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月14日,第98步兵師離開了普裏皮亞特沼澤地和南方集團軍群賴歇瑙的第6集團軍,又走上了新的征途。它尾隨著古德裏安進行長途行軍,向東北方的中央集團軍群靠攏,準備攻打莫斯科。起初,人們由於離開了泥濘和沼澤而感到寬慰。他們看到機動車輛在奔馳,感到又回到了歐洲的文明生活。不過,在沙土層很厚的路麵上行走,其勞苦非筆墨所能形容;多少馬匹疲憊得一跛一拐地走著;車上所載的物品經常被扔掉;這些情景歷歷在目,使他們興奮的心情又冷了下來。此時才是9月天氣,而不久就陰雨綿綿,颳起寒冷的東北風。在疲倦不堪的步兵趕到之前,所有可以宿營的地方(盡管通常都是十分骯髒,爬滿臭蟲的房舍)已全被摩托化部隊搶先占用了。如果夜晚能有遮身之處,不受寒冷侵襲,那麽,白天的種種艱辛還是可以忍受的。當這一點享受也被剝奪時,士兵們感到自己落入了苦痛的深淵。漸漸地諸如刀片、肥皂、牙膏、鞋油、針線等這些普通的日用品也見不到了。9月23日,初次出現霜凍。由於雨淋、寒冷和缺少休息,病員增多了。正常情況下,有病可以住院。但因缺乏運輸工具,所有的人都得步行,連病員也不例外。根本不可能把任何人留下,因為此地是以盜匪猖獗著稱的。一天又一天地過去,沒有什麽兩樣。長長的隊伍在傾盆大雨中順從地默默無聲地向前走著。除了馬的鼻息聲,吱吱嘎嘎的車輪聲,以及強風從道路兩旁冷杉中刮過時發出的吼聲外,什麽也聽不見。
納粹黨的寵兒黨衛軍的遭遇也不妙。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師的偵察營在9月17日得到的補充兵員是軍官六人,士兵九十五人。在整個秋季,偵察營的傷亡是軍官二十六人,軍士四十二人,士兵四百五十人,補充進來軍官十一人,士兵一百八十五人,而其中軍土僅僅一人。由於痢疾、黃疸病和白喉流行,病員比例上升,以致不久以後,這個營在沒有得到上級批準或者上級不知道的情況下,開始私自徵募庫班的哥薩克人來補充空虛了的隊伍。黨衛軍的指揮官在報告中尖刻地寫道,即使在蘇軍最猛烈的炮火轟擊下,黨衛軍的傷亡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戰場上的人數太少了。
由於戰線廣闊,機動預備部隊不足,德軍不得不把部隊(尤其是步兵)用於扼守陣地,對付敵人不斷增強的壓力。8月末,蘇軍首次獲得局部性勝利,有幾個師闖入伊耳緬湖以南德軍第16集團軍的地域。再往南,9月5日,德軍被迫放棄小小的耶耳尼亞突出陣地,向後撤退以便將戰線拉直,減少傷亡。在9月餘下的日子裏,蘇軍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採取了日益積極的行動。蘇聯空軍出擊也日益頻繁。看來蘇聯不缺火炮和坦克,t34坦克使德軍擔憂害怕,因為37毫米反坦克炮對它不起作用。任何地方也看不到希特勒曾保證會出現的蘇維埃政權崩潰的跡象。到9月26日,德軍傷亡總數達到五十三萬四千人,約占德軍東線編製人數的百分之十五。象往常一樣,步兵傷亡最重。不管怎麽說,除第2裝甲集群外,德軍坦克的補充狀況終於有了改善,坦克數量上升到編製致的百分之七十。推遲對莫斯科的進攻給後勤工作帶來一些好處(盡管這種好處微乎其微),因為從哥美耳到羅斯拉夫爾、從明斯克到斯摩棱斯克和經過維切布斯克到托羅彼次等鐵路線換軌的工作完成了,這使後勤供應情況有某些改善。在估量這些好處時,還應考慮到防守陣地中傷亡所引起的兵力上的巨大損耗和打防禦戰總是消耗大量火炮和迫擊炮炮彈這兩個因素。
戰場上人力和裝備不足,隻不過是德國經濟欠佳的徵候。10月9日,德國陸軍軍需部長華格納扼要地向哈爾德報告說,主要供應不足的是食品、人力和機動車燃料。各戰場機動車輛的日常運行每月需油九萬噸(不包括特殊用途和訓練的需要量)而供油數量相差三千噸。預計儲存的橡膠隻夠用到第二年3月。基輔之戰的經驗表明,每二萬蘇聯俘虜需德軍一個師來執行看守、分類、運送等任務。雖然敵人在戰場上丟下大量良好的武器裝備,但德軍卻找不到人來組織和領導收集工作。希特勒想像通過在基輔、維利基盧基、舊魯薩和迭米揚斯克等地區的清剿行動使兩翼的安全已得到保證,於是在9月6日,發出向莫斯科進軍的第35號指令。這次作戰的代號後來獲悉叫“颱風”行動。在俄國歐洲部分的中部,通常在9月下旬或10月初天氣突然變壞,大雨使一切行動減緩速度或中斷,直到10月和11月的霜凍使地麵凍硬為止。通常在12月初,降雪已不再融化。在冬季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短暫的融雪期。這時,地麵和道路又成了雪水和汙泥的海洋。由於這一情況,發動和完成莫斯科戰役成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圖6 向莫斯科進軍
