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元帝文藝細胞特別多,所以對這方麵有天才的女孩子格外賞識,隻恨後宮裏沒有一個在這方麵特別突出的人兒,能和他同歌一曲。
這時候,他倒有點兒思念起那個會做美味佳肴、又能表演肚皮舞的董佳顏董良娣了。盡管她與詛咒害死司馬慧有關,但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劉奭後來也並不怎麽怪罪她,倒是她自己心懷鬼胎,作賊心虛。劉奭才不過幾個月沒理她,她就繃不住勁兒了,老想著找個機會抹脖子,結果就在劉奭跟王政君丙殿春深的那一夜,董良娣當真自己把自己給宰了。下刀子之前,她還不忘飽飽地吃了一頓親手做的飯菜,把跳肚皮舞那身行頭穿戴整齊,衝著雨殿方向連叫了三聲:
“太子!我愛你一百年!”
死一個善舞的董良娣,其實並沒有什麽。說句良心話,王政君也是進過專門的文藝培訓班的,歌舞的才能並不在董良娣之下,特別是那一條婉轉美妙的歌喉,也算得上一流歌星水平呢!不過,可能由於她和劉奭流派不同,一個通俗唱法,一個民族唱法,兩口子總也搭不上一個調,弄得劉奭一聽見她唱歌就心煩,老感覺有人在踩貓尾巴。
王政君倒也知道藏拙,您不愛聽,我還不唱了呢!樂得省唾沫養嗓子,將來有機會好參加電視歌手大賽去!
多才多藝的元帝,經常對天長嘆:
“沒有知音的痛苦,你們誰能理解啊!”
這一天,正是盛夏時節,中午散朝回宮,元帝劉奭草草用過午膳,正在依枕假寐,窗外柳蔭深處的蟬聲,越發增添著暑意,鬧得他心煩意亂,燥熱難安。
左右也是睡不著,幹脆出了寢殿,獨自一人信步在柳蔭下漫步一回。
此刻正是大毒日頭底下,宮中雖是濃蔭夾道,畢竟遮不住頂上的陽光,縱然貴為天子,老天爺對他也不留情麵,照樣曬得這位天的兒子皮膚發疼,汗水長流,那模樣,不像個天子,倒像個孫子。
沿著曲折的兩道,頂著在柳枝間時隱時現時強時弱的太陽,這位天子終於來到了滄池邊。
滄池邊遝無一人,隻有碧波在陽光下閃耀,一跳一跳地,顯得那麽旁若無人,張狂得意。
元帝本以為滄池一泓清水,必然涼爽無比,誰知並非如此,那被熱風吹皺的池水,零零碎碎地倒像是平空添出了無數個灼人的酷日,把一縷縷暑氣盡情地呈獻給這位天之驕子。
他開始後悔了,後悔不該獨自離開寢殿,到這裏來自尋煩惱。
若是還在寢殿,至少可以命宮人送上一盞冰鎮的桂花酸梅湯,消一消暑氣的煎熬,而現在,連個打扇的人都沒有!
就在元帝悔意陡生,準備“擺駕”回宮的時候,突然,有一縷“清風”撲麵而來,使他頓感暑熱漸消。
這當然不是老天爺對這位天子的特殊照顧,為他造出一個涼爽的小氣候,好讓他舒舒服服地在滄池邊多呆一會兒。
如果是那樣,老天爺未免會有拍馬屁的嫌疑了。
但“清風”卻縷縷不絕地撲向劉奭,這又是千真萬確的。
而且,這“清風”不是撲向劉奭的臉上、身上,而是直接灌到了他的心裏,這使元帝愈發感到奇怪。
他不禁站起身來,四下尋找著這股源源不斷的“清風”的“風源”,當他的目光掃向池邊不遠處一所小巧的庭院時,他才明白,他要找的其實並不是“風源”,而是“聲源”。
沒錯,是“聲源”,因為那令元帝心曠神怡的東西,並不是“清風”,而是樂聲,是一個少女婉轉歌喉,伴著低回幽清的古琴在如訴如泣地吟唱著。
元帝排開叢生的蔓草,踏著狹窄的花徑,向發出那歌聲琴聲的小小庭院走去。
院門關著,顯然主人並沒有想到會有雅客造訪,更沒有想到這位聞聲而至的雅客會是當今天子。
元帝在粉牆外麵停住了“龍步”,他不願意因為自己的叩門而打斷這美妙的歌聲,更確切地說,他不願意因為聖駕的到來而破壞現在這樣悽美幽深的藝術境界,他是個深通音律的人,他知道這種意境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那少女的歌聲與琴聲仍在不斷飛出粉牆,落入元帝的耳中,他聽得出來,這是那少女在自彈自唱,因為歌聲與琴聲是那樣合諧,那樣天衣無縫,非出自一人不可,兩個人的合作,總是會有隙可尋的。
那少女彈唱的是《安世房中歌》,這是一套組曲,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唐山夫人所作,共有十七章,每章或十句、八句、六句不等,現在那少女正彈唱其中的第二章:
“七始華始,
肅倡和聲。
神來宴娭,
庶幾是聽。
粥粥音送,
細齊人情。
忽乘青玄,
熙事備成。
清思眑眑,
經緯冥冥。”
這一章的歌詞,譯成現代漢語大概是下麵這個樣子:
“從開天闢地那一天起喲,
就有了和諧的歌聲喲。
如今神仙齊聚喲,
也來把我的歌兒聽喲。
我誠恐誠惶地輕聲唱喲,
傾訴我的衷情喲。
眾神駕著青雲遠去喲,
敬神的禮儀已經完成喲。
這時候,他倒有點兒思念起那個會做美味佳肴、又能表演肚皮舞的董佳顏董良娣了。盡管她與詛咒害死司馬慧有關,但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劉奭後來也並不怎麽怪罪她,倒是她自己心懷鬼胎,作賊心虛。劉奭才不過幾個月沒理她,她就繃不住勁兒了,老想著找個機會抹脖子,結果就在劉奭跟王政君丙殿春深的那一夜,董良娣當真自己把自己給宰了。下刀子之前,她還不忘飽飽地吃了一頓親手做的飯菜,把跳肚皮舞那身行頭穿戴整齊,衝著雨殿方向連叫了三聲:
“太子!我愛你一百年!”
