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史達林政府雖然在理論上是集體領導,但實際上卻要完全服從這個獨裁者的意誌。史達林是個謹慎、多疑的人,他繼續用冷漠的態度安照邏輯估計形勢。他的錯誤在於他以已之心度希特勒之腹,用共產黨人的眼光觀察歐洲與世界局勢,而不研究德國獨裁者的心理,不分析那位元首在一定條件可能做些什麽。他萬萬沒有想到,德國會不顧一切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他認為,發動戰爭的各種跡象都是神經戰的一部分,意在威脅蘇聯退出波羅的海和巴爾幹各國,這可能預示著德國人在政治上、領土上又有新的要求。他的共產主義原則告訴他,顯然有人想用陰謀與謊言挑起蘇德戰爭,藉以拯救英國。因此,他把英國及其美國朋友的警告視為挑撥離間。總之,這便是史達林自己在後三年中所慣用的戰術。他若是認為,德國人與英國人就是按他的想法來對付他,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6月13日,新任國防部長鐵木辛哥元帥根據戈利科夫關於有愈來愈多的德軍向邊境附近集結的報告,打算讓邊防軍區作好戰爭準備。但他未能說服史達林,史達林反而告訴他,不要相信這些敵情報告。6月21日下午,基輔軍區參謀長普爾卡耶夫打電話給總參謀長朱可夫說,一名德國軍士投誠,帶來戰爭即將爆發的消息。憂心忡忡的史達林把鐵木辛哥、朱可夫和副總參謀長瓦杜丁召到克裏姆林宮。6月21日,星期六,政治局通宵達旦地研討戰爭爆發的可能性。鐵木辛哥、朱可夫、瓦杜丁都出席了會議。入夜時分,接到了麥斯基發來的一份電報。電文上說,該日下午,他與克裏普斯在倫敦會麵。克裏普斯可能又是根據權威人士的猜測,預言進攻日不在6月22日星期日,就在下個周末。兩個日期,特別是有了後一個日期,肯定大大降低了情報的可靠性。21日二十一時三十分,莫洛托夫最後一次召見舒倫堡,多方詢問他德國實施威脅性的軍事部署究竟有何要求。舒倫堡沒有立即回答。大概他也不知道戰爭已迫在眉睫。而且,尚無明確的跡象表明他的武官克斯特林曾被告知入侵即將發生。且不管舒倫堡的人品如何,但政治局顯然未從這次會晤中得到任何保證。隨後,布瓊尼元帥被任命為預備軍司令。午夜前不久,下達了預先號令,命令邊防軍區進入戰備狀態。但是,直至入侵發生,尚有許多野戰部隊未接到命令。


    第二章 不可思議的狂人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阿道夫·希特勒是個怪物而蘇聯並不是。1939年,除了他身邊的小圈子以外,沒有什麽人了解他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和那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性格。


    他是奧地利人,出身貧賤,時運不佳,當過流浪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巴伐利亞的一個步兵團裏當了近六年的列兵和下士。後來他一想起這段往事便引為驕傲,覺得自己投入了整個德國的事業。戰爭結束後,共產主義和暴力革命的浪潮席捲了德國。1919年,希特勒成了德國陸軍的一名文職政治密探,其部分職責是偵查和對付共產主義的勢力,他實際上是一名反共“政治委員”。爾後他進入了政界。他學歷淺,靠自學起家,因此,他的政策和抱負沒有什麽獨到之處,隻不過是德國歷史的翻版和延續,有的是前兩個世紀的陳貨,有的是一千多年前的古董。希特勒的思想是個大雜燴,其中許多是錯誤的,有些近乎幻想。他的思想不是來自豪斯頓·斯圖爾特·張伯倫、戈平淄和尼采的著述,就是來自德皇威廉二世、俾斯麥、普魯士國王、布蘭登堡選帝侯和條頓騎士的政策和成就,或者來自他所看中的早期德國武士的美德和性格。


    日耳曼民族發展史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他們採用征服和殖民的手段從現在的法國和萊茵河流域逐漸向東擴張,一直到中歐和東歐。象盧貝克、羅斯托克、施特拉爾鬆、什切青、柏林和奧得河畔法蘭克福這些大城鎮在十二三世紀前是不存在的。日耳曼移民創建或重建了波森、克拉科夫、盧布林、華沙、維爾紐斯、布勒斯特-裏托夫斯克、多帕特和裏加。不屈不撓的波蘭抵製了這次東征。到十九世紀,即波蘭已被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之後,日耳曼人才被聖彼得堡的泛斯拉夫主義者的反壓力所阻止。1871年,德意誌民族國家誕生了。二十世紀初,泛日耳曼主義者鼓吹征服和兼併那些屬於日耳曼或者歷史上是日耳曼人開發的領土,其中包括波羅的海國家、荷蘭、佛蘭芒人的比利時以及瑞士的一部分。猶太人和斯拉夫人被放逐到波蘭。烏克蘭也被列為大日耳曼的組成部分。1918年,烏克蘭實際上脫離了蘇聯,一度成為一個附屬於德國的傀儡國家。1924年,希特勒在蘭茨貝格要塞服刑,撰寫《我的奮鬥》時,他第一次向全世界描繪了一幅德國和歐洲未來的藍圖。這幅藍圖充滿了對猶太人和布爾什維主義者的仇恨以及對整個斯拉夫民族的蔑視。他的最終日的是,要攫取那些能給德國提供糧食、牲畜、石油和礦產的富饒土地。1933年,他終於執政了,於是就大肆推行他的反共反蘇政策。1937年,德國當時駐倫敦大使裏賓特洛甫曾與邱吉爾簡要地談過一次話,他所說的是元首的領土欲,其中包括波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遲至1939年8月即將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時,希特勒還譴責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家實在糊塗,竟然意識不到他的外交政策的基石就是消滅蘇聯。希特勒同列寧和史達林一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與他們所不同的是,他好感情用事而不權衡利弊,憑一時一事對他是捉摸不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