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島嶼都屬於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地方,控製在手中以後,可以更方便的控製朝鮮與日本。
這次日本國王進京,高鴻信也打算與日本簽訂一個租借對馬島的協議。
說是租借,其實是有借無還,就像後世俄國租借中國外東北的烏蘇裏江、黑龍江以東的土地一樣。
一旦租借,高鴻信便會大規模的移民,不超過十年島上的百姓便會超過日本人,到時候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自己的領土了。
當然日本國王現在對於這一套東西肯定還不大了解,殖民主義這時在東亞還是一個新鮮詞彙,殖民地更是如此。
現在華國國門打開,中國國內已經有很多人對於殖民的概念有所了解,一些士大夫甚至開始研究殖民主義。
第三百一十二章 條約
更新時間2015-5-23 9:30:18 字數:2133
中國雖然講究以仁治國,可是天下所有人的心裏對於開疆拓土這種事總是很熱衷的。
對於華國的官員來說,殖民是一種新鮮的東西,雖然這種東西不一定適合華國,不過也不妨礙他們對這種新鮮製度的研究。
任何的製度到了中國人的手裏,都會被研究透徹,然後從中找出漏洞,甚至完善這種製度。
對於西方國家的侵略歷史了解的越多,自然也就月警惕,再加上高鴻信的推波助瀾,這種警惕之心也就更加的重了。
就在日本戰爭進行之時,英國使團阿美士德一行人便在北京與陶澍為首理藩院展開了談判。
雙方矛盾的焦點還是集中在**問題,英國想要中國放寬對**貿易的態度,而陶澍等人沒有皇帝的旨意怎麽可能同意。
談判雖然陷入了僵局,不過對於阿美士德一行人來說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的。
華國同意新開放山東煙臺、江蘇上海、江蘇海州(今連雲港)為通商口岸,這是華國第一次在長江以北開設通商口岸。
另外,英國通過成人西藏為中國領土換取被扣押的英國商人,在阿美士德看來這筆買賣對於英國來說是上算的,英國雖然一直打算染指西藏,可是一直進展緩慢。現在要贖出被扣押的英國商人卻需要知府華國一百五十多萬兩白銀的罰金,倒不如用遙不可及的西藏做交換,就算英國不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對於中國來說其實影響微乎其微。
最令阿美士德高興的是,中國竟然同意了與英國互相派遣使節常駐對方的首都,要知道這可是以前所有歐洲國家都沒有實現過的願望。
因此,阿美士德這次就算在**問題上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回國之後也肯定不會收到任何的懲罰。
神武十二年九月十二日(公元1816年11月1日),陶澍代表中華帝國,阿美士德代表大英帝國,雙方在理藩院簽署了《中英友好通商條約》。
條約內容如下:
一、英國承認中方的領土主張,中國的固有領土包括現有的省份以及附屬海域(另附有地圖),並承諾不入侵中國領土。作為交換中方釋放因為走私**而被扣留的英國商人,不過這些商人必須保證今後不再從事**貿易相關活動;二、英國向北京派駐使節,中國向倫敦派駐使節,雙方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三、中方為擴大貿易,增進與西方的交流,同意新開放山東煙臺、江蘇海洲、江蘇上海為通商口岸;雖然這分條約隻有短短的三條,不過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開拓性意義的。
對於中國來說,通過這份條約,自己的版圖正式得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承認,並且高鴻信還通過英國人對於南海、東海等海域的不重視,徹底將這些海域給圈了進來。
同時,中國通過這份條約算是徹底打破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尤其是向外國派遣使節更是破天荒。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英雙方簽訂的這份條約註定要引起軒然大波,可以想想的便是,接下來會不斷有國家來北京要求締結條約。
閉關鎖國結束,對於全中國的商人來說都是一個契機,南方的大商人已經嚐到了甜頭,最近幾年海貿蓬勃發展,商人們往往一年賺到的錢便超過了過去幾年。
於此同時,中國的財政收入也節節攀高,到神武十一年的時候已經超過了六千萬兩白銀。
有了更多的錢,高鴻信自然不會像大清一樣拚命的蓋園子,而是開始在全國普及義務教育製度。
高鴻信下旨全國6到18歲的少年必須接受至少五年的義務教育,如果入學時間少於五年,父母有罪,官府可以對其判處杖刑。
另外,如果有十八歲之上的青年想要學習,隻需要繳納一兩銀子便可以學習兩年。
當然高鴻信也知道,中國地域廣大根本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鋪開,隻能逐漸由繁華地帶向著四周擴展。
為了這個義務教育計劃,朝廷每年至少要投入一千萬兩白銀,對此有很多官員都有意見,不過在高鴻信的強勢之下,都被壓了下來。
義務教育製度雖然推開了,可是對於科舉製度,高鴻信還不打算動。
現在官員對於科舉太過看中了,如果他一旦取消了科舉那麽,肯定會天下大亂。
科舉製度雖然有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可取之處的。因此高鴻信打算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科舉製度,不過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
