”趙姬說:“這是俗人缺德之語,不是妾願意聽到的話。妾雖然家世高貴,但叔隗與您成婚在前,而且還生了孩子,您怎麽能喜新厭舊呢?”趙衰雖然口上答應,但內心還有疑慮,因此遲遲沒有行動。趙姬便進宮對晉文公說:“趙衰不去接回叔隗,想讓女兒背上不賢的名聲,請父君為女兒作主!”晉文公見此,就派人到狄國,把叔隗母子接了回來。趙姬把正妻之位讓給叔隗,趙衰沒有答應,趙姬說:“她年齡大,我年齡小,她先和您成親,我後和您結婚,長幼次序是不能混淆的。而且妾聽說她生的兒子趙盾,不但年紀已大,而且很有才能,自然應該立為嫡長子。妾做偏房,理所當然。如果您堅決不答應,那麽妾隻有回到父君的宮中去了。”趙衰沒有辦法,隻好將此事匯報給晉文公,晉文公高興地說:“寡人女兒有這種謙讓的美德,你就應該成全她!”就宣召叔隗母子二人入朝,立叔隗為趙衰正妻,趙盾為嫡長子。叔隗也極力推辭,晉文公告訴她這是趙姬的意見,叔隗隻好接受,謝恩後出朝。趙盾當時年方十七歲,生得氣宇軒昂,言談不凡。他精通詩書,善於騎射,趙衰非常喜歡他。趙姬也為趙衰生了三個兒子,名叫趙同、趙括、趙嬰。
四處奔走,腳後跟都裂了
晉文公見晉國安定後,便大賞群臣,分為三等:跟隨逃亡的人列為第一等,送情報通消息的人列為第二等,投誠迎接的人是第三等。三等之中,又根據功勞的大小分上下二種。第一等跟隨逃亡的人中,趙衰、狐偃功勞最大,其他像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軫、顛頡等,依次論功行賞。第二等人中,欒枝功勞最大。第三等人中,韓簡功勞最大。這三等人,沒有封地的賜給土地,有封地的增加土地。晉文公懷念狐突壯烈而亡,特在狐突家鄉山上立廟,後人便把這座山叫狐突山。百姓既同情狐突,又以為其是神,所以年年祭祀狐突。晉文公大賞群臣後,還在城門上貼出布告:“如果有誰的功勞被忘記了,可以自己來補報。”
小吏壺叔向晉文公奏道:“下臣一直跟隨君上,四處奔走,腳後跟都裂了。君上您住下的時候下臣服侍您吃飯睡覺,出外的時候為君上您駕車備馬,一時一刻都沒有離開君上的左右。現在君上您賞賜跟隨逃亡的人,卻沒有下臣,難道君上您認為下臣有什麽過失和錯誤嗎?”晉文公答道:“你上前來,寡人向你說個明白。用仁義教導寡人,使寡人心智通達的人,該受到最高的獎賞;用計謀輔助寡人,使寡人免於遭受侮辱的人,應該受到次高獎賞;冒著劍矛箭戟危險,用身體保衛寡人安全的人,應該受到再次高等獎賞。就是說,上賞要賞德,其次要賞才,再其次才要賞功。至於說那些往來奔忙的匹夫之功,又在其次。三賞之後,就要賞你了。”壺叔又是慚愧又是心服,退了下去。
晉文公拿出大批金錢布匹,賞給那些壺叔之類的人,得到賞賜的人沒有不高興和感動的。
魏犨、顛頡二個人,自以為英勇,見趙衰、狐偃等都是文臣,耍耍嘴皮子,就得到比自己還高的賞賜,心中不高興,口上有怨言。晉文公聽到後,念及他們的功勞,也就不和他們計較。
還有介子推,也在跟隨晉文公重耳逃亡之列。他為人耿直,心性厚實,回國後,假託有病,居在家中,甘於清貧,每日編織麻鞋養活老母。他的右鄰見介子推沒有得到賞賜,心中替他抱不平。右鄰看見城門上布告後,便特意到介子推家中告訴這個消息。介子推一笑了之。
就差沒上人肉了
