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勇也像木頭人一樣站在那裏,腦子裏亂成一片。
他覺得,好像有誰用鐵錘敲著他熱騰騰的心。滾熱的眼淚,忽撒撒地落下來!
有人低聲哭了!眨眼工夫,全場人都慟哭起來。有的戰士還跺腳,抽噎著哭。眼淚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槍托上!
張培看周大勇講不下去,他走到戰士們麵前。他要說話,可是好一陣也說不出話。他尋思:人民解放戰爭打了八個多月,難道我們放棄的地方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己的家鄉放棄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己參加了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
……
張培一清二楚地知道我軍退出延安的目的和意義,可是這一刻他和戰士們一樣,眼裏滾著淚花子。他聲音抖動地說:“同誌們,坐下!同誌們,我們確實退出延安了……”戰士馬長勝站起來,喊:“報告!……延安是我們的……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住了……延安……黨中央……毛主席……。”他用拳頭猛烈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像是胸膛裏有什麽東西要爆炸似的。
張培壓製著自己湧動的感情,強忍住眼淚,說:“同誌們,黨中央安全地撤離延安。同誌們放心,旅首長傳達說:毛主席還繼續在陝北指揮全國人民解放戰爭,並親自指揮我們;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二班長馬全有猛地站起來,喊:“報告!教導員,我說一句話。我……我們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沒日沒夜從山西趕來,趕來……趕來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保衛延安……如今……我們算什麽共產黨員呢?算什麽革命戰士?”
一個戰士喊:“教導員!為了我們毛主席……下命令呀!去拚,去跟敵人拚呀!”
戰士們雷一樣的聲音爆炸開來:
“拚呀!拚呀!”
“我們豁出來咯!拚呀!”
“拚……拚……拚……”“為黨中央……我們……去收復延安……去……去……”“為毛主席……”“去呀!……去呀……”“黨中央……毛主席……毛主席……延安……”……………
哭聲變成喊聲,喊聲變成一片宣誓聲。大風越刮越大,宣誓聲也越來越高。
張培說:“同誌們,不要難過,不要流淚,聽我說。同誌們!我們愛毛主席,我們就應該……”戰士們一哇聲地喊:“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喊聲像滾雷一樣響。山頭上、溝渠中滾轉的大風,把這吼聲帶到遠方去了。(以上引用,中間略有省節。——引用者)
“黨中央……毛主席……延安……”這聲音喊出來的,是怎樣神聖的感情呢!
關於延安,關於這個歷史性的延安,作者在第一章第三節中曾作了一段最優美的描寫,這裏我不引用了。這一段詩的散文,是我們所看見過的描寫延安的文字中最美麗、最動人的文字。作者所描寫的是人們心靈中的延安,因而也是最真實的延安。這樣,他就寫出了這個歷史性的延安,同時也寫出了人們的靈魂。
這就是戰爭開始時戰士們實際的思想感情,也是指揮員們實際的思想感情。了解這種實際的思想感情,是我們了解人物的靈魂和性格所必需的,也是體會這次戰爭的精神所必需的。作者根據人們的這種實際思想感情來開始和展開關於周大勇和其他人物的描寫,這是和他要掌握人物的力量的要求完全相一致的。
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戰鬥的目的和意誌是完全一致的。指揮員們也都保持著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為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群眾,都為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爭所培養和鍛鍊,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著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為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著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為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歷史,反映著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爭的歷史。他是紅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吸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爭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誌的人。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那種除了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還會有比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一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黨,人民,祖國,人類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麽了。在他們,唯一快樂、光榮的事情,就是為人民而戰鬥,而犧牲。這樣的人,看起來誠然是單純的,然而卻是內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體驗著黨性的人。因為他們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聯繫著人民的苦難和希望;他們任何一個行動和思想,都會先去體會黨的教育和黨的意誌(為人民服務)。他們是親身地體驗著被壓迫勞苦群眾的切身要求的,也是親身地體驗著勞苦群眾隻有在黨領導之下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解放自己的實際的革命道路的;因此,無產階級的理想,黨的領導,人民的勝利,就成為他們的最堅強的信仰力量,這使他們在敵人和困難麵前成為大無畏者。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是千錘百鍊出來的英雄,而不是僅僅立了一兩次功的英雄;這樣的英雄,隻要在內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黨,和自己部隊的聯繫,不失去信仰力,是無論放到什麽地方去都不會被毀滅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寫和歌頌的英雄和戰士,在根本上就都是這樣的人物。那些經過長期的鍛鍊和考驗而已經成長為出色的指揮員的人物固不用說了,像老炊事員孫全厚和周大勇連的許多老戰士也不用說了,就是李玉明和寧二子,甚至連寧金山,也正在逐步被教育和錘鍊成為這樣的戰士。又如衛生員三牛,勤務員小成,他們是周大勇八、九年前的影子;在我們的部隊中這樣的少年又怎能數得完呢?
