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攝像機傳來的圖片也沒有新發現。然而,攝像機分離艙經過羅摩微弱的引力場時,它們的軌道卻揭示了另一條重要的信息——這個圓柱體的質量。
羅摩太輕了,不可能是實心的。很顯然,羅摩裏麵一定是空的,這倒沒讓人感到特別吃驚。
人類長久以來一直期待,也一直擔心的不期而遇,終於來了。人類即將迎接他們的第一位外星來客。
第四章 會合
在會合前的最後幾分鍾,諾頓船長想起了最初的電視轉播畫麵,那些鏡頭他反覆看了很多遍。不過有一樣東西,光看電視根本無從體會,那就是羅摩極具壓迫感的尺寸。
過去在月球、火星這樣的天然星體上降落時,他還從沒產生過這樣的印象。那些星球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人們本來就知道它很大。他還登上過木衛八,體積比羅摩稍大一點兒——現在卻簡直像是個小不點兒。
這個矛盾很好解釋。羅摩是一件人造物體,而且比人類扔進太空的任何東西都要重幾百萬倍,這一事實徹底扭轉了諾頓的判斷。羅摩的質量起碼有十萬億噸,對任何太空人來說,想到這一層可不光是心生敬畏,而是倍感恐懼。難怪隨著這塊精雕細刻、不知年歲幾何的圓柱體金屬一點點填滿天空,諾頓時不時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甚至感到沮喪。
這其中還有一種危機感,這在他過去的經驗裏從來不曾有過。在過去,每次降落他都知道接下來會怎樣。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永遠存在,卻絕沒有什麽能讓他吃驚。而麵對羅摩,唯一能確定的就是,讓人驚叫連聲的情況肯定會出現。
此刻,“奮進”號正懸停在圓柱體北極上空不到一千米的位置,就在這緩慢旋轉的圓麵的正中心。選擇在這一麵降落是因為這一麵對著陽光。自轉軸旁邊有些讓人捉摸不透的低矮結構,隨著羅摩的轉動,這些構造投下的影子堅定地掃過金屬平原。羅摩的北圓麵就像個巨大的日晷,度量著其上飛逝而過的、四分鍾一天的日子。
對諾頓船長來說,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把五千噸重的太空飛船降落到旋轉的圓麵中心,這和跟大型太空站的軸心對接沒什麽兩樣。藉由“奮進”號的舷側推進器,飛船已經與羅摩同步旋轉,諾頓對喬·卡爾弗特上尉也十分放心,不論有沒有船上新型計算機的幫助,他都能讓飛船像雪花一樣輕輕落地。
“再過三分鍾,”喬一邊說,眼睛卻須臾不離顯示器,“咱們就知道這傢夥是不是一堆反物質了。”
諾頓想起一些解釋羅摩來歷的、讓人寒毛倒豎的理論,於是咧嘴笑了。這個猜想不太可能出現,不過萬一是真的,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生太陽係自形成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將有整整一萬噸的東西發生湮滅,讓眾多行星短時間內多擁有一顆太陽。
不過任務簡報裏就連這樣微乎其微的可能性都想到了。此前“奮進”號在一萬公裏外的安全距離上用一個推進器噴嘴朝羅摩噴氣。不斷擴散的氣團撲上目標,結果什麽事兒都沒發生——如果真的發生湮滅,哪怕隻是幾毫克的物質與反物質,也足以爆發一場讓人驚恐的焰火表演。
和所有太空飛船的船長一樣,諾頓也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為了尋找合適的著陸地點,他曾長時間地仔細觀察羅摩的北圓麵。深思熟慮過後,他決定放棄最顯而易見的降落點——羅摩自轉軸上的端點,北圓麵的圓心。北極的正中間有個十分顯眼的圓盤,圓盤的直徑有一百米。諾頓感覺那裏很像一間巨大的氣閘艙的外閘門。當初建造這個空心世界的生物一定有辦法把自己的飛船開進去。從邏輯上講,主出入口應該就在那裏,諾頓心想,讓自己的飛船堵住正門可不是個明智之舉。
不過這個決定也引出了其他問題。倘若“奮進”號沒有降落在自轉軸上,哪怕隻偏離幾米,羅摩的高速自轉也會把飛船甩離極點。離心力最初會很微弱,但它會持續存在,無可阻擋。諾頓船長可不想自己的飛船滑過北極的平原,隨著時間一分分過去不斷加速,一直滑到圓麵的邊緣,被以一千公裏的時速甩進太空。
也許羅摩微弱的重力場——大約是地球的千分之一——能避免這一情況。羅摩上的重力場能產生幾噸的力,把“奮進”號吸附在平原之上,倘若平原表麵足夠粗糙,飛船也許就能在極點附近停穩。不過摩擦力的大小還未可知,諾頓船長可不打算拿它來對抗大小相當確定的離心力。
幸運的是,羅摩的設計者已經提供了解決方案。自轉軸周圍環繞著三個形似碉堡的低矮構造,這些構造直徑大約十米。如果“奮進”號能落在那些構造之間,飛船就會因離心力而產生滑動,最終靠著那些構造停穩,就像船被海浪推著緊靠在碼頭上一樣。
“十五秒後接觸。”喬說。諾頓船長緊張起來,守著雙聯控製台——他希望自己不必用它接手飛船操縱。諾頓船長這下真的意識到,過去的一切都聚焦到即將到來的這一刻。毫無疑問,這是自人類首次登月以來,一個半世紀裏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登陸。
指揮艙外,灰色的碉堡慢慢上升。反推火箭發出最後一聲噝響,隨後飛船一震。
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裏,諾頓船長一直不知道此刻他會說些什麽。可是這一刻終於到來,歷史已經找好了他的演說詞,他近乎不由自主地開口了,他幾乎沒有意識到,這是從歷史中傳來的回聲:
