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蘇正衝著我搖頭,夫子也低下了頭,而我則打算等一會兒講。
奇哥偏要鬧,急忙說:“怎麽?沒準備好嗎?”
我當然不能怯場,忙說:“我講完,奇哥你可要講啊。”
奇哥說:“沒問題!”
憂u書盟 uutxt 詮文子版越鍍
正文 第十二章 再探古堡下 字數:5435
我說:“好吧,那我先講一個‘棘刺刻猴’的故事。”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時他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一天,一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後說:“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一聽非常高興。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鑽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30方裏的俸祿。
隨後,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那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後宮、不飲酒食肉,並且趕上一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一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願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隻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台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後,覺得其中有詐,於是去給燕王出了一個主意。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一個打製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製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隻要現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燕王一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麽工具?”衛人說:“用的是刻刀。”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
衛人說:“請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一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後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一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思考使我們贏得智慧。
希多夫:“故事中的鐵匠富於實踐,他運用了正確的推理來分析問題,從而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一把足夠精細的刻刀,隻要能夠拿出一把足可以在棘刺上雕刻的刻刀,就可以看出衛人言辭的真偽,同時,也揭穿了衛人的把戲。故事告訴我們:很多知識其實來自實踐,隻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去想,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蘇珊娜:“聽說古時的楚王好細腰,導致全國上下以腰細為美,引導了這種不健康的風尚,導致了國民身體素質的下降。而故事中的燕王也不能夠首先端正自己,給國民樹立了不好的榜樣,這個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那麽燕王的罪過就更大了。”
布裏奇:“燕王以一己好惡來進行賞懲,而不以個人的實際貢獻,這是不能明確賞懲的標準。而失去了明確的標準,對國家的治理是很不利的。所以說,燕王思考問題的角度存在問題,應該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治國的問題,才是妥當的。”
我:“大家說得很好,下麵該奇哥講故事了,沒準備好可是要挨罰的。”
布裏奇:“好吧,我講一個‘笨人熬湯’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假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塗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裏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嚐。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裏。這時,鍋裏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裏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嚐。嚐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麽還是這麽淡呢?”
於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裏,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裏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嚐勺裏的湯。勺裏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裏的湯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裏拚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裏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著嚐一口湯、往鍋裏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麽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麽鹽都快要加完了,鍋裏的湯卻還是鹹不起來呢?
奇哥偏要鬧,急忙說:“怎麽?沒準備好嗎?”
我當然不能怯場,忙說:“我講完,奇哥你可要講啊。”
奇哥說:“沒問題!”
憂u書盟 uutxt 詮文子版越鍍
正文 第十二章 再探古堡下 字數:5435
我說:“好吧,那我先講一個‘棘刺刻猴’的故事。”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時他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一天,一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後說:“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一聽非常高興。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鑽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30方裏的俸祿。
隨後,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那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後宮、不飲酒食肉,並且趕上一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一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願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隻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台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後,覺得其中有詐,於是去給燕王出了一個主意。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一個打製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製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隻要現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燕王一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麽工具?”衛人說:“用的是刻刀。”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
衛人說:“請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一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後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一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思考使我們贏得智慧。
希多夫:“故事中的鐵匠富於實踐,他運用了正確的推理來分析問題,從而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一把足夠精細的刻刀,隻要能夠拿出一把足可以在棘刺上雕刻的刻刀,就可以看出衛人言辭的真偽,同時,也揭穿了衛人的把戲。故事告訴我們:很多知識其實來自實踐,隻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去想,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蘇珊娜:“聽說古時的楚王好細腰,導致全國上下以腰細為美,引導了這種不健康的風尚,導致了國民身體素質的下降。而故事中的燕王也不能夠首先端正自己,給國民樹立了不好的榜樣,這個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那麽燕王的罪過就更大了。”
布裏奇:“燕王以一己好惡來進行賞懲,而不以個人的實際貢獻,這是不能明確賞懲的標準。而失去了明確的標準,對國家的治理是很不利的。所以說,燕王思考問題的角度存在問題,應該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治國的問題,才是妥當的。”
我:“大家說得很好,下麵該奇哥講故事了,沒準備好可是要挨罰的。”
布裏奇:“好吧,我講一個‘笨人熬湯’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假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塗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裏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嚐。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裏。這時,鍋裏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裏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嚐。嚐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麽還是這麽淡呢?”
於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裏,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裏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嚐勺裏的湯。勺裏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裏的湯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裏拚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裏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著嚐一口湯、往鍋裏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麽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麽鹽都快要加完了,鍋裏的湯卻還是鹹不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