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其實他們就是一顆棋子,如果高鴻信完蛋的話,那麽她們肯定會被犧牲掉。
而現在不一樣了,高鴻信不僅一舉占據了四川幾乎所有的精華所在,還稱王了。
雖然高鴻信稱王之後的權利沒有任何改變,但是隻是有了這個“王”的頭銜立馬變得不一樣了。
她們幾個也都是讀過書的,對當下讀書人的心態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高鴻信一直是義軍元帥的話,那麽也就永遠被人視作亂匪。
而高鴻信稱王之後,也算是在自己的統治地區建立了一個小型的國家,那便與亂匪有著天壤之別了。
當然這也要看實力,比方說一個隻占據一個城池的人稱王,與占領一個省的人稱王也是有區別的。
如果你實力到了,而且也讓天下人認可了你的實力,並且還有相應的名號,那麽也就正式擺脫了亂匪的名號了。
當然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可是在高鴻信統治之下的百姓起碼認同了,如今的漢王確實就是王,而不是匪。
隻要百姓認同了,讀書人的轉變也就是隨之而來的事情。
並且這種轉變還會隨著高鴻信與清廷較量,逐漸的加深,知道有一天高鴻信的這個漢王成了大部分天下人認為的正統了,那麽高鴻信也就該稱帝了。
由此可以看來,稱王、稱帝都是要看時機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否則都會遭人詬病還會淪為笑柄。
如今天下有資格稱王的義軍在高鴻信看來也就兩個,自己和張漢朝,就連東方平政、王聰兒都還差一些。
如果這次東方平政、王聰兒能擊敗額勒登保的話,他們兩股勢力合為一股地盤實力再得到擴張的話,稱王便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人稱王,在高鴻信看來都是一個笑話。
在高鴻信與張漢朝最初稱王的階段,有許多的人跟風,也跟著稱王了,高鴻信看了幾個這樣的情報之後,便對此置之不理了。
不過有一個勢力高鴻信還是很重視的,貴州的石柳鄧在鬆桃廳(今貴州省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稱苗王。
石柳鄧以前與高鴻信相隔很遠,因此高鴻信扶植了他對抗清軍,並且成功的將勒保還有他手下的大軍牽製在了貴州。
但是現在高鴻信已經占領了川南,並且四川酉陽州與鬆桃廳緊鄰,高鴻信在繼續扶植他的話,隻會為自己進軍雲貴增加煩惱。
從情報來看,這次石柳鄧之所以能稱王還是得到了蕭平致的幫助,給了他足夠的武器,石柳鄧仗著熟悉地形打贏了一場與勒保的戰爭,成功將勒保趕出了鬆桃廳,實力膨脹起來的石柳鄧,又有著漢軍的支持才敢稱王的。
高鴻信為了以後考慮,得到石柳鄧稱王的消息之後,便給蕭平致下了命令,讓他以後不用在幫助石柳鄧了。
在高鴻信看來石柳鄧到底是苗族人,在高鴻信看來甚至還不如與滿族、蒙古族的關係親近,最親近的當然是漢族,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也不是說高鴻信就是大漢民族主義者,高鴻信也想要來個中華民族一家親,可是真正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知道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這個時代的人們連民族的概念都很模糊,怎麽可能認同中華民族,要想推行中華民族的大民族概念,起碼要整個漢族的民族意識強烈到一定程度才能考慮。
現在的中國的士紳階層的認同不是通過血統,而是通過文化來的,你認同漢族的文化那麽你就是自己人,雖然增加了包容力,可是卻丟失了戰鬥力,也有一種自欺欺人的味道。
畢竟清朝以前的文化在大清入關之後已經被改變的不成樣子了,比方說清朝的辮子、還有服式,現在已經基本替代了漢族的傳統髮髻以及民族服飾。
高鴻信之所以在自己統治區域內採取文化復古,便是為了重新巡迴人們對漢民族的歸屬感,與清廷區分開,並且爭取天下民意。
進而將文化認同引導到血統認同上來,高鴻信之所以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便是為了實現這一點。
第二百三十一章 調換
更新時間2015-3-2 21:59:32 字數:2141
現在高鴻信要做的還是激起廣大漢族人的民族情感,然後建立由漢人主導的江山,然後才能逐步建立並推行中華民族的概念。
如果現在就一味的考慮民族平等和諧,隻會自掘墳墓。
襄陽城門外,孔秋柔等高鴻信的妃子都在最前麵,看著前方的道路,在他他們身後則是孔誌尚單成敬等官吏。
前線的消息已經傳過來了,高鴻信率領大軍攻克了長沙府,這對於漢軍來說是一場大勝。
長沙是湖南的省府,並且位置極其重要,整個湖南差不多已經是漢軍的囊中之物了,剩下的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漢軍的實力又將進一步膨脹,官員們都歡欣鼓舞,因此官員們才濟濟一堂出城迎接漢王高鴻信。
遠遠的高鴻信的隊伍出現了,高鴻信一馬當先,親衛軍緊隨其後,整個隊伍都騎在馬上轟隆隆的從遠處朝著襄陽城趕來。
老遠人們便感覺一股廝殺之氣撲麵而來,呼吸都不由的隨之停滯。
高鴻信騎在馬上,看到城門之處的眾人,接著用馬鞭抽打了記下坐下的戰馬,加快了速度。
