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蔣介石第二次握手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兩位重要人物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這兩位人物就是毛澤東和蔣介石。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出身於比較富裕的農民家庭。但兩人的道路卻不相同。1924年春,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毛澤東曾擔任中國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代理過宣傳部長,地位比蔣介石還高。但他們在廣州見麵的機會並不多,各種材料上也沒有什麽記載。據蔣介石回憶,他對毛澤東的印象並不深,隻說毛澤東在會上發言不多,好談農民問題。似乎當時兩人之間還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支持北伐,消滅北方的軍閥。但要從更深的內心中去了解當時兩人的想法,卻是不一樣的。


    蔣介石留過洋,學過日本人的作戰理論。毛澤東沒有出國學過外國的作戰理論,卻對中國的《孫子兵法》以及《水滸》和《三國演義》等中國的兵書和反映中國古代戰爭的小說研究得很透。自1930年12月以後,蔣介石的“洋”軍事學說和毛澤東的“土”軍事學說開始了激烈的鬥爭。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矛盾是越積越深。蔣介石曾出大價錢要過毛澤東的人頭。


    長征中遵義會議以後,毛澤東接過紅軍的指揮權,開始在貴州、四川、陝西、甘肅等省份的叢山峻嶺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他的軍事天才。


    可當時共產黨的實力太弱小了,要不是毛澤東的英明,紅軍可能早就垮了。


    日本人的威脅,要求中國國內有一個團結一致的環境,共產黨也需要一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


    於是,遵義會議以後,共產黨向國民黨頻頻發出團結抗戰的信息,表示紅軍可以接受改編。


    但蔣介石對共產黨的團結抗戰信息均不予理睬。


    蔣介石沒有給共產黨麵子。


    共產黨更恨蔣介石,毛澤東更覺得與蔣介石不共戴天。1936年12月12日,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囚於西安。


    “西安事變”後第三天,史達林就致電中共中央,希望中國共產黨利用自己的影響使蔣獲釋。


    蔣介石沒有被殺掉,仍回到了南京。


    在中國命運生死攸關的時刻,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位死對頭又變成了合作者。


    此乃中國之大幸。


    “七七事變”為國共合作推波助瀾


    1937年1月,蔣介石下令停止“剿共”,標誌著第二次國共合作進入運作階段。從那時開始,國共兩黨開始談判有關合作事項和紅軍的改編問題。1月31日,蔣介石指示撥給紅軍每月軍費20到30萬元,紅軍番號不變。


    2月8日,蔣介石又指出,如要統一軍隊,中共不能再宣傳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表示如國民黨政府堅持原談判條件,則中共停止武裝暴動,改蘇維埃為中華民國特區。


    這是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特區”這一概念,這比提出香港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早了整整47年,這也可以算是一國兩製的最初形式。現在鄧小平著作中提到的“陝甘寧特區”就是指這一件事。


    中國共產黨還提出紅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受中央政府領導,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


    但蔣介石還是沒有完全放棄反對共產黨。2月15日,南京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通過《根絕赤禍案》,其重點內容為,根絕赤化宣傳;根絕階級鬥爭。同時認為紅軍要向國民黨中央政府投誠,而不是統一改編。


    從根本上講,蔣介石對中共的態度仍沒有發生變化,隻是在策略上作了調整。他在2月5日的日記中就說:“對內避免內戰。然一遇內亂,則不放棄戡亂安內之責任。”


    蔣介石之所以調整“剿共”的策略,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確實感到了日本人的威脅,二是中國共產黨也答應放棄武裝鬥爭的政策。


    3月6日,蔣介石又對日本駐華大使川越茂說:


    “我國對共產黨政策並未有何變更。此點可於前次三中全會之宣言及決議案證明之。”


    看來,蔣介石雖然在口頭上答應與共產黨合作,但其內心是極不情願的。他的想法是,合作可以,但共產黨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協議已經有了,但國共兩黨能否成功地進行合作還是一個未知數。


    可就在這時,“七七事變”爆發了。


    自1933年以後,因為國民黨當局的一再妥協,使得北平、天津成為日本人的勢力範圍。自山海關到豐臺,鐵路沿線均有日軍駐紮。通縣已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純係日本人的傀儡。北平北麵則駐有日偽重兵,西北麵是李守信、王英偽軍。隻有盧溝橋仍為中國軍隊宋哲元部把守。如果把盧溝橋再劃到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內,那麽北平就盡入日本人手裏。因此,日軍又製造事端,進攻盧溝橋,從而挑起了“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蔣介石正在廬山。事變的第二天,他才接到當時的北平市長秦得純的報告。接到這個報告後,蔣介石對是否立即進行全麵抗日仍未下定決心。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或故與宋哲元為難,使華北獨立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文並收藏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實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