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暫短交鋒
蘇聯談判代表團談判大使列夫斯楊科,帶領他的團員到達芸桐城。僅僅過去三天時間,美國特使艾爾遜就到達。從時間速度上,怎麽看美國的表現都顯得急躁。
對美國來說,羅斯福顯得有些急迫。歐洲戰場呈現一邊倒趨勢,隻有英國和不多的幾個聯邦成員國在抵抗,德國顯得咄咄逼人,大有一統全球的趨勢。租借法案的通過證明美國已經放棄孤立主義,開始真正介入歐洲戰場。
羅斯福的策略能成功,完全是各大工業財閥的能量。他們需要戰爭,隻有世界上戰爭不斷,這些強大的工業才會煥發青春活力。
當國會年度報告和調查結果顯示的時候,不能不承認,其實美國戰略物資一樣也沒少出口,整個歐洲戰場到處是美國武器和彈藥。這些都是走私出去的,各財閥都掙到錢,可稅金卻一分沒受到。
失業率沒有得到解決,財政已然困難。小業主和中小企業都參與不上這樣的事物,促使美國平民議員再也不反對政府參與戰爭中。有財閥支持的上議院議員,再有平民支持下的議院議員共同同意,國會終於通過租借法案。
美國政府立即站在道德的高度向世界宣布,美國向世界上所有反抗法西斯戰爭的國家提供援助。這一表示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和讚揚。已經精疲力盡的英國立即同意美國介入歐戰,也希望美國能軍事介入,出兵共同對抗德國。
可羅斯福也清楚,美國一旦介入,就必須打贏這場戰爭。局部介入是不行的,美國必須借著這次戰爭,取得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取代大英帝國的地位。
根據這個論斷,美國不希望蘇聯失敗,如果在對德戰爭中蘇聯失敗,取得蘇聯的廣大資源和領土,世界將無法遏製德國橫掃全球。
但是漢華的舉動,證明蘇聯無法承受兩麵作戰。美國也不想陷入兩麵戰爭中,日本和中國相比,美國還是希望中國勝利,畢竟蔣介石政府是親美的。無論是市場還是國力,日本都無法和中國相比。美國既不希望中日戰爭停止,當然也不希望中國失敗。
更不想看到蘇聯強大起來,這對美國全球戰略是不相符的。漢華可以遏製蘇聯,也可以牽製日本,是一個不錯的國家,起碼對美國如此。一個占據一百萬多平方公裏土地的國家,處在蘇聯和日本包圍中,根本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封建帝製國家,不會被赤化。
羅斯福和國務卿赫爾以及副總統一研究,戰略顧問團也是一致意見,支持漢華,遏製蘇聯,牽製日本。正在美國想辦法怎麽和漢華取得聯繫的時候,美國駐蘇聯大使匯報,蘇聯想讓美國出麵,斡旋和漢華的談判。
這真是想睡覺有人送枕頭,帶著特殊使命的特殊艾爾遜立即前往莫斯科,首先會晤莫洛托夫之後,啟程到達芸桐城。
按著美國方麵的研究,艾爾遜在到達的第二天順利見到淩芸。當艾爾遜坐到淩芸會客室的時候,艾爾遜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被淩芸震驚。
美國情報也不是什麽都不知道,對淩芸當然做過調查。雖然知道漢華帝國皇帝很年輕,還是一位女士,但艾爾遜沒想到會年輕到這個程度。要知道淩芸這個皇位不是繼承來的,亞洲有很多年輕的君主,甚至還有算是少年,但他們的皇位都是繼承得來的。
政治軍事上可以說稚嫩得很。可淩芸這個皇位是打拚出來的,崛起時間不過三年時間。
淩芸其實也想知道美國的思想和打算。歷史經驗這時候已經沒用了,原歷史中沒有漢華出現。美國對一個新的政權是什麽戰略,打算是什麽方法,淩芸可以說一點不知道。
唯一確定的是美國想主導全球,二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霸主。唯一可以抗衡的就是蘇聯,成為戰後五十年的兩個超級大國。
冷戰讓蘇聯解體後,不再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把矛頭對準崛起的中國。這是淩芸現在能知道的一點有價值東西。當知道美國以調停人身份出現的時候,就知道美國已經出台對漢華的戰略指導思想。
淩芸必須知道美國的想法。出於謹慎,淩芸想知道美國對漢華政策,所以才降級接見隻有特使身份的艾爾遜。談判安排在兩天後,就是胡啟忠還不知道漢華對美國採取什麽戰略。
雖然這是漢蘇之間的談判,可作為調停人的美國是什麽立場,雙方都要知道的。淩芸沒有太高的政治水平,她的成功來源於對歷史的了解。政治上要比軍事上難以把握,軍事上畢竟雙方實力在明麵上擺著,隻是運用問題。
可政治上是頭腦和思想問題,表麵上是看不出來的。隻能從旁證加以判斷。軍事是力量與智慧並存的,政治上是單純的智慧爭鬥。這讓一向自信的淩芸也有些不託底。
但是以智慧見長,一貫以狡猾出名的淩芸,決定還是最先擊敗艾爾遜,在他嘴裏知道美國的戰略意圖。
隻要知道羅斯福什麽想法,淩芸就可以根據自己知道的歷史經驗做出相應的對待。心中有了想法,對艾爾遜的表現也就是淡然處之。
艾爾遜吃驚過後,心裏有一種輕視,畢竟淩芸太年輕了,政治不是軍事,這需要經驗和閱歷以及頭腦。更需要膽略和魄力,不是什麽人都能成為政治家的。他微微一笑,很有風度的說道:“皇帝陛下,羅斯福總統讓我代表他向你問候。”