羅摩太輕了,不可能是實心的。很顯然,羅摩裏麵一定是空的,這倒沒讓人感到特別吃驚。
人類長久以來一直期待,也一直擔心的不期而遇,終於來了。人類即將迎接他們的第一位外星來客。
第四章 會合
在會合前的最後幾分鍾,諾頓船長想起了最初的電視轉播畫麵,那些鏡頭他反覆看了很多遍。不過有一樣東西,光看電視根本無從體會,那就是羅摩極具壓迫感的尺寸。
過去在月球、火星這樣的天然星體上降落時,他還從沒產生過這樣的印象。那些星球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人們本來就知道它很大。他還登上過木衛八,體積比羅摩稍大一點兒——現在卻簡直像是個小不點兒。
這個矛盾很好解釋。羅摩是一件人造物體,而且比人類扔進太空的任何東西都要重幾百萬倍,這一事實徹底扭轉了諾頓的判斷。羅摩的質量起碼有十萬億噸,對任何太空人來說,想到這一層可不光是心生敬畏,而是倍感恐懼。難怪隨著這塊精雕細刻、不知年歲幾何的圓柱體金屬一點點填滿天空,諾頓時不時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甚至感到沮喪。
這其中還有一種危機感,這在他過去的經驗裏從來不曾有過。在過去,每次降落他都知道接下來會怎樣。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永遠存在,卻絕沒有什麽能讓他吃驚。而麵對羅摩,唯一能確定的就是,讓人驚叫連聲的情況肯定會出現。
此刻,“奮進”號正懸停在圓柱體北極上空不到一千米的位置,就在這緩慢旋轉的圓麵的正中心。選擇在這一麵降落是因為這一麵對著陽光。自轉軸旁邊有些讓人捉摸不透的低矮結構,隨著羅摩的轉動,這些構造投下的影子堅定地掃過金屬平原。羅摩的北圓麵就像個巨大的日晷,度量著其上飛逝而過的、四分鍾一天的日子。
對諾頓船長來說,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把五千噸重的太空飛船降落到旋轉的圓麵中心,這和跟大型太空站的軸心對接沒什麽兩樣。藉由“奮進”號的舷側推進器,飛船已經與羅摩同步旋轉,諾頓對喬·卡爾弗特上尉也十分放心,不論有沒有船上新型計算機的幫助,他都能讓飛船像雪花一樣輕輕落地。
“再過三分鍾,”喬一邊說,眼睛卻須臾不離顯示器,“咱們就知道這傢夥是不是一堆反物質了。”
諾頓想起一些解釋羅摩來歷的、讓人寒毛倒豎的理論,於是咧嘴笑了。這個猜想不太可能出現,不過萬一是真的,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生太陽係自形成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將有整整一萬噸的東西發生湮滅,讓眾多行星短時間內多擁有一顆太陽。
不過任務簡報裏就連這樣微乎其微的可能性都想到了。此前“奮進”號在一萬公裏外的安全距離上用一個推進器噴嘴朝羅摩噴氣。不斷擴散的氣團撲上目標,結果什麽事兒都沒發生——如果真的發生湮滅,哪怕隻是幾毫克的物質與反物質,也足以爆發一場讓人驚恐的焰火表演。
和所有太空飛船的船長一樣,諾頓也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為了尋找合適的著陸地點,他曾長時間地仔細觀察羅摩的北圓麵。深思熟慮過後,他決定放棄最顯而易見的降落點——羅摩自轉軸上的端點,北圓麵的圓心。北極的正中間有個十分顯眼的圓盤,圓盤的直徑有一百米。諾頓感覺那裏很像一間巨大的氣閘艙的外閘門。當初建造這個空心世界的生物一定有辦法把自己的飛船開進去。從邏輯上講,主出入口應該就在那裏,諾頓心想,讓自己的飛船堵住正門可不是個明智之舉。
不過這個決定也引出了其他問題。倘若“奮進”號沒有降落在自轉軸上,哪怕隻偏離幾米,羅摩的高速自轉也會把飛船甩離極點。離心力最初會很微弱,但它會持續存在,無可阻擋。諾頓船長可不想自己的飛船滑過北極的平原,隨著時間一分分過去不斷加速,一直滑到圓麵的邊緣,被以一千公裏的時速甩進太空。
也許羅摩微弱的重力場——大約是地球的千分之一——能避免這一情況。羅摩上的重力場能產生幾噸的力,把“奮進”號吸附在平原之上,倘若平原表麵足夠粗糙,飛船也許就能在極點附近停穩。不過摩擦力的大小還未可知,諾頓船長可不打算拿它來對抗大小相當確定的離心力。
幸運的是,羅摩的設計者已經提供了解決方案。自轉軸周圍環繞著三個形似碉堡的低矮構造,這些構造直徑大約十米。如果“奮進”號能落在那些構造之間,飛船就會因離心力而產生滑動,最終靠著那些構造停穩,就像船被海浪推著緊靠在碼頭上一樣。
“十五秒後接觸。”喬說。諾頓船長緊張起來,守著雙聯控製台——他希望自己不必用它接手飛船操縱。諾頓船長這下真的意識到,過去的一切都聚焦到即將到來的這一刻。毫無疑問,這是自人類首次登月以來,一個半世紀裏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登陸。
指揮艙外,灰色的碉堡慢慢上升。反推火箭發出最後一聲噝響,隨後飛船一震。
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裏,諾頓船長一直不知道此刻他會說些什麽。可是這一刻終於到來,歷史已經找好了他的演說詞,他近乎不由自主地開口了,他幾乎沒有意識到,這是從歷史中傳來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