介子推的老母親在廚房中聽到了,對他說:“你效勞國君重耳十九年,而且還割股啖君,功勞不小。你現在為什麽不去找君上說一說?如果去說,就有希望得到幾鬥糧米,可以早晚食用,遠勝於編織麻鞋了。”介子推對母親說:“晉獻公兒子很多,隻有現在的君上最有賢德和天相。晉惠公、晉懷公不實行德政,上天對他們不滿,把晉國奪回來歸還現在君上。眾位大臣們不知道天意,卻在那兒爭功要賞,兒正為這些人感到羞恥。兒寧願一輩子編織麻鞋,也不敢貪天之功據為己有!”老母親又說:“你雖然不要俸祿,也應該入朝,見一見君上,那樣就不會埋沒你割股的功勞。”介子推答道:“兒既然沒有什麽向君上索求的,還見他幹什麽?”老母親感嘆地說:“你既然願做高風亮節之士,難道我不能做高風亮節之士的母親嗎?我們母子二人應該隱居深山之中,再也不要沉溺在混濁的市井之中了。”介子推十分高興地說:“兒一向喜歡綿山,那裏山高穀深,我們現在就去吧。”母親答應。於是,介子推背著母親上了綿山,在深穀之中蓋起茅舍,過起以草為衣、采果為食的生活。
晉文公先前做公子時,娶過兩位妻子,生下一子一女。晉文公逃亡時,兒女都小,丟在蒲城,頭須將他們寄養在當地一個遂氏人家,每年都給米、布等供養。一天,頭須向晉文公說起這件事,晉文公驚喜說道:“寡人以為他們早就死在劍矛之下了,你為什麽不早說?”頭須答道:“在下聽說:‘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君上周遊列國,所到之國沒有不送女子的,君上您已經生了許多子女。下臣不知君上的意思如何,所以不敢馬上向君上您說。”晉文公說:“你如果不說,寡人幾乎背上不慈不愛的惡名。”晉文公立即令頭須去蒲城接回自己的兒女,並重賞遂氏一家。晉文公的這個長子,名晉歡,晉文公立他為世子。晉文公還把這個女兒嫁給趙衰作妻子,稱為趙姬。
狄國首領參盧克聽到晉文公即位的消息,派使節來祝賀,並把季隗送到晉國。晉文公對季隗說:“我們分別八年了,幸虧還不到二十五年。”季隗笑著說:“妾已經說過了,過了二十五年,也不會再嫁了。”齊孝公也派使節送晉薑到晉國,晉文公向晉薑感謝她當年玉成的美德,晉薑說:“妾並不是不貪求夫婦之樂,之所以極力讓夫君您遠行,正是為了有今天。”晉文公把二位妻子從前的賢德,都對懷嬴說了,懷嬴也稱讚不已,一定要把夫人的位子讓給她們兩人。看到妻妾和睦,晉文公很高興。
趙姬聽到季隗被送回的消息,也勸趙衰迎回叔隗母子,趙衰推辭說:“我接受君上恩賜,擁有你,不敢再懷念叔隗了!”趙姬說:“這是俗人缺德之語,不是妾願意聽到的話。妾雖然家世高貴,但叔隗與您成婚在前,而且還生了孩子,您怎麽能喜新厭舊呢?”趙衰雖然口上答應,但內心還有疑慮,因此遲遲沒有行動。趙姬便進宮對晉文公說:“趙衰不去接回叔隗,想讓女兒背上不賢的名聲,請父君為女兒作主!”晉文公見此,就派人到狄國,把叔隗母子接了回來。趙姬把正妻之位讓給叔隗,趙衰沒有答應,趙姬說:“她年齡大,我年齡小,她先和您成親,我後和您結婚,長幼次序是不能混淆的。而且妾聽說她生的兒子趙盾,不但年紀已大,而且很有才能,自然應該立為嫡長子。妾做偏房,理所當然。如果您堅決不答應,那麽妾隻有回到父君的宮中去了。”趙衰沒有辦法,隻好將此事匯報給晉文公,晉文公高興地說:“寡人女兒有這種謙讓的美德,你就應該成全她!”就宣召叔隗母子二人入朝,立叔隗為趙衰正妻,趙盾為嫡長子。叔隗也極力推辭,晉文公告訴她這是趙姬的意見,叔隗隻好接受,謝恩後出朝。趙盾當時年方十七歲,生得氣宇軒昂,言談不凡。他精通詩書,善於騎射,趙衰非常喜歡他。趙姬也為趙衰生了三個兒子,名叫趙同、趙括、趙嬰。
