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實錄 作者:李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現在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
延安挑選進軍東北的部隊,多數都是原東北軍,這是非常合適的。因為,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很多幹部和戰士,特別是戰士,都是在本地入伍的,隻有起義的東北軍中還有相當數量的官兵是東北籍的。讓這些部隊到東北去,是不用做太多工作的。他們去東北,就等於回到老家,而打回東北老家,是他們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夙願。
雖然朱德的命令是讓以上四支部隊到東北去,但實際上中央的意思並非這四支部隊全都馬上去,原因是八路軍各部隊的任務都很重,但李運昌和萬毅部除外。在朱德發布上述命令的當天,中共中央又發了一個內部指示:
“晉綏分局、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
本日延安廣播總部命令第二號係為對外宣傳、搶先取得國內外公開地位而發,除李運昌部隊外,並非要呂、張、萬等部馬上開往東北四省,而應依中央灰夜指示,動員全軍執行當前任務,勿懈。唯山東萬毅部,應準備待命出發。”
這個指示清楚地說明,李運昌所部必須馬上去東北,而萬毅部則要時刻準備著去東北。
接到朱德總司令發布的命令,山東軍區即著手萬毅所率部隊進軍東北的準備。8月29日,羅榮桓又收到中央《關於迅速派兵進入東北、控製廣大鄉村的指示》:由於中蘇條約已明文規定,所有中國人均歸中國管轄,蘇聯不幹涉中國內政,“我黨我軍在東三省之各活動,隻要它不直接影響蘇聯在外交條約上之義務,蘇聯將會採取放任的態度,並寄予偉大之同情”。
這一指示分析國民黨馬上派軍隊去東北還有困難,而蘇聯紅軍將於3個月內撤退的狀況,認為存在著爭取東三省和熱河、察哈爾的極好機會,要求“晉察冀和山東準備派到東三省的幹部和部隊,應迅速出發”,山東的萬毅部隊“如能由海路進入東三省活動,則越快越好”。
當時,羅榮桓正集中精力指揮部隊打臨沂,一接到中央催調萬毅部渡海北上的命令,立即發電報將正在膠縣前線的濱海支隊負責人萬毅和王振幹請到大店,與他們進行談話。
羅榮桓說:“這次你們去東北,要你們把一部分武器留在山東,這是中央定的。這樣做,一是為了便於輕裝迅速前進,二是為了支持在山東堅持戰鬥的部隊。日本人在東北丟下大量軍火,你們到那裏可以設法補充,一定要打通幹部的思想。”
說到這裏,羅榮桓沉思一會兒,接著說:“你們濱海支隊原來就是東北軍,比較熟悉東北的民情風俗,你們到東北紮根比較方便。但是許多年過去了,現在部隊裏絕大部分是山東人了,東北人隻有百把人了吧?”萬毅和王振幹點點頭。
對萬毅部去東北的問題,羅榮桓考慮得很周到。他告訴萬毅,已經請供給部準備了一些黃金,給他們作經費。接著,他們又研究了部隊行動可能遇到的問題,如部隊在哪裏上船,需要做些什麽準備,在海上遇到蘇軍的巡邏艇應該怎麽辦,遇到美國和蔣介石的艦艇又該怎樣對付,在何處登陸,如何與蘇軍聯繫,等等,都一一作了詳盡的討論。據萬毅回憶,當時談話的氣氛就像媽媽送女兒出嫁。
9月2日,由萬毅率領的部隊以“東北挺進縱隊”的名義,分別從膠縣、諸城、博山等地出發,20多天後到達上船地點。
“東北挺進縱隊”有兩個支隊,1支隊即萬毅任支隊長的濱海支隊;2支隊是臨出發前由魯中、濱海、膠東三個軍區各抽出一個營組建的。全縱隊3500人,其中東北人不到30人,全是營以上幹部。
9月24日上午,挺進縱隊首批一個連由萬毅率領,在山東黃縣欒家口碼頭登船,一路乘汽艇搜索前進,第二天上午到達興城釣魚台。上岸時,首先遇到了正在當地防守的冀東部隊。冀東部隊沒想到自己人來得這樣快,雙方發生誤會,還打了幾槍,真是不打不相識。到9月底,全縱隊陸續到達東北。
再去4個師
送走萬毅沒有幾天,羅榮桓又收到中共中央的電報:“為利用目前國民黨及其軍隊尚未到達東北以前的時機,迅速發展我之力量,爭取我在東北之鞏固地位,中央決定從山東抽調4個師12個團共2.5萬人到3萬人,分散經海道進入東北活動,並派蕭華前去統一指揮。”
東北的地位如此重要,時機又如此有利,中國共產黨已決定集中相當規模的部隊占領東北。
雖然當時山東也非常需要部隊,但羅榮桓清楚地知道,東北比山東更需要部隊,“隻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麽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他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上給正在濟南前線的蕭華發電報,要他火速趕回軍區接受任務。
蕭華日夜兼程趕到軍區,立即到羅榮桓的住處。當時,羅榮桓正因病臥床休息。
“你一路辛苦了,我正在盼你,你就到了。”羅榮桓立即起身下床,簡短地詢問了前線的情況,然後說:“中央指派你立即去東北,你先仔細看一看這幾份電報。”
