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實錄 作者:李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羅榮桓雖然一直從事政治工作,直到中央軍委決定他主持山東的軍事工作之前,他還沒有正式擔任過軍事領導職務。但是,自從115師進入山東以來,身為115師政治委員的羅榮桓,卻在許多重大軍事決策上給陳光幫了很大的忙,在有些問題的處理上,已顯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山東的反“掃蕩”中表現得更為充分。
羅榮桓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遇事沉著,機智果斷。有一天,師部駐地突然發現敵情,羅榮桓親自指揮特務營抗擊敵人,掩護機關轉移。途中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河上隻有一座隻容一人通過的獨木橋,隊伍也隻能改為一路縱隊,行軍速度大大減慢。如按這個速度前進,不等部隊過完,敵人就會追上來。羅榮桓望著滔滔河水,把作戰參謀侯向之叫到身邊,對他說:“這樣過不行,要動一動腦筋。你沿著橋從河裏蹚過去,看看水有多深。”這時已經過了立冬,侯向之從冰冷的河水中一步步蹚過去。羅榮桓看著侯向之到了河的那一邊,馬上下達命令,整個部隊全部徒涉。部隊很快就過了河。然後羅榮桓命令用樹枝把河兩岸的腳印統統掃掉,消除徒涉的痕跡,但保留了那座獨木橋,讓敵人慢慢去走吧。
羅榮桓從不輕敵,也不靠僥倖取勝,總是把敵情偵察清楚以後才下決心。他常常率師部緊跟著敵人的一路,把這一路敵人的一舉一動摸得清清楚楚,與敵“不即不離”。有時敵人剛從村東頭出去,羅榮桓就率部從村西頭進莊,敵人燒的開水還是熱的。
115師在反“掃蕩”過程中,也產生過失誤,如在留田遭到敵人的合圍,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29日,師特務營與山東縱隊2旅那個營,攻擊綠雲山的日軍,師部、分局和戰工會等機關人員,決定向臨沂蒙陰公路西側的大青山轉移。然而,敵人正在那裏布置一個準備合擊八路軍的包圍圈,在那一帶活動的抗大一分校尚未發覺,他們給115師和山東分局的報告是“未發現敵情”。於是,在30日拂曉,各個機關的大隊人馬開了進去,結果誤入日軍的合圍圈,受到日軍的合擊。國際友人希伯和省戰工會秘書長陳明、115師敵工部長王立人等殉難。得知這一消息後,羅榮桓、陳光和朱瑞等立即率特務營趕到預定的集合地點,並派人去收容和尋找突圍失散的人員。幸好,分散突圍的絕大部分人員都安全地回到了集合地點。
12月初,“掃蕩”暫告一段落,日偽軍陸續撤回據點。在陳光和蕭華率師部轉入濱海區的同時,朱瑞和羅榮桓帶了一個騎兵排,到南牆峪一帶與已從外線返回沂蒙山區的山東縱隊政委黎玉會合,共同研究山東的全盤軍事部署。會後,羅榮桓準備東渡沂河、沐河,到濱海區去與師部會合。這時,他們又遇到了危險。
在羅榮桓一行東去濱海的路上,負責護送和警衛的山東縱隊第2旅的一個營,與羅榮桓他們失去了聯繫。當時,在羅榮桓身邊隻有參謀李燧英、警衛員和騎兵排的二三十個戰士。他們在一個小山村住了一夜,第二天拂曉,突然在他們住的村莊附近發現了敵人,情況十分緊急。羅榮桓果斷地命令:“向西轉移!”西麵,雖是敵人據點密布的地方,但羅榮桓他們卻是朝著向東去的敵人相反的方向行進,這樣倒比較安全。這時,騎兵排的戰士都穿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直插沂河與沐河之間的敵占區,一路上經過好幾個敵人的據點,據點裏的敵人誤認他們是自己人,有的還搖著太陽旗打招呼,羅榮桓也讓參謀向敵人招手示意。就這樣,他們在敵占區內跑了一天,轉了一個大圈,又從西麵繞到東麵,在太陽落山以後,安全到達濱海地區。
