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的發展又極其迅速,對英國海軍在遠東的海洋霸權造成了阻礙,英國不得不防備中國。
同時,英國一直在謀奪還在荷蘭手中的馬六甲,一旦中國也想要馬六甲的話,英國的戰略便也會徹底被打亂。
中國如果從婆羅洲出兵,到達馬六甲也就幾天的時間,補給線被大大的縮短了,完全不輸於英國從印度出兵。
英國心裏自然格外的擔心,如果中國攻占馬六甲的話,英國進入南海的通道便被保持在了中國的手中。
這樣還不如保留在荷蘭手中,起碼荷蘭是西方國家。
第三百一十九章 琉球
更新時間2015-5-30 10:24:11 字數:2289
琉球國跟東亞的不少國家(如越南、朝鮮)一樣,受中國(明清兩朝)的冊封,屬於明清的藩屬。1609年薩摩藩入侵後,琉球國亦向日本的薩摩藩、江戶幕府朝貢。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琉球與朝鮮的貿易關係也非常頻繁,僅次於中國、日本。除此以外,琉球還與周邊國家如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國、蘇門答臘、滿剌加、占城、安南、呂宋等國,以及更遠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區進行外交和貿易交往,琉球國與暹羅國、爪哇國進行過官方文書“谘”的交往。大約在15至16世紀期間,琉球國通過轉口貿易而獲得巨大利潤,成為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被稱作“萬國津梁”。在“萬國津梁之鍾”的銘文裏,尚泰久王曾自豪地誇耀“琉球國者,南海勝地,而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但在1611年《掟十五條》簽訂之後,琉球的官方貿易被限製,隻能與中國和日本薩摩藩進行貿易,財政也隨之陷入了困窘的境地。
由於國土疆域狹小,琉球無法建立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隻能通過海外貿易來獲得財富。琉球不僅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物資供應,還發展成為鎖國狀態下中國的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隻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南下安南、呂宋、暹羅、亞齊、爪哇、滿剌加等,遍布整個南洋群島。琉球從這樣的“轉口貿易”中富裕起來。
琉球海外貿易的大宗貨物是向中國出售日本的白銀、漆器、刀劍、屏風和扇子,將中國出產的藥材、瓷器、絲綢、銅錢轉售到日本和朝鮮,並將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半島出產的犀牛角、蘇木、香料、錫、糖、象牙、乳香、龍涎香銷售到中國、日本、朝鮮三國。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華貿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貨物種類繁多,有各種手工業品、醫藥、香料、礦產、海產、紡織品及其他珍奇貨物。福州還有人“代售球商之貨”。琉球商人從福建帶走的貨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絲綢三大類。
琉球國對中國的朝貢貿易在康熙初年已經十分發達。帶到中國的貨物有金銀罐、金銀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畫圍屏、泥金扇、泥銀扇、畫扇、蕉布、苧布、紅花、胡椒、蘇木、腰刀、火刀、槍、盔甲、馬、鞍、絲、綿、螺盤,額外增加的朝貢之物無定額。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日本延寶八年),琉球再次進貢,皇帝令免部分奢侈品。以後的朝貢中,隻有馬及熟硫磺、海螺殼、紅銅等物。
朝鮮王朝通過琉球向南洋的轉口貿易也有發展,從南洋進口藥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國都城首裏城(朝鮮稱為海浦)出現了專門航行到朝鮮的琉球貿易船。琉球與朝鮮的關係在政治和經濟方麵都有發展,但經濟的作用大於政治作用,因為他們同屬於明朝的藩屬。
琉球與東南亞的經濟關係是互補的作用。16世紀,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勢力已經進入東南亞,他們的產品通過琉球的中轉站賣到朝鮮、日本,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是16世紀末至17世紀,隨著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直接的貿易聯繫,以及薩摩入侵,琉球的轉口貿易地位趨於衰落。此後,琉球的財政日益窘迫,有時甚至出現無錢接待冊封使而向薩摩藩借貸的情況。
現在琉球的內政外交已經基本上被日本的薩摩藩控製,南海艦隊主要麵對的便是薩摩藩在琉球的勢力。
琉球本土人對於薩摩藩是厭惡的,因此在中華帝國剛剛建國的時候,琉球國王尚灝便偷偷派遣使者前往中國,請求冊封,並且希望中國能夠派兵驅逐薩摩藩在琉球的人。
對此高鴻信自然高度重視,馬上便接見了使者,並且告知使者中國肯定會在數年之內幫助琉球擺脫薩摩藩的控製。
尚灝得到高鴻信的詔書之後,心裏充滿了期待,一直在等待著天朝大軍的到來。
1392年(洪武25年),明太祖為方便貢使往來,賜閩中舟工36姓。這些移民到達琉球後,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那霸唐營(後稱久米村),並定居於此。
這些來自明朝的移民到達琉球後,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久米村,並定居於此。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的後裔世代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因此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從閩人三十六姓遷居琉球,到琉球被日本兼併的五百年期間,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多出任琉球王府的外交官,琉球進貢使團的正議大夫、中議大夫多為閩人三十六姓後裔擔任。
