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下午,劉裕任命孟昶為府長史,守衛京口,檀憑之則為府司馬。親自與劉毅、何無忌等一千七百人前往竹裏駐軍,向四方送去檄文。宣稱益州刺史毛璩已平定荊楚之地,江州刺史郭昶之正奉晉天子在尋陽反正,王元德等人已率部曲占據石頭城,諸葛長民則奪取了歷陽,命令各處官府軍隊立刻反正歸降。
“荒謬!一派胡言!”
這份檄文也送到了桓玄的手中,他滿臉通紅,把檄文撕得粉碎,還不解恨,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碎紙片,才忿忿地坐了下來。
“所有官員都前往省中,事態緊急,不許呆在家裏!”
“任命新安王桓謙為征討都督,總督討伐反賊軍事!”
“由東興公殷仲文代替死難的安成王桓修,擔任徐兗二州刺史!”
一條條詔令火速從宮中發出,並急召重臣要員入宮商議討伐之事。
——陛下十分憂慮。
一見麵,眾臣心裏不禁都有所察覺。就在這一兩天裏,桓玄的鬢角很明顯多了幾十莖白髮,目光呆滯,臉色也很憔悴。
“反賊殘害重臣,竊據城池,必須盡早將其剿滅,以正天威!”
方臉膛的桓修聲音激動地說著,他對胞弟桓修之死十分悲痛。
“不錯!”
眾人紛紛附和。
桓玄有些疲倦地抬起頭,看了大家一眼,冷峻地說:
“不行。”
“陛下聖明,但還請將理由告知下臣。”
桓謙失望地發問。
桓玄“騰”的從龍床上站了起來,用一種高亢的,像是病人般的尖銳嗓音大聲說:
“彼等士氣銳甚,都是些不要命的兇徒。一旦我軍輕敵浪戰,初陣蹉跌,彼等便成大氣,吾方也大事去矣;為今之計,隻有屯重兵於覆舟山,以逸待勞。彼等空行二百裏而無所得,銳氣自然減損,又忽然撞見大軍,必定驚愕萬分。我軍按兵堅陣以待,不與之交鋒,彼求戰不得,自然散走。此乃上之上策也!”
桓玄也經歷過數年的戰陣,對兵法有一定研究,這一方案,便是他苦思冥想定下的計策。
“陛下的戰法固然有理。不過——”
卞範之也站了出來。他是桓玄創業時代就輔佐左右的謀主,和桓玄又是少年交好的玩友,是個目光深雋、思維縝密的人。
“如今反賊氣焰張天,四處都有賊黨蜂起響應。如果隻是消極防禦,恐怕一旬之內便當有半壁江山盡為賊有!不論初戰能否成功,京師附近總還有三萬人以上的龐大軍隊,一波波發起連續攻擊,再從西州徵發兵士前來助陣。反賊不過盤踞了兩州的治所,無論兵力還是補給都十分有限,必定無法經受這樣的車輪攻勢。請陛下明察!”
“是啊,千萬不能貽誤戰機,養虎為患啊!”
桓謙也連忙進言。
“唔。”
桓玄目光遊離,又垂頭喪氣地坐了下來。
“眾卿難道都主張盡早出兵嗎?”
“是。”
大多數人都附和桓謙、卞範之兩人的意見。
“陛下!”
一個滿麵虯髯的大將大踏步走了出來,單膝跪下。
“請讓末將提兵三千,足以碾平京口亂黨!”
他名叫吳甫之,是桓玄麾下以驍勇善戰聞名的戰將。
“末將也願出陣!”
這是另一位名叫皇甫敷的將領。
桓玄嘆了一口氣:
“既然諸卿一心求戰,朕也隻好遂了卿等的心願了!不過,若是因此敗了大事,可輕饒不了各位!”
他當即下令由吳甫之率三千兵為第一陣,皇甫敷率兩千兵為第二陣,先後向竹裏進發。
會議結束之後,眾臣紛紛告辭退下,殷仲文留在最後,看見桓玄仍仰天長噓短嘆,臉如死灰,他便小步走上台階。
“陛下?陛下?”
“嗯,什麽事?”
仲文竭力裝出一副勝利在望的喜悅表情,笑著說:“劉裕等人,不過是烏合之眾而已,勢必無成,陛下何必如此憂慮?”
“唉!”
桓玄悲悽地嘆著:
“劉裕,足為一世之英雄;劉毅家裏連一石一擔的儲糧都沒有,賭樗蒲時卻敢一擲百萬錢;何無忌驍勇善戰,不亞於他舅舅劉牢之。這樣的三人共舉大事,怎麽會‘勢必無成’呢!”
說著,他眼裏不禁淚花閃動,無力地擺了擺手,仲文隻好就此退下了。
經過一夜的休整,竹裏的義軍都十分活躍。這一天的清晨,劉裕收到了京師送來的情報。
“偽楚軍已經出動了!”
他大聲笑著,召集重要將領及各隊的隊長前來傳看報告。
一千七百人的義軍,由劉穆之分為十來支小隊。劃分的標準為按士兵原籍的州郡,同鄉人都編在同一隊中,由同鄉中有名望才幹的人充當隊長。從將領到小兵都是熟識的老鄉,指揮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雖然隻是一件不容易想到的小事,卻也說明了穆之過人的統率眼光。
“既然來了,就把他們打回去!”
