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的最高統帥部裏,希特勒正密切注視著戰局的發展,忙於處理那些本應由他的下級處理的細節問題。他注意到了赫普納朝列寧格勒方向的運動。7月11日中午,凱特爾打電話給哈爾德,向他列舉了元首的憂慮。希特勒擔心赫普納會發瘋似地向列寧格勒衝去,因而與步兵集團軍脫離接觸。這個特別憂慮倒是很有根據的,因為赫普納正是計劃這麽幹的,而這個計劃在四天前得到了勃勞希契的批準。7月11日,哈爾德察覺到曼施泰因和賴因哈特之間出現的缺口,為此他很不滿意;當然,這也沒有逃過元首的眼睛。他變得神經質起來,特別是在曼施泰因遭到右翼的莫羅佐夫第11集團軍的攻擊,一度於德諾和伊耳緬湖之間被切斷時候。北方集團軍群受命阻止賴因哈特向列寧格勒進軍。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布倫內克解釋說,第41裝甲軍將進攻軸線從盧加轉到貝帕斯湖完全是因為地形所迫。哈爾德對此解釋頗為滿意,但他顯然不準備再與希特勒進行辯論,因為在前一天晚上,希特勒就這一地區的作戰指揮問題對勃勞希契進行了長時間的嚴厲盤問。為此,哈爾德指示布倫內克把他的理由寫成文件,以便呈報給希特勒。哈爾德在日記裏繼續刻薄地抱怨說:元首對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進行無休止的幹預,就象正在蔓延的瘟疫一樣,讓人無法容忍。這時戰爭剛剛開始三個星期。
德軍第18、16集團軍的強行軍帶來了許多困難。蘇聯的歐洲部分呈漏鬥形,越往東越寬,因此,前進中的步兵師的進攻軸線象扇子骨一樣地向外散開,以至部隊與部隊之間出現了間隙。另外,當北方集團軍群朝東北部的列寧格勒方向運動時,與其毗鄰的中央集團軍群卻朝正東的斯摩棱斯克方向前進,因而兩個集團軍群的翼側不可能再保持接觸。處於北方集團軍群左翼的第18集團軍(計有八個步兵師),需要占領眾多的海港、海島,還要肅清波羅的海國家的敵人,同時要為第4裝甲集群的左翼提供步兵支援。希特勒通過陸軍總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李勃指手劃腳,要他把第18集團軍更多的師調離第4裝甲集群,派到西麵去加速清除波羅的海港口的敵人。與此同時,在屈希勒爾的第18集團軍的正麵,f·s·伊萬諾夫指揮的第8集團軍仍沿海岸線向北撤退,在北愛沙尼亞的皮亞爾努-塔爾土建立一道防線,防線的一側毗鄰裏加灣,另一側瀕臨貝帕斯湖。蘇軍最高統帥部不顧列寧格勒所受到的威脅和愛沙尼亞的部隊有被切斷的危險,給第8集團軍增調了第三個步兵軍。這就為蘇聯贏得了更多的時間,作保衛列寧格勒的準備,因為到那時,希特勒不準備在沒有殲滅波羅的海國家的敵人之前去進攻列寧格勒。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和別爾紮林的第27集團軍,由於被貝帕斯湖切斷了他們與第8集團軍的聯繫,隻好向東北方向撤退。
在北方集團軍群的右翼,戰線拉得過長和兵力不足的問題顯得更加嚴重,特別是因為一支新部隊——伊薩柯夫的第22集團軍——出現在涅韋耳西部。戰局一展開,希特勒就責令:無論發生什麽情況,不僅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要保持密切的聯繫,而且布施的第16集團軍(共有十二個步兵師)的右(南)翼也應強大到足以支援它鄰近的中央集團軍群。為此,希特勒命令步兵部隊從北方集團軍群的中心線調至白俄羅斯的東南翼,而舒伯特的第23步兵軍實際上從第16集團軍調到了中央集團軍群;布施將近百分之六十的兵力用在南翼。結果,李勃在伊耳緬湖以南的正麵中央出現了一條很大的真空地帶,第4裝甲集群的兩翼孤立無援,遭到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別爾紮林的第27集團軍以及後來的卡昌諾夫的第34集團軍的反突擊。
