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建築剛剛落成,立馬就派上了用場。
王莽知道,眼下大漢的局麵,還離不開劉家的支持,正好明堂也蓋得了,幹脆嚐嚐新鮮,搞他一次大規模的活動,不比剪彩實惠得多?
於是在元始五年正月間,在明堂舉行祫(xia)祭大禮。
所謂“祫祭”,其實就是合祭,是把劉氏遠遠近近的列祖列宗集合起來,歸攏包堆兒大祭一回。謔!氣勢那叫個壯觀!浩浩蕩蕩,來了一千多號特邀嘉賓,其中有風塵僕僕趕進京來的二十八位諸侯王,一百二十位列侯,九百多位皇族成員。
祭禮本身倒沒有什麽出奇之處,無非是把十來塊木頭牌位供起來,宰殺幾頭豬、牛、羊倒黴的畜牲,頂禮膜拜一番,就算完成任務。
但是真正讓那些應徵前來助祭的劉氏宗親們血壓增高、心跳加快、興奮不已的,卻是祭禮之後的節目。
什麽節目?不是歌舞曲藝,也不是雜技小品,王莽動真格兒的了,趁著列祖列宗都在享用白水羊頭的熱乎勁兒,請太後宣布策命,對劉氏皇族大行封賞。
封賞的麵兒真挺廣的,光列侯就封了三十六位,一水兒的皇族。關於三十六位列侯封侯的問題,《漢書》中一共有三處記載,《平帝紀》、《王子侯表》和《王莽傳》,但互相之間都有出入。有的說,封劉信等三十六侯是在平帝元始元年,有的說,元始元年封了劉信不錯,但隻封了十六人,劉宣等四人是元始二年封的,元始五年又封了劉賞等八人,合起來二十八人,另外那八個沒說怎麽回事。筆者臆斷,三十六人的人數應當沒有多大問題,《平帝紀》、《王莽傳》兩處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再看《王子侯表》,從劉信開始往後數,一直數到篇末的杏山侯劉遵,恰好也是三十六位。問題是,這三十六人封侯的時間上出入比較大,歸納一下,主要有這麽幾種情況:一,明明白白肯定是元始五年才被第一次封侯的,有八位,長沙刺王的兒子昭陽侯劉賞等人是也;二,元始二年封了四位,廣陽繆王的兒子方城侯劉宣等人是也;三,以前被封過侯,但由於種種原因免了侯位,在元始元年的時候被重新封侯的有三位,東平煬王的兒子嚴鄉侯劉信等人是也;四,元始元年初次封侯的有十五位,東平場王的兒子陶鄉侯劉恢等人是也;五,另外還有幾位,是哀帝時封的侯,楚思王的兒子陵鄉侯劉曾等人是也。
站在王莽的角度考慮一下,一來明堂是首次正式啟用,需要造個聲勢,二來通過大行封賞劉氏皇族,爭取更多的擁護者,減少自己托古改製的阻力。僅僅從這兩點出發,也有必要搞搞“濫竿充數”,三十六是吉數,六六順嘛!所以極有可能,在元始五年明堂祫祭之後,除了這年初次封侯的八人之外,再概摟二三十位,重新申明一下朝廷的恩寵,以前雖然封過,可那不是在宣明政教的正式場所封的,不那麽隆重對不對?
王莽這一追求隆重不要緊,害得筆者又多鑽了兩個多鍾頭的故紙堆,掰著腳趾頭幫他算這三十六個人頭,這叫什麽事兒嘛!
三十六侯封罷,王莽又請太後宣布:
“朝廷雨露,人人有份。一碗水端平不大容易,但至少別灑得太多,三十六人吃肉,八九百人喝湯,應該可以辦得到,弄好了,沒準還能鬧塊骨頭啃啃。根據宰衡、安漢公的提議,朕宣布,凡是參加祫祭大禮的劉氏皇族,都可以榮獲紀念獎,或者增加封地,或者賜給爵位,頂不濟的,也賞給不同數目的金銀財物。欽此!”