他覺得,好像有誰用鐵錘敲著他熱騰騰的心。滾熱的眼淚,忽撒撒地落下來!
有人低聲哭了!眨眼工夫,全場人都慟哭起來。有的戰士還跺腳,抽噎著哭。眼淚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槍托上!
張培看周大勇講不下去,他走到戰士們麵前。他要說話,可是好一陣也說不出話。他尋思:人民解放戰爭打了八個多月,難道我們放棄的地方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己的家鄉放棄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己參加了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
……
張培一清二楚地知道我軍退出延安的目的和意義,可是這一刻他和戰士們一樣,眼裏滾著淚花子。他聲音抖動地說:“同誌們,坐下!同誌們,我們確實退出延安了……”戰士馬長勝站起來,喊:“報告!……延安是我們的……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住了……延安……黨中央……毛主席……。”他用拳頭猛烈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像是胸膛裏有什麽東西要爆炸似的。
張培壓製著自己湧動的感情,強忍住眼淚,說:“同誌們,黨中央安全地撤離延安。同誌們放心,旅首長傳達說:毛主席還繼續在陝北指揮全國人民解放戰爭,並親自指揮我們;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二班長馬全有猛地站起來,喊:“報告!教導員,我說一句話。我……我們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沒日沒夜從山西趕來,趕來……趕來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保衛延安……如今……我們算什麽共產黨員呢?算什麽革命戰士?”
一個戰士喊:“教導員!為了我們毛主席……下命令呀!去拚,去跟敵人拚呀!”
戰士們雷一樣的聲音爆炸開來:
“拚呀!拚呀!”
“我們豁出來咯!拚呀!”
“拚……拚……拚……”“為黨中央……我們……去收復延安……去……去……”“為毛主席……”“去呀!……去呀……”“黨中央……毛主席……毛主席……延安……”……………
哭聲變成喊聲,喊聲變成一片宣誓聲。大風越刮越大,宣誓聲也越來越高。
張培說:“同誌們,不要難過,不要流淚,聽我說。同誌們!我們愛毛主席,我們就應該……”戰士們一哇聲地喊:“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喊聲像滾雷一樣響。山頭上、溝渠中滾轉的大風,把這吼聲帶到遠方去了。(以上引用,中間略有省節。——引用者)
“黨中央……毛主席……延安……”這聲音喊出來的,是怎樣神聖的感情呢!
關於延安,關於這個歷史性的延安,作者在第一章第三節中曾作了一段最優美的描寫,這裏我不引用了。這一段詩的散文,是我們所看見過的描寫延安的文字中最美麗、最動人的文字。作者所描寫的是人們心靈中的延安,因而也是最真實的延安。這樣,他就寫出了這個歷史性的延安,同時也寫出了人們的靈魂。
這就是戰爭開始時戰士們實際的思想感情,也是指揮員們實際的思想感情。了解這種實際的思想感情,是我們了解人物的靈魂和性格所必需的,也是體會這次戰爭的精神所必需的。作者根據人們的這種實際思想感情來開始和展開關於周大勇和其他人物的描寫,這是和他要掌握人物的力量的要求完全相一致的。
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戰鬥的目的和意誌是完全一致的。指揮員們也都保持著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為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群眾,都為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爭所培養和鍛鍊,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著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為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著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為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歷史,反映著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爭的歷史。他是紅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吸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爭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誌的人。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那種除了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還會有比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一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黨,人民,祖國,人類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麽了。在他們,唯一快樂、光榮的事情,就是為人民而戰鬥,而犧牲。這樣的人,看起來誠然是單純的,然而卻是內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體驗著黨性的人。因為他們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聯繫著人民的苦難和希望;他們任何一個行動和思想,都會先去體會黨的教育和黨的意誌(為人民服務)。他們是親身地體驗著被壓迫勞苦群眾的切身要求的,也是親身地體驗著勞苦群眾隻有在黨領導之下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解放自己的實際的革命道路的;因此,無產階級的理想,黨的領導,人民的勝利,就成為他們的最堅強的信仰力量,這使他們在敵人和困難麵前成為大無畏者。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是千錘百鍊出來的英雄,而不是僅僅立了一兩次功的英雄;這樣的英雄,隻要在內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黨,和自己部隊的聯繫,不失去信仰力,是無論放到什麽地方去都不會被毀滅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寫和歌頌的英雄和戰士,在根本上就都是這樣的人物。那些經過長期的鍛鍊和考驗而已經成長為出色的指揮員的人物固不用說了,像老炊事員孫全厚和周大勇連的許多老戰士也不用說了,就是李玉明和寧二子,甚至連寧金山,也正在逐步被教育和錘鍊成為這樣的戰士。又如衛生員三牛,勤務員小成,他們是周大勇八、九年前的影子;在我們的部隊中這樣的少年又怎能數得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