元首在思想方法上有個基本弱點:他辦事不分輕重緩急;他總是手忙腳亂,事事都想一蹴而就,但又力量不足。赫普納的中路裝甲突擊停滯不前,封鎖不住波羅的海國家,也到達不了列寧格勒,其原因就在於缺乏步兵支援——由於希特勒固執己見,步兵部隊被調至遙遠的翼側,調至波羅的海沿岸,進入了白俄羅斯的森林地帶。
在波羅的海之戰的前幾周內,蘇軍的作戰能力沒有受到嚴重考驗。突如其來的入侵使蘇軍部分癱瘓,這表現在許多部隊逃得太快,撤得過早。在一陣震驚過後,掉隊的士兵衝出森林,襲擊德軍補給部隊、救護車輛和後方軍事設施。這些襲擊有的是有組織的部隊進行的,甚至偶爾還使用了坦克。由於當地居民有敵對情緒,這類活動沒有持續多久。在其他地區,掉隊的士兵與被擊潰的蘇軍部隊都撤到後方,集中起來,重新編組,然後又投入戰鬥。總的來說,他們表現得並不出色。他們缺乏主動性與戰鬥技能,不過,這又被他們英勇頑強、吃苦耐勞的精神所彌補。這種精神使德軍驚愕不已,而不感到驚愕的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東線作過戰的軍官。蘇軍在不受坦克和強擊炮威脅的地域作戰時,表現得最為出色。這往往是在森林和沼澤地帶。即使在這種地區,蘇軍士兵也表現得不可捉摸。落到蘇軍手中的俘虜和傷員通常被殺害,有時是被採用最殘忍可怕的手段殺害的。
德國人總是譴責他們的敵人不講人道、野蠻、背信棄義,但這種指控並不完全公允。經過最初幾天的戰鬥,所有的政治委員和猶太人都認識到,如果他們落到德國人手中,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麽樣的厄運。因此他們決定,不僅他們自己,而且他們的同誌,都決不投降。全體蘇軍戰士都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人一旦被德軍俘去,便很可能要受到嚴刑拷打,而且無疑會被德國人殺害。到處流傳著有關德軍暴行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捏造的,但也有一些是千真萬確的。蘇軍戰士相信這些傳說,他們的感情很容易受到政治委員鼓吹的種族仇恨的感染。許多部隊是不開化的,有些是野蠻的,騎士精神和戰爭文明對他們來說是一錢不值。他們一心要進行報復,用他們認為合適的辦法來回敬德國人。對此,德國人喪失理智的種族態度應負一定的責任。
德軍第18、16集團軍的強行軍帶來了許多困難。蘇聯的歐洲部分呈漏鬥形,越往東越寬,因此,前進中的步兵師的進攻軸線象扇子骨一樣地向外散開,以至部隊與部隊之間出現了間隙。另外,當北方集團軍群朝東北部的列寧格勒方向運動時,與其毗鄰的中央集團軍群卻朝正東的斯摩棱斯克方向前進,因而兩個集團軍群的翼側不可能再保持接觸。處於北方集團軍群左翼的第18集團軍(計有八個步兵師),需要占領眾多的海港、海島,還要肅清波羅的海國家的敵人,同時要為第4裝甲集群的左翼提供步兵支援。希特勒通過陸軍總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李勃指手劃腳,要他把第18集團軍更多的師調離第4裝甲集群,派到西麵去加速清除波羅的海港口的敵人。與此同時,在屈希勒爾的第18集團軍的正麵,f·s·伊萬諾夫指揮的第8集團軍仍沿海岸線向北撤退,在北愛沙尼亞的皮亞爾努-塔爾土建立一道防線,防線的一側毗鄰裏加灣,另一側瀕臨貝帕斯湖。蘇軍最高統帥部不顧列寧格勒所受到的威脅和愛沙尼亞的部隊有被切斷的危險,給第8集團軍增調了第三個步兵軍。這就為蘇聯贏得了更多的時間,作保衛列寧格勒的準備,因為到那時,希特勒不準備在沒有殲滅波羅的海國家的敵人之前去進攻列寧格勒。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和別爾紮林的第27集團軍,由於被貝帕斯湖切斷了他們與第8集團軍的聯繫,隻好向東北方向撤退。
