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以不同麵目名稱
在不同的地方顯現
有人因神的地域性
視神的同一性不見
甚至讓神互相鬥爭
-
出黑暗入奇妙光明
人隻是聖靈的居所
凡一切美的都當行
一切嫉妒貪婪紛爭
屬肉身很快就消逝
-
世俗凡界厚厚塵土
布滿傷痕模糊不清
瞳孔吞噬世界消失
亞歷山大沒有來過
岡仁波欽“世界心”
-
老人也不問他姓甚名誰,隻是用手指指自己的手心,意思說,就在這裏了。李滬生大惑,陽光西下,揚起臉,感覺刺眼,手遮眼簾,遠望漫坡緩展,似玉掌雙分,一山形似橄欖,峰頂七彩圓冠,周圍八蓮環繞,晶澆玉砌,頂尖直插雲霄----
“神山之王岡仁布欽----金甲大士啊萬世不移----”老人喃呢----意思是說,聖山是西藏傳說中的大神----附近還有一座神話傳說中的“西天瑤池”聖湖瑪旁雍錯----嘟嘟囔囔,念念有詞----這是個香客無疑了。李滬生解下一小袋幹糧,老人口占一讖:“正東南,起蝗蟲;神女助,斬妖孽。”李滬生不解,幹糧放在老人身邊,離身繼續前行。河穀像長長的走廊,他驚異地看到一些岩畫,垂直的峭壁上,畫中刻有各類動物以及從事各種活動的男女,手法粗陋,線條簡單,但造型生動。不覺間,他已經到日土了。
-
神山之王岡仁布欽與印度有宗教文化往來關係。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橫貫西藏全境,南麵就是印度。自古以來喜馬拉雅山就在印度文化之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印度幾個主要神話故事中,喜馬拉雅山都是神仙居住地。因此,喜馬拉雅山中許多著名山峰就成了印度教的勝山,最著名的就是位於阿裏的岡仁波欽山。岡仁波欽山在藏傳佛教中被認定是佛教中須彌山,最後的聖地,在印度教中則是世界本源。岡仁波欽山被尊為聖山的原因很簡單。印度教中有一個性力派,其教義核心就是生殖崇拜,而岡仁波欽山就像是不斷噴射精液的男根,是旺盛生命力象徵。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就有這樣的典故:破壞與創造之神濕婆與妻子不斷地性交,大量地生育,引起了眾神恐慌,於是設計殺死了濕婆神的妻子,把濕婆綁在大地上。濕婆神旺盛生命力無可抑製,於是大量精液噴射出來,形成了喜馬拉雅雪山。而神聖的岡仁波欽山就是濕婆的生命之源。在岡仁波欽山附近還有另一處聖地,瑪旁雍錯,被稱為聖湖,濕婆神妻子的化身。印度教對聖湖的崇拜遠超過了藏傳佛教對聖湖的崇拜。如果一個印度教徒在轉完聖山後,在聖湖中淨身,那麽他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義務。他若再將聖水帶回故鄉,那麽他就是神的代表,他帶回的每一滴聖水都會受到禮遇。西藏的聖山聖湖是藏傳佛教和印度教共同的神聖殿堂,是他們精神的寄託----
-
天色漸黑,李滬生放慢了馬步,他來到河口野灘上,幹糧要留做馬料,射殺了一隻野羊,行軍刀剝皮開膛,也不洗,就地支起石灶,找來野草灌木,背囊裏取出固體燃料,點燃,架在火上燒烤。
天黑下來了,在宇宙即將封閉的時候,亮色閃現了一下。一股陰森之氣逼射過來,隨之而來的是悽厲的嘯叫,風沙席捲而來,天空像一座地獄壓下來了,地麵的石子飛濺到臉上,一陣驚懼的顫慄從全身掠過,仿佛有無數隻看不見的黑手向前伸來,前所未有的恐怖使他肝膽俱裂!他一手執刀,站在大地上,毛髮豎立,滿臉汙垢,渾身土塵泥漿,羊皮襖臭氣熏天,形同野人,驚駭的眼神裏噴泄著瘋狂的絕望----
-
曠地上空無一人,隻有冷風的寒號。這時候他真是陷於絕境了!
