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破格提拔,因為王莽這次獎勵頒布符命的功臣,基本是按職務來的,五威將封為於爵,五威帥封為男爵,陳饒是五威右帥,按理應當封男爵,不是因為他二桿子精神強,哪能獲此殊榮?
王駿心裏不服,給陳饒上眼藥兒:
“皇上,匈奴單於不答應,派他的兄弟、右賢王帶著馬、牛跟到了長安,說是入朝謝恩,可卻一個勁兒地要那塊舊印呢!”
王莽一拍椅子背兒:
“不給不給!用得著威德子那句話了,要印沒有,要命一條!有本事讓他帶著兵來!反了他了!”
王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被大漢族主義沖昏了頭腦,用二桿子精神挑起了一場長達數年的邊境戰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夏、商、周、春秋戰國以來,以華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各民族之間,就通過經濟、文化的不斷交流而同化和融合。到漢朝建國以後,春秋戰國時代曾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許多少數民族都融進了華夏族。知道咱們中華民族歷史的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有著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盡管在秦和西漢前期,虎踞中原的中央政權都與周邊少數民族、特別是與匈奴發生過極其激烈的戰爭,但是,各族人民和平交往的美好的願望,以及經濟文比的強大紐帶還是使各兄弟民族走到和平相處、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來了。由於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武裝鬥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昭帝恢復了“和親”政策,漢匈之間出現了“城關不閉、牛馬蔽野、邊境晏然”的和平景象。而隨著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著名的絲綢之路更是不僅加強著漢族與西域各少數民族的友好往來,也向歐亞各國人民傳播著文化和友誼。東北、西南諸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與華夏族的關係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有的這些,都為各民族經濟文比的發展、邊疆地區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鞏固、擴大和發展。
但是,這一切,都在王莽民族自大狂心理的驅使之下,被破壞得蕩然無存了。
匈奴單於囊知牙斯一看名賢王去長安要單於璽不成。心頭火起,馬背上民族的豪氣大發,就在邊境上挑了幾個郡縣,搞了點小小的摩擦,殺了點兒人,搶了點兒東西,想給王莽施加點兒壓力。
這倒正好遞給了王莽一個絕好的藉口。王莽這陣兒可不象從前了,龍椅那玩意兒哪是人坐的?您隻要往那上一坐,阿諛奉承就成了家常便飯,歌功頌德就成了休閑娛樂,至於什麽民間疾苦,可就全都拜拜了。每天就在這種氛圍中生活,人的思想能不起變化?何況王莽這人,三十年來位置是越來越高,脾氣也越來越大,原先的優點、長處一天少似一天,那些個臭毛病反而擋不住地往出蹦,其中最要命的,就是那個“狂妄自大”。您想,甭管真的假的,他有著那麽高貴的血統,有著那麽明確的天命,有著那麽崇高的德行,有著那麽顯赫的權力,臣僚們還都一個勁兒地報喜不報憂,都說大新天子萬民擁戴,他不狂誰狂?
他這一狂不要緊,就忘了自個兒姓什麽了,忘了跟匈奴這兄弟之邦幾十年的和平共處是怎麽來的了,以為仗著大新朝的無比強盛,就可以奴役一個民族而不受懲罰。
大新天子看著邊關快馬送來的緊急軍情,龍顏震怒,扯著嗓子大喝:
“立國將軍何在?”
立國將軍孫建出班跪倒,恭聆聖命。
王莽把龍書案上的虎符綽了起來:
“立國將軍!匈奴單於,不,予決定給他改名兒,叫降奴服於!降奴服於囊知牙斯,侮辱大新國家尊嚴,背叛了當初約定匈奴不得接納中原、西域、烏孫、烏桓降民的四條協議,侵犯西域鄰國,攻略大新邊地,給人民造成了危害,應當殺身滅族!予命汝等十二位將軍,率領十路大軍,維護皇天的威嚴,懲罰囊知牙斯那個小鬼子!念在他的長輩呼韓邪單於幾代忠孝,保衛著邊界險阻,不忍心因為一個不肖子孫讓他們家絕後,予決定把匈奴分為十五個小國,立呼韓邪單於的十五個子孫為各小國的單於。所有跟叛虜囊知牙斯一塊犯法應當連坐的匈奴人,一律赦免,隻不放過囊知牙斯一個人!”
說是十路大軍,就跟後來曹操八十三萬人馬號稱百萬似的,隻是一個虛數、大約摸,為著聽起來唬人,其實派出去的,是六路人馬。
五威將軍苗、虎賁將軍王況,為第一路,從五原郡出擊;厭難將軍陳欽、震狄將軍三巡,為第二路,從雲中郡出擊;振武將軍王嘉、平狄將軍王萌,為第三路,從代郡出擊;相威將軍李棽、鎮遠將軍李翁,為第四路,從西河郡出擊;誅貉將軍陽俊、討穢將軍嚴尤,為第五路,從漁陽郡出擊;奮武將軍王駿、定胡將軍王晏,為第六路,從張掖郡出擊。六路人馬,各配備偏將、種將三十員,軍卒五萬,共一百八十員猛將,三十萬大軍。兵員不足,除了原來在編的士兵之外,還從民間抓了不少壯了,連監獄裏的犯人也算上,湊夠了三十萬。也不知道當過大司馬的王莽是怎麽想的,三十萬人要求同時出擊,在一夜之間給“降奴服於”一個閃電般的打擊,哪兒那麽容易?這麽多部隊調動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全國都亂成一窩蜂了,各郡縣一齊緊急動員,往剛線運輸禦寒的皮軍服、兵器、人吃的糧食、馬吃的草料。生怕後勤保障跟不上,王莽又派了不少使者乘坐著快車沿途監督催促,按戰爭狀態法令辦事,貽誤軍機者送交軍事法庭。
王駿心裏不服,給陳饒上眼藥兒:
“皇上,匈奴單於不答應,派他的兄弟、右賢王帶著馬、牛跟到了長安,說是入朝謝恩,可卻一個勁兒地要那塊舊印呢!”
