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還想安慰安慰侄兒:


    “巨君不必這麽悲觀!姑媽去跟皇上說說看,這兩年你不招災不惹禍的,說不定皇上開恩,讓你繼續留在京師照顧朕,也未可知……”


    王莽不得不打開天窗了:


    “姑媽,我的老人家!您就別給侄兒吃寬心丸兒了!您還以為侄兒什麽都不知道哪?皇上現在根本不聽您的,全由著傅太後作主!博太後時您怎麽樣,您最清楚,自打被尊為什麽繞嘴的皇太太後,她就差騎在您脖子上頭拉屎了!您想想,她就敢當著您麵叫您老太婆,背著您,在皇上麵前還指不定怎麽罵您呢!您想在皇上麵前替侄兒要下好兒來,怎麽可能呢我的姑媽!”


    王政君這陣子也是幹著急沒辦法了,隻好眼睜睜看著王莽出宮去了。


    果然,王莽行裝剛剛打點完畢,遣就國的詔書就下來了。


    臨上路之前,王莽當黃門郎那陣的好朋友劉秀來給他送行。


    這個劉秀不是後來的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他就是原來的劉歆,因為歐欣同音,避哀帝的諱才改名為秀,字也由於駿改為穎叔。這樣一來,我問這部書裏就有兩個劉秀了,容易產生混亂,為了方便起見,咱們還是把王莽的好朋友劉秀叫故劉歆,反正哀帝管不著咱們,咱不怕犯他的”聖諱”。


    劉歆在十裏長亭擺下一桌簡樸的酒席,秋風蕭瑟,黃葉飄零,情景煞是淒涼,連劉歆的祝酒詞也是低八度的凋子了:


    “巨君此去山高路遠。多多珍重吧!”


    一杯冷酒下肚,劉歆甚至有了點兒要哭的意思。


    “穎叔,你這是何必!莽不過是就國,又不是就死,幹嘛弄得這麽悲悲切切!”


    王莽倒是想得開,吱嘍一口酒,叭嘚一口菜,跟沒事人兒一樣,吃得挺滋潤。


    見劉歆停杯不飲,王莽倒過意不去了:


    “穎叔!來來來,莽借花獻佛敬你一杯,祝你早日校書成功!”


    劉歆接過王莽遞來的酒杯,浮想聯翩。當年在黃門郎舍中,王莽跟他有過一榮俱榮的約定,王莽擢升大司馬,果然不負前諾,向哀帝保舉劉歆“身為皇室宗親,又有文才品行”,使劉歆得以侍中太中大夫的身份,在朝臣中占了一席之地。後來逐漸得到哀帝的賞識,遷升為騎都尉,奉車都尉,現在他的官銜是光祿大夫,也就是王莽就任大司馬之前的那個級別。雖然劉歆的官職還不足以位列九卿,但能夠總領五經,繼承父親劉向領校秘府書籍的遺誌,也算是一般讀書治學者所企望不及的了。


    劉歆端著酒杯發楞,王莽卻已幹了杯,沖劉歆亮了杯底:


    “穎叔,莽是先幹為敬了!”


    劉歆措手不及,仰麵飲下醇酒,嗆得他直咳嗽:


    “咳,咳,校書的事情,總算是有眉目,現在秀正著手撰寫《七略》,這些天忙得腳丫子朝天……”


    王莽來了興趣:


    “《七略》?想必和令尊所著的《別錄》有異曲同工之妙了?穎叔不妨略舉一二,反正咱們不趕飛機,晚走一會兒不礙事的。”


    劉歆這人有個毛病,一扯到自己喜愛的事業,就有說不完的話,這會兒見王莽興致頗高,也就打開了話匣子:


    “先父以畢生心血,撰《別錄》二十卷,將校書時所著敘錄彙編成書,那是多大的工程!秀才疏學淺,安敢望先人之項背乎!不過,秀這《七略》,倒也算是另闢蹊徑,在走一條校讎書籍的新路子呢!”


    原來,劉歆的父親劉向,在成帝河平年間受命校讎陳農從天下求來的遺書,一幹就是十九年。當時的圖書是簡書絲編,絲斷則簡亂。劉向很聰明,把汗牛充棟的簡書一種一種地集中起來,比較同書異版的區別,互相補充,除去重複,然後條定篇章、定著目次,再校勘訛文脫簡,命定書名,經過這一係列複雜繁瑣的工序後,才寫定正本。正本定下之後,接著就是為每一種書撰寫敘錄,敘錄的內容包括著錄書名篇目,敘述校勘經過,介紹著者生平、思想,說明書名含義、著書原委與該書性質,辨別書的真偽,評論思想或史實的是非,剖析學術源流,以及確定書的價值。每篇敘錄,實際就是一部圖書的簡要介紹。劉向的工作,在中國目錄學史上前無古人的,意義也是十分重大的——可惜他“別集眾錄”彙編成的二十卷《別錄》早已湮滅在戰亂之中,常令我輩後學者有難窺全豹的感慨!


    那麽劉歆在子承父業之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在老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他認為,父親校書的成果的確非同凡響,但也不是不可挑剔和超越的,其中最有突破可能的,就是《別錄》基本上隻按所錄圖書成書年代順序著錄,類目分得太粗,類目之間的順序也顯得有點兒雜亂無章,要想從中找出某一種特定內容的圖書來,十分困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之後,劉歆終於琢磨出一個能夠從學術體係反映群書,特別是反映當時統治階級思想傾向的法子來,那就是他現在正在著手進行的《七略》。


    目即圖書館學界普遍認為,劉歆的《七略》開闢了圖書分類中七分法的先河,對於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發展功不可沒。這個問題討論起來也許顯得專業性太強了一些,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去不看。不過筆者想說的是,在西漢末年,如何類分圖書,很是一個具有社會思想鬥爭意義的問題,劉歆的《七略》,從一定角度上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重什麽輕什麽的思想傾向,對於我們研究王莽和王莽所處的社會是有好處的。不信,咱們聽聽劉歆和王莽之間的對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鶴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鶴年並收藏王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