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休侯精闢論斷!說到點子上了!我們幾位朝廷重臣,這些日子盡在一起瞎琢磨,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為什麽能順順噹噹龍登九五?兩條,一是民心,二是天意!如今您下得民心,上應天意,中間呢,還有我們這幫忠實走狗,您的條件全具備啦!”
王莽可沒他們這麽樂觀,從居攝到即真,雖說隻有一步之遙,可這一步邁出去,要下多大的決心!弄好了,功成名就,弄得不好,那就是身敗名裂呀!王莽可不願意這麽倉促地拿自己的整個兒政治生命去冒這個險!直到現在,王莽的目標也隻是成為當代的周公,能夠把江山為劉家治理好,百年之後在淩煙閣標上大忠臣王莽的姓名,也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他毅然決然:
“此事萬萬不可!民心雖然歸予,卻也略有反覆,至於天意嘛,單憑那一塊丹書白石,恐怕還說明不了什麽問題,何況那道符命上,明明白白寫的是‘安漢公為皇帝’,一個‘為’字,敲定了‘代理’的意思,‘安漢’二字,更是準確無誤,是讓予安定漢室,於怎麽能違抗天命,怎麽能代漢自立?這件事,咱們是棉花店著火——免談!”
王莽這麽一謙虛,倒給他自己帶來了麻煩。這年九月間,王莽的老娘功顯君去世,一個嚴肅的問題擺在了眾人麵前:攝皇帝的喪服該怎麽穿?也就是說,王莽應當以什麽身份出現在喪禮上?
如果按照孝道,王莽應該盡人子之儀,為生身母親穿上五服中最重一級的喪服“斬衰(cui)”。上衣下裳均用最粗的麻布做成,縫製的時候,側麵都不包縫,故意就那麽讓毛邊露著,表示孝子的悲傷已經到了不修邊幅的程度,這叫“斬”;還得用一塊六寸長四寸寬的麻布連綴在外衿的當心之處,這叫“衰”,用意大概有兩層,一是說孝子傷心,心都快碎了,得加上一層裹住那顆破碎的心,再一來呢,許是充當手帕的角色,供孝子擦眼淚抹鼻涕用的。斬衰的服喪期最長,為三年,這三年裏頭,不能剃頭,不能刮臉,不能跟女人睡覺,不能參加任何形式的娛樂活動,說邪乎點,連咧嘴樂一樂都不允許。
這顯然不能適用於已經成為攝皇帝的王莽,因為群臣們認為,攝皇帝雖然已然登上劉家的皇位,那就算劉家門兒的人了,從道理上講,應當是繼承了大漢嫡係長房的香火,就算要服斬毒,也隻能是為孝元皇帝或者是幸元皇後即王太皇太後而服,功顯君雖然是攝皇帝的生母,卻不能享受這個待遇。讓攝皇帝為她老人家服斬衰?除非她是太後!
那麽該穿什麽呢?這可難壞了奉命專門研究這個課題的少阿、羲和劉歆:
“這不是考我呢嘛!早聽我的,即了真不就沒這麽多麻煩!即了真,功顯君就名正言順地成了皇太後,想怎麽穿您就怎麽穿!沒人敢管!”
牢騷歸牢騷,想轍還得想轍,劉歆找了七八十位博士、儒生,都是研究禮儀的專家,把石渠閣的藏書翻了個遍,終於,讓他琢磨出一個不倫不類卻又說得過去的方案來:
“緦麻!您穿緦麻合適!”
“緦麻?穎叔,予也學過周禮,知道綢麻是怎麽回事!這是五服裏最輕的一種,是給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中表兄弟和嶽父嶽母服喪穿的,細麻布製成,服期三個月,這怎麽行?那是予的生身之母,你不知道予最講孝道?”
“攝皇帝,您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禮經》裏有這麽一句話:‘庶子做了父親的繼承人,為他的生母守綢麻服。”這是什麽意思呢?是說跟尊貴的父母成為一個整體的庶子,就不敢再為生身的麻母守三年的重孝了。功顯君是您的生母不假,可您現在要對漢室盡忠,就不能對生母盡孝,忠孝自古兩難全!三年的重孝,多影響您去履行皇帝職責,別忘了,大漢宗廟的祭禮要您去主持,尊貴的太皇太後要您去孝敬,還有大大小小多少禮儀活動,都等著您的光臨!三年,太耽誤事了!劉秀倒有個主意,當然這也是有據可查的,《周禮》裏說:“國王為諸侯守綢麻服’,‘禮帽上麵加上環繞而成的孝帶’,您是攝皇帝,功顯君相當於諸侯,您可以仿照天子弔唁諸侯的禮節,穿上這麽一身,這就符合聖人的製度了!至於三年的孝期,可以讓您的孫子,繼承了新都侯位的王宗去守,連整個一吊、再會的喪禮全過程,也由他主持!您瞧這主意怎麽樣?”
這也是在這種尷尬的形勢下最好的解決辦法了,王莽隻得批準。
其實,感到難堪的不止王莽,朝廷裏外的官員們甚至普通老百姓也覺得這種局麵實在是別扭。地主階級中的某些階層,比如說中小地主和他們中的知識分子,渴望著一個新王朝的建立能夠為他們帶來權力再分配的大好機會;被幾代昏昏噩噩的君主統治得喘不過氣來的農民階級期待著一個新王朝能夠稍許卸下他們不堪的重負;而那些豪強地主集團和他們的代表劉氏皇族,也認為新王朝或許並不那麽可怕,特別是這位未來王朝的當然統治者王莽頗為開明,幾年來不是一直在維護他們的利益嗎?
