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兵團嬌鶯
-
“營火晚會上他還來邀我跳舞----我想躲起來,可是,可是他----竟向我走來了!”
-
哦,這不過是兩個年輕女孩在細語青春期,那種大膽剖露真是令人感慨吃驚!
-
他想到了露露,那個高挑、白皙、美麗的姑娘。自己不也是一樣嗎?每次想到她心裏不也是咚咚跳,想看到她又怕看到她----有一次自己終於大膽地拉住了她的手,露露羞澀地往後退,可是手卻沒有縮回----
-
“後來文化大革命來了,他父親被隔離審查。我曾悄悄到他家去看過,隻見門上貼著封條。他從所在的部隊被遣送回上海,我去的時候,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院牆裏跳出來,我遞上一包雞蛋,隻說了一句話:我下放了----”
李滬生眼前浮現了露露的身影——穿著連衣裙,紮著兩根辮子,那玲瓏剔透的身姿,含情脈脈的眼神----我告別歸隊的時候,她也來送過我----
-
“隨後是緊張的準備,我聽說他到我們學校去了。媽媽把我送上火車,列車徐徐駛出上海,我的眼淚不斷線地落下來了。列車廣播裏放著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歌曲《喀秋莎》、《山楂樹》----火車駛過鄭州鐵路大橋,天已經漸漸黑下來了,我手裏一直攥著他的詩歌:
-
讓我的星空俯瞰吧
不要很高,也不要很艷麗
但隻要開做一朵花
高於平庸地承載你的大地
如果死在那裏,做奴隸,
睡與醒,與我在一起
與泥土在一起
----”
-
李滬生想起了,露露也愛詩歌,愛唱歌。他想起了那個淒冷飄雨的晚上,在路砦工事的路口,在防空坑道的街道上,熊熊篝火旁,手風琴伴奏中,露露領唱著《喀秋莎》的情景----
那天晚上,由蚌埠轉乘的火車因為前方修路晚點不能進站,停靠在橋上,自己扒開窗門,跳下車去,循著歌聲,大步前去----
-
“我已經做好了上前線的準備----”一個女孩的聲音。
-
她們是什麽人?!牆板上貼著一些“兵團快報”之類的糊牆紙,李滬生側過頭湊近板縫,目光卻停留在對麵牆小書櫥上方的一幀相框上,相片上是一個軍人,國字臉,眼神深邃,英姿勃發----
-
新疆古屬“西域”,晚清正式建省。幅員遼闊,沿邊曠土多未墾闢,緊靠蘇聯,有上千公裏的邊境線。新疆又是漢、維、哈混居地區,民族問題比較複雜,國家自50年代起陸續組織大批內地人口遷徙新疆。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按軍隊師團營連建製,平戰結合、寓兵於農,發展農墾事業兼鞏固邊防。60年代初,毛澤東和周恩來曾有過將1/3以上軍隊改建為生產建設部隊設想。1962年,中蘇關係劍拔弩張,新疆數萬邊民越界外逃,兵團在周指示下,在千裏邊防線上建起一條邊境農場帶,屯墾戍邊。蘇中關係急劇惡化,新疆戰略地位益顯重要。“大躍進”失敗導致國民經濟凋敝萎縮,百業蕭條,農村飢餒遍地,發生了餓死人現象。全國各大城市一下子湧現出數量龐大的失學待業青年。上海市僅需安置的初高中畢業生就有十幾萬人,於是以這批青年為主要對象,製定了一個新的大規模向新疆移民的計劃----
她們是兵團戰士啊!
-
“聽說他是間諜唉-----紅夜鶯!”隔壁透過來一句。
-
李滬生一驚:“什麽?!”哈薩克斯坦大漠古堡之夜的那一幕驀然跳至眼前——
----一道奇異的光從大漠深處射來,很快地又是一片幽暗。部隊長轉過身,目視蘇聯人:“你到底是幹什麽的----”蘇聯人也慢慢站起來了,手裏摸著一樣東西,支撐著身體,凜然地說:“我是蘇聯人彼得,前羅波聶勃夫市黨報主編,我也曾是一名紅軍戰士!”自己暗暗握住了刀。“唰!”,四劍齊出!部隊長用劍壓住彼得的擦炮棍,彼得手抖抖的;自己用刀尖指著印度人,印度人手中的彎刀顫得像割草機,兩腿似舞蹈狀。
-
“你們誰是紅夜鶯!?”部隊長突然一聲厲喝!