戰 海 陵
從1940年開始,115師就多次運用“翻邊戰術”,在反“掃蕩”中成功地避開了敵人的鋒芒。但“翻邊戰術”一詞的提出,並賦予它準確的含義,則是在1942年,並在隨後的多次作戰行動中一再採用。
1942年9月,秋收尚未結束,115師的情報部門就得到了一份日軍作戰計劃。其內容是,日偽軍將集中強大兵力“掃蕩”濱海根據地。當時,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都駐在濱海地區,顯然這是日軍非常重視的目標。山東分局和山東軍政委員會當即發出準備反“掃蕩”的緊急指示。
日軍將要“掃蕩”濱海的風聲越來越緊,老百姓在忙著堅壁清野,準備疏散,有些幹部建議,黨政軍機關應迅速從濱海地區轉移。
但是,作為當時山東八路軍軍事負責人的羅榮桓,卻不贊成在沒有搞清楚日軍動向的情況下就倉促轉移。他眼盯著地圖,反覆思考著從各地送來的情報。如果日軍決定合圍濱海,那麽四麵的敵情必定要發生變化。可是在濱海區北麵的濰坊和南麵的連雲港,並未發現敵人的異常動向。羅榮桓懷疑,所謂日軍將要“掃蕩”濱海,可能是敵人施放的煙幕彈。
他主張先不要急於轉移,看清日軍的動向後再行動。
在當時,羅榮桓雖然是共產黨在山東主持軍事工作的負責人,但除115師外,對其他單位的行動沒有太多的決定權,所以隻有115師按照他的主張留在濱海。
10月底,山東軍區(1942年,山東縱隊改編為山東軍區,歸115師領導)、省戰工會及抗大分校等單位,卻匆忙從濱海地區向魯中地區轉移。果不出羅榮桓所料,日軍的那個“掃蕩”濱海地區的作戰計劃,是通過特務機關拋出來的假情報。此時,敵人的重兵正雲集魯中地區,等待著濱海區的八路軍往他們設下的圈套裏鑽。
羅榮桓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遇事沉著,機智果斷。有一天,師部駐地突然發現敵情,羅榮桓親自指揮特務營抗擊敵人,掩護機關轉移。途中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河上隻有一座隻容一人通過的獨木橋,隊伍也隻能改為一路縱隊,行軍速度大大減慢。如按這個速度前進,不等部隊過完,敵人就會追上來。羅榮桓望著滔滔河水,把作戰參謀侯向之叫到身邊,對他說:“這樣過不行,要動一動腦筋。你沿著橋從河裏蹚過去,看看水有多深。”這時已經過了立冬,侯向之從冰冷的河水中一步步蹚過去。羅榮桓看著侯向之到了河的那一邊,馬上下達命令,整個部隊全部徒涉。部隊很快就過了河。然後羅榮桓命令用樹枝把河兩岸的腳印統統掃掉,消除徒涉的痕跡,但保留了那座獨木橋,讓敵人慢慢去走吧。
羅榮桓從不輕敵,也不靠僥倖取勝,總是把敵情偵察清楚以後才下決心。他常常率師部緊跟著敵人的一路,把這一路敵人的一舉一動摸得清清楚楚,與敵“不即不離”。有時敵人剛從村東頭出去,羅榮桓就率部從村西頭進莊,敵人燒的開水還是熱的。