---------------------------------------------------------------------------
注1 瑞士學者米歇爾泰勒(mi插el taylor)的《發現西藏》(mythos tibet。 entdeckungsreisen von marco polo bis alexandra david-neel) 描述從1245年聖方濟各本人的弟子方濟各會士柏朗嘉賓(jean-du ncarpin)到20世紀初期歐洲人對西藏的探險和侵略,提供了早期藏學的豐富素材。早期傳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尋找失落的基督徒。他們認為西藏人就是12世紀傳說中的、曾經戰勝了異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亞人的約翰王後裔。據說,約翰王曾住在中亞的什麽地方。總之,在他們心目中,藏人就是那些在早期中世紀橫跨小亞細亞、中亞和中國傳播福音的基督徒弟子或門徒----
-
注2 英國在紀念哥倫布的“大約在1492年”展覽會說明書中定義說:“喇嘛教是印度、中國和日本密宗佛教與喜馬拉雅山地區土著崇拜的一種結合體。”暗示真正的佛教存在微妙的差異:喇嘛教不是佛教或者甚至密宗佛教而是密宗佛教不同的形態與土著教派、崇拜的一種結合體。斯齊米德(issac jacob schmidt,1779-1847)在1835年發表的論文《論喇嘛教與這個無意義術語》中,研究了1804-1806年俄羅斯境內卡爾梅克人中的佛教,解釋說意為“靈魂”,ma意為“母親”,據說西藏人相信,如果神離開身體,人就會失去平衡、心情紊亂或精神失常、神誌不清。隨著來的喇嘛的形成的原始意義離開喇嘛,導致最終產生“喇嘛教”的平衡狀態喪失。
神以不同麵目名稱
在不同的地方顯現
有人因神的地域性
視神的同一性不見
甚至讓神互相鬥爭
-
出黑暗入奇妙光明
人隻是聖靈的居所
凡一切美的都當行
一切嫉妒貪婪紛爭
屬肉身很快就消逝
-
世俗凡界厚厚塵土
布滿傷痕模糊不清
瞳孔吞噬世界消失
亞歷山大沒有來過
岡仁波欽“世界心”
-
老人也不問他姓甚名誰,隻是用手指指自己的手心,意思說,就在這裏了。李滬生大惑,陽光西下,揚起臉,感覺刺眼,手遮眼簾,遠望漫坡緩展,似玉掌雙分,一山形似橄欖,峰頂七彩圓冠,周圍八蓮環繞,晶澆玉砌,頂尖直插雲霄----
“神山之王岡仁布欽----金甲大士啊萬世不移----”老人喃呢----意思是說,聖山是西藏傳說中的大神----附近還有一座神話傳說中的“西天瑤池”聖湖瑪旁雍錯----嘟嘟囔囔,念念有詞----這是個香客無疑了。李滬生解下一小袋幹糧,老人口占一讖:“正東南,起蝗蟲;神女助,斬妖孽。”李滬生不解,幹糧放在老人身邊,離身繼續前行。河穀像長長的走廊,他驚異地看到一些岩畫,垂直的峭壁上,畫中刻有各類動物以及從事各種活動的男女,手法粗陋,線條簡單,但造型生動。不覺間,他已經到日土了。
-
神山之王岡仁布欽與印度有宗教文化往來關係。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橫貫西藏全境,南麵就是印度。自古以來喜馬拉雅山就在印度文化之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印度幾個主要神話故事中,喜馬拉雅山都是神仙居住地。因此,喜馬拉雅山中許多著名山峰就成了印度教的勝山,最著名的就是位於阿裏的岡仁波欽山。岡仁波欽山在藏傳佛教中被認定是佛教中須彌山,最後的聖地,在印度教中則是世界本源。岡仁波欽山被尊為聖山的原因很簡單。