----
----李滬生從鋪板上撐起來,“怎麽到處都是一樣!?這裏不能呆下去了!”床“嘎吱”一聲,他下意識地扳住自己的肩膀----沉著一點,他叮嚀自己----左思右想,這一路從北疆下南疆走來,都在抓匪特,自己現在的身份連自己都講不清,還是離開為好----他強撐起來,悄悄披掛,打開偏門,解開月光下的馬韁,輕輕向後砦門溜去----打開門,輕輕跨上馬,側身望了一眼小屋的燈光,拍拍馬頸,輕輕抖了一下韁繩,馬兒溫順地輕踏小步,順屋後小路走去。沒走出百步,就聽得背後有風聲,一騎已至。冷風襲來,他頭一縮,刀光已從耳邊擦過。他急急調轉馬頭,唰地抽刀,就見一道寒光正指著他的眼睛。
“你是誰!”隨著一聲喝,是個女人!不及言說了,他“乓”一聲迎刀擋住。那女人將刀迎住順勢一轉,又是一刀指來。刀術不淺啊!李滬生連連退讓,讓出一片空間。那女人毫不相讓,挺刀而上。李滬生咬咬牙,揮刀迎戰。“啊——”一聲喊,女人又是一刀劈下,“鋼!”李滬生迎刀架住。兩人在沙地上戰了七八個回合,女人體力漸漸不支。前麵又有幾騎人來,李滬生見勢頭不好,調轉了馬頭,連連後退,眼看又回到小屋門口,還想擇路而逃,頭頂一棵大樹上“嘩”地撒下一張大網,連人帶馬一起罩住。李滬生落下馬來,肩膀又是重重的一擊,眼前一陣昏黑,已經被人五花大綁起來,嘴裏堵了塊布,頭上也套了罩子,就聽到有人喊:“抓住了!抓住了!”透過罩布,看到許多火把,嘴裏堵著,想喊也喊不出來。原來這就是聯防軍——以生產建設兵團為主的西部邊防民兵隊伍。
-
“營火晚會上他還來邀我跳舞----我想躲起來,可是,可是他----竟向我走來了!”
-
哦,這不過是兩個年輕女孩在細語青春期,那種大膽剖露真是令人感慨吃驚!
-
他想到了露露,那個高挑、白皙、美麗的姑娘。自己不也是一樣嗎?每次想到她心裏不也是咚咚跳,想看到她又怕看到她----有一次自己終於大膽地拉住了她的手,露露羞澀地往後退,可是手卻沒有縮回----
-
“後來文化大革命來了,他父親被隔離審查。我曾悄悄到他家去看過,隻見門上貼著封條。他從所在的部隊被遣送回上海,我去的時候,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院牆裏跳出來,我遞上一包雞蛋,隻說了一句話:我下放了----”
李滬生眼前浮現了露露的身影——穿著連衣裙,紮著兩根辮子,那玲瓏剔透的身姿,含情脈脈的眼神----我告別歸隊的時候,她也來送過我----
-
“隨後是緊張的準備,我聽說他到我們學校去了。媽媽把我送上火車,列車徐徐駛出上海,我的眼淚不斷線地落下來了。列車廣播裏放著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歌曲《喀秋莎》、《山楂樹》----火車駛過鄭州鐵路大橋,天已經漸漸黑下來了,我手裏一直攥著他的詩歌:
-
讓我的星空俯瞰吧
不要很高,也不要很艷麗
但隻要開做一朵花
高於平庸地承載你的大地
如果死在那裏,做奴隸,
睡與醒,與我在一起
與泥土在一起
----”
-
李滬生想起了,露露也愛詩歌,愛唱歌。他想起了那個淒冷飄雨的晚上,在路砦工事的路口,在防空坑道的街道上,熊熊篝火旁,手風琴伴奏中,露露領唱著《喀秋莎》的情景----
那天晚上,由蚌埠轉乘的火車因為前方修路晚點不能進站,停靠在橋上,自己扒開窗門,跳下車去,循著歌聲,大步前去----
-
“我已經做好了上前線的準備----”一個女孩的聲音。
-