眾將都鬥誌昂揚,高聲呼喊。
“好,那就立刻拔營出發。管他有多少人馬,見一軍就擊散一軍,直到攻進建康都為止!”
“荒謬!一派胡言!”
這份檄文也送到了桓玄的手中,他滿臉通紅,把檄文撕得粉碎,還不解恨,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碎紙片,才忿忿地坐了下來。
“所有官員都前往省中,事態緊急,不許呆在家裏!”
“任命新安王桓謙為征討都督,總督討伐反賊軍事!”
“由東興公殷仲文代替死難的安成王桓修,擔任徐兗二州刺史!”
一條條詔令火速從宮中發出,並急召重臣要員入宮商議討伐之事。
——陛下十分憂慮。
一見麵,眾臣心裏不禁都有所察覺。就在這一兩天裏,桓玄的鬢角很明顯多了幾十莖白髮,目光呆滯,臉色也很憔悴。
“反賊殘害重臣,竊據城池,必須盡早將其剿滅,以正天威!”
方臉膛的桓修聲音激動地說著,他對胞弟桓修之死十分悲痛。
“不錯!”
眾人紛紛附和。
桓玄有些疲倦地抬起頭,看了大家一眼,冷峻地說:
“不行。”
“陛下聖明,但還請將理由告知下臣。”
桓謙失望地發問。
桓玄“騰”的從龍床上站了起來,用一種高亢的,像是病人般的尖銳嗓音大聲說:
“彼等士氣銳甚,都是些不要命的兇徒。一旦我軍輕敵浪戰,初陣蹉跌,彼等便成大氣,吾方也大事去矣;為今之計,隻有屯重兵於覆舟山,以逸待勞。彼等空行二百裏而無所得,銳氣自然減損,又忽然撞見大軍,必定驚愕萬分。我軍按兵堅陣以待,不與之交鋒,彼求戰不得,自然散走。此乃上之上策也!”
桓玄也經歷過數年的戰陣,對兵法有一定研究,這一方案,便是他苦思冥想定下的計策。
“陛下的戰法固然有理。不過——”
卞範之也站了出來。他是桓玄創業時代就輔佐左右的謀主,和桓玄又是少年交好的玩友,是個目光深雋、思維縝密的人。
“如今反賊氣焰張天,四處都有賊黨蜂起響應。如果隻是消極防禦,恐怕一旬之內便當有半壁江山盡為賊有!不論初戰能否成功,京師附近總還有三萬人以上的龐大軍隊,一波波發起連續攻擊,再從西州徵發兵士前來助陣。反賊不過盤踞了兩州的治所,無論兵力還是補給都十分有限,必定無法經受這樣的車輪攻勢。請陛下明察!”
“是啊,千萬不能貽誤戰機,養虎為患啊!”
桓謙也連忙進言。
“唔。”
桓玄目光遊離,又垂頭喪氣地坐了下來。
“眾卿難道都主張盡早出兵嗎?”
“是。”
大多數人都附和桓謙、卞範之兩人的意見。
“陛下!”
一個滿麵虯髯的大將大踏步走了出來,單膝跪下。
“請讓末將提兵三千,足以碾平京口亂黨!”
他名叫吳甫之,是桓玄麾下以驍勇善戰聞名的戰將。
“末將也願出陣!”
這是另一位名叫皇甫敷的將領。
桓玄嘆了一口氣:
“既然諸卿一心求戰,朕也隻好遂了卿等的心願了!不過,若是因此敗了大事,可輕饒不了各位!”
他當即下令由吳甫之率三千兵為第一陣,皇甫敷率兩千兵為第二陣,先後向竹裏進發。
會議結束之後,眾臣紛紛告辭退下,殷仲文留在最後,看見桓玄仍仰天長噓短嘆,臉如死灰,他便小步走上台階。
“陛下?陛下?”
“嗯,什麽事?”
仲文竭力裝出一副勝利在望的喜悅表情,笑著說:“劉裕等人,不過是烏合之眾而已,勢必無成,陛下何必如此憂慮?”
“唉!”
桓玄悲悽地嘆著:
“劉裕,足為一世之英雄;劉毅家裏連一石一擔的儲糧都沒有,賭樗蒲時卻敢一擲百萬錢;何無忌驍勇善戰,不亞於他舅舅劉牢之。這樣的三人共舉大事,怎麽會‘勢必無成’呢!”
說著,他眼裏不禁淚花閃動,無力地擺了擺手,仲文隻好就此退下了。
經過一夜的休整,竹裏的義軍都十分活躍。這一天的清晨,劉裕收到了京師送來的情報。
“偽楚軍已經出動了!”
他大聲笑著,召集重要將領及各隊的隊長前來傳看報告。
一千七百人的義軍,由劉穆之分為十來支小隊。劃分的標準為按士兵原籍的州郡,同鄉人都編在同一隊中,由同鄉中有名望才幹的人充當隊長。從將領到小兵都是熟識的老鄉,指揮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雖然隻是一件不容易想到的小事,卻也說明了穆之過人的統率眼光。
“既然來了,就把他們打回去!”
眾將都鬥誌昂揚,高聲呼喊。
“好,那就立刻拔營出發。管他有多少人馬,見一軍就擊散一軍,直到攻進建康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