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信聽後想了想,覺得這件事也有道理,他也沒有想到現在釜山就這麽繁華了。
“既然如此,那麽便先將條約簽訂,先確定濟州島,至於釜山……”高鴻信沉吟著。
過了一會兒,說道:“先讓朝鮮王世子回國,看看朝鮮國內有什麽反映,然後再說吧。”
陶澍聽後鬆了口氣,說道:“臣遵旨!”
很快陶澍便於朝鮮方麵談妥了條約,雙方在理藩院簽訂了《中朝明定藩屬友好條約》。
條約規定:
一、朝鮮王國為中華帝國藩屬國,朝鮮國王或者王世子每過十年便需要來北京覲見皇帝陛下;二、朝鮮王國租借濟州島給中華帝國,中華帝國每年付給租金十萬銀元;三、朝鮮王國需要再租借一個港口城市給中華帝國(提議為釜山);四、朝鮮王國對中華帝國商人開放貿易,稅收製度與中華帝國國內持平,並且朝鮮亡國國內不得私自增長稅收;五、中華帝國公民在朝鮮王國國內享有治外法權;六、朝鮮王國公民在中華帝國享受與中華帝國國民同等待遇;條約簽訂之後,先由內閣審議蓋章,然後高鴻信加蓋玉璽,有官員隨同朝鮮使團回朝鮮,等朝鮮國王加蓋大印之後,條約才正式生效。
陶澍並沒有跟隨朝鮮使團前往朝鮮,他要擔任新成立的外交部的尚書。
陶澍也終於更進一步,官職達到了正二品。
對於外交部的成立,還是有些波瀾的,畢竟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一個機構,大臣們覺得為招待藩屬國而專門成例一個部門很浪費,因此很多人都反對。
陶澍著實捏了一把汗,最後還是高鴻信堅持才成立的,因此很多大臣都覺得這個部門是皇帝專門為陶澍成立的。
同時,令陶澍煩惱的事情是,關於他的流言更加的泛濫了,他也越來越有寵臣的趨勢了。
李昊回到國內之後,朝鮮國內對於李昊與中華帝國簽訂的條約議論紛紛。
朝鮮自然也有有識之士,對於租借濟州島和一個港口給中華帝國堅決反對,另外中華帝國在朝鮮其他的權利也嚴重損害了朝鮮的利益。
長久以來朝鮮國內都存在兩個派別,一方親近中原王朝,一方對中原王朝保持敵意。
現在中華帝國要做的便是盡量的扶持親中派,打壓對中國保持敵意的官員,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採取軍事行動。
這樣再加上在經濟,文化上的滲透,不超過二十年,高鴻信便有把握滅亡朝鮮國。
濟州島此時也到手了,高鴻信接下來要便要考慮琉球的問題了。
琉球國,位於台灣與日本之間,對於中國來說,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現在琉球國的國政完全被日本薩摩藩控製,向中國朝貢的同時,還要向江戶幕府朝貢。
現在北方的戰事告一段落,高鴻信決定對琉球採取行動,廢除琉球國改為郡縣製。
東海艦隊接到旨意之後,直接從台灣的基隆港(台灣建省之後,高鴻信改雞籠為基隆)出發,前往琉球國的都城首裏城。
神武十三年,先是尼克拉佐夫代表沙俄與中華帝國簽訂了《中俄友好通商條約》。
數月之後,法蘭西使團訪問北京,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簽訂了《中法友好通商條約》。
緊接著,美國使團也與中華帝國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條約》。
……
神武十三年(公元1817年)一年之間,便有二十多個西方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各式的條約。
此時的中國徹底融入了世界,中國國內也在遭受著與西方通商帶來的滌盪。
高鴻信對於中國現在的發展很滿意,周邊國家原來大清的藩屬國都已經向臣服,另外,對日本的戰爭,中國獲得了蝦夷島的統治權,租借了對馬島。
朝鮮過的濟州島也將要是囊中之物,東亞已經在中國的掌控之中。
剩下的便是要不斷的滲透,直到將兩國徹底打倒。
未來幾年,中國將不斷與英國展開交鋒,直到將英國逐出東南亞。
當然,對於印度高鴻信還不敢有什麽想法。高鴻信相信,一檔中國對印度採取軍事行動的話,英國為了這個英皇皇冠上的明珠,一定會跟中國拚命。
神武十三年底,有一件事引起了高鴻信的注意,那便是婆羅洲上的蘭芳大統製共和國也派遣了使團進京,準備確定自己藩屬國的地位。
第三百一十七章 蘭芳
更新時間2015-5-28 11:22:39 字數:2161
蘭芳大統製共和國(1776年~1886年),通常簡稱蘭芳共和國,是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印度尼西亞占據稱加裏曼丹島)上的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也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1770年,今廣東梅州(今梅州市梅縣區)的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西加裏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製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製是陳蘭伯,第二任總製是羅芳伯,蘭芳大統製名稱,取之於此;亦有人因第二任總製羅芳伯而稱其為方伯共和國。
“既然如此,那麽便先將條約簽訂,先確定濟州島,至於釜山……”高鴻信沉吟著。
過了一會兒,說道:“先讓朝鮮王世子回國,看看朝鮮國內有什麽反映,然後再說吧。”
陶澍聽後鬆了口氣,說道:“臣遵旨!”
