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琦明白,如果單獨解決瞿鴻禨,終有一天瞿鴻禨會在岑春煊的幫助下東山再起,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必須將二人一起解決,永除後患。
他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托人做一張照片。什麽樣的照片?
岑春煊與梁啓超的“合影”。這實際上是一張合成照片,就是將梁啓超、岑春煊的單人照片加工成兩人的合影。以如今的手段要達到這一目的當然很簡單,可是在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們對這種移花接木的ps把戲一點都不了解,要做到這一點,確實很難。不過這正是楊士琦的價值所在。
終於萬事俱備。接下來的事情簡單多了,楊士琦花錢買通了一幫禦史。讓他們帶著“合影”等證據,檢舉瞿鴻禨、岑春煊暗中勾結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圖謀不軌。
慈禧當然無法識破這些證據的真假!她宣布:罪名成立。
於是,岑春煊也被“雙規”,解職回家。
這就是有名的“丁未黨爭”。
瞿鴻禨老了,放棄了努力,不再繼續掙紮,幾年後就老死了。
但岑春煊不一樣,這位兄台剛四十多歲,正年富力強,他不甘心就如此失敗,無時無刻不在為將來的復出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成功了,又被朝廷重新起用,跟袁世凱繼續戰鬥,當然這是後話了。
第53節
150、
(7)立憲派
一年多以來,萬般的辛苦,勞力勞心、奔走呼號,“改革旗手”袁世凱沒有任何收穫,可他為什麽要如此不計代價地推動立憲改革呢?
難道是完全為公?應該不會,公私兼顧比較符合人性。
於公,用先進的君主立憲製度取代過去的封建帝王製度,有利於國家的繁榮與富強,有利於應對外敵環伺的險惡環境。於私,其個人可以獲取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擁兵自重的漢人大員,袁世凱希望借立憲之機進入內閣,甚至做內閣總理的心思都是可能存在的。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有一個疑問:任何改革都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那袁世凱又代表了哪一派人的利益呢?袁世凱的老同事張謇曾經這麽鼓動袁世凱:你老人家要兵有兵,要將有將,正應該為國家的變革做些事情(公今攬天下重兵,肩天下重任矣,宜與國家有死生休戚之誼——沈祖憲《容庵弟子記》)。
說這番話的張謇代表了袁世凱背後的力量。好了,到了把袁世凱背後的立憲派揪出來看看的時候了。
晚清一直有革命和立憲兩股希望促成國家政體變革的勢力。
革命派就不多說了,他們主張不妥協,不忍讓,堅決推翻清廷統治。但與以往的改朝換代不同的是,革命派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家天下”的帝國,而是要推翻帝製,走向民主共和。
而以張謇、楊度、湯壽潛、康梁“保皇二人組”為首的立憲派相對溫和,主張“君主立憲”救國。他們寄希望於清朝統治者能夠看清國際國內形勢,從善如流,窮則思變,學習先進國家的治國經驗,將中國引向一條民主治國的康莊大道。
要繼續具體分析的話,立憲派的主要成分是一群被眾人忽略的人——士紳。
一談到“紳”,可能有人就聯想到了無惡不作的土豪劣紳,其實土豪劣紳是幾十年後土地革命時期的產品。恰好相反,士紳之中的大部分都是有修養的文化人,或考中了科舉卻沒有做官,或是賦閑在家養老的官吏,又或是宗族元老。
所以,他們都是有名望的人,未必有官職卻有很大的影響力。
此外,士紳大都家庭富足,是有產階級。要麽是地主,要麽是商人,要不然哪裏來的錢讀書考科舉?所以他們變賣家產,出錢出力,搞新式教育、開辦工廠、爭路權、修鐵路,也有一腔報國熱忱。
大家應該知道,歷代朝廷最基本的行政級別也就是縣了,不見皇帝任命的官員隻能到縣官為止嗎?既然朝廷沒辦法把手伸到縣級以下的基層,比如鄉、村,那朝廷靠什麽來維持縣級以下基層政區的秩序?
士紳,在大家看來不起眼的士紳!
士紳在縣級以下的基層是一個關鍵的角色。他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充作官民上下溝通的紐帶。一邊將官府的命令傳達給老百姓,配合官府向老百姓徵稅,維持地方治安;一邊又作為基層民眾的代言人乃至於地方利益的代表,與官府討價還價。
在幾千年的封建時代中,士紳們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而且還能享受國家政策的優惠,他們是掌握了先進生產力的人!
所以士紳是一群很有實力的人,甚至可以說是能決定國家命運前途的一股力量。
這就是為什麽袁世凱希望能借力於立憲派的原因所在。
第十五章光緒被毒害,袁世凱被有病
(8)袁世凱被慈禧擺了一道
在袁世凱的領導下,直隸在清末新政中一直走在各省的前列。袁世凱也就此脫穎而出,成為清末最耀眼的政治明星,從他身上發出的光芒甚至讓清廷都為之黯然失色。
袁世凱風光無限,的確辦了不少大事、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得太厲害了。他不僅朝中有人,門生故舊也是遍布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裏的那些將領,哪個不是袁世凱鐵桿心腹、唯其馬首是瞻?而且他還是個漢人!
