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這遼國駙馬竟然躲到了霸王樓,難怪別人尋他不到,又有誰會想到堂堂大遼駙馬會藏在青樓呢?


    第八十三章-一物降一物rr;


    “你莫拉扯,我便是死也不會回去的。”劉三嘏使勁的甩手,奈何小丫頭是天生的神力,又如何能夠甩的脫?


    “你怎不回去,我四姊待你好到了天上,給你好吃食,給你好衣衫,還不知足麽?”小丫頭一般就將劉三嘏拽了過來。


    “哼,她便要砍了我的雙腿也是待我好麽?”劉三嘏大叫不止。


    “我四姊的脾氣是爆了些,回去了你好言對她也就是了。”


    劉三嘏喝道:“豈止是脾氣爆些而已,每日裏將我呼來喝去,動輒拳腳馬棒,我便是連她的一條狗也不如。”


    “你胡說的,我四姊最是溫良嫻熟,怎是你說的這般不堪……”


    劉三嘏奮力撕扯開胸前的衣衫:“你看,這便是你那四姊所賜,這也是溫良嫻熟麽?”


    但見劉三嘏胸口兩道尺餘的疤痕交錯而過,紅褐的顏色叫人不寒而慄,可見下手之人是何等的狠毒。


    小丫頭不敢相信自己那四姐姐會下這樣的狠手:“這真是我四姊傷的?”


    “難道是我自家傷的不成?我實在受不了四公主的折磨,偷跑出來,被她捉了回去,便要砍我雙腿,幸好我買通了宮人才逃出生天。”


    李二看了劉三嘏的傷痕登時便汗流浹背,大宋是禮儀之邦,長平公主雖然驕橫,終究還有個底線。那遼國四公主完全就沒有把駙馬當人看待,自己比那劉三嘏好歹還要幸運一些。


    其實若不是李二滿腦子的現代科技,隻怕還不如這劉三嘏。


    那遼國四公主溫良嫻熟不假,卻隻是擺在表麵給人看的,內心卻是極度扭曲變態,往往把駙馬往死裏折磨,藉以取樂,偏偏劉三嘏又不是那屈膝之人,自然受到公主的重點“關照”。這才叛逃到了宋國,寧可棲身於青樓做個“黑人”,也不想過那白日裏錦衣玉食夜晚豬狗不如的駙馬生活。


    “我回去幫你說幾句好話,興許四姊不會怪你……”


    從大遼公主折磨劉三嘏的手段可以看出,絕對不可能因為幾句好話便該了秉性,劉三嘏若是回了大遼,下場定然是悽慘無比。


    李二和劉三嘏同是駙馬,又是幾乎相同的際遇,自然大生惺惺相惜之意:“阿嬌,咱們也算是共患難的交情,我來說句公道話,你那四姐我是未曾見過,想來脾氣也不是……也不是非常好的,若是你把劉公子帶回去大遼,若四公主再發脾氣,隻怕會砍了劉公子的腦袋,如此一來,既害了劉公子,又害了你那姐姐,不若你先會去勸勸你的姐姐,若是好了,劉公子再回去也是不遲。”


    遼國四公主是個外表溫柔內心毒辣的角色,六公主耶律嬌雖然有極其嚴重的暴力傾向內心還是善良。聽罷李二所言,也真的不希望劉三嘏一回去就被砍了腦袋。隻是那皇帝父親早就下了旨意,要將這劉三嘏緝拿回去,耶律嬌也是猶豫不決。


    忽聽得春娘脆聲道:“阿嬌,你過來。”


    耶律嬌曾和春娘共同生活一段時間,為春娘精心照料,對於春娘有極大的好感。聽了春娘召喚,立刻過去。


    春娘將小丫頭耶律嬌按在車轅上,好似母親一般滿是疼愛的說道:“看你的樣子,哪裏還是個姑娘家家,頭髮又亂了,我來幫你梳理。”


    將隨身攜帶的梳妝鏡匣取來,春娘卸去小丫頭腦袋上的金環玉珠,打開她的頭髮,拿了篦子替她梳理。


    “阿嬌,還記的當日在咱們在黑窯受苦的情景麽?”春娘俐落的將小丫頭的頭髮分成一綹一綹,輕聲的和耶律嬌說話。


    小丫頭咬牙切齒的說道:“在黑窯裏的時候,長平公主那賊婆娘欺負的咱們甚了,便是一輩子我也忘不了的,終於有那麽一日,我要把她打我的板子都打回來的。”


    春娘將篦子別在自己的頭髮上,將小丫頭耶律嬌腦袋上的每一綹頭髮都梳理成一條小辮子。這種梳理方法最是費功夫,需要極大的耐心。


    “阿嬌聽姊姊說句公道話,你受了長平公主的氣都曉得要打還回來,劉公子受了你四姊的氣卻隻能逃跑,你說劉公子氣悶不氣悶?”春娘柔聲的問小丫頭。


    小丫頭腦瓜一歪,不服氣的說道:“他是駙馬,自然是要受公主的氣的,,駙馬哪有公主的身份高貴?這本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若這麽說,我的出身阿嬌你是知道的,真的低賤的不能再低賤了,就要受所有人的氣麽?如此哪裏還有我的活路?”春娘一麵勸說,一麵將小丫頭歪了的腦袋瓜子扳正。


    “姊姊,我真的沒有真箇意思,我可不是說你的哦……,姊姊是好人的……”小丫頭慌忙忙急吼吼的申辯。


    春娘勉強微微一笑:“你年級尚小,很多的道理是不明白的,許多高貴之人未必就真的高貴,萬千低賤之人亦不見得低賤,你明白沒有?”


    “我明白的,我明白的……”小丫頭把腦袋點的如同雞啄碎米,春娘卻知道她未必就明白這需要很多人生磨礪才能明白的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駙馬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頭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頭髮並收藏駙馬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