很快陶澍便於朝鮮方麵談妥了條約,雙方在理藩院簽訂了《中朝明定藩屬友好條約》。
條約規定:
一、朝鮮王國為中華帝國藩屬國,朝鮮國王或者王世子每過十年便需要來北京覲見皇帝陛下;二、朝鮮王國租借濟州島給中華帝國,中華帝國每年付給租金十萬銀元;三、朝鮮王國需要再租借一個港口城市給中華帝國(提議為釜山);四、朝鮮王國對中華帝國商人開放貿易,稅收製度與中華帝國國內持平,並且朝鮮亡國國內不得私自增長稅收;五、中華帝國公民在朝鮮王國國內享有治外法權;六、朝鮮王國公民在中華帝國享受與中華帝國國民同等待遇;條約簽訂之後,先由內閣審議蓋章,然後高鴻信加蓋玉璽,有官員隨同朝鮮使團回朝鮮,等朝鮮國王加蓋大印之後,條約才正式生效。
陶澍並沒有跟隨朝鮮使團前往朝鮮,他要擔任新成立的外交部的尚書。
陶澍也終於更進一步,官職達到了正二品。
對於外交部的成立,還是有些波瀾的,畢竟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一個機構,大臣們覺得為招待藩屬國而專門成例一個部門很浪費,因此很多人都反對。
陶澍著實捏了一把汗,最後還是高鴻信堅持才成立的,因此很多大臣都覺得這個部門是皇帝專門為陶澍成立的。
同時,令陶澍煩惱的事情是,關於他的流言更加的泛濫了,他也越來越有寵臣的趨勢了。
李昊回到國內之後,朝鮮國內對於李昊與中華帝國簽訂的條約議論紛紛。
朝鮮自然也有有識之士,對於租借濟州島和一個港口給中華帝國堅決反對,另外中華帝國在朝鮮其他的權利也嚴重損害了朝鮮的利益。
長久以來朝鮮國內都存在兩個派別,一方親近中原王朝,一方對中原王朝保持敵意。
現在中華帝國要做的便是盡量的扶持親中派,打壓對中國保持敵意的官員,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採取軍事行動。
這樣再加上在經濟,文化上的滲透,不超過二十年,高鴻信便有把握滅亡朝鮮國。
濟州島此時也到手了,高鴻信接下來要便要考慮琉球的問題了。
琉球國,位於台灣與日本之間,對於中國來說,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現在琉球國的國政完全被日本薩摩藩控製,向中國朝貢的同時,還要向江戶幕府朝貢。
現在北方的戰事告一段落,高鴻信決定對琉球採取行動,廢除琉球國改為郡縣製。
東海艦隊接到旨意之後,直接從台灣的基隆港(台灣建省之後,高鴻信改雞籠為基隆)出發,前往琉球國的都城首裏城。
神武十三年,先是尼克拉佐夫代表沙俄與中華帝國簽訂了《中俄友好通商條約》。
數月之後,法蘭西使團訪問北京,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簽訂了《中法友好通商條約》。
緊接著,美國使團也與中華帝國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條約》。
……
神武十三年(公元1817年)一年之間,便有二十多個西方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各式的條約。
此時的中國徹底融入了世界,中國國內也在遭受著與西方通商帶來的滌盪。
高鴻信對於中國現在的發展很滿意,周邊國家原來大清的藩屬國都已經向臣服,另外,對日本的戰爭,中國獲得了蝦夷島的統治權,租借了對馬島。
朝鮮過的濟州島也將要是囊中之物,東亞已經在中國的掌控之中。
剩下的便是要不斷的滲透,直到將兩國徹底打倒。
未來幾年,中國將不斷與英國展開交鋒,直到將英國逐出東南亞。
當然,對於印度高鴻信還不敢有什麽想法。高鴻信相信,一檔中國對印度採取軍事行動的話,英國為了這個英皇皇冠上的明珠,一定會跟中國拚命。
神武十三年底,有一件事引起了高鴻信的注意,那便是婆羅洲上的蘭芳大統製共和國也派遣了使團進京,準備確定自己藩屬國的地位。
第三百一十七章 蘭芳
更新時間2015-5-28 11:22:39 字數:2161
蘭芳大統製共和國(1776年~1886年),通常簡稱蘭芳共和國,是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印度尼西亞占據稱加裏曼丹島)上的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也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1770年,今廣東梅州(今梅州市梅縣區)的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西加裏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製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製是陳蘭伯,第二任總製是羅芳伯,蘭芳大統製名稱,取之於此;亦有人因第二任總製羅芳伯而稱其為方伯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