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李鴻章榮升兩廣總督,外國使節果然登門祝賀。不過言談中都對李鴻章“無意間”透露的慈禧廢掉光緒一事表示了不支持,畢竟在他們心中,光緒是一個友善的開明人士。
慈禧的算盤落空了。
1900年1月下旬,新任兩廣總督李鴻章帶著慈禧“將康有為、梁啓超嚴密緝拿到案”的最高指示到達廣州。
不過李總督非但沒有抓捕康有為和梁啓超的打算,反而立馬給流亡日本的二人捎去了他的問候:一封親筆信。在信中,李鴻章勉勵康梁不要為現在的處境灰心,好好努力,等待他日報效祖國(精研西學,歷練才幹,以待他日效力國事,不必因現時境遇,遽灰初心──梁啓超《飲冰室文集之上粵督李傅相書》)。
李鴻章之所以這麽做,一是因為他深知在大清辦事的難處,他很體諒康梁二人的處境,二是因為他也是支持變法的維新人士。李鴻章在戊戌變法前說,現在各國一變再變蒸蒸日上,隻有中國人還不思進取,寧肯因不變法而亡國也不後悔。這是怪天呢?還是怪人呢?
一個清國顯赫地位的高官如此慰問流亡海外的朝廷通緝犯,自然讓人感動,康、梁自然急忙回信,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從此,康有為、梁啓超就在日本組織起了一個以他們為核心的保皇派,踏踏實實地經營起反對慈禧的事業來,給了失去自由和權力的光緒一絲感動和希望。
第34節
126、
(7)這個李二真不“二”
前麵講到,盛宣懷把慈禧下令各省總督“召集義民,勤王抗敵,共渡難關”的電報私自扣押,並把此事報告給了老師李鴻章。
當李總督聽到了徒弟報告的消息時,就知道這是個亡國的糊塗命令,絕對不能執行!
可是自古以來,帝國的官場決不允許抗旨,朝廷的命令即使再荒謬不堪,也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李鴻章深知此理,於是他想了一個應對的妙招。
李鴻章發了一封電報給慈禧,電報內容為:“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李鴻章的意思就是,這麽荒唐的命令肯定不是您這麽聖明的人發出的,八成是朝廷裏的奸人修改了您的旨意,這個錯誤的命令我就不執行了。
慈禧見了電報之後,氣得幾乎暈倒,但李鴻章給了她下台階的理由,她也不好意思找李鴻章的麻煩。
一時間“此亂命也”這句話成了當時官場上的流行語,就像現在的“神馬都是浮雲”一樣。
不過這樣的事情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大意外。
在盛宣懷、李鴻章的串聯下,南方各省的頭頭們都加入了拒不執行命令的陣營,還搞了一個叫做“東南互保”的政治聯盟。北方的山東省在袁世凱的領導下,也參加了東南互保陣營。
這個聯盟與各列強簽訂了一個協議,大概內容是:
其一,劃分各自的責任,各保護各的國民和財產。租界由洋人自己保護,其他的地方也不用洋人操心,由中國各省自己管理。
其二,限製洋人的活動範圍。洋人隻能在法定的租界裏活動,否則出事之後中國人概不負責。
這是一個不失國家尊嚴的協議,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荒謬的是,此條約讓不少所謂的“愛國學者”給李鴻章、盛宣懷、袁世凱等人扣上了一頂“出賣國家”的帽子。
當帝國的整個北方已經混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時候,帝國的南方卻是一番寧靜的和平景象,仿佛大清帝國此時為南北兩個不同的國家。
127、
(8)國殤
大清朝廷內亂的時候,被慈禧宣戰的十一個國家中的八個──英國、美國、義大利、德國、法國、日本、奧匈帝國、俄國,組成著名的八國聯軍,也在天津大沽登陸了。
他們的進攻目標是哪裏呢?北京。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會了外國鬼子一個道理,隻要打到清朝最高統治者的老家去,就可以獲取最大化的利益。
慈禧原本計劃依靠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但事實證明,這個幼稚的想法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別看義和團搞破壞拿手,但是麵對八國聯軍的進攻,他們的大刀、木棍等武器和刀槍不入神功一點作用都起不了,義和團拳民(大多是十來歲的孩子)在來復槍子彈麵前像被割的麥子一樣倒下……
義和團最閃亮的戰績當數廊坊大捷──兩個小時的激戰,十倍於聯軍的義和團殺死聯軍六人。這個成績還真有點不夠看!所以要跟聯軍對戰,還得靠朝廷的正規軍──榮祿麾下的武衛軍和其他部隊。
榮祿手下的第一悍將,甲午之戰中贏過日本人的聶士成,在天津八裏台奮勇抗擊八國聯軍。
令人遺憾的是,義和團的人在聶士成率軍浴血奮戰的關鍵時刻,居然公報私仇,在後方抄了聶士成的家。義和團這麽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聶士成一直都鄙視義和團。
得到消息的聶士成十分悲傷,但他沒有私自下戰場去和義和團算帳。而是繼續領導清軍抗擊八國聯軍,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戰鬥結束後,德軍將領命隨從拿過一條紅毛毯,親手把聶士成的遺體蓋上,然後脫下軍帽,命令德軍士兵朝天開槍,向聶士成的遺體致哀。
慈禧的算盤落空了。
1900年1月下旬,新任兩廣總督李鴻章帶著慈禧“將康有為、梁啓超嚴密緝拿到案”的最高指示到達廣州。
不過李總督非但沒有抓捕康有為和梁啓超的打算,反而立馬給流亡日本的二人捎去了他的問候:一封親筆信。在信中,李鴻章勉勵康梁不要為現在的處境灰心,好好努力,等待他日報效祖國(精研西學,歷練才幹,以待他日效力國事,不必因現時境遇,遽灰初心──梁啓超《飲冰室文集之上粵督李傅相書》)。
李鴻章之所以這麽做,一是因為他深知在大清辦事的難處,他很體諒康梁二人的處境,二是因為他也是支持變法的維新人士。李鴻章在戊戌變法前說,現在各國一變再變蒸蒸日上,隻有中國人還不思進取,寧肯因不變法而亡國也不後悔。這是怪天呢?還是怪人呢?
