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九大總督之首的直隸總督,其職能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省長兼省委書記兼首都衛戍區司令,權力相當之大。
47、
這些職位看上去十分誘人,卻是很難得到的,如果不是立有什麽特殊的功勞,譬如風險性極高的打天下;難度超高、機會超少的救過皇帝……除此之外,能熬到二品退休,已經是祖上燒高香了。
可就這幾位而言,單說總督一職,就已經是一品大員了,更何況還得到了爵位這張長期飯票,可見他們的功勞之大。
這裏要重點說一下曾國藩,老曾在滅掉太平天國之後,居然把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地方軍湘軍解散了,僅僅隻保留了湘軍水師,而且水師的所有權還不歸他自己,主動將其改編成了長江水師,屬於中央部隊。
湘軍這支龐大的功勳隊伍,從此就像秋天裏的樹葉一樣,隨風慢慢凋落了。
曾國藩孤身起兵,平定叛亂,事成之後卻不計功勞、不求富貴地把自己的嫡係部隊解散,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仔細推斷,不外乎就是韜光養晦,不留給朝廷猜忌的藉口。曾國藩壯士斷腕的勇氣、謹小慎微的為臣之道可見一般。
不過,曾國藩絕對不會想到,他的這番行為成了後來清朝覆亡的原因之一。
48、
(2)總理衙門
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可大清的天空也不是隻見陽光,還有陰霾。
前麵說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鹹豐和慈禧母子靠著一係列割地賠款的條約才鬆了一口氣,騰出手來對付洪秀全和張洛行。
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
譬如強大的獅子,隻要它在那地方曾經撒過一泡尿,就說這地方屬於它了,也不會有人跟它爭。現在的英法諸列強就像獅子,割地就如同獅子撒尿,列強把中國的土地一塊一塊地扒拉到自己懷裏。
而賠款就不同了,清廷一時半會兒又拿不出來這麽多現錢,怎麽辦呢?隻能跟大家現在買房買車一樣,搞個分期付款,每次還一部分。
第10節
不過這種方式有兩個缺點,一是有高額利息,二是需要抵押。
第一個缺點清廷不在乎,反正老百姓都是奶牛,大不了把稅加重些,多擠一擠這些奶牛罷了;清廷在乎的是第二個,譬如這一次英法就要求他用每年的稅收作為抵押,譬如海關稅、鹽稅等等,如果他付不起賠款,英法就直接從稅收裏扣除。
可是清廷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稅收,除開稅收,他哪裏有錢支付賠款,那也就是說,每年的稅收大部都被英法直接攥在手裏了,清廷拿不到幾兩銀子。
49、
這裏有一個問題,英法怎麽保證自己能拿到錢呢?英國人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由他們英國人管理監督清朝的稅務。
實力不如人的清廷也隻能點頭認了,他們商討一番後決定,在外交部門“理藩院”裏新增一個總稅務司,總控全國稅務,交給英國人管理。
不過清廷的熱臉貼了英法的冷屁股,他們說,“理藩院”的“藩”字有些歧視他們的“蠻夷”身份,讓清室重新設計一個專業對口的機構來跟他們打交道!
於是,在恭親王奕-的主持下,1861年,“理藩院”的換代升級產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粉墨登場。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簡稱總理衙門,其具體事務無所不包,囊括了外交、經濟、軍隊、交通、對外貿易諸多方麵,當然也有英法重點強調的總稅務司,其職能跟今天的國務院很是相似,不僅如此,這個新機構的頭頭也叫總理。
第一任總理人選,便是恭親王奕-(xin),這位兄台在這個位置上一幹就是二十八年,要知道這個總理衙門一共也隻存在了四十年而已,剩下的十二年交給了後來慈禧跟前的大紅人慶親王奕劻。
至於總稅務司,則由英國人赫德掌管。
50、
值得一提的是,總理下麵有兩個重要的幫手:北、南洋通商大臣,分別由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兼任。
這北、南洋通商大臣居然由九大總督中的狀元與探花出任,可見其重要性。
這通商大臣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副部長、發改委主任、商務部長三職之和。為什麽大清要設立這麽一個如此權重的職位呢?
這就得提一提奕-這個人。
在清廷貴族中,這位仁兄頭腦最清醒,也最精明,在跟列強打了幾年交道、簽了幾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後,終於悟透了──落後就要挨打,於是趁列強鼓動大清成立總理衙門的良機,藉機推動晚清改革開放“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意圖富國強兵。
因此,通商大臣的權力核心在於,這個外交部副部長意味著與列強打交道的合法且合適的身份,利用這個身份與洋人交涉,學習先進經驗也好,引進外資和設備也罷,然後利用發改委主任、商務部長的這份權力名正言順地將這些經驗、外資和設備用到改革中去。
當然,通商大臣的設立,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大幕正式拉開!