四處奔走,腳後跟都裂了
晉文公見晉國安定後,便大賞群臣,分為三等:跟隨逃亡的人列為第一等,送情報通消息的人列為第二等,投誠迎接的人是第三等。三等之中,又根據功勞的大小分上下二種。第一等跟隨逃亡的人中,趙衰、狐偃功勞最大,其他像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軫、顛頡等,依次論功行賞。第二等人中,欒枝功勞最大。第三等人中,韓簡功勞最大。這三等人,沒有封地的賜給土地,有封地的增加土地。晉文公懷念狐突壯烈而亡,特在狐突家鄉山上立廟,後人便把這座山叫狐突山。百姓既同情狐突,又以為其是神,所以年年祭祀狐突。晉文公大賞群臣後,還在城門上貼出布告:“如果有誰的功勞被忘記了,可以自己來補報。”
小吏壺叔向晉文公奏道:“下臣一直跟隨君上,四處奔走,腳後跟都裂了。君上您住下的時候下臣服侍您吃飯睡覺,出外的時候為君上您駕車備馬,一時一刻都沒有離開君上的左右。現在君上您賞賜跟隨逃亡的人,卻沒有下臣,難道君上您認為下臣有什麽過失和錯誤嗎?”晉文公答道:“你上前來,寡人向你說個明白。用仁義教導寡人,使寡人心智通達的人,該受到最高的獎賞;用計謀輔助寡人,使寡人免於遭受侮辱的人,應該受到次高獎賞;冒著劍矛箭戟危險,用身體保衛寡人安全的人,應該受到再次高等獎賞。就是說,上賞要賞德,其次要賞才,再其次才要賞功。至於說那些往來奔忙的匹夫之功,又在其次。三賞之後,就要賞你了。”壺叔又是慚愧又是心服,退了下去。
晉文公拿出大批金錢布匹,賞給那些壺叔之類的人,得到賞賜的人沒有不高興和感動的。
魏犨、顛頡二個人,自以為英勇,見趙衰、狐偃等都是文臣,耍耍嘴皮子,就得到比自己還高的賞賜,心中不高興,口上有怨言。晉文公聽到後,念及他們的功勞,也就不和他們計較。
還有介子推,也在跟隨晉文公重耳逃亡之列。他為人耿直,心性厚實,回國後,假託有病,居在家中,甘於清貧,每日編織麻鞋養活老母。他的右鄰見介子推沒有得到賞賜,心中替他抱不平。右鄰看見城門上布告後,便特意到介子推家中告訴這個消息。介子推一笑了之。
就差沒上人肉了
介子推的老母親在廚房中聽到了,對他說:“你效勞國君重耳十九年,而且還割股啖君,功勞不小。你現在為什麽不去找君上說一說?如果去說,就有希望得到幾鬥糧米,可以早晚食用,遠勝於編織麻鞋了。”介子推對母親說:“晉獻公兒子很多,隻有現在的君上最有賢德和天相。晉惠公、晉懷公不實行德政,上天對他們不滿,把晉國奪回來歸還現在君上。眾位大臣們不知道天意,卻在那兒爭功要賞,兒正為這些人感到羞恥。兒寧願一輩子編織麻鞋,也不敢貪天之功據為己有!”老母親又說:“你雖然不要俸祿,也應該入朝,見一見君上,那樣就不會埋沒你割股的功勞。”介子推答道:“兒既然沒有什麽向君上索求的,還見他幹什麽?”老母親感嘆地說:“你既然願做高風亮節之士,難道我不能做高風亮節之士的母親嗎?我們母子二人應該隱居深山之中,再也不要沉溺在混濁的市井之中了。”介子推十分高興地說:“兒一向喜歡綿山,那裏山高穀深,我們現在就去吧。”母親答應。於是,介子推背著母親上了綿山,在深穀之中蓋起茅舍,過起以草為衣、采果為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