同時,英國一直在謀奪還在荷蘭手中的馬六甲,一旦中國也想要馬六甲的話,英國的戰略便也會徹底被打亂。
中國如果從婆羅洲出兵,到達馬六甲也就幾天的時間,補給線被大大的縮短了,完全不輸於英國從印度出兵。
英國心裏自然格外的擔心,如果中國攻占馬六甲的話,英國進入南海的通道便被保持在了中國的手中。
這樣還不如保留在荷蘭手中,起碼荷蘭是西方國家。
第三百一十九章 琉球
更新時間2015-5-30 10:24:11 字數:2289
琉球國跟東亞的不少國家(如越南、朝鮮)一樣,受中國(明清兩朝)的冊封,屬於明清的藩屬。1609年薩摩藩入侵後,琉球國亦向日本的薩摩藩、江戶幕府朝貢。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琉球與朝鮮的貿易關係也非常頻繁,僅次於中國、日本。除此以外,琉球還與周邊國家如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國、蘇門答臘、滿剌加、占城、安南、呂宋等國,以及更遠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區進行外交和貿易交往,琉球國與暹羅國、爪哇國進行過官方文書“谘”的交往。大約在15至16世紀期間,琉球國通過轉口貿易而獲得巨大利潤,成為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被稱作“萬國津梁”。在“萬國津梁之鍾”的銘文裏,尚泰久王曾自豪地誇耀“琉球國者,南海勝地,而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但在1611年《掟十五條》簽訂之後,琉球的官方貿易被限製,隻能與中國和日本薩摩藩進行貿易,財政也隨之陷入了困窘的境地。
由於國土疆域狹小,琉球無法建立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隻能通過海外貿易來獲得財富。琉球不僅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物資供應,還發展成為鎖國狀態下中國的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隻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南下安南、呂宋、暹羅、亞齊、爪哇、滿剌加等,遍布整個南洋群島。琉球從這樣的“轉口貿易”中富裕起來。
琉球海外貿易的大宗貨物是向中國出售日本的白銀、漆器、刀劍、屏風和扇子,將中國出產的藥材、瓷器、絲綢、銅錢轉售到日本和朝鮮,並將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半島出產的犀牛角、蘇木、香料、錫、糖、象牙、乳香、龍涎香銷售到中國、日本、朝鮮三國。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華貿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貨物種類繁多,有各種手工業品、醫藥、香料、礦產、海產、紡織品及其他珍奇貨物。福州還有人“代售球商之貨”。琉球商人從福建帶走的貨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絲綢三大類。
琉球國對中國的朝貢貿易在康熙初年已經十分發達。帶到中國的貨物有金銀罐、金銀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畫圍屏、泥金扇、泥銀扇、畫扇、蕉布、苧布、紅花、胡椒、蘇木、腰刀、火刀、槍、盔甲、馬、鞍、絲、綿、螺盤,額外增加的朝貢之物無定額。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日本延寶八年),琉球再次進貢,皇帝令免部分奢侈品。以後的朝貢中,隻有馬及熟硫磺、海螺殼、紅銅等物。
朝鮮王朝通過琉球向南洋的轉口貿易也有發展,從南洋進口藥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國都城首裏城(朝鮮稱為海浦)出現了專門航行到朝鮮的琉球貿易船。琉球與朝鮮的關係在政治和經濟方麵都有發展,但經濟的作用大於政治作用,因為他們同屬於明朝的藩屬。
琉球與東南亞的經濟關係是互補的作用。16世紀,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勢力已經進入東南亞,他們的產品通過琉球的中轉站賣到朝鮮、日本,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是16世紀末至17世紀,隨著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直接的貿易聯繫,以及薩摩入侵,琉球的轉口貿易地位趨於衰落。此後,琉球的財政日益窘迫,有時甚至出現無錢接待冊封使而向薩摩藩借貸的情況。
現在琉球的內政外交已經基本上被日本的薩摩藩控製,南海艦隊主要麵對的便是薩摩藩在琉球的勢力。
琉球本土人對於薩摩藩是厭惡的,因此在中華帝國剛剛建國的時候,琉球國王尚灝便偷偷派遣使者前往中國,請求冊封,並且希望中國能夠派兵驅逐薩摩藩在琉球的人。
對此高鴻信自然高度重視,馬上便接見了使者,並且告知使者中國肯定會在數年之內幫助琉球擺脫薩摩藩的控製。
尚灝得到高鴻信的詔書之後,心裏充滿了期待,一直在等待著天朝大軍的到來。
1392年(洪武25年),明太祖為方便貢使往來,賜閩中舟工36姓。這些移民到達琉球後,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那霸唐營(後稱久米村),並定居於此。
這些來自明朝的移民到達琉球後,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久米村,並定居於此。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的後裔世代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因此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從閩人三十六姓遷居琉球,到琉球被日本兼併的五百年期間,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多出任琉球王府的外交官,琉球進貢使團的正議大夫、中議大夫多為閩人三十六姓後裔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