他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托人做一張照片。什麽樣的照片?
岑春煊與梁啓超的“合影”。這實際上是一張合成照片,就是將梁啓超、岑春煊的單人照片加工成兩人的合影。以如今的手段要達到這一目的當然很簡單,可是在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們對這種移花接木的ps把戲一點都不了解,要做到這一點,確實很難。不過這正是楊士琦的價值所在。
終於萬事俱備。接下來的事情簡單多了,楊士琦花錢買通了一幫禦史。讓他們帶著“合影”等證據,檢舉瞿鴻禨、岑春煊暗中勾結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圖謀不軌。
慈禧當然無法識破這些證據的真假!她宣布:罪名成立。
於是,岑春煊也被“雙規”,解職回家。
這就是有名的“丁未黨爭”。
瞿鴻禨老了,放棄了努力,不再繼續掙紮,幾年後就老死了。
但岑春煊不一樣,這位兄台剛四十多歲,正年富力強,他不甘心就如此失敗,無時無刻不在為將來的復出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成功了,又被朝廷重新起用,跟袁世凱繼續戰鬥,當然這是後話了。
第53節
150、
(7)立憲派
一年多以來,萬般的辛苦,勞力勞心、奔走呼號,“改革旗手”袁世凱沒有任何收穫,可他為什麽要如此不計代價地推動立憲改革呢?
難道是完全為公?應該不會,公私兼顧比較符合人性。
於公,用先進的君主立憲製度取代過去的封建帝王製度,有利於國家的繁榮與富強,有利於應對外敵環伺的險惡環境。於私,其個人可以獲取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擁兵自重的漢人大員,袁世凱希望借立憲之機進入內閣,甚至做內閣總理的心思都是可能存在的。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有一個疑問:任何改革都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那袁世凱又代表了哪一派人的利益呢?袁世凱的老同事張謇曾經這麽鼓動袁世凱:你老人家要兵有兵,要將有將,正應該為國家的變革做些事情(公今攬天下重兵,肩天下重任矣,宜與國家有死生休戚之誼——沈祖憲《容庵弟子記》)。
說這番話的張謇代表了袁世凱背後的力量。好了,到了把袁世凱背後的立憲派揪出來看看的時候了。
晚清一直有革命和立憲兩股希望促成國家政體變革的勢力。
革命派就不多說了,他們主張不妥協,不忍讓,堅決推翻清廷統治。但與以往的改朝換代不同的是,革命派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家天下”的帝國,而是要推翻帝製,走向民主共和。
而以張謇、楊度、湯壽潛、康梁“保皇二人組”為首的立憲派相對溫和,主張“君主立憲”救國。他們寄希望於清朝統治者能夠看清國際國內形勢,從善如流,窮則思變,學習先進國家的治國經驗,將中國引向一條民主治國的康莊大道。
要繼續具體分析的話,立憲派的主要成分是一群被眾人忽略的人——士紳。
一談到“紳”,可能有人就聯想到了無惡不作的土豪劣紳,其實土豪劣紳是幾十年後土地革命時期的產品。恰好相反,士紳之中的大部分都是有修養的文化人,或考中了科舉卻沒有做官,或是賦閑在家養老的官吏,又或是宗族元老。
所以,他們都是有名望的人,未必有官職卻有很大的影響力。
此外,士紳大都家庭富足,是有產階級。要麽是地主,要麽是商人,要不然哪裏來的錢讀書考科舉?所以他們變賣家產,出錢出力,搞新式教育、開辦工廠、爭路權、修鐵路,也有一腔報國熱忱。
大家應該知道,歷代朝廷最基本的行政級別也就是縣了,不見皇帝任命的官員隻能到縣官為止嗎?既然朝廷沒辦法把手伸到縣級以下的基層,比如鄉、村,那朝廷靠什麽來維持縣級以下基層政區的秩序?
士紳,在大家看來不起眼的士紳!
士紳在縣級以下的基層是一個關鍵的角色。他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充作官民上下溝通的紐帶。一邊將官府的命令傳達給老百姓,配合官府向老百姓徵稅,維持地方治安;一邊又作為基層民眾的代言人乃至於地方利益的代表,與官府討價還價。
在幾千年的封建時代中,士紳們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而且還能享受國家政策的優惠,他們是掌握了先進生產力的人!
所以士紳是一群很有實力的人,甚至可以說是能決定國家命運前途的一股力量。
這就是為什麽袁世凱希望能借力於立憲派的原因所在。
第十五章光緒被毒害,袁世凱被有病
(8)袁世凱被慈禧擺了一道
在袁世凱的領導下,直隸在清末新政中一直走在各省的前列。袁世凱也就此脫穎而出,成為清末最耀眼的政治明星,從他身上發出的光芒甚至讓清廷都為之黯然失色。
袁世凱風光無限,的確辦了不少大事、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得太厲害了。他不僅朝中有人,門生故舊也是遍布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裏的那些將領,哪個不是袁世凱鐵桿心腹、唯其馬首是瞻?而且他還是個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