死一個善舞的董良娣,其實並沒有什麽。說句良心話,王政君也是進過專門的文藝培訓班的,歌舞的才能並不在董良娣之下,特別是那一條婉轉美妙的歌喉,也算得上一流歌星水平呢!不過,可能由於她和劉奭流派不同,一個通俗唱法,一個民族唱法,兩口子總也搭不上一個調,弄得劉奭一聽見她唱歌就心煩,老感覺有人在踩貓尾巴。
王政君倒也知道藏拙,您不愛聽,我還不唱了呢!樂得省唾沫養嗓子,將來有機會好參加電視歌手大賽去!
多才多藝的元帝,經常對天長嘆:
“沒有知音的痛苦,你們誰能理解啊!”
這一天,正是盛夏時節,中午散朝回宮,元帝劉奭草草用過午膳,正在依枕假寐,窗外柳蔭深處的蟬聲,越發增添著暑意,鬧得他心煩意亂,燥熱難安。
左右也是睡不著,幹脆出了寢殿,獨自一人信步在柳蔭下漫步一回。
此刻正是大毒日頭底下,宮中雖是濃蔭夾道,畢竟遮不住頂上的陽光,縱然貴為天子,老天爺對他也不留情麵,照樣曬得這位天的兒子皮膚發疼,汗水長流,那模樣,不像個天子,倒像個孫子。
沿著曲折的兩道,頂著在柳枝間時隱時現時強時弱的太陽,這位天子終於來到了滄池邊。
滄池邊遝無一人,隻有碧波在陽光下閃耀,一跳一跳地,顯得那麽旁若無人,張狂得意。
元帝本以為滄池一泓清水,必然涼爽無比,誰知並非如此,那被熱風吹皺的池水,零零碎碎地倒像是平空添出了無數個灼人的酷日,把一縷縷暑氣盡情地呈獻給這位天之驕子。
他開始後悔了,後悔不該獨自離開寢殿,到這裏來自尋煩惱。
若是還在寢殿,至少可以命宮人送上一盞冰鎮的桂花酸梅湯,消一消暑氣的煎熬,而現在,連個打扇的人都沒有!
就在元帝悔意陡生,準備“擺駕”回宮的時候,突然,有一縷“清風”撲麵而來,使他頓感暑熱漸消。
這當然不是老天爺對這位天子的特殊照顧,為他造出一個涼爽的小氣候,好讓他舒舒服服地在滄池邊多呆一會兒。
如果是那樣,老天爺未免會有拍馬屁的嫌疑了。
但“清風”卻縷縷不絕地撲向劉奭,這又是千真萬確的。
而且,這“清風”不是撲向劉奭的臉上、身上,而是直接灌到了他的心裏,這使元帝愈發感到奇怪。
他不禁站起身來,四下尋找著這股源源不斷的“清風”的“風源”,當他的目光掃向池邊不遠處一所小巧的庭院時,他才明白,他要找的其實並不是“風源”,而是“聲源”。
沒錯,是“聲源”,因為那令元帝心曠神怡的東西,並不是“清風”,而是樂聲,是一個少女婉轉歌喉,伴著低回幽清的古琴在如訴如泣地吟唱著。
元帝排開叢生的蔓草,踏著狹窄的花徑,向發出那歌聲琴聲的小小庭院走去。
院門關著,顯然主人並沒有想到會有雅客造訪,更沒有想到這位聞聲而至的雅客會是當今天子。
元帝在粉牆外麵停住了“龍步”,他不願意因為自己的叩門而打斷這美妙的歌聲,更確切地說,他不願意因為聖駕的到來而破壞現在這樣悽美幽深的藝術境界,他是個深通音律的人,他知道這種意境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那少女的歌聲與琴聲仍在不斷飛出粉牆,落入元帝的耳中,他聽得出來,這是那少女在自彈自唱,因為歌聲與琴聲是那樣合諧,那樣天衣無縫,非出自一人不可,兩個人的合作,總是會有隙可尋的。
那少女彈唱的是《安世房中歌》,這是一套組曲,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唐山夫人所作,共有十七章,每章或十句、八句、六句不等,現在那少女正彈唱其中的第二章:
“七始華始,
肅倡和聲。
神來宴娭,
庶幾是聽。
粥粥音送,
細齊人情。
忽乘青玄,
熙事備成。
清思眑眑,
經緯冥冥。”
這一章的歌詞,譯成現代漢語大概是下麵這個樣子:
“從開天闢地那一天起喲,
就有了和諧的歌聲喲。
如今神仙齊聚喲,
也來把我的歌兒聽喲。
我誠恐誠惶地輕聲唱喲,
傾訴我的衷情喲。
眾神駕著青雲遠去喲,
敬神的禮儀已經完成喲。