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家門不幸,屢生蕭牆之患,靜思之,乃律子不嚴之過也,觀夫今古,忠臣之門,未嚐見仵逆之子,孝子之家,何曾少報國之臣。忠者,孝之標也,孝者,忠之本也……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鬧著要媳婦兒……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朝花夕拾杯中酒……呼嚕呼嚕打呼嚕……”
呼嚕還沒打痛快呢,天亮了,內侍進來“叫起”:
“皇上皇後吉祥!”
小皇上搓著眵目糊:
“沒醒呢沒醒呢!莽家門不幸屢生蕭牆……”
“陛下、先別背這個了,這兒另有一套詞兒,呆會兒等著用呢!”
“啊?又要背?這又是哪個三八蛋寫的!”
小王皇後接過來一看:
“皇上,不是八書了,是策命典禮的詞兒,沒幾句,好背。”
“策命?剛策命完皇後、嬪妃十二女,又策命誰?”
內侍躬身啟奏:
“皇上您還不知道哇?這回是策命宰衡!”
“宰……宰誰?”小皇上雖說年幼,大漢官製卻滾瓜爛熟,本職工作嘛,可從來沒聽說過還有“宰衡”這麽個官銜。
內侍這會兒有點多嘴逞能了:
“宰衡是太宰和阿衡兩個古官的合稱,殷朝的伊尹當過阿衡,負責教養、保護幼主,周朝的周公當過大宰.總管全國政務。如今晚咱大漢把這倆職務合二而一,新捏咕出宰衡這麽個玩藝兒來。嗐,您甭管它宰誰衡什麽,照著這兩句詞兒,一念,就算齊活。”
小皇上不肯草率:
“照這個意思,我大漢必有伊尹周公之輩的傑出人物,才會因人而設此職,不弄清此人是誰,這詞兒,朕是一句也不背!”
他還擰上了!
前殿的鍾鼓聲已隱約傳來,內侍急了:
“皇上,這還用問嗎?大漢朝裏裏外外全算上,除了安漢公有誰能擔得起宰衡的稱號?”
“又是他!”
平帝就有不滿之意,小王皇後伸纖足輕輕踩了丈夫一腳:
“皇上,您不早就說了,安漢公忠心可嘉,一定要封他一個大大的官兒做做嗎?昨兒個夜裏,咱們怎麽說來著,難道您睡過就忘?”
小皇上才算醒悟過來:
“對對對!不是安漢公,朕看他們誰敢宰、誰敢衡!沒錯,是朕說的,昨兒個夜裏,咱門倆在被窩裏商量定了的。”
嘴上這麽說,心裏卻在暗罵:
“是哪個馬屁塞子提的建議?倒黴催的!王莽的權力夠大的了,還要加封,這不快頂著天了嗎?幹脆,朕這個倒頭皇上也別當了,直接讓王莽皇袍加身倒更痛快!”
想是這麽想,典禮還得去參加,畢竟已經大婚,雖說仍未親政,這種禮儀性的活動也算是擺擺他皇帝威風的機會。
到了前殿,小皇上才弄明白,原來打報告的還不上一個,咱大漢的馬尼塞子簡直是數不勝數。
領頭的是太保、王莽的堂兄弟王舜。
“在《春秋》裏頭,孔老夫子叔列過三種等級的大功大德,最高是建立德業,其次是建立功績,再次是著書立說,當然這些隻有最偉大的聖人、賢人才能做得到。對於這些聖賢,如果他們身為臣子,就應當趁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大行封賞,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萬世景仰的大臣。殷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就是這樣的人物啊!”
王舜一帶頭,公卿百官,連布衣百姓,全都不甘落後,前前後後有八千多人遞上奏章,一致響應王舜,並且有所發揮:
“太保大人說得太對了!伊尹、周公都獲得了超過上公的賞賜,安漢公可比那兩位強多了,為什麽就不能接受皇家的獎勵?”
氣勢太大,排山倒海。王太後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折騰了一宿,最後形成決議:
一、把前次安漢公退還的召陵、新息兩縣以及黃郵聚、新野縣的田畝重新封給安漢公;
二、採用伊尹、周公的稱號,給安漢公加上宰衡的官號,位列上公,宰衡的屬官椽吏俸祿定為六百石;
三、三公對安漢公講話,要先說“冒昧進言”,所有官吏不得與安漢公同名同字,安漢公外出,定規二十名期間親兵、三十名羽林騎士、前後大車十輛隨行,以壯聲威;
四、賜安漢公母親“功顯君”的稱號,食邑兩千戶,授予配上火紅緩帶的黃金印章;
五、封安漢公三子王安為褒新侯、四子王臨為賞都侯,以示褒賞新都侯之意;
六、追加皇後聘禮三千七百萬,合成一億之數,以明大禮。
少年天子耍起了小孩子脾氣:
“這不全都定好了嘛!還要朕來走這個過場幹什麽!朕回去歇著了!王八書還沒背完呢!”
王太後連哄帶嚇唬:
“天子!策命大禮,沒有皇上親臨怎麽可以?況且,安漢公確實對朝廷有功,適當封賞,也不為過,皇上別心疼這幾個小錢,江山要緊,皇上的龍廷要緊!這叫吃小虧占大便宜!再說,今天要賞的,全是上次安漢公退還給朝廷的田畝、彩禮,頂多額外加了個宰衡的官號而已!堂堂大漢天子,可不興這麽小家子氣!”