蘇聯談判代表團談判大使列夫斯楊科,帶領他的團員到達芸桐城。僅僅過去三天時間,美國特使艾爾遜就到達。從時間速度上,怎麽看美國的表現都顯得急躁。
對美國來說,羅斯福顯得有些急迫。歐洲戰場呈現一邊倒趨勢,隻有英國和不多的幾個聯邦成員國在抵抗,德國顯得咄咄逼人,大有一統全球的趨勢。租借法案的通過證明美國已經放棄孤立主義,開始真正介入歐洲戰場。
羅斯福的策略能成功,完全是各大工業財閥的能量。他們需要戰爭,隻有世界上戰爭不斷,這些強大的工業才會煥發青春活力。
當國會年度報告和調查結果顯示的時候,不能不承認,其實美國戰略物資一樣也沒少出口,整個歐洲戰場到處是美國武器和彈藥。這些都是走私出去的,各財閥都掙到錢,可稅金卻一分沒受到。
失業率沒有得到解決,財政已然困難。小業主和中小企業都參與不上這樣的事物,促使美國平民議員再也不反對政府參與戰爭中。有財閥支持的上議院議員,再有平民支持下的議院議員共同同意,國會終於通過租借法案。
美國政府立即站在道德的高度向世界宣布,美國向世界上所有反抗法西斯戰爭的國家提供援助。這一表示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和讚揚。已經精疲力盡的英國立即同意美國介入歐戰,也希望美國能軍事介入,出兵共同對抗德國。
可羅斯福也清楚,美國一旦介入,就必須打贏這場戰爭。局部介入是不行的,美國必須借著這次戰爭,取得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取代大英帝國的地位。
根據這個論斷,美國不希望蘇聯失敗,如果在對德戰爭中蘇聯失敗,取得蘇聯的廣大資源和領土,世界將無法遏製德國橫掃全球。
但是漢華的舉動,證明蘇聯無法承受兩麵作戰。美國也不想陷入兩麵戰爭中,日本和中國相比,美國還是希望中國勝利,畢竟蔣介石政府是親美的。無論是市場還是國力,日本都無法和中國相比。美國既不希望中日戰爭停止,當然也不希望中國失敗。
更不想看到蘇聯強大起來,這對美國全球戰略是不相符的。漢華可以遏製蘇聯,也可以牽製日本,是一個不錯的國家,起碼對美國如此。一個占據一百萬多平方公裏土地的國家,處在蘇聯和日本包圍中,根本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封建帝製國家,不會被赤化。
羅斯福和國務卿赫爾以及副總統一研究,戰略顧問團也是一致意見,支持漢華,遏製蘇聯,牽製日本。正在美國想辦法怎麽和漢華取得聯繫的時候,美國駐蘇聯大使匯報,蘇聯想讓美國出麵,斡旋和漢華的談判。
這真是想睡覺有人送枕頭,帶著特殊使命的特殊艾爾遜立即前往莫斯科,首先會晤莫洛托夫之後,啟程到達芸桐城。
按著美國方麵的研究,艾爾遜在到達的第二天順利見到淩芸。當艾爾遜坐到淩芸會客室的時候,艾爾遜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被淩芸震驚。
美國情報也不是什麽都不知道,對淩芸當然做過調查。雖然知道漢華帝國皇帝很年輕,還是一位女士,但艾爾遜沒想到會年輕到這個程度。要知道淩芸這個皇位不是繼承來的,亞洲有很多年輕的君主,甚至還有算是少年,但他們的皇位都是繼承得來的。
政治軍事上可以說稚嫩得很。可淩芸這個皇位是打拚出來的,崛起時間不過三年時間。
淩芸其實也想知道美國的思想和打算。歷史經驗這時候已經沒用了,原歷史中沒有漢華出現。美國對一個新的政權是什麽戰略,打算是什麽方法,淩芸可以說一點不知道。
唯一確定的是美國想主導全球,二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霸主。唯一可以抗衡的就是蘇聯,成為戰後五十年的兩個超級大國。
冷戰讓蘇聯解體後,不再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把矛頭對準崛起的中國。這是淩芸現在能知道的一點有價值東西。當知道美國以調停人身份出現的時候,就知道美國已經出台對漢華的戰略指導思想。
淩芸必須知道美國的想法。出於謹慎,淩芸想知道美國對漢華政策,所以才降級接見隻有特使身份的艾爾遜。談判安排在兩天後,就是胡啟忠還不知道漢華對美國採取什麽戰略。
雖然這是漢蘇之間的談判,可作為調停人的美國是什麽立場,雙方都要知道的。淩芸沒有太高的政治水平,她的成功來源於對歷史的了解。政治上要比軍事上難以把握,軍事上畢竟雙方實力在明麵上擺著,隻是運用問題。
可政治上是頭腦和思想問題,表麵上是看不出來的。隻能從旁證加以判斷。軍事是力量與智慧並存的,政治上是單純的智慧爭鬥。這讓一向自信的淩芸也有些不託底。
但是以智慧見長,一貫以狡猾出名的淩芸,決定還是最先擊敗艾爾遜,在他嘴裏知道美國的戰略意圖。
隻要知道羅斯福什麽想法,淩芸就可以根據自己知道的歷史經驗做出相應的對待。心中有了想法,對艾爾遜的表現也就是淡然處之。
艾爾遜吃驚過後,心裏有一種輕視,畢竟淩芸太年輕了,政治不是軍事,這需要經驗和閱歷以及頭腦。更需要膽略和魄力,不是什麽人都能成為政治家的。他微微一笑,很有風度的說道:“皇帝陛下,羅斯福總統讓我代表他向你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