一個清國顯赫地位的高官如此慰問流亡海外的朝廷通緝犯,自然讓人感動,康、梁自然急忙回信,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從此,康有為、梁啓超就在日本組織起了一個以他們為核心的保皇派,踏踏實實地經營起反對慈禧的事業來,給了失去自由和權力的光緒一絲感動和希望。
第34節
126、
(7)這個李二真不“二”
前麵講到,盛宣懷把慈禧下令各省總督“召集義民,勤王抗敵,共渡難關”的電報私自扣押,並把此事報告給了老師李鴻章。
當李總督聽到了徒弟報告的消息時,就知道這是個亡國的糊塗命令,絕對不能執行!
可是自古以來,帝國的官場決不允許抗旨,朝廷的命令即使再荒謬不堪,也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李鴻章深知此理,於是他想了一個應對的妙招。
李鴻章發了一封電報給慈禧,電報內容為:“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李鴻章的意思就是,這麽荒唐的命令肯定不是您這麽聖明的人發出的,八成是朝廷裏的奸人修改了您的旨意,這個錯誤的命令我就不執行了。
慈禧見了電報之後,氣得幾乎暈倒,但李鴻章給了她下台階的理由,她也不好意思找李鴻章的麻煩。
一時間“此亂命也”這句話成了當時官場上的流行語,就像現在的“神馬都是浮雲”一樣。
不過這樣的事情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大意外。
在盛宣懷、李鴻章的串聯下,南方各省的頭頭們都加入了拒不執行命令的陣營,還搞了一個叫做“東南互保”的政治聯盟。北方的山東省在袁世凱的領導下,也參加了東南互保陣營。
這個聯盟與各列強簽訂了一個協議,大概內容是:
其一,劃分各自的責任,各保護各的國民和財產。租界由洋人自己保護,其他的地方也不用洋人操心,由中國各省自己管理。
其二,限製洋人的活動範圍。洋人隻能在法定的租界裏活動,否則出事之後中國人概不負責。
這是一個不失國家尊嚴的協議,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荒謬的是,此條約讓不少所謂的“愛國學者”給李鴻章、盛宣懷、袁世凱等人扣上了一頂“出賣國家”的帽子。
當帝國的整個北方已經混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時候,帝國的南方卻是一番寧靜的和平景象,仿佛大清帝國此時為南北兩個不同的國家。
127、
(8)國殤
大清朝廷內亂的時候,被慈禧宣戰的十一個國家中的八個──英國、美國、義大利、德國、法國、日本、奧匈帝國、俄國,組成著名的八國聯軍,也在天津大沽登陸了。
他們的進攻目標是哪裏呢?北京。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會了外國鬼子一個道理,隻要打到清朝最高統治者的老家去,就可以獲取最大化的利益。
慈禧原本計劃依靠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但事實證明,這個幼稚的想法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別看義和團搞破壞拿手,但是麵對八國聯軍的進攻,他們的大刀、木棍等武器和刀槍不入神功一點作用都起不了,義和團拳民(大多是十來歲的孩子)在來復槍子彈麵前像被割的麥子一樣倒下……
義和團最閃亮的戰績當數廊坊大捷──兩個小時的激戰,十倍於聯軍的義和團殺死聯軍六人。這個成績還真有點不夠看!所以要跟聯軍對戰,還得靠朝廷的正規軍──榮祿麾下的武衛軍和其他部隊。
榮祿手下的第一悍將,甲午之戰中贏過日本人的聶士成,在天津八裏台奮勇抗擊八國聯軍。
令人遺憾的是,義和團的人在聶士成率軍浴血奮戰的關鍵時刻,居然公報私仇,在後方抄了聶士成的家。義和團這麽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聶士成一直都鄙視義和團。
得到消息的聶士成十分悲傷,但他沒有私自下戰場去和義和團算帳。而是繼續領導清軍抗擊八國聯軍,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戰鬥結束後,德軍將領命隨從拿過一條紅毛毯,親手把聶士成的遺體蓋上,然後脫下軍帽,命令德軍士兵朝天開槍,向聶士成的遺體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