“颱風”作戰的計劃,主要由德軍最高統帥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協商製定,各項計劃都由希特勒審定批準。德國情報機關對於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蘇軍部隊的判斷,準確性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完善之處。它認為蘇軍的戰鬥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的七個集團軍,在它的南麵是葉廖緬科的布良斯克方麵軍的兩個集團軍。對後方的蘇軍部隊情況則一無所知。西方方麵軍的兵力估計為七十到一百個師,結果證明與實際兵力相差無幾。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來的防線從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納粹黨的寵兒黨衛軍的遭遇也不妙。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師的偵察營在9月17日得到的補充兵員是軍官六人,士兵九十五人。在整個秋季,偵察營的傷亡是軍官二十六人,軍士四十二人,士兵四百五十人,補充進來軍官十一人,士兵一百八十五人,而其中軍土僅僅一人。由於痢疾、黃疸病和白喉流行,病員比例上升,以致不久以後,這個營在沒有得到上級批準或者上級不知道的情況下,開始私自徵募庫班的哥薩克人來補充空虛了的隊伍。黨衛軍的指揮官在報告中尖刻地寫道,即使在蘇軍最猛烈的炮火轟擊下,黨衛軍的傷亡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戰場上的人數太少了。
由於戰線廣闊,機動預備部隊不足,德軍不得不把部隊(尤其是步兵)用於扼守陣地,對付敵人不斷增強的壓力。8月末,蘇軍首次獲得局部性勝利,有幾個師闖入伊耳緬湖以南德軍第16集團軍的地域。再往南,9月5日,德軍被迫放棄小小的耶耳尼亞突出陣地,向後撤退以便將戰線拉直,減少傷亡。在9月餘下的日子裏,蘇軍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採取了日益積極的行動。蘇聯空軍出擊也日益頻繁。看來蘇聯不缺火炮和坦克,t34坦克使德軍擔憂害怕,因為37毫米反坦克炮對它不起作用。任何地方也看不到希特勒曾保證會出現的蘇維埃政權崩潰的跡象。到9月26日,德軍傷亡總數達到五十三萬四千人,約占德軍東線編製人數的百分之十五。象往常一樣,步兵傷亡最重。不管怎麽說,除第2裝甲集群外,德軍坦克的補充狀況終於有了改善,坦克數量上升到編製致的百分之七十。推遲對莫斯科的進攻給後勤工作帶來一些好處(盡管這種好處微乎其微),因為從哥美耳到羅斯拉夫爾、從明斯克到斯摩棱斯克和經過維切布斯克到托羅彼次等鐵路線換軌的工作完成了,這使後勤供應情況有某些改善。在估量這些好處時,還應考慮到防守陣地中傷亡所引起的兵力上的巨大損耗和打防禦戰總是消耗大量火炮和迫擊炮炮彈這兩個因素。
戰場上人力和裝備不足,隻不過是德國經濟欠佳的徵候。10月9日,德國陸軍軍需部長華格納扼要地向哈爾德報告說,主要供應不足的是食品、人力和機動車燃料。各戰場機動車輛的日常運行每月需油九萬噸(不包括特殊用途和訓練的需要量)而供油數量相差三千噸。預計儲存的橡膠隻夠用到第二年3月。基輔之戰的經驗表明,每二萬蘇聯俘虜需德軍一個師來執行看守、分類、運送等任務。雖然敵人在戰場上丟下大量良好的武器裝備,但德軍卻找不到人來組織和領導收集工作。希特勒想像通過在基輔、維利基盧基、舊魯薩和迭米揚斯克等地區的清剿行動使兩翼的安全已得到保證,於是在9月6日,發出向莫斯科進軍的第35號指令。這次作戰的代號後來獲悉叫“颱風”行動。在俄國歐洲部分的中部,通常在9月下旬或10月初天氣突然變壞,大雨使一切行動減緩速度或中斷,直到10月和11月的霜凍使地麵凍硬為止。通常在12月初,降雪已不再融化。在冬季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短暫的融雪期。這時,地麵和道路又成了雪水和汙泥的海洋。由於這一情況,發動和完成莫斯科戰役成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圖6 向莫斯科進軍
“颱風”作戰的計劃,主要由德軍最高統帥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協商製定,各項計劃都由希特勒審定批準。德國情報機關對於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蘇軍部隊的判斷,準確性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完善之處。它認為蘇軍的戰鬥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的七個集團軍,在它的南麵是葉廖緬科的布良斯克方麵軍的兩個集團軍。對後方的蘇軍部隊情況則一無所知。西方方麵軍的兵力估計為七十到一百個師,結果證明與實際兵力相差無幾。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來的防線從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