在這種形勢下,所謂民心,也就是新王朝建立所必需的社會基礎,已經頗具規模,所欠缺的,大概就是使新王朝在一夜之間破土而出的那個什麽天意了。
王莽可沒他們這麽樂觀,從居攝到即真,雖說隻有一步之遙,可這一步邁出去,要下多大的決心!弄好了,功成名就,弄得不好,那就是身敗名裂呀!王莽可不願意這麽倉促地拿自己的整個兒政治生命去冒這個險!直到現在,王莽的目標也隻是成為當代的周公,能夠把江山為劉家治理好,百年之後在淩煙閣標上大忠臣王莽的姓名,也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他毅然決然:
“此事萬萬不可!民心雖然歸予,卻也略有反覆,至於天意嘛,單憑那一塊丹書白石,恐怕還說明不了什麽問題,何況那道符命上,明明白白寫的是‘安漢公為皇帝’,一個‘為’字,敲定了‘代理’的意思,‘安漢’二字,更是準確無誤,是讓予安定漢室,於怎麽能違抗天命,怎麽能代漢自立?這件事,咱們是棉花店著火——免談!”
王莽這麽一謙虛,倒給他自己帶來了麻煩。這年九月間,王莽的老娘功顯君去世,一個嚴肅的問題擺在了眾人麵前:攝皇帝的喪服該怎麽穿?也就是說,王莽應當以什麽身份出現在喪禮上?
如果按照孝道,王莽應該盡人子之儀,為生身母親穿上五服中最重一級的喪服“斬衰(cui)”。上衣下裳均用最粗的麻布做成,縫製的時候,側麵都不包縫,故意就那麽讓毛邊露著,表示孝子的悲傷已經到了不修邊幅的程度,這叫“斬”;還得用一塊六寸長四寸寬的麻布連綴在外衿的當心之處,這叫“衰”,用意大概有兩層,一是說孝子傷心,心都快碎了,得加上一層裹住那顆破碎的心,再一來呢,許是充當手帕的角色,供孝子擦眼淚抹鼻涕用的。斬衰的服喪期最長,為三年,這三年裏頭,不能剃頭,不能刮臉,不能跟女人睡覺,不能參加任何形式的娛樂活動,說邪乎點,連咧嘴樂一樂都不允許。
這顯然不能適用於已經成為攝皇帝的王莽,因為群臣們認為,攝皇帝雖然已然登上劉家的皇位,那就算劉家門兒的人了,從道理上講,應當是繼承了大漢嫡係長房的香火,就算要服斬毒,也隻能是為孝元皇帝或者是幸元皇後即王太皇太後而服,功顯君雖然是攝皇帝的生母,卻不能享受這個待遇。讓攝皇帝為她老人家服斬衰?除非她是太後!
那麽該穿什麽呢?這可難壞了奉命專門研究這個課題的少阿、羲和劉歆:
“這不是考我呢嘛!早聽我的,即了真不就沒這麽多麻煩!即了真,功顯君就名正言順地成了皇太後,想怎麽穿您就怎麽穿!沒人敢管!”
牢騷歸牢騷,想轍還得想轍,劉歆找了七八十位博士、儒生,都是研究禮儀的專家,把石渠閣的藏書翻了個遍,終於,讓他琢磨出一個不倫不類卻又說得過去的方案來:
“緦麻!您穿緦麻合適!”
“緦麻?穎叔,予也學過周禮,知道綢麻是怎麽回事!這是五服裏最輕的一種,是給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中表兄弟和嶽父嶽母服喪穿的,細麻布製成,服期三個月,這怎麽行?那是予的生身之母,你不知道予最講孝道?”
“攝皇帝,您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禮經》裏有這麽一句話:‘庶子做了父親的繼承人,為他的生母守綢麻服。”這是什麽意思呢?是說跟尊貴的父母成為一個整體的庶子,就不敢再為生身的麻母守三年的重孝了。功顯君是您的生母不假,可您現在要對漢室盡忠,就不能對生母盡孝,忠孝自古兩難全!三年的重孝,多影響您去履行皇帝職責,別忘了,大漢宗廟的祭禮要您去主持,尊貴的太皇太後要您去孝敬,還有大大小小多少禮儀活動,都等著您的光臨!三年,太耽誤事了!劉秀倒有個主意,當然這也是有據可查的,《周禮》裏說:“國王為諸侯守綢麻服’,‘禮帽上麵加上環繞而成的孝帶’,您是攝皇帝,功顯君相當於諸侯,您可以仿照天子弔唁諸侯的禮節,穿上這麽一身,這就符合聖人的製度了!至於三年的孝期,可以讓您的孫子,繼承了新都侯位的王宗去守,連整個一吊、再會的喪禮全過程,也由他主持!您瞧這主意怎麽樣?”
這也是在這種尷尬的形勢下最好的解決辦法了,王莽隻得批準。
其實,感到難堪的不止王莽,朝廷裏外的官員們甚至普通老百姓也覺得這種局麵實在是別扭。地主階級中的某些階層,比如說中小地主和他們中的知識分子,渴望著一個新王朝的建立能夠為他們帶來權力再分配的大好機會;被幾代昏昏噩噩的君主統治得喘不過氣來的農民階級期待著一個新王朝能夠稍許卸下他們不堪的重負;而那些豪強地主集團和他們的代表劉氏皇族,也認為新王朝或許並不那麽可怕,特別是這位未來王朝的當然統治者王莽頗為開明,幾年來不是一直在維護他們的利益嗎?
在這種形勢下,所謂民心,也就是新王朝建立所必需的社會基礎,已經頗具規模,所欠缺的,大概就是使新王朝在一夜之間破土而出的那個什麽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