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立國近兩百年,如今傳到朕這裏,難道便要亡國!”嘉慶皇帝接著悲涼的說道。
“皇上,我大清就算退到關外也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以前我們老祖宗是怎樣打進關的,我們再怎樣打進來便是了。”鈕祜祿皇後趕忙安慰道。
嘉慶皇帝聽了這話,心裏才略外好受一點,然後說道:“皇後說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大清休養生息幾年,總能夠捲土重來的。”
鈕祜祿皇後聽著嘉慶皇帝的話,雖然聽起來信心滿滿,但是她知道,嘉慶皇帝隻是在自我安慰罷了,畢竟現在可不是明末了。
雖然也經過了近十年的戰亂,可是天下最大的三股義軍,漢軍、楚軍、吳軍都是實力雄厚,尤其是漢軍。
清廷想要從東北捲土重來,可不是那麽簡單的,最主要的是現在的清軍跟明末的八旗軍相比,簡直就是豆腐渣,沒有一旦可比性。
不過鈕祜祿氏自然不會說一些讓嘉慶皇帝掃興的,現在嘉慶皇帝就需要這麽一個心裏安慰,否則這一件件事情早晚會把他壓垮。
退出關外的決定雖然難下,可是還是抵不過形勢緊迫,嘉慶皇帝最終還是得下令撤到關外。
退出關外的命令雖然下達了,可是退出關外可不是一件小事,這麽多人口,那麽多東西,不可能一時半刻便收拾好。
另外,退出關外也不能明說,美其名曰北狩。
還要派遣一名王爺留守京城,明眼人都知道留下來的便是棄子,因此誰都不想要這個差事。
留守京城防守的自然得是身份地位顯赫的王爺,就像英法聯軍進北京是鹹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欣留守,而如今便要從嘉慶皇帝的兄弟中選出一位來。
嘉慶皇帝作為帝王,自然不會為了這些事情浪費腦筋,自然選擇對自己有利的。
因此成親王永瑆便成了留守親王,應對關內的亂局。
皇帝一聲令下,整個京城便開始忙碌了起來,顯得有些混亂。
滿蒙貴胄自然趕緊收拾家當,能裝走的都裝走。
但北京城不光有貴胄,還有許多貧困的滿人,這些人揮霍了家產,現在一貧如洗。
如今要撤離,他們自然想跟著去關外,不過肯定不會被大隊伍容納。
因此隻能自己攜家帶口的去關外,路途之上如果有什麽意外,也沒有辦法。
這些人從嘉慶皇帝頒布撤到關外的命令之後,便開始陸續離開北京,這使得北京城更加的混亂。
第二百六十九章 趕路
更新時間2015-4-17 15:15:29 字數:2055
自從進入九月之後,山海關外的人流便源源不絕,可謂百年難得一見。
清朝立國之後,小冰河期退去之後,北方氣候變暖,隨之而來直隸、山東、山西的百姓自然就有許多人跑到東北去開墾。
清廷為了保持龍興之地滿足人口占據多數,便設立了柳條邊製度。
整個盛京地區不僅不允許漢人進入,連蒙古人進入都被禁止。
這次通過山海關進入盛京的百姓當中,滿族居多,不過也有一部分漢人。
他們也是害怕戰亂,打算跟隨朝廷逃到東北去,可是到了山海關才知道,漢人是不能通過的。
這些人頓時慌亂了,畢竟都已經離開京城這麽長時間了,如果在回去在半路上遇上亂匪的話真的是九死一生了。
皇宮當中總共收拾了一個多月才收拾停當,隻要是能拿走的都沒有拉下,可是大清經過四代皇帝搜刮,有那麽多的珍寶怎麽能夠都帶走,留下來的畢竟是大多數。
還有便是各色的園林,這些都在京師,肯定是帶不走的,這其中就包括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
此時的圓明園經過了幹隆皇帝六十餘年的休憩已經基本成型,嘉慶皇帝對圓明園自然給外喜歡,可是此去關外再見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了,心中也是痛惜不已。
皇室的車隊在禦林軍的護衛之下離開了北京朝著山海關而去。
漢軍情報司的探子在北京的勢力很強大,在嘉慶皇帝頒布出關詔書之後,便將消息傳到了高鴻信手中。
對這種情況高鴻信也早有預料,畢竟清廷也不是傻子,如今的局勢已經明朗,如果繼續留在京師的話,隻是自取滅亡。
高鴻信自然加快了東進的進度,爭取將清廷的隊伍攔在關內。
如今漢軍的前鋒還沒有到達承德,在時間上來說清廷占據了先鋒,一旦清廷的隊伍到達了錦州那麽再想攔住便不可能了。
因此高鴻信不得不催促加快進度,漢軍的潛力也被最大限度的壓榨了出來。
在大軍攻克灤平之後,高鴻信便馬不停蹄的率領大軍圍困了承德。
承德自從幹隆皇帝在幹隆六年開始巡守避暑山莊開始,便進入了繁榮期。
如今熱河戶口繁多,民生富足,耕桑益辟已經成了一座北國大都會。
尤其是在幹隆四十三年,承德從州升格為府,承德一舉成為僅次於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了塞外京都之稱。
幹隆皇帝每年幾乎有半年時間在避暑山莊避暑和處理朝政,接見少數民族王公及外國使節。
高鴻信此時見到也不由得不感嘆,同時也為幹隆皇帝的作為趕到敬佩。
在他看來幹隆皇帝之所以這麽大幅度的抬高承德的地位,肯定不是因為自己的喜好,是處於政治上的考慮,給朝廷在草原上建立一個支點,而承德便是這樣一個支點。
