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讓緬甸落入英國的手中,肯定出兵幹涉。


    另外,高鴻信也打算通過緬甸給中國找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這樣一來便能更好的攻略整個東南亞。


    因此,中國不斷向著西南增兵,中國與英國之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也許**戰爭還沒有打響,中國與英國之間就要提前進行一場戰爭了。


    高鴻信自然對於這場戰爭很重視,畢竟對手好似英國,雙方肯定不會輕易便罷手,也許會持續數年的時間。


    事情也確實如高鴻信所料,英國在中國吞併蘭芳大統製共和國之後兩個月,便開始增兵權利攻伐緬甸。


    並且緬甸的大軍開始節節敗退,西南軍區也做好了隨時進軍緬甸的準備。


    當英國大軍以逼近緬甸都城阿摩羅補羅城(此時曼德勒還沒有建成)之後,中國大軍也開始開進緬甸。


    從雲南進入緬甸並不是太好走,畢竟有重重的原始雨林相阻隔,中國要到達阿摩羅補羅還要經過一段時間。


    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並沒有多少阻礙,畢竟現在緬甸自身難保,便將的這些將領,有能有多少的戰心。


    恐怕在這些將領將領看來,中國占領緬甸要比英國占領好的多吧。


    當然這也有中緬邊疆有許多華人的緣故,這些人內心裏肯定是向著中國的,這也就造成了有許多的帶路黨。


    其實在幹隆朝的時候,大清對於緬甸發動了四次戰爭。


    清緬戰爭,亦稱中緬戰爭,是十八世紀末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製權發生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大清雲南普洱地區,大清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


    歷時7年,國力強盛的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在幹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


    這場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滿清軍隊進攻。


    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隻留下九千兵力駐紮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滿清進攻。


    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


    當然清政府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是它造成中南半島上這一大變局,既削弱了緬甸,又挽救了暹羅,而是耿耿於懷在全盛時期無法打服“南荒小夷”。


    幹隆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第三百四十四章 緬甸起風雲(二)


    更新時間2015-6-24 10:44:11 字數:2149


    清緬戰爭時期,由於緬甸緊鄰印度,更容易接觸到西方國家,因此那個時候緬甸的軍隊裝備了大量精良的火器。


    這也是清緬戰爭大清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幹隆皇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枝,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枝,增強自身國力。


    但幹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麵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在高鴻信看來大清發動這場耗時七年的戰爭,得不償失。


    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暹羅因此而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與中國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係。


    清緬戰爭以緬甸入侵中國為開端,但卻是一場雙方以爭奪地區利益與霸權為目的的戰爭,戰爭以中緬議和、緬甸名義上對中國稱臣為結局,兩個國家都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量兵員,耗費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而當時在東南亞稱霸一方的緬甸也因為這場戰爭元氣大傷,整個國家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對泰國的吞併戰爭也因為清帝國的巨大軍事壓力由接近完成最終化為泡影。


    現在緬甸的軍事實力已經開始下降,否則英國也不會急著入侵緬甸。


    這場戰爭隨著中國的介入,已經不再是英國與緬甸之間的戰爭了,而是中國與英國的正麵碰撞。


    負責這場戰爭的是徐天壽與牛成虎,兩人率軍趕到阿摩羅補羅的時候,英國已經攻陷了這座城池。


    中英雙方在城外展開了第一次交火,中國軍隊並沒有占到多少優勢。


    接下來雙方便一直圍繞著阿摩羅補羅展開了一係列的攻防,同時在其他地區,雙方也進行了數場大戰。


    展現一直維持在緬甸中部,中國占領了緬甸的東北部,而英國則姥姥控製著緬甸的西部和南部。


    英國控製的地區都是緬甸的精華地區,如果不占領這些地區,中國的局勢還是處於被動狀態。


    現在英國的在印度總督是曾經訪問中國,並且取得了成果的阿美士德。


    對於阿美士德來說,這場大戰關係著自己的前途,肯定會費盡心力。


    因此雙方對於緬甸的戰事一開始便使盡全力,沒有絲毫保留。


    英國方麵從印度獲得補給很方便,中國方麵是兵力還有兵員素質占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179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隻是勾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隻是勾引並收藏崛起179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