115師在反“掃蕩”過程中,也產生過失誤,如在留田遭到敵人的合圍,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29日,師特務營與山東縱隊2旅那個營,攻擊綠雲山的日軍,師部、分局和戰工會等機關人員,決定向臨沂蒙陰公路西側的大青山轉移。然而,敵人正在那裏布置一個準備合擊八路軍的包圍圈,在那一帶活動的抗大一分校尚未發覺,他們給115師和山東分局的報告是“未發現敵情”。於是,在30日拂曉,各個機關的大隊人馬開了進去,結果誤入日軍的合圍圈,受到日軍的合擊。國際友人希伯和省戰工會秘書長陳明、115師敵工部長王立人等殉難。得知這一消息後,羅榮桓、陳光和朱瑞等立即率特務營趕到預定的集合地點,並派人去收容和尋找突圍失散的人員。幸好,分散突圍的絕大部分人員都安全地回到了集合地點。
12月初,“掃蕩”暫告一段落,日偽軍陸續撤回據點。在陳光和蕭華率師部轉入濱海區的同時,朱瑞和羅榮桓帶了一個騎兵排,到南牆峪一帶與已從外線返回沂蒙山區的山東縱隊政委黎玉會合,共同研究山東的全盤軍事部署。會後,羅榮桓準備東渡沂河、沐河,到濱海區去與師部會合。這時,他們又遇到了危險。
在羅榮桓一行東去濱海的路上,負責護送和警衛的山東縱隊第2旅的一個營,與羅榮桓他們失去了聯繫。當時,在羅榮桓身邊隻有參謀李燧英、警衛員和騎兵排的二三十個戰士。他們在一個小山村住了一夜,第二天拂曉,突然在他們住的村莊附近發現了敵人,情況十分緊急。羅榮桓果斷地命令:“向西轉移!”西麵,雖是敵人據點密布的地方,但羅榮桓他們卻是朝著向東去的敵人相反的方向行進,這樣倒比較安全。這時,騎兵排的戰士都穿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直插沂河與沐河之間的敵占區,一路上經過好幾個敵人的據點,據點裏的敵人誤認他們是自己人,有的還搖著太陽旗打招呼,羅榮桓也讓參謀向敵人招手示意。就這樣,他們在敵占區內跑了一天,轉了一個大圈,又從西麵繞到東麵,在太陽落山以後,安全到達濱海地區。
戰 海 陵
從1940年開始,115師就多次運用“翻邊戰術”,在反“掃蕩”中成功地避開了敵人的鋒芒。但“翻邊戰術”一詞的提出,並賦予它準確的含義,則是在1942年,並在隨後的多次作戰行動中一再採用。
1942年9月,秋收尚未結束,115師的情報部門就得到了一份日軍作戰計劃。其內容是,日偽軍將集中強大兵力“掃蕩”濱海根據地。當時,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都駐在濱海地區,顯然這是日軍非常重視的目標。山東分局和山東軍政委員會當即發出準備反“掃蕩”的緊急指示。
日軍將要“掃蕩”濱海的風聲越來越緊,老百姓在忙著堅壁清野,準備疏散,有些幹部建議,黨政軍機關應迅速從濱海地區轉移。
但是,作為當時山東八路軍軍事負責人的羅榮桓,卻不贊成在沒有搞清楚日軍動向的情況下就倉促轉移。他眼盯著地圖,反覆思考著從各地送來的情報。如果日軍決定合圍濱海,那麽四麵的敵情必定要發生變化。可是在濱海區北麵的濰坊和南麵的連雲港,並未發現敵人的異常動向。羅榮桓懷疑,所謂日軍將要“掃蕩”濱海,可能是敵人施放的煙幕彈。
他主張先不要急於轉移,看清日軍的動向後再行動。
在當時,羅榮桓雖然是共產黨在山東主持軍事工作的負責人,但除115師外,對其他單位的行動沒有太多的決定權,所以隻有115師按照他的主張留在濱海。
10月底,山東軍區(1942年,山東縱隊改編為山東軍區,歸115師領導)、省戰工會及抗大分校等單位,卻匆忙從濱海地區向魯中地區轉移。果不出羅榮桓所料,日軍的那個“掃蕩”濱海地區的作戰計劃,是通過特務機關拋出來的假情報。此時,敵人的重兵正雲集魯中地區,等待著濱海區的八路軍往他們設下的圈套裏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