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中共蘇、魯、豫、皖特委也與李宗仁建立了良好的統戰關係,通過第5戰區總動員委員會,協助戰區發動群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宣傳隊,為前線運送糧草、搶救傷員,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上述情況來看,徐州會戰不僅是正麵戰場國民黨軍隊的勝利,更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一曲凱歌。


    當然,徐州會戰也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展開。戰役期間,日軍將2個精銳師集中於津浦線北段,戰役之後,又調集約30萬兵力合圍徐州地區,使其在華北、華中地區的軍事實力明顯削弱,這就為八路軍、新四軍分別在華北、華中敵後實施戰略展開,並建立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華北、華中敵後遊擊戰爭和抗日根據地在這一時期的迅速發展壯大,與此不無關係。正如毛澤東曾說過:“日軍將華北兵力集中於徐州,華北占領地就出了大空隙,給予遊擊戰爭以放手發展的機會。”但敵後戰場的開闢及遊擊戰的發展,反過來又牽製大量日軍,對正麵戰場起到了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的作用。“整個遊擊戰爭,在敵人後方所起的削弱敵人、鉗製敵人、妨礙敵人運輸的作用和給予全國正規軍和全國人民精神上的鼓勵等等,都在戰略上配合了正規戰爭”。


    ---------------


    主要教訓(1)


    ---------------


    1938年6月,日軍越過黃河侵略黃河南岸。


    一、部分高級指揮官缺乏全局觀念,各兵團間戰役協同不密切,影響了本應獲得的更大戰果


    在徐州會戰中,第5戰區的攻勢防禦,成敗的關鍵是第2集團軍能否在陣地戰中吸引並抵住敵人的進攻和第20軍團能否在運動戰中及時向敵側背予以堅強有力的進攻。第2集團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但第20軍團未能按規定的時間及時進行側擊。3月22日,湯恩伯依照戰區指示下達了24日拂曉發動進攻的命令,第31師遵令行動,與日軍遭遇後逐次撤退至台兒莊抵抗。湯恩伯讓自己的第20軍團令第52軍24日由集結地向郭裏集、鵓鴿窩一線前進,將第85軍控製在抱犢崮山區。25日,第52軍殲滅了郭裏集的日軍1個中隊,第2師驅逐了棗莊外圍日軍1個警戒小隊,此後並沒有繼續向嶧縣、棗莊進攻日軍;當發現日軍第10聯隊向棗莊轉移時,相反地僅留1個多營的兵力“欺騙敵人”,主力則東撤山區。


    盡管有過一旦台兒莊被攻立即支援的許諾,盡管孫連仲急電請援,湯恩伯均未採取行動。據戰後寫成的《戰鬥詳報》,他的理由是:“本軍團既已置於犯台(台兒莊)敵之側背,當然有選定時機及地域的自由,以判斷敵主力之行動為根據,而予以徹底之打擊”,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僅僅是全局中的一個局部。李宗仁見湯恩伯始終按兵不動,3月28日夜不得不電令湯恩伯放棄攻擊嶧縣、棗莊計劃,迅即南下先殲滅台兒莊之敵。據說又由白崇禧敦請蔣介石親自下令,湯恩伯才“調整部署,從事對台兒莊之攻擊準備,3月29日其2個軍分別在青山附近集結完畢”。第52軍先至獐山以東地區,“3月31日下午,湯恩伯方率85軍到達台兒莊東北之河南頭經與52軍軍長關麟征研究後,決定第85軍從4月1日起在52軍左翼展開向台兒莊之敵攻擊前進”。之後,雖然孫連仲各師在苦戰中堅持住了陣地,但最好的戰機已經失去,阪本支隊已由臨沂進至向城。湯恩伯認為“台兒莊與向城之間,隻是魯南山麓以外的小起伏地,並無險阻可以爭取時間”,為了不做日軍炮火下的“大群肉彈”和“保持行動的自由,掌握主動”,又“採取了斷然處置”,把全軍團“一律由內線轉為外線”,讓阪本支隊與瀨穀支隊會師於台兒莊以東地區。以後,第20軍團各師確實向日軍進行了英勇、堅強的進攻,不過這時已發展為第2集團軍與日軍第10師團瀨穀支隊的戰鬥,這與原來的攻勢防禦計劃有所不同,敵人的兵力增加了1倍,於是僅能擊潰敵人而不能包圍殲滅敵人。當敵人按自己的退卻計劃撤逃至嶧縣、棗莊地區,既靠攏了主力,又占領了有利地形,依託工事改為守勢作戰時,再責備傷亡極大的追擊部隊作戰不力、未能消滅敗退殘敵,就未免有苛求之嫌了。


    有的評論者認為國民政府軍隊派係複雜,造成了各部隊常常協同不好,這有一定道理。但從軍事角度看,高級將領在作戰指導上缺乏全局觀念,當為重要因素。事實上,在同為中央嫡係的部隊中也往往發生類似事情。如豫東戰鬥時,正當日軍第14師團陷於第一戰區主力部隊包圍之中、瀕於被殲的關鍵時刻,擔任阻擊第16師團西進的第8軍軍長黃傑無視戰區長官令其死守歸德的命令,擅自率主力撤退,功虧一簣,不僅未能殲滅敵第14師團,反而形成全線大撤退。


    另外,臨沂戰鬥中也有缺乏全局觀念,導致作戰指導喪失戰機的情況。日軍猛攻臨沂,第5戰區速調第133旅及第13軍騎兵團馳援,但此時日軍阪本支隊已停止進攻,奉命率主力增援台兒莊。作為第5戰區的長官代表、坐鎮臨沂的參謀長徐祖詒也和張自忠、龐炳勛一樣,局限於考慮臨沂一地情況,對敵人主力並未戰敗而突然脫離戰場的情況既不進行分析判斷,更不進行偵察搜索,竟以不被攻擊為滿足,致電李宗仁:臨沂之敵自昨晚攻擊受挫,確已向沂河東岸湯頭鎮退卻,現以新到之王旅及湯部騎兵相機追擊,與敵保持接觸。直至4月1日阪本支隊主力出現於向城與第20軍團作戰時,張自忠軍的《戰鬥詳報》還說:“敵之交戰部隊係板垣第5師團之大場42聯隊及鈴木第6聯隊……,兵力約七八千人”,“軍之任務為確保臨沂……對敵攻擊,勝利殊無把握”,決心占領陣地防守,仍未覺察敵軍主力去向。蔣介石致電批評張自忠:“臨沂之敵得自由轉用於向城、蘭陵鎮方麵,實該軍之恥。”徐祖詒總結說:“軍以下各部隊長均未能明了自身戰鬥間的責任,成機械式之行動,惟上級之命是從,故致誤戰機。”話說得都很有道理,不過包括他們自己在內,在作戰指導上都缺乏全局和發展的觀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決戰津浦線:徐州會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鵬並收藏決戰津浦線:徐州會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