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第四個本子印行的時候,我把馮雪峰同誌在《文藝報》一九五四年的第十四、十五兩期發表的《論〈保衛延安〉》(發表時的題名為:《〈保衛延安〉的地位和重要性》),放在卷首,以表達對這位文藝界的老前輩的深切悼念。他當初寫評論時,看的是一九五四年的第一版。後來出的版本,變動較大,如對彭德懷將軍的描寫,就增添了數千字,比他當初看到的那個本子,可以說,有一定的提高。他如果健在,在有些具體講法上,也一定會根據新的情況,有所補充。但是,總的說,他的文章,高屋建瓴,很有氣魄,他的論斷是獨特的,他的眼光是犀利的,至今讀起來,仍令人激動和敬佩。一九五三年底,總政文化部已經把稿子完全定下來,列為“解放軍文藝叢書”之一,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當時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文藝理論家馮雪峰同誌,兼任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他看到這部作品的打字稿。他和我素不相識,隻是閱讀中發現此稿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於是約我談過數次,爽直,精闢而懇切地指出這部作品的長處與不足。那關懷與愛護的情景,至今猶歷歷在目。他看過打字稿,看過清樣,書印出來又反覆讀了。他為我國文學中有這樣一部作品,而興奮得夜不能眠。想想這位參加過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老戰士,有著光輝革命閱歷的文藝理論家,對我們的文學事業關懷和熱愛,再看看近二十年來他和許多同誌曾經為之付出心血的《保衛延安》的遭遇,使人心裏充滿了無法排解的寂寞和悲哀!如今,這位忠誠、倔強而耿直的老前輩,與世長辭了,我的悲痛是無法表達的!然而,為我們的文學事業嘔心瀝血的人,為我國人民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人,他們的英名和業績是永存的。


    前行者,一個個倒下了,放下了他們的工作擔子。我們活著的人,不管怎樣渺小,還是要挑起這擔子,奮然前行。人民群眾迫切需要的四個現代化,在向我們召喚。隻要一息尚存,就要繼續用血汗和生命來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杜鵬程


    1978年12月12日草於西安


    1979年元月底修改於北京


    ------------------


    《保衛延安》鑑賞


    《保衛延安》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正麵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首先,它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描繪出一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作品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千倍於我軍的敵人的浴血奮戰,以我軍主力縱隊的一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歷史性進程,作品所描寫的人民戰爭的場麵,規模宏大,頭緒紛繁,從高級將領的重大決策到基層連隊的戰鬥生活,大大小小戰鬥的組織和進行,以及根據地人民和遊擊隊的鬥爭,都有真實、正麵的描寫。作品不諱飾當時嚴峻的鬥爭形勢,不迴避敵強我弱形勢下戰爭的空前殘酷和激烈,每次戰鬥都有無數英雄戰士壯烈犧牲,“一片土地一片血”,勝利的得來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作品還深刻地揭示了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我軍將士從高級指揮員到普通戰士為誓死保衛黨中央而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一切在作品中都有著充分而精彩的描繪;陝甘寧邊區群眾和全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現。作品始終洋溢著熾熱的戰鬥激情,使人感受到人民戰爭具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其次,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一批豐滿而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之中有彭德懷同誌這樣的我黨我軍的卓越領導人,有陳允興、李誠、趙勁、衛毅這樣的馳騁疆場、有膽有識的高、中級將領,有周大勇、王老虎這樣的叱吒風雲、威震敵膽的基層指揮員,有普通的戰士、炊事員,還有李振德這樣的根據地的革命老英雄。這些人物具有共同的階級本質,但每個人又有各自獨特而鮮明的個性。應該說,在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方麵,作品達到了當時所可能達到的一個相當高的高度。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濃墨重彩塑造的英雄形象。作品通過一係列戰鬥和細節描寫,突出地描繪了他英雄性格的特徵: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聽到黨中央撤離延安,看到陝北的群眾倒在血泊之中,“慘烈的痛苦和憤怒煎熬著他的心”。強烈的愛憎、高度的階級自覺性成為他為人民奮不顧身、創造驚天動地英雄業績的強大動力。戰鬥中他總是主動請求承擔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在長城線上的突圍戰中,他身負重傷,帶著傷病員和疲憊不堪的戰士,被圍困在一個小山洞裏。麵臨絕境,他想的是怎樣“緊張地為自己階級的事業戰鬥下去”,終於率領戰士闖出險境。誠如團政委李誠所說,周大勇是一個“渾身汗毛孔裏都滲透著忠誠”的人。對於周大勇高昂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鋼鐵的意誌,勇猛、機智、沉著、靈活的戰鬥作風,作品有著淋漓酣暢的描繪。青化砭戰鬥,他衝鋒陷陣,個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龍鎮攻堅,他智勇雙全,出色地完成誘擊敵人的任務;尤其是在長城線上,連隊陷入敵軍重圍,與主力失去聯繫,他以無比的剛毅和勇猛,無比的機智和沉著,指揮戰士在敵群中左衝右突,周大勇是在緊張的戰鬥和嚴酷的考驗中,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民英雄,作品很注意表現周大勇英雄性格的形成過程,使得這個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也更加真實可信。團政委李誠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刻畫得比較成功的優秀政工幹部的形象。在他身上,體現了我軍從紅軍時代起在長期實踐中所培育起來的部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展現了具有高度共產主義覺悟、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懂得培養人的精湛藝術的政工幹部的精神風貌。作品對彭德懷司令員形象的刻畫,雖然筆墨不多,卻是當代文學塑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輝形象的一次成功的嚐試,也是40年來長篇小說創作中的一大收穫。作為西北戰場的軍事統帥,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體現者,黨中央關於延安保衛戰英明決策的執行者和指揮者,作品不僅充分展示了彭總卓越的軍事才能,高瞻遠矚、洞察一切、雍容大度、指揮若定的軍事戰略家的恢宏氣概,而且寫出了他的質樸謙和、平易親切、真誠慈詳,甘願當掃帚供人民使用,是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民勤務員。彭總光輝形象的成功塑造,不僅使這部英雄史詩更生色,更有重量,而且,在當代文學史上有著開拓性的意義。第三,《保衛延安》在藝術風格上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澎湃的激情、濃鬱的詩意和深刻的哲理的高度結合;在嚴酷的典型環境中刻畫英雄人物的藝術形象;氣勢恢宏,筆調豪放、粗獷;語言明白曉暢,樸實生動,既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群眾風格,又富於激情的力量。但就“史詩”作品反映一個時代的全貌的要求而言,《保衛延安》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麵還不夠廣闊,對敵人的刻畫顯得單薄,英雄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也不夠豐富多采,節奏上略嫌單調。作品的這些不足,帶有一定時代在認識和理論上的局限,然而,這隻是白壁微瑕,《保衛延安》在長篇小說創作中達到了50年代初期的最高水平,不愧為我國當代文學寶庫中的一件瑰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保衛延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杜鵬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杜鵬程並收藏保衛延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