蕭華接過電報,其中有中共中央8月29日和9月11日的電報,還有剛收到的9月15日關於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電報。
延安挑選進軍東北的部隊,多數都是原東北軍,這是非常合適的。因為,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很多幹部和戰士,特別是戰士,都是在本地入伍的,隻有起義的東北軍中還有相當數量的官兵是東北籍的。讓這些部隊到東北去,是不用做太多工作的。他們去東北,就等於回到老家,而打回東北老家,是他們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夙願。
雖然朱德的命令是讓以上四支部隊到東北去,但實際上中央的意思並非這四支部隊全都馬上去,原因是八路軍各部隊的任務都很重,但李運昌和萬毅部除外。在朱德發布上述命令的當天,中共中央又發了一個內部指示:
“晉綏分局、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
本日延安廣播總部命令第二號係為對外宣傳、搶先取得國內外公開地位而發,除李運昌部隊外,並非要呂、張、萬等部馬上開往東北四省,而應依中央灰夜指示,動員全軍執行當前任務,勿懈。唯山東萬毅部,應準備待命出發。”
這個指示清楚地說明,李運昌所部必須馬上去東北,而萬毅部則要時刻準備著去東北。
接到朱德總司令發布的命令,山東軍區即著手萬毅所率部隊進軍東北的準備。8月29日,羅榮桓又收到中央《關於迅速派兵進入東北、控製廣大鄉村的指示》:由於中蘇條約已明文規定,所有中國人均歸中國管轄,蘇聯不幹涉中國內政,“我黨我軍在東三省之各活動,隻要它不直接影響蘇聯在外交條約上之義務,蘇聯將會採取放任的態度,並寄予偉大之同情”。
這一指示分析國民黨馬上派軍隊去東北還有困難,而蘇聯紅軍將於3個月內撤退的狀況,認為存在著爭取東三省和熱河、察哈爾的極好機會,要求“晉察冀和山東準備派到東三省的幹部和部隊,應迅速出發”,山東的萬毅部隊“如能由海路進入東三省活動,則越快越好”。
當時,羅榮桓正集中精力指揮部隊打臨沂,一接到中央催調萬毅部渡海北上的命令,立即發電報將正在膠縣前線的濱海支隊負責人萬毅和王振幹請到大店,與他們進行談話。
羅榮桓說:“這次你們去東北,要你們把一部分武器留在山東,這是中央定的。這樣做,一是為了便於輕裝迅速前進,二是為了支持在山東堅持戰鬥的部隊。日本人在東北丟下大量軍火,你們到那裏可以設法補充,一定要打通幹部的思想。”
說到這裏,羅榮桓沉思一會兒,接著說:“你們濱海支隊原來就是東北軍,比較熟悉東北的民情風俗,你們到東北紮根比較方便。但是許多年過去了,現在部隊裏絕大部分是山東人了,東北人隻有百把人了吧?”萬毅和王振幹點點頭。
對萬毅部去東北的問題,羅榮桓考慮得很周到。他告訴萬毅,已經請供給部準備了一些黃金,給他們作經費。接著,他們又研究了部隊行動可能遇到的問題,如部隊在哪裏上船,需要做些什麽準備,在海上遇到蘇軍的巡邏艇應該怎麽辦,遇到美國和蔣介石的艦艇又該怎樣對付,在何處登陸,如何與蘇軍聯繫,等等,都一一作了詳盡的討論。據萬毅回憶,當時談話的氣氛就像媽媽送女兒出嫁。
9月2日,由萬毅率領的部隊以“東北挺進縱隊”的名義,分別從膠縣、諸城、博山等地出發,20多天後到達上船地點。
“東北挺進縱隊”有兩個支隊,1支隊即萬毅任支隊長的濱海支隊;2支隊是臨出發前由魯中、濱海、膠東三個軍區各抽出一個營組建的。全縱隊3500人,其中東北人不到30人,全是營以上幹部。
9月24日上午,挺進縱隊首批一個連由萬毅率領,在山東黃縣欒家口碼頭登船,一路乘汽艇搜索前進,第二天上午到達興城釣魚台。上岸時,首先遇到了正在當地防守的冀東部隊。冀東部隊沒想到自己人來得這樣快,雙方發生誤會,還打了幾槍,真是不打不相識。到9月底,全縱隊陸續到達東北。
再去4個師
送走萬毅沒有幾天,羅榮桓又收到中共中央的電報:“為利用目前國民黨及其軍隊尚未到達東北以前的時機,迅速發展我之力量,爭取我在東北之鞏固地位,中央決定從山東抽調4個師12個團共2.5萬人到3萬人,分散經海道進入東北活動,並派蕭華前去統一指揮。”
東北的地位如此重要,時機又如此有利,中國共產黨已決定集中相當規模的部隊占領東北。
雖然當時山東也非常需要部隊,但羅榮桓清楚地知道,東北比山東更需要部隊,“隻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麽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他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上給正在濟南前線的蕭華發電報,要他火速趕回軍區接受任務。
蕭華日夜兼程趕到軍區,立即到羅榮桓的住處。當時,羅榮桓正因病臥床休息。
“你一路辛苦了,我正在盼你,你就到了。”羅榮桓立即起身下床,簡短地詢問了前線的情況,然後說:“中央指派你立即去東北,你先仔細看一看這幾份電報。”
蕭華接過電報,其中有中共中央8月29日和9月11日的電報,還有剛收到的9月15日關於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