“皇上,我大清就算退到關外也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以前我們老祖宗是怎樣打進關的,我們再怎樣打進來便是了。”鈕祜祿皇後趕忙安慰道。
嘉慶皇帝聽了這話,心裏才略外好受一點,然後說道:“皇後說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大清休養生息幾年,總能夠捲土重來的。”
鈕祜祿皇後聽著嘉慶皇帝的話,雖然聽起來信心滿滿,但是她知道,嘉慶皇帝隻是在自我安慰罷了,畢竟現在可不是明末了。
雖然也經過了近十年的戰亂,可是天下最大的三股義軍,漢軍、楚軍、吳軍都是實力雄厚,尤其是漢軍。
清廷想要從東北捲土重來,可不是那麽簡單的,最主要的是現在的清軍跟明末的八旗軍相比,簡直就是豆腐渣,沒有一旦可比性。
不過鈕祜祿氏自然不會說一些讓嘉慶皇帝掃興的,現在嘉慶皇帝就需要這麽一個心裏安慰,否則這一件件事情早晚會把他壓垮。
退出關外的決定雖然難下,可是還是抵不過形勢緊迫,嘉慶皇帝最終還是得下令撤到關外。
退出關外的命令雖然下達了,可是退出關外可不是一件小事,這麽多人口,那麽多東西,不可能一時半刻便收拾好。
另外,退出關外也不能明說,美其名曰北狩。
還要派遣一名王爺留守京城,明眼人都知道留下來的便是棄子,因此誰都不想要這個差事。
留守京城防守的自然得是身份地位顯赫的王爺,就像英法聯軍進北京是鹹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欣留守,而如今便要從嘉慶皇帝的兄弟中選出一位來。
嘉慶皇帝作為帝王,自然不會為了這些事情浪費腦筋,自然選擇對自己有利的。
因此成親王永瑆便成了留守親王,應對關內的亂局。
皇帝一聲令下,整個京城便開始忙碌了起來,顯得有些混亂。
滿蒙貴胄自然趕緊收拾家當,能裝走的都裝走。
但北京城不光有貴胄,還有許多貧困的滿人,這些人揮霍了家產,現在一貧如洗。
如今要撤離,他們自然想跟著去關外,不過肯定不會被大隊伍容納。
因此隻能自己攜家帶口的去關外,路途之上如果有什麽意外,也沒有辦法。
這些人從嘉慶皇帝頒布撤到關外的命令之後,便開始陸續離開北京,這使得北京城更加的混亂。
第二百六十九章 趕路
更新時間2015-4-17 15:15:29 字數:2055
自從進入九月之後,山海關外的人流便源源不絕,可謂百年難得一見。
清朝立國之後,小冰河期退去之後,北方氣候變暖,隨之而來直隸、山東、山西的百姓自然就有許多人跑到東北去開墾。
清廷為了保持龍興之地滿足人口占據多數,便設立了柳條邊製度。
整個盛京地區不僅不允許漢人進入,連蒙古人進入都被禁止。
這次通過山海關進入盛京的百姓當中,滿族居多,不過也有一部分漢人。
他們也是害怕戰亂,打算跟隨朝廷逃到東北去,可是到了山海關才知道,漢人是不能通過的。
這些人頓時慌亂了,畢竟都已經離開京城這麽長時間了,如果在回去在半路上遇上亂匪的話真的是九死一生了。
皇宮當中總共收拾了一個多月才收拾停當,隻要是能拿走的都沒有拉下,可是大清經過四代皇帝搜刮,有那麽多的珍寶怎麽能夠都帶走,留下來的畢竟是大多數。
還有便是各色的園林,這些都在京師,肯定是帶不走的,這其中就包括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
此時的圓明園經過了幹隆皇帝六十餘年的休憩已經基本成型,嘉慶皇帝對圓明園自然給外喜歡,可是此去關外再見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了,心中也是痛惜不已。
皇室的車隊在禦林軍的護衛之下離開了北京朝著山海關而去。
漢軍情報司的探子在北京的勢力很強大,在嘉慶皇帝頒布出關詔書之後,便將消息傳到了高鴻信手中。
對這種情況高鴻信也早有預料,畢竟清廷也不是傻子,如今的局勢已經明朗,如果繼續留在京師的話,隻是自取滅亡。
高鴻信自然加快了東進的進度,爭取將清廷的隊伍攔在關內。
如今漢軍的前鋒還沒有到達承德,在時間上來說清廷占據了先鋒,一旦清廷的隊伍到達了錦州那麽再想攔住便不可能了。
因此高鴻信不得不催促加快進度,漢軍的潛力也被最大限度的壓榨了出來。
在大軍攻克灤平之後,高鴻信便馬不停蹄的率領大軍圍困了承德。
承德自從幹隆皇帝在幹隆六年開始巡守避暑山莊開始,便進入了繁榮期。
如今熱河戶口繁多,民生富足,耕桑益辟已經成了一座北國大都會。
尤其是在幹隆四十三年,承德從州升格為府,承德一舉成為僅次於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了塞外京都之稱。
幹隆皇帝每年幾乎有半年時間在避暑山莊避暑和處理朝政,接見少數民族王公及外國使節。
高鴻信此時見到也不由得不感嘆,同時也為幹隆皇帝的作為趕到敬佩。
在他看來幹隆皇帝之所以這麽大幅度的抬高承德的地位,肯定不是因為自己的喜好,是處於政治上的考慮,給朝廷在草原上建立一個支點,而承德便是這樣一個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