該封的封了,該賞的也賞了,可這幫人一點兒走的意思也沒有,還在明堂紮著堆兒。
太後車駕動活不了,小皇上不幹了:
“朕說不來吧,非叫朕來!這倒好,趕上上下班高峰,堵車!祭祖不在宮裏祭,跑這麽大老遠,招搖過市顛碎了屁股不說,還招這麽一大幫人,人肉味兒直衝腦仁子!應名兒是幫大漢朝廷安撫懷柔,其實,哼!他那點花花腸子誰瞧不出來?那是替他自個兒邀買人心呢!別老把朕當成小孩子,朕,朕,朕也能胡鎮一氣呢!”
平帝的驕傲是有資本的。這年他已經十四了,喉節也鼓了,腋毛也生了,前兩天夜裏,還上康西草原溜了一圈兒,精濕冰涼弄了一褥子露水。小公雞不鳴則已,這一鳴啊,他就想鳴出個驚天動地來。本來象這種祫祭大禮,以及隨後的封賞儀式,都應當由他來唱主角的,可是鑑於上次策命王莽時他那令人掃興的表現,王太後還是讓他靠了邊兒,充當了聾子的耳朵。其實王太後本人又何嚐不是個擺設,一切的一切,都由宰衡王莽事先安排妥當了,胡琴一響,開唱就是了,真正的編劇、導演,還用得著親自登台?
都說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可今天這一千多號觀眾,卻一點兒都不傻,早就品出味兒來了,知道朝廷對他們的恩寵,其實是來自宰衡王莽的惠澤。
他們為什麽不肯退場?受人滴水之恩,必當以湧泉相報,誰都受了恩惠,唯獨沒有安漢公的,那怎麽象話?
於是諸侯王公、列侯、宗室就跟商量好了一樣,跪在八窗四達九室十二重三十六戶七十二牖的明堂裏外,異口同聲、眾口一詞:
“太後!臣等無功受祿,安漢公大功不賞,這可不符合咱大漢的章程!也違背周朝的古製!應當趕快封賞安漢公!去年明堂落成之後,臣等就集體上過書,請求給安漢公加九錫,太後當時也答應了,讓研究九錫到底怎麽個加法兒。一晃這都過了年了,九錫,連一錫也不錫呢!再這麽下去,臣等可要走極端了!抹脖子拉動脈倒犯不上,至少臣等可以滯留京師,就算集體上訪吧!不答應臣等的請求,臣等九百來口子,就在沙家浜紮下去了!”
王莽知道,眼下大漢的局麵,還離不開劉家的支持,正好明堂也蓋得了,幹脆嚐嚐新鮮,搞他一次大規模的活動,不比剪彩實惠得多?
於是在元始五年正月間,在明堂舉行祫(xia)祭大禮。
所謂“祫祭”,其實就是合祭,是把劉氏遠遠近近的列祖列宗集合起來,歸攏包堆兒大祭一回。謔!氣勢那叫個壯觀!浩浩蕩蕩,來了一千多號特邀嘉賓,其中有風塵僕僕趕進京來的二十八位諸侯王,一百二十位列侯,九百多位皇族成員。
祭禮本身倒沒有什麽出奇之處,無非是把十來塊木頭牌位供起來,宰殺幾頭豬、牛、羊倒黴的畜牲,頂禮膜拜一番,就算完成任務。
但是真正讓那些應徵前來助祭的劉氏宗親們血壓增高、心跳加快、興奮不已的,卻是祭禮之後的節目。
什麽節目?不是歌舞曲藝,也不是雜技小品,王莽動真格兒的了,趁著列祖列宗都在享用白水羊頭的熱乎勁兒,請太後宣布策命,對劉氏皇族大行封賞。
封賞的麵兒真挺廣的,光列侯就封了三十六位,一水兒的皇族。關於三十六位列侯封侯的問題,《漢書》中一共有三處記載,《平帝紀》、《王子侯表》和《王莽傳》,但互相之間都有出入。有的說,封劉信等三十六侯是在平帝元始元年,有的說,元始元年封了劉信不錯,但隻封了十六人,劉宣等四人是元始二年封的,元始五年又封了劉賞等八人,合起來二十八人,另外那八個沒說怎麽回事。筆者臆斷,三十六人的人數應當沒有多大問題,《平帝紀》、《王莽傳》兩處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再看《王子侯表》,從劉信開始往後數,一直數到篇末的杏山侯劉遵,恰好也是三十六位。問題是,這三十六人封侯的時間上出入比較大,歸納一下,主要有這麽幾種情況:一,明明白白肯定是元始五年才被第一次封侯的,有八位,長沙刺王的兒子昭陽侯劉賞等人是也;二,元始二年封了四位,廣陽繆王的兒子方城侯劉宣等人是也;三,以前被封過侯,但由於種種原因免了侯位,在元始元年的時候被重新封侯的有三位,東平煬王的兒子嚴鄉侯劉信等人是也;四,元始元年初次封侯的有十五位,東平場王的兒子陶鄉侯劉恢等人是也;五,另外還有幾位,是哀帝時封的侯,楚思王的兒子陵鄉侯劉曾等人是也。
站在王莽的角度考慮一下,一來明堂是首次正式啟用,需要造個聲勢,二來通過大行封賞劉氏皇族,爭取更多的擁護者,減少自己托古改製的阻力。僅僅從這兩點出發,也有必要搞搞“濫竿充數”,三十六是吉數,六六順嘛!所以極有可能,在元始五年明堂祫祭之後,除了這年初次封侯的八人之外,再概摟二三十位,重新申明一下朝廷的恩寵,以前雖然封過,可那不是在宣明政教的正式場所封的,不那麽隆重對不對?
