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誌尚也是經歷過科舉的,自然知道科舉考試如何複雜繁瑣。
“如果想要簡化的話,則要好好的規劃一下了,畢竟這中間的分寸很難掌握。”單秉鑒說道。
“是呀,科舉傳承千年,製度早已定型,照搬自然最簡單,但是不符合我們現在的情勢。改進的話,則要把握住繁與簡的分寸。”孔誌尚點頭說道。
高鴻信對科舉的具體細節不太了解,自然不會對這個關注太多,便說道:“這件事便交給來年各位大人了,你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等研究好了上報與我嗎,然後我們再擇日進行自己的科舉。”
接著高鴻信補充說道:“還不算科舉,隻能說大考。明年出征之後,這件事便要提到日程之上,如果可以最好明年能舉行。”
“清廷今年剛剛進行了科舉,明年進行正好,否則後年就要與清廷的科舉相衝突,必然會影響來參加我們大考的人數。”孔誌尚說道。
“嗯,那這件事就這麽訂了。”高鴻信說道。
“連著舉行幾次這種考試的話,估計我們現在文官稀少的現狀估計會改善不少吧。”高鴻信接著又說道。
“元帥,既然我們已經準備舉行我們自己的科舉了,那是不是也要建一所類似國子監的機構,我們好自己培養文官。”單秉鑒說道。
高鴻信聽後眼前一亮,暗道自己怎麽沒想到,而且由此高鴻信還想到了武將的培養,如果光靠親衛軍,還是不太正規。
“嗯,單大人說的很對。但是我們不隻要辦一所類似國子監的機構,就叫大學。還要辦一所專門培養基層武官的學堂,講武堂。”高鴻信說道。
“培養武官的學堂,這件事沒有先例,會不會導致武將做大?”孔誌尚畢竟是文官,對大學沒有自然沒有什麽意見,但對於講武堂則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孔大人說的很有道理,自古以來武將做大都是亡國之道,元帥不可不防!”單秉鑒對孔誌尚的說法也很贊同,附和道。
“兩位大人放心,講武堂是基層軍官的培訓學堂,基層軍官很重要,如果基層軍官人人都忠於主上的話,那麽即使軍事主官想要造反也沒有了生根的土壤,就像無根之水一樣,不可能會成功的。講武堂不僅僅教導軍事理論,還會對學院的思想進行校正,讓每個學員都明白自己為什麽而戰,為誰而戰。”高鴻信笑著說道。
孔誌尚與單秉鑒對視一眼,均看出了對方的疑惑。自古以來都是實行愚兵之策,從來沒有人會可以的教導士兵學習,雖然高鴻信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不知怎麽的兩人都覺得這件事很不尋常。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就由孔大人負責創建這兩所學堂,等學堂建成之後,我親自擔任學正。”高鴻信自然知道兩人一時之間對講武堂還很難接受,可是高鴻信並不打算讓他們完全明白,直接便下了命令,獨裁便有這麽一個好處,便是什麽事情都是高鴻信一言而決,高鴻信也不需要對臣下解釋的太多,事情的效率也辦的快了起來。
單秉鑒與孔誌尚聽後果然不再有什麽異議,說道:“是元帥!”
“元帥,還有一件事不知道當不當講。”單秉鑒接著說道。
“單大人,請講。”高鴻信看單秉鑒這麽慎重,知道肯定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心裏也慎重起來。
“元帥,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地盤,元帥是不是該換個名號了,‘元帥’這個稱呼怎麽都像隻是一軍的主帥。”單秉鑒聽後說道。
“確實如此,‘元帥’這個成為的確與現在我們的實力有些不符了。”孔誌尚聽後也跟著說道。
高鴻信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麵的事情,畢竟與響亮的名號相比,他更看重實力。不過仔細想想現在他的實力確實已經很大,而‘元帥’的稱謂則有些小家子氣了。並且他一直都是隻是元帥的話,那麽手下的眾多將領與官員也不好晉升。有的時候這些虛的榮譽還是很有**力的,長期沒有晉升的官員難保在心裏不會有怨言。
第二百一十八章 稱王之事(上)
更新時間2015-2-24 22:52:22 字數:2178
“那兩位大人以為,我們現在應該改個什麽名號呢?”高鴻信沉思一下問道。
“以我們如今的實力,元帥完全可以稱王。”單秉鑒說道。
“是不是早了點,如果稱王的話可就真的是天下側目了。”高鴻信聽後有些擔心的說道。
“元帥的擔心是很有道理,如果隻有元帥稱王的話確實有些張揚。”單秉鑒聽後又說道。
“你是說聯繫張漢朝等人一同稱王?”高鴻信聽後問道。
“嗯,其實隻聯繫張漢朝便行,這樣一來等我們兩家稱王之後,必定轟傳天下。一定還有許多的小的起義首領也會跟風的。”單秉鑒說道。
高鴻信聽後並沒有再說話,而是陷入了思考,他要權衡的一下利弊,免得出什麽叉子。
“我覺得稱王這件事可以放在明年,東南的大戰開啟之後,我們元帥與張漢朝如果同時稱王的話,清廷肯定措手不及。”孔誌尚這時說道。
“還是孔大人考慮周詳,竟然能將兩件事想到一起去。”單秉鑒稱讚道。