印度教中有一個性力派,其教義核心就是生殖崇拜,而岡仁波欽山就像是不斷噴射精液的男根,是旺盛生命力象徵。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就有這樣的典故:破壞與創造之神濕婆與妻子不斷地性交,大量地生育,引起了眾神恐慌,於是設計殺死了濕婆神的妻子,把濕婆綁在大地上。濕婆神旺盛生命力無可抑製,於是大量精液噴射出來,形成了喜馬拉雅雪山。而神聖的岡仁波欽山就是濕婆的生命之源。在岡仁波欽山附近還有另一處聖地,瑪旁雍錯,被稱為聖湖,濕婆神妻子的化身。印度教對聖湖的崇拜遠超過了藏傳佛教對聖湖的崇拜。如果一個印度教徒在轉完聖山後,在聖湖中淨身,那麽他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義務。他若再將聖水帶回故鄉,那麽他就是神的代表,他帶回的每一滴聖水都會受到禮遇。西藏的聖山聖湖是藏傳佛教和印度教共同的神聖殿堂,是他們精神的寄託----
-
天色漸黑,李滬生放慢了馬步,他來到河口野灘上,幹糧要留做馬料,射殺了一隻野羊,行軍刀剝皮開膛,也不洗,就地支起石灶,找來野草灌木,背囊裏取出固體燃料,點燃,架在火上燒烤。
天黑下來了,在宇宙即將封閉的時候,亮色閃現了一下。一股陰森之氣逼射過來,隨之而來的是悽厲的嘯叫,風沙席捲而來,天空像一座地獄壓下來了,地麵的石子飛濺到臉上,一陣驚懼的顫慄從全身掠過,仿佛有無數隻看不見的黑手向前伸來,前所未有的恐怖使他肝膽俱裂!他一手執刀,站在大地上,毛髮豎立,滿臉汙垢,渾身土塵泥漿,羊皮襖臭氣熏天,形同野人,驚駭的眼神裏噴泄著瘋狂的絕望----
-
曠地上空無一人,隻有冷風的寒號。這時候他真是陷於絕境了!
---------------------------------------------------------------------------
注1 瑞士學者米歇爾泰勒(mi插el taylor)的《發現西藏》(mythos tibet。 entdeckungsreisen von marco polo bis alexandra david-neel) 描述從1245年聖方濟各本人的弟子方濟各會士柏朗嘉賓(jean-du ncarpin)到20世紀初期歐洲人對西藏的探險和侵略,提供了早期藏學的豐富素材。早期傳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尋找失落的基督徒。他們認為西藏人就是12世紀傳說中的、曾經戰勝了異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亞人的約翰王後裔。據說,約翰王曾住在中亞的什麽地方。總之,在他們心目中,藏人就是那些在早期中世紀橫跨小亞細亞、中亞和中國傳播福音的基督徒弟子或門徒----
-
注2 英國在紀念哥倫布的“大約在1492年”展覽會說明書中定義說:“喇嘛教是印度、中國和日本密宗佛教與喜馬拉雅山地區土著崇拜的一種結合體。”暗示真正的佛教存在微妙的差異:喇嘛教不是佛教或者甚至密宗佛教而是密宗佛教不同的形態與土著教派、崇拜的一種結合體。斯齊米德(issac jacob schmidt,1779-1847)在1835年發表的論文《論喇嘛教與這個無意義術語》中,研究了1804-1806年俄羅斯境內卡爾梅克人中的佛教,解釋說意為“靈魂”,ma意為“母親”,據說西藏人相信,如果神離開身體,人就會失去平衡、心情紊亂或精神失常、神誌不清。隨著來的喇嘛的形成的原始意義離開喇嘛,導致最終產生“喇嘛教”的平衡狀態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