王莽一拍椅子背兒:
“不給不給!用得著威德子那句話了,要印沒有,要命一條!有本事讓他帶著兵來!反了他了!”
王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被大漢族主義沖昏了頭腦,用二桿子精神挑起了一場長達數年的邊境戰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夏、商、周、春秋戰國以來,以華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各民族之間,就通過經濟、文化的不斷交流而同化和融合。到漢朝建國以後,春秋戰國時代曾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許多少數民族都融進了華夏族。知道咱們中華民族歷史的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有著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盡管在秦和西漢前期,虎踞中原的中央政權都與周邊少數民族、特別是與匈奴發生過極其激烈的戰爭,但是,各族人民和平交往的美好的願望,以及經濟文比的強大紐帶還是使各兄弟民族走到和平相處、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來了。由於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武裝鬥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昭帝恢復了“和親”政策,漢匈之間出現了“城關不閉、牛馬蔽野、邊境晏然”的和平景象。而隨著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著名的絲綢之路更是不僅加強著漢族與西域各少數民族的友好往來,也向歐亞各國人民傳播著文化和友誼。東北、西南諸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與華夏族的關係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有的這些,都為各民族經濟文比的發展、邊疆地區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鞏固、擴大和發展。
但是,這一切,都在王莽民族自大狂心理的驅使之下,被破壞得蕩然無存了。
匈奴單於囊知牙斯一看名賢王去長安要單於璽不成。心頭火起,馬背上民族的豪氣大發,就在邊境上挑了幾個郡縣,搞了點小小的摩擦,殺了點兒人,搶了點兒東西,想給王莽施加點兒壓力。
這倒正好遞給了王莽一個絕好的藉口。王莽這陣兒可不象從前了,龍椅那玩意兒哪是人坐的?您隻要往那上一坐,阿諛奉承就成了家常便飯,歌功頌德就成了休閑娛樂,至於什麽民間疾苦,可就全都拜拜了。每天就在這種氛圍中生活,人的思想能不起變化?何況王莽這人,三十年來位置是越來越高,脾氣也越來越大,原先的優點、長處一天少似一天,那些個臭毛病反而擋不住地往出蹦,其中最要命的,就是那個“狂妄自大”。您想,甭管真的假的,他有著那麽高貴的血統,有著那麽明確的天命,有著那麽崇高的德行,有著那麽顯赫的權力,臣僚們還都一個勁兒地報喜不報憂,都說大新天子萬民擁戴,他不狂誰狂?
他這一狂不要緊,就忘了自個兒姓什麽了,忘了跟匈奴這兄弟之邦幾十年的和平共處是怎麽來的了,以為仗著大新朝的無比強盛,就可以奴役一個民族而不受懲罰。
大新天子看著邊關快馬送來的緊急軍情,龍顏震怒,扯著嗓子大喝:
“立國將軍何在?”
立國將軍孫建出班跪倒,恭聆聖命。
王莽把龍書案上的虎符綽了起來:
“立國將軍!匈奴單於,不,予決定給他改名兒,叫降奴服於!降奴服於囊知牙斯,侮辱大新國家尊嚴,背叛了當初約定匈奴不得接納中原、西域、烏孫、烏桓降民的四條協議,侵犯西域鄰國,攻略大新邊地,給人民造成了危害,應當殺身滅族!予命汝等十二位將軍,率領十路大軍,維護皇天的威嚴,懲罰囊知牙斯那個小鬼子!念在他的長輩呼韓邪單於幾代忠孝,保衛著邊界險阻,不忍心因為一個不肖子孫讓他們家絕後,予決定把匈奴分為十五個小國,立呼韓邪單於的十五個子孫為各小國的單於。所有跟叛虜囊知牙斯一塊犯法應當連坐的匈奴人,一律赦免,隻不放過囊知牙斯一個人!”
說是十路大軍,就跟後來曹操八十三萬人馬號稱百萬似的,隻是一個虛數、大約摸,為著聽起來唬人,其實派出去的,是六路人馬。
五威將軍苗、虎賁將軍王況,為第一路,從五原郡出擊;厭難將軍陳欽、震狄將軍三巡,為第二路,從雲中郡出擊;振武將軍王嘉、平狄將軍王萌,為第三路,從代郡出擊;相威將軍李棽、鎮遠將軍李翁,為第四路,從西河郡出擊;誅貉將軍陽俊、討穢將軍嚴尤,為第五路,從漁陽郡出擊;奮武將軍王駿、定胡將軍王晏,為第六路,從張掖郡出擊。六路人馬,各配備偏將、種將三十員,軍卒五萬,共一百八十員猛將,三十萬大軍。兵員不足,除了原來在編的士兵之外,還從民間抓了不少壯了,連監獄裏的犯人也算上,湊夠了三十萬。也不知道當過大司馬的王莽是怎麽想的,三十萬人要求同時出擊,在一夜之間給“降奴服於”一個閃電般的打擊,哪兒那麽容易?這麽多部隊調動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全國都亂成一窩蜂了,各郡縣一齊緊急動員,往剛線運輸禦寒的皮軍服、兵器、人吃的糧食、馬吃的草料。生怕後勤保障跟不上,王莽又派了不少使者乘坐著快車沿途監督催促,按戰爭狀態法令辦事,貽誤軍機者送交軍事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