王莽這一追求隆重不要緊,害得筆者又多鑽了兩個多鍾頭的故紙堆,掰著腳趾頭幫他算這三十六個人頭,這叫什麽事兒嘛!
三十六侯封罷,王莽又請太後宣布:
“朝廷雨露,人人有份。一碗水端平不大容易,但至少別灑得太多,三十六人吃肉,八九百人喝湯,應該可以辦得到,弄好了,沒準還能鬧塊骨頭啃啃。根據宰衡、安漢公的提議,朕宣布,凡是參加祫祭大禮的劉氏皇族,都可以榮獲紀念獎,或者增加封地,或者賜給爵位,頂不濟的,也賞給不同數目的金銀財物。欽此!”
該封的封了,該賞的也賞了,可這幫人一點兒走的意思也沒有,還在明堂紮著堆兒。
太後車駕動活不了,小皇上不幹了:
“朕說不來吧,非叫朕來!這倒好,趕上上下班高峰,堵車!祭祖不在宮裏祭,跑這麽大老遠,招搖過市顛碎了屁股不說,還招這麽一大幫人,人肉味兒直衝腦仁子!應名兒是幫大漢朝廷安撫懷柔,其實,哼!他那點花花腸子誰瞧不出來?那是替他自個兒邀買人心呢!別老把朕當成小孩子,朕,朕,朕也能胡鎮一氣呢!”
平帝的驕傲是有資本的。這年他已經十四了,喉節也鼓了,腋毛也生了,前兩天夜裏,還上康西草原溜了一圈兒,精濕冰涼弄了一褥子露水。小公雞不鳴則已,這一鳴啊,他就想鳴出個驚天動地來。本來象這種祫祭大禮,以及隨後的封賞儀式,都應當由他來唱主角的,可是鑑於上次策命王莽時他那令人掃興的表現,王太後還是讓他靠了邊兒,充當了聾子的耳朵。其實王太後本人又何嚐不是個擺設,一切的一切,都由宰衡王莽事先安排妥當了,胡琴一響,開唱就是了,真正的編劇、導演,還用得著親自登台?
都說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可今天這一千多號觀眾,卻一點兒都不傻,早就品出味兒來了,知道朝廷對他們的恩寵,其實是來自宰衡王莽的惠澤。
他們為什麽不肯退場?受人滴水之恩,必當以湧泉相報,誰都受了恩惠,唯獨沒有安漢公的,那怎麽象話?
於是諸侯王公、列侯、宗室就跟商量好了一樣,跪在八窗四達九室十二重三十六戶七十二牖的明堂裏外,異口同聲、眾口一詞:
“太後!臣等無功受祿,安漢公大功不賞,這可不符合咱大漢的章程!也違背周朝的古製!應當趕快封賞安漢公!去年明堂落成之後,臣等就集體上過書,請求給安漢公加九錫,太後當時也答應了,讓研究九錫到底怎麽個加法兒。一晃這都過了年了,九錫,連一錫也不錫呢!再這麽下去,臣等可要走極端了!抹脖子拉動脈倒犯不上,至少臣等可以滯留京師,就算集體上訪吧!不答應臣等的請求,臣等九百來口子,就在沙家浜紮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