到眾人不遠處隻是才勒住戰馬,翻身跳下戰馬,朝著眾人走去。
而現在不一樣了,高鴻信不僅一舉占據了四川幾乎所有的精華所在,還稱王了。
雖然高鴻信稱王之後的權利沒有任何改變,但是隻是有了這個“王”的頭銜立馬變得不一樣了。
她們幾個也都是讀過書的,對當下讀書人的心態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高鴻信一直是義軍元帥的話,那麽也就永遠被人視作亂匪。
而高鴻信稱王之後,也算是在自己的統治地區建立了一個小型的國家,那便與亂匪有著天壤之別了。
當然這也要看實力,比方說一個隻占據一個城池的人稱王,與占領一個省的人稱王也是有區別的。
如果你實力到了,而且也讓天下人認可了你的實力,並且還有相應的名號,那麽也就正式擺脫了亂匪的名號了。
當然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可是在高鴻信統治之下的百姓起碼認同了,如今的漢王確實就是王,而不是匪。
隻要百姓認同了,讀書人的轉變也就是隨之而來的事情。
並且這種轉變還會隨著高鴻信與清廷較量,逐漸的加深,知道有一天高鴻信的這個漢王成了大部分天下人認為的正統了,那麽高鴻信也就該稱帝了。
由此可以看來,稱王、稱帝都是要看時機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否則都會遭人詬病還會淪為笑柄。
如今天下有資格稱王的義軍在高鴻信看來也就兩個,自己和張漢朝,就連東方平政、王聰兒都還差一些。
如果這次東方平政、王聰兒能擊敗額勒登保的話,他們兩股勢力合為一股地盤實力再得到擴張的話,稱王便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人稱王,在高鴻信看來都是一個笑話。
在高鴻信與張漢朝最初稱王的階段,有許多的人跟風,也跟著稱王了,高鴻信看了幾個這樣的情報之後,便對此置之不理了。
不過有一個勢力高鴻信還是很重視的,貴州的石柳鄧在鬆桃廳(今貴州省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稱苗王。
石柳鄧以前與高鴻信相隔很遠,因此高鴻信扶植了他對抗清軍,並且成功的將勒保還有他手下的大軍牽製在了貴州。
但是現在高鴻信已經占領了川南,並且四川酉陽州與鬆桃廳緊鄰,高鴻信在繼續扶植他的話,隻會為自己進軍雲貴增加煩惱。
從情報來看,這次石柳鄧之所以能稱王還是得到了蕭平致的幫助,給了他足夠的武器,石柳鄧仗著熟悉地形打贏了一場與勒保的戰爭,成功將勒保趕出了鬆桃廳,實力膨脹起來的石柳鄧,又有著漢軍的支持才敢稱王的。
高鴻信為了以後考慮,得到石柳鄧稱王的消息之後,便給蕭平致下了命令,讓他以後不用在幫助石柳鄧了。
在高鴻信看來石柳鄧到底是苗族人,在高鴻信看來甚至還不如與滿族、蒙古族的關係親近,最親近的當然是漢族,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也不是說高鴻信就是大漢民族主義者,高鴻信也想要來個中華民族一家親,可是真正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知道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這個時代的人們連民族的概念都很模糊,怎麽可能認同中華民族,要想推行中華民族的大民族概念,起碼要整個漢族的民族意識強烈到一定程度才能考慮。
現在的中國的士紳階層的認同不是通過血統,而是通過文化來的,你認同漢族的文化那麽你就是自己人,雖然增加了包容力,可是卻丟失了戰鬥力,也有一種自欺欺人的味道。
畢竟清朝以前的文化在大清入關之後已經被改變的不成樣子了,比方說清朝的辮子、還有服式,現在已經基本替代了漢族的傳統髮髻以及民族服飾。
高鴻信之所以在自己統治區域內採取文化復古,便是為了重新巡迴人們對漢民族的歸屬感,與清廷區分開,並且爭取天下民意。
進而將文化認同引導到血統認同上來,高鴻信之所以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便是為了實現這一點。
第二百三十一章 調換
更新時間2015-3-2 21:59:32 字數:2141
現在高鴻信要做的還是激起廣大漢族人的民族情感,然後建立由漢人主導的江山,然後才能逐步建立並推行中華民族的概念。
如果現在就一味的考慮民族平等和諧,隻會自掘墳墓。
襄陽城門外,孔秋柔等高鴻信的妃子都在最前麵,看著前方的道路,在他他們身後則是孔誌尚單成敬等官吏。
前線的消息已經傳過來了,高鴻信率領大軍攻克了長沙府,這對於漢軍來說是一場大勝。
長沙是湖南的省府,並且位置極其重要,整個湖南差不多已經是漢軍的囊中之物了,剩下的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漢軍的實力又將進一步膨脹,官員們都歡欣鼓舞,因此官員們才濟濟一堂出城迎接漢王高鴻信。
遠遠的高鴻信的隊伍出現了,高鴻信一馬當先,親衛軍緊隨其後,整個隊伍都騎在馬上轟隆隆的從遠處朝著襄陽城趕來。
老遠人們便感覺一股廝殺之氣撲麵而來,呼吸都不由的隨之停滯。
高鴻信騎在馬上,看到城門之處的眾人,接著用馬鞭抽打了記下坐下的戰馬,加快了速度。
到眾人不遠處隻是才勒住戰馬,翻身跳下戰馬,朝著眾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