這次日本國王進京,高鴻信也打算與日本簽訂一個租借對馬島的協議。
說是租借,其實是有借無還,就像後世俄國租借中國外東北的烏蘇裏江、黑龍江以東的土地一樣。
一旦租借,高鴻信便會大規模的移民,不超過十年島上的百姓便會超過日本人,到時候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自己的領土了。
當然日本國王現在對於這一套東西肯定還不大了解,殖民主義這時在東亞還是一個新鮮詞彙,殖民地更是如此。
現在華國國門打開,中國國內已經有很多人對於殖民的概念有所了解,一些士大夫甚至開始研究殖民主義。
第三百一十二章 條約
更新時間2015-5-23 9:30:18 字數:2133
中國雖然講究以仁治國,可是天下所有人的心裏對於開疆拓土這種事總是很熱衷的。
對於華國的官員來說,殖民是一種新鮮的東西,雖然這種東西不一定適合華國,不過也不妨礙他們對這種新鮮製度的研究。
任何的製度到了中國人的手裏,都會被研究透徹,然後從中找出漏洞,甚至完善這種製度。
對於西方國家的侵略歷史了解的越多,自然也就月警惕,再加上高鴻信的推波助瀾,這種警惕之心也就更加的重了。
就在日本戰爭進行之時,英國使團阿美士德一行人便在北京與陶澍為首理藩院展開了談判。
雙方矛盾的焦點還是集中在**問題,英國想要中國放寬對**貿易的態度,而陶澍等人沒有皇帝的旨意怎麽可能同意。
談判雖然陷入了僵局,不過對於阿美士德一行人來說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的。
華國同意新開放山東煙臺、江蘇上海、江蘇海州(今連雲港)為通商口岸,這是華國第一次在長江以北開設通商口岸。
另外,英國通過成人西藏為中國領土換取被扣押的英國商人,在阿美士德看來這筆買賣對於英國來說是上算的,英國雖然一直打算染指西藏,可是一直進展緩慢。現在要贖出被扣押的英國商人卻需要知府華國一百五十多萬兩白銀的罰金,倒不如用遙不可及的西藏做交換,就算英國不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對於中國來說其實影響微乎其微。
最令阿美士德高興的是,中國竟然同意了與英國互相派遣使節常駐對方的首都,要知道這可是以前所有歐洲國家都沒有實現過的願望。
因此,阿美士德這次就算在**問題上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回國之後也肯定不會收到任何的懲罰。
神武十二年九月十二日(公元1816年11月1日),陶澍代表中華帝國,阿美士德代表大英帝國,雙方在理藩院簽署了《中英友好通商條約》。
條約內容如下:
一、英國承認中方的領土主張,中國的固有領土包括現有的省份以及附屬海域(另附有地圖),並承諾不入侵中國領土。作為交換中方釋放因為走私**而被扣留的英國商人,不過這些商人必須保證今後不再從事**貿易相關活動;二、英國向北京派駐使節,中國向倫敦派駐使節,雙方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三、中方為擴大貿易,增進與西方的交流,同意新開放山東煙臺、江蘇海洲、江蘇上海為通商口岸;雖然這分條約隻有短短的三條,不過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開拓性意義的。
對於中國來說,通過這份條約,自己的版圖正式得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承認,並且高鴻信還通過英國人對於南海、東海等海域的不重視,徹底將這些海域給圈了進來。
同時,中國通過這份條約算是徹底打破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尤其是向外國派遣使節更是破天荒。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英雙方簽訂的這份條約註定要引起軒然大波,可以想想的便是,接下來會不斷有國家來北京要求締結條約。
閉關鎖國結束,對於全中國的商人來說都是一個契機,南方的大商人已經嚐到了甜頭,最近幾年海貿蓬勃發展,商人們往往一年賺到的錢便超過了過去幾年。
於此同時,中國的財政收入也節節攀高,到神武十一年的時候已經超過了六千萬兩白銀。
有了更多的錢,高鴻信自然不會像大清一樣拚命的蓋園子,而是開始在全國普及義務教育製度。
高鴻信下旨全國6到18歲的少年必須接受至少五年的義務教育,如果入學時間少於五年,父母有罪,官府可以對其判處杖刑。
另外,如果有十八歲之上的青年想要學習,隻需要繳納一兩銀子便可以學習兩年。
當然高鴻信也知道,中國地域廣大根本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鋪開,隻能逐漸由繁華地帶向著四周擴展。
為了這個義務教育計劃,朝廷每年至少要投入一千萬兩白銀,對此有很多官員都有意見,不過在高鴻信的強勢之下,都被壓了下來。
義務教育製度雖然推開了,可是對於科舉製度,高鴻信還不打算動。
現在官員對於科舉太過看中了,如果他一旦取消了科舉那麽,肯定會天下大亂。
科舉製度雖然有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可取之處的。因此高鴻信打算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科舉製度,不過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