“如果想要簡化的話,則要好好的規劃一下了,畢竟這中間的分寸很難掌握。”單秉鑒說道。
“是呀,科舉傳承千年,製度早已定型,照搬自然最簡單,但是不符合我們現在的情勢。改進的話,則要把握住繁與簡的分寸。”孔誌尚點頭說道。
高鴻信對科舉的具體細節不太了解,自然不會對這個關注太多,便說道:“這件事便交給來年各位大人了,你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等研究好了上報與我嗎,然後我們再擇日進行自己的科舉。”
接著高鴻信補充說道:“還不算科舉,隻能說大考。明年出征之後,這件事便要提到日程之上,如果可以最好明年能舉行。”
“清廷今年剛剛進行了科舉,明年進行正好,否則後年就要與清廷的科舉相衝突,必然會影響來參加我們大考的人數。”孔誌尚說道。
“嗯,那這件事就這麽訂了。”高鴻信說道。
“連著舉行幾次這種考試的話,估計我們現在文官稀少的現狀估計會改善不少吧。”高鴻信接著又說道。
“元帥,既然我們已經準備舉行我們自己的科舉了,那是不是也要建一所類似國子監的機構,我們好自己培養文官。”單秉鑒說道。
高鴻信聽後眼前一亮,暗道自己怎麽沒想到,而且由此高鴻信還想到了武將的培養,如果光靠親衛軍,還是不太正規。
“嗯,單大人說的很對。但是我們不隻要辦一所類似國子監的機構,就叫大學。還要辦一所專門培養基層武官的學堂,講武堂。”高鴻信說道。
“培養武官的學堂,這件事沒有先例,會不會導致武將做大?”孔誌尚畢竟是文官,對大學沒有自然沒有什麽意見,但對於講武堂則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孔大人說的很有道理,自古以來武將做大都是亡國之道,元帥不可不防!”單秉鑒對孔誌尚的說法也很贊同,附和道。
“兩位大人放心,講武堂是基層軍官的培訓學堂,基層軍官很重要,如果基層軍官人人都忠於主上的話,那麽即使軍事主官想要造反也沒有了生根的土壤,就像無根之水一樣,不可能會成功的。講武堂不僅僅教導軍事理論,還會對學院的思想進行校正,讓每個學員都明白自己為什麽而戰,為誰而戰。”高鴻信笑著說道。
孔誌尚與單秉鑒對視一眼,均看出了對方的疑惑。自古以來都是實行愚兵之策,從來沒有人會可以的教導士兵學習,雖然高鴻信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不知怎麽的兩人都覺得這件事很不尋常。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就由孔大人負責創建這兩所學堂,等學堂建成之後,我親自擔任學正。”高鴻信自然知道兩人一時之間對講武堂還很難接受,可是高鴻信並不打算讓他們完全明白,直接便下了命令,獨裁便有這麽一個好處,便是什麽事情都是高鴻信一言而決,高鴻信也不需要對臣下解釋的太多,事情的效率也辦的快了起來。
單秉鑒與孔誌尚聽後果然不再有什麽異議,說道:“是元帥!”
“元帥,還有一件事不知道當不當講。”單秉鑒接著說道。
“單大人,請講。”高鴻信看單秉鑒這麽慎重,知道肯定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心裏也慎重起來。
“元帥,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地盤,元帥是不是該換個名號了,‘元帥’這個稱呼怎麽都像隻是一軍的主帥。”單秉鑒聽後說道。
“確實如此,‘元帥’這個成為的確與現在我們的實力有些不符了。”孔誌尚聽後也跟著說道。
高鴻信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麵的事情,畢竟與響亮的名號相比,他更看重實力。不過仔細想想現在他的實力確實已經很大,而‘元帥’的稱謂則有些小家子氣了。並且他一直都是隻是元帥的話,那麽手下的眾多將領與官員也不好晉升。有的時候這些虛的榮譽還是很有**力的,長期沒有晉升的官員難保在心裏不會有怨言。
第二百一十八章 稱王之事(上)
更新時間2015-2-24 22:52:22 字數:2178
“那兩位大人以為,我們現在應該改個什麽名號呢?”高鴻信沉思一下問道。
“以我們如今的實力,元帥完全可以稱王。”單秉鑒說道。
“是不是早了點,如果稱王的話可就真的是天下側目了。”高鴻信聽後有些擔心的說道。
“元帥的擔心是很有道理,如果隻有元帥稱王的話確實有些張揚。”單秉鑒聽後又說道。
“你是說聯繫張漢朝等人一同稱王?”高鴻信聽後問道。
“嗯,其實隻聯繫張漢朝便行,這樣一來等我們兩家稱王之後,必定轟傳天下。一定還有許多的小的起義首領也會跟風的。”單秉鑒說道。
高鴻信聽後並沒有再說話,而是陷入了思考,他要權衡的一下利弊,免得出什麽叉子。
“我覺得稱王這件事可以放在明年,東南的大戰開啟之後,我們元帥與張漢朝如果同時稱王的話,清廷肯定措手不及。”孔誌尚這時說道。
“還是孔大人考慮周詳,竟然能將兩件事想到一起去。”單秉鑒稱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