她們是什麽人?!牆板上貼著一些“兵團快報”之類的糊牆紙,李滬生側過頭湊近板縫,目光卻停留在對麵牆小書櫥上方的一幀相框上,相片上是一個軍人,國字臉,眼神深邃,英姿勃發----
-
新疆古屬“西域”,晚清正式建省。幅員遼闊,沿邊曠土多未墾闢,緊靠蘇聯,有上千公裏的邊境線。新疆又是漢、維、哈混居地區,民族問題比較複雜,國家自50年代起陸續組織大批內地人口遷徙新疆。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按軍隊師團營連建製,平戰結合、寓兵於農,發展農墾事業兼鞏固邊防。60年代初,毛澤東和周恩來曾有過將1/3以上軍隊改建為生產建設部隊設想。1962年,中蘇關係劍拔弩張,新疆數萬邊民越界外逃,兵團在周指示下,在千裏邊防線上建起一條邊境農場帶,屯墾戍邊。蘇中關係急劇惡化,新疆戰略地位益顯重要。“大躍進”失敗導致國民經濟凋敝萎縮,百業蕭條,農村飢餒遍地,發生了餓死人現象。全國各大城市一下子湧現出數量龐大的失學待業青年。上海市僅需安置的初高中畢業生就有十幾萬人,於是以這批青年為主要對象,製定了一個新的大規模向新疆移民的計劃----
她們是兵團戰士啊!
-
“聽說他是間諜唉-----紅夜鶯!”隔壁透過來一句。
-
李滬生一驚:“什麽?!”哈薩克斯坦大漠古堡之夜的那一幕驀然跳至眼前——
----一道奇異的光從大漠深處射來,很快地又是一片幽暗。部隊長轉過身,目視蘇聯人:“你到底是幹什麽的----”蘇聯人也慢慢站起來了,手裏摸著一樣東西,支撐著身體,凜然地說:“我是蘇聯人彼得,前羅波聶勃夫市黨報主編,我也曾是一名紅軍戰士!”自己暗暗握住了刀。“唰!”,四劍齊出!部隊長用劍壓住彼得的擦炮棍,彼得手抖抖的;自己用刀尖指著印度人,印度人手中的彎刀顫得像割草機,兩腿似舞蹈狀。
-
“你們誰是紅夜鶯!?”部隊長突然一聲厲喝!
----
----李滬生從鋪板上撐起來,“怎麽到處都是一樣!?這裏不能呆下去了!”床“嘎吱”一聲,他下意識地扳住自己的肩膀----沉著一點,他叮嚀自己----左思右想,這一路從北疆下南疆走來,都在抓匪特,自己現在的身份連自己都講不清,還是離開為好----他強撐起來,悄悄披掛,打開偏門,解開月光下的馬韁,輕輕向後砦門溜去----打開門,輕輕跨上馬,側身望了一眼小屋的燈光,拍拍馬頸,輕輕抖了一下韁繩,馬兒溫順地輕踏小步,順屋後小路走去。沒走出百步,就聽得背後有風聲,一騎已至。冷風襲來,他頭一縮,刀光已從耳邊擦過。他急急調轉馬頭,唰地抽刀,就見一道寒光正指著他的眼睛。
“你是誰!”隨著一聲喝,是個女人!不及言說了,他“乓”一聲迎刀擋住。那女人將刀迎住順勢一轉,又是一刀指來。刀術不淺啊!李滬生連連退讓,讓出一片空間。那女人毫不相讓,挺刀而上。李滬生咬咬牙,揮刀迎戰。“啊——”一聲喊,女人又是一刀劈下,“鋼!”李滬生迎刀架住。兩人在沙地上戰了七八個回合,女人體力漸漸不支。前麵又有幾騎人來,李滬生見勢頭不好,調轉了馬頭,連連後退,眼看又回到小屋門口,還想擇路而逃,頭頂一棵大樹上“嘩”地撒下一張大網,連人帶馬一起罩住。李滬生落下馬來,肩膀又是重重的一擊,眼前一陣昏黑,已經被人五花大綁起來,嘴裏堵了塊布,頭上也套了罩子,就聽到有人喊:“抓住了!抓住了!”透過罩布,看到許多火把,嘴裏堵著,想喊也喊不出來。原來這就是聯防軍——以生產建設兵團為主的西部邊防民兵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