在北方集團軍群的右翼,戰線拉得過長和兵力不足的問題顯得更加嚴重,特別是因為一支新部隊——伊薩柯夫的第22集團軍——出現在涅韋耳西部。戰局一展開,希特勒就責令:無論發生什麽情況,不僅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要保持密切的聯繫,而且布施的第16集團軍(共有十二個步兵師)的右(南)翼也應強大到足以支援它鄰近的中央集團軍群。為此,希特勒命令步兵部隊從北方集團軍群的中心線調至白俄羅斯的東南翼,而舒伯特的第23步兵軍實際上從第16集團軍調到了中央集團軍群;布施將近百分之六十的兵力用在南翼。結果,李勃在伊耳緬湖以南的正麵中央出現了一條很大的真空地帶,第4裝甲集群的兩翼孤立無援,遭到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別爾紮林的第27集團軍以及後來的卡昌諾夫的第34集團軍的反突擊。
元首在思想方法上有個基本弱點:他辦事不分輕重緩急;他總是手忙腳亂,事事都想一蹴而就,但又力量不足。赫普納的中路裝甲突擊停滯不前,封鎖不住波羅的海國家,也到達不了列寧格勒,其原因就在於缺乏步兵支援——由於希特勒固執己見,步兵部隊被調至遙遠的翼側,調至波羅的海沿岸,進入了白俄羅斯的森林地帶。
在波羅的海之戰的前幾周內,蘇軍的作戰能力沒有受到嚴重考驗。突如其來的入侵使蘇軍部分癱瘓,這表現在許多部隊逃得太快,撤得過早。在一陣震驚過後,掉隊的士兵衝出森林,襲擊德軍補給部隊、救護車輛和後方軍事設施。這些襲擊有的是有組織的部隊進行的,甚至偶爾還使用了坦克。由於當地居民有敵對情緒,這類活動沒有持續多久。在其他地區,掉隊的士兵與被擊潰的蘇軍部隊都撤到後方,集中起來,重新編組,然後又投入戰鬥。總的來說,他們表現得並不出色。他們缺乏主動性與戰鬥技能,不過,這又被他們英勇頑強、吃苦耐勞的精神所彌補。這種精神使德軍驚愕不已,而不感到驚愕的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東線作過戰的軍官。蘇軍在不受坦克和強擊炮威脅的地域作戰時,表現得最為出色。這往往是在森林和沼澤地帶。即使在這種地區,蘇軍士兵也表現得不可捉摸。落到蘇軍手中的俘虜和傷員通常被殺害,有時是被採用最殘忍可怕的手段殺害的。
德國人總是譴責他們的敵人不講人道、野蠻、背信棄義,但這種指控並不完全公允。經過最初幾天的戰鬥,所有的政治委員和猶太人都認識到,如果他們落到德國人手中,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麽樣的厄運。因此他們決定,不僅他們自己,而且他們的同誌,都決不投降。全體蘇軍戰士都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人一旦被德軍俘去,便很可能要受到嚴刑拷打,而且無疑會被德國人殺害。到處流傳著有關德軍暴行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捏造的,但也有一些是千真萬確的。蘇軍戰士相信這些傳說,他們的感情很容易受到政治委員鼓吹的種族仇恨的感染。許多部隊是不開化的,有些是野蠻的,騎士精神和戰爭文明對他們來說是一錢不值。他們一心要進行報復,用他們認為合適的辦法來回敬德國人。對此,德國人喪失理智的種族態度應負一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