呼嚕還沒打痛快呢,天亮了,內侍進來“叫起”:
“皇上皇後吉祥!”
小皇上搓著眵目糊:
“沒醒呢沒醒呢!莽家門不幸屢生蕭牆……”
“陛下、先別背這個了,這兒另有一套詞兒,呆會兒等著用呢!”
“啊?又要背?這又是哪個三八蛋寫的!”
小王皇後接過來一看:
“皇上,不是八書了,是策命典禮的詞兒,沒幾句,好背。”
“策命?剛策命完皇後、嬪妃十二女,又策命誰?”
內侍躬身啟奏:
“皇上您還不知道哇?這回是策命宰衡!”
“宰……宰誰?”小皇上雖說年幼,大漢官製卻滾瓜爛熟,本職工作嘛,可從來沒聽說過還有“宰衡”這麽個官銜。
內侍這會兒有點多嘴逞能了:
“宰衡是太宰和阿衡兩個古官的合稱,殷朝的伊尹當過阿衡,負責教養、保護幼主,周朝的周公當過大宰.總管全國政務。如今晚咱大漢把這倆職務合二而一,新捏咕出宰衡這麽個玩藝兒來。嗐,您甭管它宰誰衡什麽,照著這兩句詞兒,一念,就算齊活。”
小皇上不肯草率:
“照這個意思,我大漢必有伊尹周公之輩的傑出人物,才會因人而設此職,不弄清此人是誰,這詞兒,朕是一句也不背!”
他還擰上了!
前殿的鍾鼓聲已隱約傳來,內侍急了:
“皇上,這還用問嗎?大漢朝裏裏外外全算上,除了安漢公有誰能擔得起宰衡的稱號?”
“又是他!”
平帝就有不滿之意,小王皇後伸纖足輕輕踩了丈夫一腳:
“皇上,您不早就說了,安漢公忠心可嘉,一定要封他一個大大的官兒做做嗎?昨兒個夜裏,咱們怎麽說來著,難道您睡過就忘?”
小皇上才算醒悟過來:
“對對對!不是安漢公,朕看他們誰敢宰、誰敢衡!沒錯,是朕說的,昨兒個夜裏,咱門倆在被窩裏商量定了的。”
嘴上這麽說,心裏卻在暗罵:
“是哪個馬屁塞子提的建議?倒黴催的!王莽的權力夠大的了,還要加封,這不快頂著天了嗎?幹脆,朕這個倒頭皇上也別當了,直接讓王莽皇袍加身倒更痛快!”
想是這麽想,典禮還得去參加,畢竟已經大婚,雖說仍未親政,這種禮儀性的活動也算是擺擺他皇帝威風的機會。
到了前殿,小皇上才弄明白,原來打報告的還不上一個,咱大漢的馬尼塞子簡直是數不勝數。
領頭的是太保、王莽的堂兄弟王舜。
“在《春秋》裏頭,孔老夫子叔列過三種等級的大功大德,最高是建立德業,其次是建立功績,再次是著書立說,當然這些隻有最偉大的聖人、賢人才能做得到。對於這些聖賢,如果他們身為臣子,就應當趁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大行封賞,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萬世景仰的大臣。殷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就是這樣的人物啊!”
王舜一帶頭,公卿百官,連布衣百姓,全都不甘落後,前前後後有八千多人遞上奏章,一致響應王舜,並且有所發揮:
“太保大人說得太對了!伊尹、周公都獲得了超過上公的賞賜,安漢公可比那兩位強多了,為什麽就不能接受皇家的獎勵?”
氣勢太大,排山倒海。王太後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折騰了一宿,最後形成決議:
一、把前次安漢公退還的召陵、新息兩縣以及黃郵聚、新野縣的田畝重新封給安漢公;
二、採用伊尹、周公的稱號,給安漢公加上宰衡的官號,位列上公,宰衡的屬官椽吏俸祿定為六百石;
三、三公對安漢公講話,要先說“冒昧進言”,所有官吏不得與安漢公同名同字,安漢公外出,定規二十名期間親兵、三十名羽林騎士、前後大車十輛隨行,以壯聲威;
四、賜安漢公母親“功顯君”的稱號,食邑兩千戶,授予配上火紅緩帶的黃金印章;
五、封安漢公三子王安為褒新侯、四子王臨為賞都侯,以示褒賞新都侯之意;
六、追加皇後聘禮三千七百萬,合成一億之數,以明大禮。
少年天子耍起了小孩子脾氣:
“這不全都定好了嘛!還要朕來走這個過場幹什麽!朕回去歇著了!王八書還沒背完呢!”
王太後連哄帶嚇唬:
“天子!策命大禮,沒有皇上親臨怎麽可以?況且,安漢公確實對朝廷有功,適當封賞,也不為過,皇上別心疼這幾個小錢,江山要緊,皇上的龍廷要緊!這叫吃小虧占大便宜!再說,今天要賞的,全是上次安漢公退還給朝廷的田畝、彩禮,頂多額外加了個宰衡的官號而已!堂堂大漢天子,可不興這麽小家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