說了這麽多,大家也看出來了,總理衙門的地位十分之重要,是晚清政府最重要的決策機構之一。
既然隻是之一,那就不得不提另一個在本書中會反覆出現的神秘權力機構──軍機處。
47、
這些職位看上去十分誘人,卻是很難得到的,如果不是立有什麽特殊的功勞,譬如風險性極高的打天下;難度超高、機會超少的救過皇帝……除此之外,能熬到二品退休,已經是祖上燒高香了。
可就這幾位而言,單說總督一職,就已經是一品大員了,更何況還得到了爵位這張長期飯票,可見他們的功勞之大。
這裏要重點說一下曾國藩,老曾在滅掉太平天國之後,居然把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地方軍湘軍解散了,僅僅隻保留了湘軍水師,而且水師的所有權還不歸他自己,主動將其改編成了長江水師,屬於中央部隊。
湘軍這支龐大的功勳隊伍,從此就像秋天裏的樹葉一樣,隨風慢慢凋落了。
曾國藩孤身起兵,平定叛亂,事成之後卻不計功勞、不求富貴地把自己的嫡係部隊解散,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仔細推斷,不外乎就是韜光養晦,不留給朝廷猜忌的藉口。曾國藩壯士斷腕的勇氣、謹小慎微的為臣之道可見一般。
不過,曾國藩絕對不會想到,他的這番行為成了後來清朝覆亡的原因之一。
48、
(2)總理衙門
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可大清的天空也不是隻見陽光,還有陰霾。
前麵說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鹹豐和慈禧母子靠著一係列割地賠款的條約才鬆了一口氣,騰出手來對付洪秀全和張洛行。
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
譬如強大的獅子,隻要它在那地方曾經撒過一泡尿,就說這地方屬於它了,也不會有人跟它爭。現在的英法諸列強就像獅子,割地就如同獅子撒尿,列強把中國的土地一塊一塊地扒拉到自己懷裏。
而賠款就不同了,清廷一時半會兒又拿不出來這麽多現錢,怎麽辦呢?隻能跟大家現在買房買車一樣,搞個分期付款,每次還一部分。
第10節
不過這種方式有兩個缺點,一是有高額利息,二是需要抵押。
第一個缺點清廷不在乎,反正老百姓都是奶牛,大不了把稅加重些,多擠一擠這些奶牛罷了;清廷在乎的是第二個,譬如這一次英法就要求他用每年的稅收作為抵押,譬如海關稅、鹽稅等等,如果他付不起賠款,英法就直接從稅收裏扣除。
可是清廷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稅收,除開稅收,他哪裏有錢支付賠款,那也就是說,每年的稅收大部都被英法直接攥在手裏了,清廷拿不到幾兩銀子。
49、
這裏有一個問題,英法怎麽保證自己能拿到錢呢?英國人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由他們英國人管理監督清朝的稅務。
實力不如人的清廷也隻能點頭認了,他們商討一番後決定,在外交部門“理藩院”裏新增一個總稅務司,總控全國稅務,交給英國人管理。
不過清廷的熱臉貼了英法的冷屁股,他們說,“理藩院”的“藩”字有些歧視他們的“蠻夷”身份,讓清室重新設計一個專業對口的機構來跟他們打交道!
於是,在恭親王奕-的主持下,1861年,“理藩院”的換代升級產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粉墨登場。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簡稱總理衙門,其具體事務無所不包,囊括了外交、經濟、軍隊、交通、對外貿易諸多方麵,當然也有英法重點強調的總稅務司,其職能跟今天的國務院很是相似,不僅如此,這個新機構的頭頭也叫總理。
第一任總理人選,便是恭親王奕-(xin),這位兄台在這個位置上一幹就是二十八年,要知道這個總理衙門一共也隻存在了四十年而已,剩下的十二年交給了後來慈禧跟前的大紅人慶親王奕劻。
至於總稅務司,則由英國人赫德掌管。
50、
值得一提的是,總理下麵有兩個重要的幫手:北、南洋通商大臣,分別由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兼任。
這北、南洋通商大臣居然由九大總督中的狀元與探花出任,可見其重要性。
這通商大臣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副部長、發改委主任、商務部長三職之和。為什麽大清要設立這麽一個如此權重的職位呢?
這就得提一提奕-這個人。
在清廷貴族中,這位仁兄頭腦最清醒,也最精明,在跟列強打了幾年交道、簽了幾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後,終於悟透了──落後就要挨打,於是趁列強鼓動大清成立總理衙門的良機,藉機推動晚清改革開放“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意圖富國強兵。
因此,通商大臣的權力核心在於,這個外交部副部長意味著與列強打交道的合法且合適的身份,利用這個身份與洋人交涉,學習先進經驗也好,引進外資和設備也罷,然後利用發改委主任、商務部長的這份權力名正言順地將這些經驗、外資和設備用到改革中去。
當然,通商大臣的設立,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大幕正式拉開!
說了這麽多,大家也看出來了,總理衙門的地位十分之重要,是晚清政府最重要的決策機構之一。
既然隻是之一,那就不得不提另一個在本書中會反覆出現的神秘權力機構──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